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雲浦澤馬上就不在上麵花過多的心思了。
既然情況有變,那就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修改。
眼下,最要緊的是把進攻浩陽這場戲給做足了,不能讓千羽和金晨預判他們的行動。
八月初,東州大部分的府縣都基本收割完畢。
這時,祖宏愷帶著兩萬騎兵晝伏夜出,到達了齊方附近。
他知道像齊方城這些城池,他是攻不下來的。
發起突然襲擊都有點難度,因為沈重海早已傳令到東州各府縣,讓他們加強防備了。
既然攻打不了那些大的城池,那就拿那些縣、鄉、村下手。
反正祖宏愷得到的命令是給對方製造恐慌,而不是攻城掠地。
八月初三的一個早上,齊方下麵的方莒縣,那些百姓吃過早飯,準備去田裏把那些禾杆進行晾曬。
在田間裏勞作的那些百姓忽然聽到陣陣的馬蹄聲,正好奇望向聲音傳來的方向。
大家都以為是朝廷派出的軍隊,要經過這裏。
齊方是魯陽其中的一條必經之地,時常會有朝廷的人馬從這裏經過。
所以大家隻是好奇,並沒有感覺到太多的驚訝。
可是,等到那聲音由遠而近的時候,大家發現自己是不是還沒睡醒,好像來的不是朝廷的軍爺。
在這裏出現的這支人馬正是祖宏愷帶領的輕騎兵,光明正大的打著旭日的旗號。
東州的百姓傻住了,都不知道前線發生了什麽事情,魯陽陷落了嗎?
要不敵人怎麽會出現在這裏?
還沒等大家有什麽舉動,旭日的騎兵就唿嘯而過,直奔縣衙方向殺了過去。
方莒縣的縣衙在一座小城裏,沒有什麽駐軍,隻有當地普通的官兵,大約兩百人左右。
這些官兵人數不固定的,有時候會因為戰爭的需要,或者其它情況臨時增加。
那些城門口的官兵對於出入的行人都沒有過多關注,隻是稍微搜查一下就放行了。
官兵們也聽到了陣陣的馬蹄聲,同樣他們也沒懷疑到是敵人來襲。
等到旭日的騎兵殺到跟前的時候,方莒縣的官兵才發現是敵襲。
方莒縣雖然早有防備,可麵對突如其來的襲擊,還是被旭日的騎兵順利殺進了城裏去。
祖宏愷給騎兵們的命令是,殺光這裏的官兵和官員,燒毀縣衙的糧倉,等到把城裏的百姓都驅趕出去後,一把火燒了這裏。
同時他警告那些將士,不要殺紅了眼,錯殺那些百姓。
此次任務裏,隻驅趕那些百姓,不能隨意殺戮,除非他們有反抗。
所有的將士都必須嚴格遵守這條命令,違者殺無赦。
麾下的騎兵都知道祖宏愷脾性,說殺,那真的會殺,沒人會質疑他的命令。
當然,祖宏愷讓他們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搶奪多一點幹糧,畢竟他們還有攻擊其它的地方。
至於那些金銀財寶,都不用去搶,等到任務完成後,朝廷會獎賞他們。
而且,祖宏愷還提前給了他們一部分的獎勵。
方莒縣的那些官員和官兵根本不是旭日騎兵對手,不出半天的時間整個縣城就被攻了下來。
接著,那些百姓被驅離自己的家,大火在城裏蔓延開來。
很快這種恐慌在齊方附近的府縣蔓延開來,大家都知道旭日有支騎兵殺來了,人數不少。
魯陽的張崇天最先收到這則消息,心裏一驚。
下意識以為是旭日的武甲軍又重臨世間了。
但他冷靜下來之後,覺得這不太可能。
重甲騎兵不是說建就建的,旭日怎麽可能會那麽快就把武甲軍又弄了出來。
張崇天判斷這支騎兵應該的一支輕騎兵,人數不會超過五萬之數,應該三萬之內。
整個浩陽都進入到了臨戰的狀態,大規模的騎兵怎麽會發現不了?
