還好平時都會有士兵上門詢問之類的事情,所以這家人倒是沒有過於恐慌。
隻是在下雪天來上門,就有點意外,心裏難免有些緊張。
當這家男主打開門之後,整個人都愣住了。
最前麵的起碼是個將軍,好像是安置點最大的官了。
平時都少見,偶爾來過那麽一兩次。
後麵有幾十人成環形隊列,保護中間的一個人。
所有的人都穿盔甲,而中間這個人穿的是黃色衣服。
敲完門後,這位將軍居然走到了那個穿黃色衣服的人身邊去,態度非常恭順!
能被一群將士護衛著的,身份必定是極為尊貴的。
更何況,讓安置點的最大的官來敲門。
還沒等男主反應過來,門外的將士就進入到了房屋裏,並在院子各處警戒。
女主和孩子們本來在裏麵屋簷下朝院子門口那裏看著。
結果看到了進來那麽多士兵,心情從緊張變的慌亂起來。
那幾個孩子連忙圍著自己的娘親抱著,個個都在發抖,不敢出聲。
木華陽看到愣在門口的男主,就準備上前。
由於木華陽之前有提醒過隨行的將士們,上門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對方給嚇到了,或者是語言和動作都不能粗暴。
那些將士進門警戒,這是沒辦法的,按照程序,木華陽也不能阻止他們,這是他們的必要工作,防止裏麵有什麽埋伏之類的。
木華陽是覺得這樣子,會把對方給嚇到,要經過主人家同意才可以進去。
隻是木千羽早有過旨意,這些隨從的將士都要嚴格執行。
當男主看到木華陽走過來的時候,猛的一下就跪了下來。
雖不知道對方是誰,但跪下來就對了。
木華陽趕緊讓人把他扶了起來,表示今天是來看看他家生活怎麽樣子,有沒有領到朝廷分發的物資,物資是否充足等等。
旁邊的將軍也連忙提醒,這位是當朝太子殿下。
男主聽後,雙腿瞬間又軟了。
不要說現在,換作以前在旭日的時候,也沒見過什麽皇親貴族。
千羽的太子?下雪天跑到安置點見自己一個身份低微的人。
這家男主整個人都恍惚了,隻能憑著本能把人客氣請到了家裏。
進到他們的屋子裏,有一個爐子正燒著火,上麵放著一個陶皿,旁邊桌子上擺放著一些青菜之類的。
木華陽臉色頓時不好,問這裏的主官,難道說朝廷連肉都沒有發下來嗎?
根據戶部的統計,這些獲得單獨院子的人家,應該都會分到肉才對,怎麽可能都是青菜。
這家男主趕忙解釋,朝廷是有發肉的。
隻是這冬天還挺長的,不能總是頓頓吃肉吧!
冬天幾乎都會待在家裏,不會消耗大量的體力,不用經常吃肉的。
木華陽一聽,知道誤會這裏的主官了,隻是點了點頭。
旁邊的將領幾乎被嚇出一身冷汗,都以為自己前途要到頭了。
木華陽看了看四周,再問問了一些瑣碎的事情便離開了。
他知道,待太久,這家人會更加不安,等下連飯都吃不下了。
等木華陽走後,男主說道:“婆娘,過來扶一下我。”
女主說道:“等下再說吧,我的腿也軟!”
