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宏愷的戰力是非一般人能敵,就算是辛安琦和陳涵煦共同聯手,也隻能撐幾招而已。
不到一會,辛安琦和陳涵煦各自挨了對方一腳,整個人都飛了出去。
他倆挨的那腳,力度不輕,口中都吐血了。
城裏廝殺的聲音逐漸在降低,辛安琦和陳涵煦知道戰鬥快結束了。
最後的時刻要到了,原本糾結、不安等心態,到了此刻,都變得十分坦然了。
兩人用盡最後的力氣站了起來,準備最後一擊。
祖宏愷也尊重兩人,拿出了他最好的戰鬥姿態,給他倆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什麽都是徒勞的,在絕對的實力麵前,最終還是敗了。
辛安琦和陳涵煦雙雙戰死,栢都之戰結束。
整個栢都到處都在起火,房屋倒塌。
祖宏愷知道城裏已經沒什麽價值的東西了,讓手下趕緊打掃好戰場,用完飯後輪班休息。
他猜測千羽方麵有可能會派兵過來偷襲,這裏會非常不安全。
這一戰打下來,十二萬兵力居然被打掉了九萬多,剩下的兩萬多將士正處於疲憊之期。
這個時候,如果有敵人來偷襲,恐怕會全軍覆滅。
就算祖宏愷自己的個人戰力非常強,但也沒有信心抵擋得了敵人的進攻。
跑,必須跑。
祖宏愷想了想,青州這裏沒什麽地方能待得下去了。
千羽那邊隻要派人殺到這裏,整個西線幾乎就沒自己的容身之處。
剩下無非兩個選擇,要麽北上進入到盛州,去滄瀾那裏,要麽渡江到東邊去,有水師阻擋著,能休養一段時間。
但是選擇進入到盛州,整個青州除了水師,就沒有其他力量了,以前所有的努力將全部白費。
無論剩下多少兵力,隻要還有人在,旭日對這裏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
祖宏愷還是決定在青州這裏待下來,隻不過把剩下的兵力全運到西陵江的東岸去,就在南溪那邊待著。
在祖宏愷休整一夜之後,便撤離了栢都。
他們走後的當天晚上,趙櫚超帶著五萬的將士趕到了栢都。
結果發現整座城池都空了,在城外找到了陣亡的辛安琦和陳涵煦的墓碑。
來遲一步了,敵人跑了。
趙櫚超猜不到敵人向哪裏跑了,隻好向四周派出大量的斥候,希望能尋找一點蛛絲馬跡。
當趙櫚超知道敵人向江邊跑去的時候,知道大事不好。
正如他所料那般,等他趕到江邊的時候,祖宏愷和他的手下都順利過江了。
趙櫚超實在有點懊惱,不是將士們趕的不快,而是對青州的地形不是很熟悉,造成了一點遲緩。
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了。
趙櫚超看著江麵,知道已經無法挽迴了。
既然敵人都過江了,那麽西線的那些城池估計都是不想要了。
趙櫚超決定來都來了,那些城池就不能放過了。
於是,趙櫚超一邊向莊子棟傳信,一邊火速的對被旭日攻占過的那些城池發動了襲擊。
其它那些城池的百姓都不知道旭日會敗,更沒有預料到千羽出兵的動作會如此迅速。
莊子棟收到趙櫚超的傳信後,並沒有感到太大的意外,栢都陷落是遲早的事情。
他隻為那辛安琦感到惋惜,就這麽死在了那裏。
聽說剩下的那些旭日將士渡江跑了,莊子棟是有點愕然的。
很快,他又迴想他與趙櫚超之前的談話,旭日的那二十萬兵力確實是完全消失在青州了,要不怎麽會跑呢?