而且,太多的騎兵需要的糧草非常之多。
從目前對方的行動來看,他們的目標很明確,不是來攻城掠地的,是故意來製造慌亂和緊張氣氛的。
魯陽的駐軍是不可以出動的,他們要防備旭日岸邊的那支大軍。
張崇天無奈之下,傳令給沿岸的那些府縣,讓他們注意敵人的突然出現,切不可麻痹大意。
沈重海收到了旭日襲擊的消息,怒氣瞬間上頭。
隻不過又很快壓了下去,知道這個時候不適宜發怒也不應該去責備任何人。
旭日之前的各種行動擺明就是告訴浩陽,他們要來打了。
況且,沈重海也因此提前下令給各府縣,要他們積極防備。
可是,大家都是要生活的。那些農民要為下一季水稻做準備了,總不可能天天躲在家裏。
軍刺得到的情報,旭日的騎兵繞過了那些大城池,專門是針對那些縣級的地方進行攻擊。
遇到激烈抵抗的,他們會立刻放棄,轉向另外的地方。
由於這些縣級的地方沒有駐軍,見到敵人撤離了也不能追擊。
敵人目標很清晰,就是專殺浩陽的官員和官兵,燒毀那些糧倉,驅趕百姓,製造恐慌。
齊方下麵的幾個縣鄉村最先遭到攻擊,幾乎全部被毀,那裏的百姓正向天饒方向逃難。
騎兵!又是騎兵!
這令沈重海非常的惱火,旭日的騎兵就是非常討厭。
之前與金晨的一戰,把鐵甲軍給打沒了。
沈重海對騎兵的執念一點都不亞於旭日,後麵又在重新組建鐵甲軍。
兵力有三萬人馬,隻是時間太短了,他們還沒形成戰鬥力。
如今這種局勢,也隻好讓這支騎兵上場了。
要不等到局勢失控的時候,這支鐵甲軍就廢了。
沈重海讓太尉應勇親自掛帥,一定要遏製住敵人的攻勢。
祖宏愷整的這一出,東州很多府縣的人都異常緊張。
尤其是居住那些縣、鄉的地主鄉紳,簡直要瘋掉了。
這些地主鄉紳發現敵人雖然不是要殺他們,殺的是朝廷的人,可敵人搶的和燒的也包括自己的糧食以及財產。
搞的齊方到天饒這一帶的縣級以及那些鄉裏的地主鄉紳瘋了一般逃離原來的地方,他們把能帶都帶走了,帶不走的自己就毀掉。
一下子,一個小規模的流民潮在東州形成!
既然情況有變,那就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修改。
眼下,最要緊的是把進攻浩陽這場戲給做足了,不能讓千羽和金晨預判他們的行動。
八月初,東州大部分的府縣都基本收割完畢。
這時,祖宏愷帶著兩萬騎兵晝伏夜出,到達了齊方附近。
他知道像齊方城這些城池,他是攻不下來的。
發起突然襲擊都有點難度,因為沈重海早已傳令到東州各府縣,讓他們加強防備了。
既然攻打不了那些大的城池,那就拿那些縣、鄉、村下手。
反正祖宏愷得到的命令是給對方製造恐慌,而不是攻城掠地。
八月初三的一個早上,齊方下麵的方莒縣,那些百姓吃過早飯,準備去田裏把那些禾杆進行晾曬。
在田間裏勞作的那些百姓忽然聽到陣陣的馬蹄聲,正好奇望向聲音傳來的方向。
大家都以為是朝廷派出的軍隊,要經過這裏。
齊方是魯陽其中的一條必經之地,時常會有朝廷的人馬從這裏經過。
所以大家隻是好奇,並沒有感覺到太多的驚訝。
可是,等到那聲音由遠而近的時候,大家發現自己是不是還沒睡醒,好像來的不是朝廷的軍爺。
在這裏出現的這支人馬正是祖宏愷帶領的輕騎兵,光明正大的打著旭日的旗號。
東州的百姓傻住了,都不知道前線發生了什麽事情,魯陽陷落了嗎?
要不敵人怎麽會出現在這裏?