兩人看著對方,然後笑了出來,那幾個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爹娘在笑什麽。
隨後,木華陽連續去了幾家,情況基本差不多。
當他去到那集體宿舍的時候,讓他一下子就想起來自己父親跟他說過的關於落葉穀冬天接收那些蠻族姑娘的故事。
巡視一圈下來,木華陽並沒有找到什麽違規的地方,千山衛的工作還是合格的。
接下來,他準備去西門,剩下的東門打算明天再去。
一天時間逛三個地方的安置點,還是挺湊緊的。
反正不差這點時間,分兩天來。
木華陽知道自己父皇他們也不可能一天就拜訪完那些烈士家屬的。
要聊家常,可能會坐一下,喝喝茶什麽的,消耗不少的時間。
聽說是需要幾天的時間。
所以,木華陽巡視安置點算是簡單的了。
當木華陽從安置點出來的時候,嶽山就帶著皇城司的將士在後麵跟著。
到了西門外的那處安置點,他們比南門那邊還要熱情些。
木華陽覺得有點不太適應,好像自己從來就沒遇到過這麽熱情的場景。
木華陽及時製止了這樣的行為,讓他們正常一點就行。
這邊的情況要比南門那邊差一些,畢竟南門那邊的安置點都是從原來的軍事小鎮改造過來的。
西門這邊都是臨時搭建的,有些房屋還在建造當中。
西門這邊能獲得的獨立房屋和院子的非常之少,就幾戶。
木華陽了解到,被安排到西門安置點的是一些比普通老百姓生活富裕,但又比不上那些上層貴族的小家族。
這些小家族其實也想逃,隻是全部身家都掏空了,都不夠一張船票的。
就算能買到一張船票的,身家又沒了,難道過中州那邊當乞丐嗎?
沒了本錢,去到那邊,親朋好友都會嫌棄。
況且一張船票,給誰?
既然都走不了,那幹脆都留下。
隻要能勞動就不會被餓死,聽說還有免費治病的。
等他們真的到了安置點裏,落差感是巨大的,根本就受不了勞動的苦。
平時身嬌肉貴的,幹點活不是破皮,就是喊苦喊累。
監工的將士手中的鞭子可不是嚇唬人的,偷懶的都會被抽打幾鞭。
耍賴、摸魚和搞小動作這些,一旦被查出,直接拖出去暴曬一天,期間隻能喂一點水。
木華陽知道帝國的清零計劃,對底層的百姓是一件好事,對於中上層的家族卻是不太友好了。
但木華陽想到,他們之前享受過別人幾輩子沒有享受過的福,現在吃點苦頭也是應該的。
帝國也不會說虐待他們,總能給他們重新翻身的機會。
如果他們夠聰明的,努力獲得積分,然後重新拾起自己的營生,憑借自己以前的經驗,總會過上好生活的。
來安置點裏勞動,隻不過是讓他們體會一下農民的艱辛。
隻是在下雪天來上門,就有點意外,心裏難免有些緊張。
當這家男主打開門之後,整個人都愣住了。
最前麵的起碼是個將軍,好像是安置點最大的官了。
平時都少見,偶爾來過那麽一兩次。
後麵有幾十人成環形隊列,保護中間的一個人。
所有的人都穿盔甲,而中間這個人穿的是黃色衣服。
敲完門後,這位將軍居然走到了那個穿黃色衣服的人身邊去,態度非常恭順!
能被一群將士護衛著的,身份必定是極為尊貴的。
更何況,讓安置點的最大的官來敲門。
還沒等男主反應過來,門外的將士就進入到了房屋裏,並在院子各處警戒。
女主和孩子們本來在裏麵屋簷下朝院子門口那裏看著。
結果看到了進來那麽多士兵,心情從緊張變的慌亂起來。
那幾個孩子連忙圍著自己的娘親抱著,個個都在發抖,不敢出聲。
木華陽看到愣在門口的男主,就準備上前。
由於木華陽之前有提醒過隨行的將士們,上門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對方給嚇到了,或者是語言和動作都不能粗暴。
那些將士進門警戒,這是沒辦法的,按照程序,木華陽也不能阻止他們,這是他們的必要工作,防止裏麵有什麽埋伏之類的。
木華陽是覺得這樣子,會把對方給嚇到,要經過主人家同意才可以進去。
隻是木千羽早有過旨意,這些隨從的將士都要嚴格執行。
當男主看到木華陽走過來的時候,猛的一下就跪了下來。
雖不知道對方是誰,但跪下來就對了。
木華陽趕緊讓人把他扶了起來,表示今天是來看看他家生活怎麽樣子,有沒有領到朝廷分發的物資,物資是否充足等等。
旁邊的將軍也連忙提醒,這位是當朝太子殿下。
男主聽後,雙腿瞬間又軟了。
不要說現在,換作以前在旭日的時候,也沒見過什麽皇親貴族。
千羽的太子?下雪天跑到安置點見自己一個身份低微的人。
這家男主整個人都恍惚了,隻能憑著本能把人客氣請到了家裏。
進到他們的屋子裏,有一個爐子正燒著火,上麵放著一個陶皿,旁邊桌子上擺放著一些青菜之類的。
木華陽臉色頓時不好,問這裏的主官,難道說朝廷連肉都沒有發下來嗎?
