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陽城被攻擊的消息不久後就傳到了沈重海的大營中。
自從沈重海率領的大軍在晉荇城十公裏外安營紮寨後,每天都不種地就是修建工事,除了派出斥候在周邊偵查一下,幾乎就沒什麽軍事行動了。
金晨大軍一直在晉荇城休整,對於敵人的大軍也隻是派出斥候在外圍進行偵查。
既沈重海都不急,金晨雲汐更加不急。
金晨雲汐想到現在的東州已經有兩股外來的勢力介入,怎麽都不會輪到自己著急的。
她能猜到旭日那邊應該在等待金晨和浩陽的大戰上演,他們在此之前會按兵不動。
並不是金晨雲汐想拖久一點,而是為了保證這次大戰的勝利,她讓太尉殷堅秉去統領熟悉那兩萬多的騎兵。
如今浩陽的鐵甲軍給滅了,失去了成建製的騎兵隊伍。
而金晨這邊,這兩萬多的騎兵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其實金晨雲汐在想,如果沈重海學自己那樣直接把晉荇城給圍了,騎兵沒有大軍的配合,可能戰力會差點。
那也不對,騎兵會在敵人圍城之前就可以發起衝鋒了,對方依然會損失慘重。
現在雙方都非常謹慎,偷營的戰術是難以施展的,絕對不會再有偷襲鐵甲軍大營的好事發生了。
金晨雲汐雖然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但對沈重海一點都不敢輕視。
在開戰之前,金晨雲汐必須做好一切準備。
對方不來攻城,那就在城外決戰。
金晨雲汐打算在九月五號正式開戰,那天的日子好。
於是,雙方的非常有默契的為大戰做各種準備。
當旭日開始進攻魯陽城的消息傳來後,金晨雲汐先是感到疑惑,但細想了一下,步戰飛沒有選擇金晨和浩陽分出勝負之後才開戰,要麽是給沈重海添把火,讓他有所分心,要麽就是根本就不管金晨和浩陽最後結果如何,反正都會元氣大傷,此時開戰剛好。
步戰飛是知道沈重海隻要到了晉荇城,絕對不會顧及其它,那麽他就可以放心的攻打魯陽城了。
無論步戰飛出於何種目的,金晨雲汐心裏都是有點感謝對方在這個關鍵時刻給沈重海捅上這麽一刀。
沈重海這個人心思重,善於陰謀詭計,沒到最後一刻誰都不清楚他有什麽底牌。
越是給他添亂,他的種種陰謀就難以得逞。
在浩陽的中軍大營裏,沈重海看完張崇天的傳信,了解魯陽城發生的事情。
大營裏,除了大皇子沈新睿在,沒有其他人了。
本來沈新睿的母妃才是沈重海最開始娶的正室,隻是後來為了與東州最大的糧商穀氏世家聯姻,把穀瓊詩納為了正室,而沈新睿的母妃成了偏室。
其中一方麵是沈新睿的母妃主動提出讓位,另外一方麵是沈重海確實需要一個聯姻來加強自己的地位。
當年武帝把他弄到東州,就是讓他安分守己的為朝廷種糧。
後來,沈重海提出要迎娶穀氏一族的姑娘,武帝也的讚成的。
畢竟武帝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世家給殺絕了,那些實力差一些的世家還是值得拉攏一下的。
不過,讓穀氏的人作為親王的正妃,這是武帝想不到的。
但沈重海的原配都沒什麽意見,加上如果讓穀氏一族的姑娘作為偏室,貌似也說不過去。
有一個原因是非常關鍵的,那就是沈新睿的母妃的娘家並不是什麽大戶人家。
所以本來有機會成為太子的沈新睿成了大皇子,而穀氏的兒子成了太子,這讓穀氏一族更加堅定的擁護沈重海了。
也就是穀氏一族的支持,讓沈重海在東州站穩了腳跟。
沈重海一直覺得自己對自己的發妻有虧欠的,因此他會對發妻與他所生的兩個兒子有所偏愛。
很多次出征,沈重海都會把大皇子沈新睿帶在身邊,而且這次更是把兒子提到了副將。
沈新睿沒有繼承沈重海的陰險狡詐,個人顯得比較剛正勇猛。
他沒有仗著自己是皇族的身份,在軍中耀武揚威。