現在棘手的問題是,青州西線這邊沒有了對手,打下來是容易的,隻是怎麽麵對魏顧城,這就難辦了。
莊子棟把消息傳給了曾立業和木千羽。
讓曾立業抓住現在這個機會,火速從杏川出兵,配合趙櫚超的行動掃蕩青州西線,先把這裏控製住再說。
而對於如何迴複魏顧城,又如何處理打下來的青州地盤,就要木千羽去頭疼了。
對於青州的事情,柴羽飛也很快收到了消息,同時他也收到了來自北邊雲浦澤信息。
雲浦澤告訴柴羽飛,北蠻人已經被他重創,他正帶著大軍聯合邊軍一起對北蠻人乘勝追擊,至少要保證未來幾年內,北蠻人再無力南下,對旭日的邊境有較大的威脅。
旭日就可以集中精力南下,解決盛州和青州的事情。
青州的局勢可能會因為千羽的介入發生巨大的變化,雲浦澤不會幹預柴羽飛的決策,此次來信隻想告訴他,讓他放手去指揮青州的戰事。
柴羽飛對於祖宏愷收縮兵力,全部撤到南溪這一計劃是表示讚同的。
如今青州不是千羽就是大魏的實力最強,要不是旭日的水師在阻擋,或許魏顧城的那支大軍就可以把祖宏愷的人給橫掃了。
在北邊的事情還沒解決之前,祖宏愷都要需要蟄伏一段時間。
此前青州西線那些被攻下的城池已經是保不住的,落入千羽的手裏隻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柴羽飛傳信給曹澤天,讓他務必要保證旭日水師在青州的震懾力,讓祖宏愷以及他麾下的將士們能安穩的休整。
魏顧城在栢都之戰開始之前就收到了辛安琦絕筆信,這讓他有點難以接受。
本來在他的計劃中,辛安琦和他麾下的那七萬將士會撤到鹽興的,結果辛安琦竟敢抗旨。
魏顧城都不用過多的猜想,就知道了栢都的結局。
包括辛安琦在內的七萬將士必定會集體殉國,無一生還。
魏顧城環顧了四周,發現跟在他身邊的那些最熟悉的將領幾乎都死光了。
高安、辛安琦、彭宏暢和閔不屈,還有被叛軍殺害的武昊焱等等。
魏顧城覺得自己都快成孤家寡人了,心中有點悲涼。
自己都不知道這些年一直開戰到底有沒有意義。
地盤越打越小,將士越死越多。
大魏如今的局麵責任在自己,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魏顧城對旭日的恨到達了一個頂點,但奈何一時半會根本就沒辦法解決對方水師的問題,所以才讓那麽多將士一一死去,都來不及救援。
大魏被打殘了,未來的幾年都無法抗衡旭日的水師,隻能龜縮在東陵江的東岸。
栢都之戰成為了大魏命運時刻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不到一會,辛安琦和陳涵煦各自挨了對方一腳,整個人都飛了出去。
他倆挨的那腳,力度不輕,口中都吐血了。
城裏廝殺的聲音逐漸在降低,辛安琦和陳涵煦知道戰鬥快結束了。
最後的時刻要到了,原本糾結、不安等心態,到了此刻,都變得十分坦然了。
兩人用盡最後的力氣站了起來,準備最後一擊。
祖宏愷也尊重兩人,拿出了他最好的戰鬥姿態,給他倆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什麽都是徒勞的,在絕對的實力麵前,最終還是敗了。
辛安琦和陳涵煦雙雙戰死,栢都之戰結束。
整個栢都到處都在起火,房屋倒塌。
祖宏愷知道城裏已經沒什麽價值的東西了,讓手下趕緊打掃好戰場,用完飯後輪班休息。
他猜測千羽方麵有可能會派兵過來偷襲,這裏會非常不安全。
這一戰打下來,十二萬兵力居然被打掉了九萬多,剩下的兩萬多將士正處於疲憊之期。
這個時候,如果有敵人來偷襲,恐怕會全軍覆滅。
就算祖宏愷自己的個人戰力非常強,但也沒有信心抵擋得了敵人的進攻。
跑,必須跑。
祖宏愷想了想,青州這裏沒什麽地方能待得下去了。
千羽那邊隻要派人殺到這裏,整個西線幾乎就沒自己的容身之處。
剩下無非兩個選擇,要麽北上進入到盛州,去滄瀾那裏,要麽渡江到東邊去,有水師阻擋著,能休養一段時間。
但是選擇進入到盛州,整個青州除了水師,就沒有其他力量了,以前所有的努力將全部白費。
無論剩下多少兵力,隻要還有人在,旭日對這裏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