還沒等大家有什麽舉動,旭日的騎兵就唿嘯而過,直奔縣衙方向殺了過去。
方莒縣的縣衙在一座小城裏,沒有什麽駐軍,隻有當地普通的官兵,大約兩百人左右。
這些官兵人數不固定的,有時候會因為戰爭的需要,或者其它情況臨時增加。
那些城門口的官兵對於出入的行人都沒有過多關注,隻是稍微搜查一下就放行了。
官兵們也聽到了陣陣的馬蹄聲,同樣他們也沒懷疑到是敵人來襲。
等到旭日的騎兵殺到跟前的時候,方莒縣的官兵才發現是敵襲。
方莒縣雖然早有防備,可麵對突如其來的襲擊,還是被旭日的騎兵順利殺進了城裏去。
祖宏愷給騎兵們的命令是,殺光這裏的官兵和官員,燒毀縣衙的糧倉,等到把城裏的百姓都驅趕出去後,一把火燒了這裏。
同時他警告那些將士,不要殺紅了眼,錯殺那些百姓。
此次任務裏,隻驅趕那些百姓,不能隨意殺戮,除非他們有反抗。
所有的將士都必須嚴格遵守這條命令,違者殺無赦。
麾下的騎兵都知道祖宏愷脾性,說殺,那真的會殺,沒人會質疑他的命令。
當然,祖宏愷讓他們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搶奪多一點幹糧,畢竟他們還有攻擊其它的地方。
至於那些金銀財寶,都不用去搶,等到任務完成後,朝廷會獎賞他們。
而且,祖宏愷還提前給了他們一部分的獎勵。
方莒縣的那些官員和官兵根本不是旭日騎兵對手,不出半天的時間整個縣城就被攻了下來。
接著,那些百姓被驅離自己的家,大火在城裏蔓延開來。
很快這種恐慌在齊方附近的府縣蔓延開來,大家都知道旭日有支騎兵殺來了,人數不少。
魯陽的張崇天最先收到這則消息,心裏一驚。
下意識以為是旭日的武甲軍又重臨世間了。
但他冷靜下來之後,覺得這不太可能。
重甲騎兵不是說建就建的,旭日怎麽可能會那麽快就把武甲軍又弄了出來。
張崇天判斷這支騎兵應該的一支輕騎兵,人數不會超過五萬之數,應該三萬之內。
整個浩陽都進入到了臨戰的狀態,大規模的騎兵怎麽會發現不了?
而且,太多的騎兵需要的糧草非常之多。
從目前對方的行動來看,他們的目標很明確,不是來攻城掠地的,是故意來製造慌亂和緊張氣氛的。
魯陽的駐軍是不可以出動的,他們要防備旭日岸邊的那支大軍。
張崇天無奈之下,傳令給沿岸的那些府縣,讓他們注意敵人的突然出現,切不可麻痹大意。
沈重海收到了旭日襲擊的消息,怒氣瞬間上頭。
隻不過又很快壓了下去,知道這個時候不適宜發怒也不應該去責備任何人。
旭日之前的各種行動擺明就是告訴浩陽,他們要來打了。
況且,沈重海也因此提前下令給各府縣,要他們積極防備。
可是,大家都是要生活的。那些農民要為下一季水稻做準備了,總不可能天天躲在家裏。
軍刺得到的情報,旭日的騎兵繞過了那些大城池,專門是針對那些縣級的地方進行攻擊。
遇到激烈抵抗的,他們會立刻放棄,轉向另外的地方。
由於這些縣級的地方沒有駐軍,見到敵人撤離了也不能追擊。
敵人目標很清晰,就是專殺浩陽的官員和官兵,燒毀那些糧倉,驅趕百姓,製造恐慌。
齊方下麵的幾個縣鄉村最先遭到攻擊,幾乎全部被毀,那裏的百姓正向天饒方向逃難。
騎兵!又是騎兵!
這令沈重海非常的惱火,旭日的騎兵就是非常討厭。
之前與金晨的一戰,把鐵甲軍給打沒了。
沈重海對騎兵的執念一點都不亞於旭日,後麵又在重新組建鐵甲軍。
兵力有三萬人馬,隻是時間太短了,他們還沒形成戰鬥力。
如今這種局勢,也隻好讓這支騎兵上場了。
要不等到局勢失控的時候,這支鐵甲軍就廢了。
沈重海讓太尉應勇親自掛帥,一定要遏製住敵人的攻勢。
祖宏愷整的這一出,東州很多府縣的人都異常緊張。
尤其是居住那些縣、鄉的地主鄉紳,簡直要瘋掉了。
這些地主鄉紳發現敵人雖然不是要殺他們,殺的是朝廷的人,可敵人搶的和燒的也包括自己的糧食以及財產。
搞的齊方到天饒這一帶的縣級以及那些鄉裏的地主鄉紳瘋了一般逃離原來的地方,他們把能帶都帶走了,帶不走的自己就毀掉。
一下子,一個小規模的流民潮在東州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