沈新睿主動隱瞞身份,從那個小兵做起,憑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獲得的提升。
對於如今副將一職,沈新睿覺得自己還不夠資格。
但是在沈重海的堅持下,他還是接受了。
他非常明白自己父皇的性格,你跟他好好說話的時候,他脾氣不錯,但要是逆了他的主意,那就不好說了。
沈新睿了解過自己父皇的種種過往,幾乎都是負麵的評價比較多。
殘忍、冷血和狡詐等,這都是世人對沈重海的印象。
望州一事,沈新睿並沒有覺得自己父皇做錯了。
當年自己的皇伯父(武帝)受傷陷入昏迷,而另外一個皇伯父(定親王)又不在。
在如此危急時刻,自己的父皇臨危受命。
當時那種情景,不決絕一點,怕是軍心不穩。
手段是殘忍了些,執行了屠城的策略。
可誰都知道望州人抵抗的決心之強,如果不使用雷霆手段,怕是天下一統的時間會拖的更加久。
後麵自己的父皇被責罵,在天下一統的時候還被剝奪了種種的權力。
可以共患難,而不可以同富貴。
沈新睿覺得自己父皇反叛旭日也是人之常情。
對於自己的皇伯父(定親王)之死,也沒太多愧疚,兩軍交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沒什麽好說的。
隻是沈新睿對於金晨皇族發生的事情,心裏是難以接受。
采用暗殺的手段,又是把人家的親族都給滅了,這就有點過於沒人性了。
兩個敵對勢力,暗地裏搞這些,就有點下作了。
隻是沈重海並沒有主動承認金晨皇族的暗殺是自己下令的,也不承認這是浩陽方麵的責任。
沈新睿對於這件事情,也沒有跟沈重海發生正麵的衝突,隻是不認同這種手段而已。
此次,沈新睿覺得終於有機會跟金晨雲汐堂堂正正的決一死戰了。
快要開戰了,沈重海特意把沈新睿叫來,考察一下自己的兒子最近的工作表現如何,看看是否具備了一個大將的潛質。
自從沈重海率領的大軍在晉荇城十公裏外安營紮寨後,每天都不種地就是修建工事,除了派出斥候在周邊偵查一下,幾乎就沒什麽軍事行動了。
金晨大軍一直在晉荇城休整,對於敵人的大軍也隻是派出斥候在外圍進行偵查。
既沈重海都不急,金晨雲汐更加不急。
金晨雲汐想到現在的東州已經有兩股外來的勢力介入,怎麽都不會輪到自己著急的。
她能猜到旭日那邊應該在等待金晨和浩陽的大戰上演,他們在此之前會按兵不動。
並不是金晨雲汐想拖久一點,而是為了保證這次大戰的勝利,她讓太尉殷堅秉去統領熟悉那兩萬多的騎兵。
如今浩陽的鐵甲軍給滅了,失去了成建製的騎兵隊伍。
而金晨這邊,這兩萬多的騎兵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其實金晨雲汐在想,如果沈重海學自己那樣直接把晉荇城給圍了,騎兵沒有大軍的配合,可能戰力會差點。
那也不對,騎兵會在敵人圍城之前就可以發起衝鋒了,對方依然會損失慘重。
現在雙方都非常謹慎,偷營的戰術是難以施展的,絕對不會再有偷襲鐵甲軍大營的好事發生了。
金晨雲汐雖然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但對沈重海一點都不敢輕視。
在開戰之前,金晨雲汐必須做好一切準備。
對方不來攻城,那就在城外決戰。
金晨雲汐打算在九月五號正式開戰,那天的日子好。
於是,雙方的非常有默契的為大戰做各種準備。
當旭日開始進攻魯陽城的消息傳來後,金晨雲汐先是感到疑惑,但細想了一下,步戰飛沒有選擇金晨和浩陽分出勝負之後才開戰,要麽是給沈重海添把火,讓他有所分心,要麽就是根本就不管金晨和浩陽最後結果如何,反正都會元氣大傷,此時開戰剛好。
步戰飛是知道沈重海隻要到了晉荇城,絕對不會顧及其它,那麽他就可以放心的攻打魯陽城了。
