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千羽把楊天師留在了新開,自己帶上親信去了一趟監獄,養豬場和那些流民流放的地方。


    監獄和養豬場問題不大,四周都建了圍牆,把門縫什麽都堵住了,水就很難進來了,當初建的時候就考慮過被淹的可能。


    可以這樣子說,監獄和養豬場是這次洪澇災害受損程度最低的,幾乎沒什麽損失。


    監獄裏麵造的紙保存的非常良好,沒有被雨水打濕,也沒有被河水浸泡。


    讓木千羽有的痛心的是,那些在蘆葦蕩的流民們被衝走了不少,都不知道是生還是死了。


    木千羽準備組織人在蘆葦蕩去尋找,能找到多少是多少,剩下的人會全部轉移到潯源府那邊開荒。


    木千羽迴到了陽平召集了縣衙的主要官吏,命令他們這段時間一定做好百姓的安撫工作,處理好後續事件。


    木千羽找到梁卓遠,讓他把梟衛都調出來幫忙。這個時候,梟衛就不能當大爺了。


    梁卓遠一點意見都沒有,大家都是南歸的一份子,家裏人也住在這裏,不出力就說不過去了。


    遠山縣那邊情況好些,沒有人死亡,有部分人受傷了,溫史禮在組織大家做災後重建工作。


    渡平情況就沒那麽好了,縣衙離東江太近,基礎設施沒有南歸這邊那麽完備,還衝走了十來個人,已經派出人手去尋找,還派人去告訴木千羽,請求南歸那邊提供支援。


    木千羽從千月營裏抽了兩百人去渡平幫忙,還讓下遊新開鄉的人幫忙注意一下,渡平縣的人有沒衝到下麵去。


    木千羽也派人去山族和水族那邊,了解到他們都有經驗了,這次是有驚無險。山族本來就在山上,影響不大,主要是注意山洪這些。水族提前轉移到了山上,損失也不大。


    發生在川澗府的一幕幕同樣在天下各州各府縣上演,愁壞了各地方的主官。


    早些時候,在天放晴的時候,皇帝就下令各州府縣做好災後安置工作,同時下令各地的梟衛做好監督工作。


    這次暴雨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東州了。位於東州和北州分界的南汐河,有段河堤決堤了。滔滔南汐河河水不斷湧入了東州,衝垮了大量的房屋,淤泥掩埋了大量的農田,造成了上千人的死亡。東州一時間哀嚎遍野,場麵正在失控當中。


    皇帝得知後,緊急授命了當地的駐軍,讓駐軍出動維護當地治安和擔負搶險救災的任務。


    這次朝廷派出來左丞相魏顧城前往東州,主持東州的救災大局。


    魏顧城在軍中享有威望,當地的駐軍會聽從他的調度,加上他處事非常果斷,能很快穩定當地的局麵。


    因為東州是蔡氏的大本營,蔡家派出了大量的家族子弟和人手去幫忙。


    安親王也不甘人後,頻頻亮相,很多時候都會親力親為,還把家裏的下人派出了大部分。


    東州州牧閔不屈身為東州最大的行政主官,當仁不讓,各方視察,安排各地方官員組織好人手,親自去安撫百姓。


    東州駐軍將領應勇接到朝廷命令那刻起,除了要留營的,其他所有人都派了出去。


    駐軍的動作非常快,目的很明確,直奔南汐河決堤的河岸去,先把決口堵住了,不再讓河水進來。


    當看到決口的河水依然流的很急,知道一時間肯定是堵不住的。應勇決定把河水分流,等水勢減緩一些再派士兵用石頭木料去堵住。


    駐軍把附近的百姓都遷移到地勢較高的地方,順便幫他們搭建臨時住所,等河水退去,再讓他們返迴原地重建家園。


    駐軍通過挖壕溝的方式,把河水引到低窪的地方去,控製水流的方向,隨時監控水勢的變化。


    發現水勢變弱了,駐軍一擁而上,各種石頭,木料輪番上,奮戰了幾天幾夜終於把決口堵住了,全部士兵都累癱在岸邊了。


    魏顧城在決口堵住的當天到達了東州,親自到岸上慰問了救災的士兵,與應勇交流了意見。


    在駐軍完成堵住決口的行動後,就被派往受災最嚴重的府縣清理淤泥,重建百姓房屋等工作。


    安親王接見了魏顧城,商議了後續開倉放糧賑災的事宜。


    可是蔡氏搶先一步了,建了大量的粥棚,免費分發給百姓,狠賺了一波民心。


    除了東州,其它州內的河流也出現河水湧上岸邊的情況,隻是沒有東州的嚴重。


    各州府縣的主官都紛紛出動,都希望盡快把災情控製下去,準備搶種第二季水稻。


    在八月下旬,各州的災情基本得到了控製。魏顧城從東州返迴了京師,駐軍也陸續迴到了營地。


    南歸的淤泥已經全部清理幹淨,第二季水稻的秧苗也播了下去。


    在大家休息後,木千羽決定開一個悼念大會,除了監獄,養豬場和還沒恢複的蠻族俘虜,其他南歸百姓們召集在陽平。


    等所有人到場了,木千羽首先總結了這次災情的損失狀況,指出相關的問題。


    召集大家最主要的是為了悼念那兩位為保護藥園犧牲的百姓,讓大家學習這兩位英雄的事跡。


    木千羽開口說道:“本官自上任以來,南歸從一個破敗落後的地方變成如今的模樣。我們有了陽平城,有了新開鄉。重新開發了土遙和安歸,開荒出了大量的農田和土地,從餓肚子的日子到今天的能吃飽飯,經曆過多少個日夜。”


    “這五年多來,南歸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歸功於大家,歸功於那些為這片土地默默奉獻,做出犧牲的人。這些人我們不該遺忘,我們要永遠記住他們,要告訴我們的後代子孫,他們的光輝事跡。”


    “他們所做過的事情都將被記錄在縣誌裏,也會被編成故事告訴更多的人。我們的先生也要在課堂上,給我們的學生們講。這些人將永遠留在南歸奮鬥的曆史上,讓我們共同悼念那些犧牲的人們。”


    在南歸的百姓都明白犧牲的含義是什麽,自家的木大人一直給大家灌輸這種思想,每次都非常高調提及那些英勇的事跡,總會在提醒大家那些人是為了大家才犧牲的,此為天恩,當永世不忘!


    楊天師是被木千羽這種做法小小震撼到,從來沒想過一個官員會把有功的人,無論是誰,寫進縣誌,編入書中。


    自己非常清楚縣誌記載都是縣裏的大事,像今天悼念的那兩位百姓可能還不夠資格。被編入書,讓先生給學生講述那些犧牲的人所做過的事情,平生第一次見,第一次聽。


    楊天師心裏有些東西突然是想明白了,怪不得這個地方能冒出這麽多神奇的東西來,覺得來對了地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從開荒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迴家種番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迴家種番薯並收藏穿越從開荒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