根據戶部的統計,這些獲得單獨院子的人家,應該都會分到肉才對,怎麽可能都是青菜。
這家男主趕忙解釋,朝廷是有發肉的。
隻是這冬天還挺長的,不能總是頓頓吃肉吧!
冬天幾乎都會待在家裏,不會消耗大量的體力,不用經常吃肉的。
木華陽一聽,知道誤會這裏的主官了,隻是點了點頭。
旁邊的將領幾乎被嚇出一身冷汗,都以為自己前途要到頭了。
木華陽看了看四周,再問問了一些瑣碎的事情便離開了。
他知道,待太久,這家人會更加不安,等下連飯都吃不下了。
等木華陽走後,男主說道:“婆娘,過來扶一下我。”
女主說道:“等下再說吧,我的腿也軟!”
兩人看著對方,然後笑了出來,那幾個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爹娘在笑什麽。
隨後,木華陽連續去了幾家,情況基本差不多。
當他去到那集體宿舍的時候,讓他一下子就想起來自己父親跟他說過的關於落葉穀冬天接收那些蠻族姑娘的故事。
巡視一圈下來,木華陽並沒有找到什麽違規的地方,千山衛的工作還是合格的。
接下來,他準備去西門,剩下的東門打算明天再去。
一天時間逛三個地方的安置點,還是挺湊緊的。
反正不差這點時間,分兩天來。
木華陽知道自己父皇他們也不可能一天就拜訪完那些烈士家屬的。
要聊家常,可能會坐一下,喝喝茶什麽的,消耗不少的時間。
聽說是需要幾天的時間。
所以,木華陽巡視安置點算是簡單的了。
當木華陽從安置點出來的時候,嶽山就帶著皇城司的將士在後麵跟著。
到了西門外的那處安置點,他們比南門那邊還要熱情些。
木華陽覺得有點不太適應,好像自己從來就沒遇到過這麽熱情的場景。
木華陽及時製止了這樣的行為,讓他們正常一點就行。
這邊的情況要比南門那邊差一些,畢竟南門那邊的安置點都是從原來的軍事小鎮改造過來的。
西門這邊都是臨時搭建的,有些房屋還在建造當中。
西門這邊能獲得的獨立房屋和院子的非常之少,就幾戶。
木華陽了解到,被安排到西門安置點的是一些比普通老百姓生活富裕,但又比不上那些上層貴族的小家族。
這些小家族其實也想逃,隻是全部身家都掏空了,都不夠一張船票的。
就算能買到一張船票的,身家又沒了,難道過中州那邊當乞丐嗎?
沒了本錢,去到那邊,親朋好友都會嫌棄。
況且一張船票,給誰?
既然都走不了,那幹脆都留下。
隻要能勞動就不會被餓死,聽說還有免費治病的。
等他們真的到了安置點裏,落差感是巨大的,根本就受不了勞動的苦。
平時身嬌肉貴的,幹點活不是破皮,就是喊苦喊累。
監工的將士手中的鞭子可不是嚇唬人的,偷懶的都會被抽打幾鞭。
耍賴、摸魚和搞小動作這些,一旦被查出,直接拖出去暴曬一天,期間隻能喂一點水。
木華陽知道帝國的清零計劃,對底層的百姓是一件好事,對於中上層的家族卻是不太友好了。
但木華陽想到,他們之前享受過別人幾輩子沒有享受過的福,現在吃點苦頭也是應該的。
帝國也不會說虐待他們,總能給他們重新翻身的機會。
如果他們夠聰明的,努力獲得積分,然後重新拾起自己的營生,憑借自己以前的經驗,總會過上好生活的。
來安置點裏勞動,隻不過是讓他們體會一下農民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