無論步戰飛出於何種目的,金晨雲汐心裏都是有點感謝對方在這個關鍵時刻給沈重海捅上這麽一刀。
沈重海這個人心思重,善於陰謀詭計,沒到最後一刻誰都不清楚他有什麽底牌。
越是給他添亂,他的種種陰謀就難以得逞。
在浩陽的中軍大營裏,沈重海看完張崇天的傳信,了解魯陽城發生的事情。
大營裏,除了大皇子沈新睿在,沒有其他人了。
本來沈新睿的母妃才是沈重海最開始娶的正室,隻是後來為了與東州最大的糧商穀氏世家聯姻,把穀瓊詩納為了正室,而沈新睿的母妃成了偏室。
其中一方麵是沈新睿的母妃主動提出讓位,另外一方麵是沈重海確實需要一個聯姻來加強自己的地位。
當年武帝把他弄到東州,就是讓他安分守己的為朝廷種糧。
後來,沈重海提出要迎娶穀氏一族的姑娘,武帝也的讚成的。
畢竟武帝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世家給殺絕了,那些實力差一些的世家還是值得拉攏一下的。
不過,讓穀氏的人作為親王的正妃,這是武帝想不到的。
但沈重海的原配都沒什麽意見,加上如果讓穀氏一族的姑娘作為偏室,貌似也說不過去。
有一個原因是非常關鍵的,那就是沈新睿的母妃的娘家並不是什麽大戶人家。
所以本來有機會成為太子的沈新睿成了大皇子,而穀氏的兒子成了太子,這讓穀氏一族更加堅定的擁護沈重海了。
也就是穀氏一族的支持,讓沈重海在東州站穩了腳跟。
沈重海一直覺得自己對自己的發妻有虧欠的,因此他會對發妻與他所生的兩個兒子有所偏愛。
很多次出征,沈重海都會把大皇子沈新睿帶在身邊,而且這次更是把兒子提到了副將。
沈新睿沒有繼承沈重海的陰險狡詐,個人顯得比較剛正勇猛。
他沒有仗著自己是皇族的身份,在軍中耀武揚威。
沈新睿主動隱瞞身份,從那個小兵做起,憑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獲得的提升。
對於如今副將一職,沈新睿覺得自己還不夠資格。
但是在沈重海的堅持下,他還是接受了。
他非常明白自己父皇的性格,你跟他好好說話的時候,他脾氣不錯,但要是逆了他的主意,那就不好說了。
沈新睿了解過自己父皇的種種過往,幾乎都是負麵的評價比較多。
殘忍、冷血和狡詐等,這都是世人對沈重海的印象。
望州一事,沈新睿並沒有覺得自己父皇做錯了。
當年自己的皇伯父(武帝)受傷陷入昏迷,而另外一個皇伯父(定親王)又不在。
在如此危急時刻,自己的父皇臨危受命。
當時那種情景,不決絕一點,怕是軍心不穩。
手段是殘忍了些,執行了屠城的策略。
可誰都知道望州人抵抗的決心之強,如果不使用雷霆手段,怕是天下一統的時間會拖的更加久。
後麵自己的父皇被責罵,在天下一統的時候還被剝奪了種種的權力。
可以共患難,而不可以同富貴。
沈新睿覺得自己父皇反叛旭日也是人之常情。
對於自己的皇伯父(定親王)之死,也沒太多愧疚,兩軍交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沒什麽好說的。
隻是沈新睿對於金晨皇族發生的事情,心裏是難以接受。
采用暗殺的手段,又是把人家的親族都給滅了,這就有點過於沒人性了。
兩個敵對勢力,暗地裏搞這些,就有點下作了。
隻是沈重海並沒有主動承認金晨皇族的暗殺是自己下令的,也不承認這是浩陽方麵的責任。
沈新睿對於這件事情,也沒有跟沈重海發生正麵的衝突,隻是不認同這種手段而已。
此次,沈新睿覺得終於有機會跟金晨雲汐堂堂正正的決一死戰了。
快要開戰了,沈重海特意把沈新睿叫來,考察一下自己的兒子最近的工作表現如何,看看是否具備了一個大將的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