祖宏愷還是決定在青州這裏待下來,隻不過把剩下的兵力全運到西陵江的東岸去,就在南溪那邊待著。
在祖宏愷休整一夜之後,便撤離了栢都。
他們走後的當天晚上,趙櫚超帶著五萬的將士趕到了栢都。
結果發現整座城池都空了,在城外找到了陣亡的辛安琦和陳涵煦的墓碑。
來遲一步了,敵人跑了。
趙櫚超猜不到敵人向哪裏跑了,隻好向四周派出大量的斥候,希望能尋找一點蛛絲馬跡。
當趙櫚超知道敵人向江邊跑去的時候,知道大事不好。
正如他所料那般,等他趕到江邊的時候,祖宏愷和他的手下都順利過江了。
趙櫚超實在有點懊惱,不是將士們趕的不快,而是對青州的地形不是很熟悉,造成了一點遲緩。
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了。
趙櫚超看著江麵,知道已經無法挽迴了。
既然敵人都過江了,那麽西線的那些城池估計都是不想要了。
趙櫚超決定來都來了,那些城池就不能放過了。
於是,趙櫚超一邊向莊子棟傳信,一邊火速的對被旭日攻占過的那些城池發動了襲擊。
其它那些城池的百姓都不知道旭日會敗,更沒有預料到千羽出兵的動作會如此迅速。
莊子棟收到趙櫚超的傳信後,並沒有感到太大的意外,栢都陷落是遲早的事情。
他隻為那辛安琦感到惋惜,就這麽死在了那裏。
聽說剩下的那些旭日將士渡江跑了,莊子棟是有點愕然的。
很快,他又迴想他與趙櫚超之前的談話,旭日的那二十萬兵力確實是完全消失在青州了,要不怎麽會跑呢?
現在棘手的問題是,青州西線這邊沒有了對手,打下來是容易的,隻是怎麽麵對魏顧城,這就難辦了。
莊子棟把消息傳給了曾立業和木千羽。
讓曾立業抓住現在這個機會,火速從杏川出兵,配合趙櫚超的行動掃蕩青州西線,先把這裏控製住再說。
而對於如何迴複魏顧城,又如何處理打下來的青州地盤,就要木千羽去頭疼了。
對於青州的事情,柴羽飛也很快收到了消息,同時他也收到了來自北邊雲浦澤信息。
雲浦澤告訴柴羽飛,北蠻人已經被他重創,他正帶著大軍聯合邊軍一起對北蠻人乘勝追擊,至少要保證未來幾年內,北蠻人再無力南下,對旭日的邊境有較大的威脅。
旭日就可以集中精力南下,解決盛州和青州的事情。
青州的局勢可能會因為千羽的介入發生巨大的變化,雲浦澤不會幹預柴羽飛的決策,此次來信隻想告訴他,讓他放手去指揮青州的戰事。
柴羽飛對於祖宏愷收縮兵力,全部撤到南溪這一計劃是表示讚同的。
如今青州不是千羽就是大魏的實力最強,要不是旭日的水師在阻擋,或許魏顧城的那支大軍就可以把祖宏愷的人給橫掃了。
在北邊的事情還沒解決之前,祖宏愷都要需要蟄伏一段時間。
此前青州西線那些被攻下的城池已經是保不住的,落入千羽的手裏隻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柴羽飛傳信給曹澤天,讓他務必要保證旭日水師在青州的震懾力,讓祖宏愷以及他麾下的將士們能安穩的休整。
魏顧城在栢都之戰開始之前就收到了辛安琦絕筆信,這讓他有點難以接受。
本來在他的計劃中,辛安琦和他麾下的那七萬將士會撤到鹽興的,結果辛安琦竟敢抗旨。
魏顧城都不用過多的猜想,就知道了栢都的結局。
包括辛安琦在內的七萬將士必定會集體殉國,無一生還。
魏顧城環顧了四周,發現跟在他身邊的那些最熟悉的將領幾乎都死光了。
高安、辛安琦、彭宏暢和閔不屈,還有被叛軍殺害的武昊焱等等。
魏顧城覺得自己都快成孤家寡人了,心中有點悲涼。
自己都不知道這些年一直開戰到底有沒有意義。
地盤越打越小,將士越死越多。
大魏如今的局麵責任在自己,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魏顧城對旭日的恨到達了一個頂點,但奈何一時半會根本就沒辦法解決對方水師的問題,所以才讓那麽多將士一一死去,都來不及救援。
大魏被打殘了,未來的幾年都無法抗衡旭日的水師,隻能龜縮在東陵江的東岸。
栢都之戰成為了大魏命運時刻的一個重大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