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龍瞥了眼身旁的湯佳茹,她的俏臉上依舊掛著一抹淡淡的紅暈,看著她那豐潤的朱唇,高文龍直感到那股還未散盡的邪火又一次直衝腦門。
我莫不是中邪了?高文龍眉頭微皺,他深吸了一口氣按捺住心頭的躁動,並將視線移往城牆之外懸掛著的阮忠寧與陶聰等數十人的屍體。
其實,殺死阮忠寧等人並非出於高文龍的授意,也並非貔貅大營的大統領吳懷遠和副大統領趙攸要拿這些人來祭旗。
阮忠寧與陶聰等人之死,實乃咎由自取。
當武陵城在前日被圍以後,阮忠寧決定以‘肅奸’之名捕殺城內散播負麵輿論的百姓與士人,而阮忠寧將此行動交給熟悉當地情況的陶聰帶兵去執行。
從戰時的城防而言,為免因內亂而擾亂軍心,經驗豐富的阮忠寧在采取這等舉措時可謂是果決狠辣。
因阮忠寧與姐夫王允成在跟隨巴蜀老將鄧玘之時起就經曆過多次圍城攻防戰,他深知一旦察覺城內出現負麵輿論等不安定因素,必須要盡快鏟除這等隱患!
陶聰自然明白這一點,因此他通過陶家及其他豪門望族的人脈進行排查,在前天夜裏就逮捕了兩百餘‘妖言惑眾’的百姓。
其實陶聰隻是進行抓捕,他認為隻要把這些不安定分子給抓進牢裏關著便是,鄉裏鄉親的難不成還要真個痛下殺手?
隻不過,這些人與他阮忠寧何幹?
昨日,即七月初六的早晨,阮忠寧命陶聰將兩百餘被逮捕的百姓慘遭斬首棄市!
武陵城的百姓們震驚、恐懼、哀傷、迷惘與憤怒者皆有之,若是城內沒有常林等‘小貔貅’的情報組織在,阮忠寧還真能如同以往他所經曆的守城戰那般以血腥手段鎮住城內的局勢。
但常林是個怎樣的人?他當初敢跟高文龍和趙攸等人合謀刺殺吳誌林,‘順帶’還把黑白無常等人全都擒獲,可見他不僅膽大包天且不缺腦子。
其實常林並非‘科班出身’,因他既非軍情司的人也不是肅衛樞密司的人,他原先隸屬的肅衛警備二司主要工作是肅奸、反間與審訊等事,而刺探情報等方麵無疑是他的短板。
但警備司體係作為肅衛的重要組成部分,軍情司和樞密司打探到的諸多可半公開的重要情報皆能閱覽,因此常林從中悟出了許多的東西來。
尤其是原韓夫人手下的錦衣衛百戶、如今的軍情七科科長龍襄不費一兵一卒,以‘輿論戰’智奪靖州的會同縣城之役。
龍襄因功被楚軍大帥唐世勳親書嘉獎令,且大帥還將此役編入了軍情司和肅衛樞密司的實戰教材當中,這對常林的觸動極大。
常林站在肅奸的角度來想,若他負責的地方出現如龍襄一般隱於暗處‘煽風點火’引導輿論的狠人,他該如何穩定地方局勢並揪出這等‘毒瘤’?
讓常林細思極恐的是,除非他對當地的控製力度與聲望達到一個極高的程度,否則即便他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恐怕也不一定能成功肅奸。
難怪大帥一直提倡甚‘敵後輿論戰’,隻消因勢利導動動嘴皮子就有可能讓敵方的民心與軍心大亂!這豈不就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常林如是想。
因此,當阮忠寧命陶聰在昨日早晨當眾斬殺那二百餘‘妖言惑眾’的武陵城百姓之後,常林知道他的機會來了,於是他果斷地決定發動更為淩厲的輿論戰攻勢!
那二百餘被殺的百姓並非全是平民,其中有二十餘位乃是武陵縣學宮的士子,更有縣學宮的訓導任老夫子。
任夫子並非武陵縣的豪門望族,但這位老夫子的聲望極高,其實他並未說甚煽動輿論的言辭,但他在前晚得聞舉人陶聰居然帶兵抓捕縣學士子,於是他憤而當眾指責陶聰。
要說陶聰在十四歲得中秀才時可沒少向任老夫子請教,陶聰就是稱任夫子一聲恩師也是應當,尊師重道乃是文人的根本德行之一,因此陶聰並未反駁任夫子的指責。
但是陶聰又不得不將任老夫子給‘請’進了監獄,因為陶聰有他的抱負,從去年獻賊入侵常德府以後,陶聰就已看出這個世道變了,筆杆子豈能比得過刀槍?
陶聰好不容易搭上了阮忠寧這條線,因阮忠寧可是擁兵二十餘萬的左良玉麾下將領!一心想棄筆從戎當儒將的陶聰已經得到了阮忠寧的信任,且阮忠寧承諾將來定會向左帥引薦陶聰。
何況隨陶聰去抓捕妖言惑眾者的還有阮忠寧麾下的士兵,陶聰也難以幫任老夫子開脫。
因此陶聰以為先讓任老夫子去牢裏待一陣子,等到武陵城的危機化解以後,他再去向阮忠寧說個情放了任夫子便是。
陶聰無疑太過想當然了些,況且武陵縣的豪門望族可不止他陶家,而陶聰仗著被阮忠寧看重而在酒後傲稱他陶家乃是武陵第一大家族。
無論陶聰是不在意或無所謂這等得罪人的話會否引起其他家族的不滿忌恨,但事實證明陶聰錯得很離譜。
從高文龍在六月廿九將陶聰給單獨放迴到武陵城以後,阮忠寧就已聽到了許多質疑陶聰的話語,而陶聰的族人亦提醒他小心行事。
但陶聰並未在意這些,他隻想著如何幫阮忠寧守住武陵城,甚至還勸阮忠寧詐降並派精銳出城突襲高文龍的軍隊。
沒錯,陶聰恨透了形同廢人的高文龍,尤其是高文龍故作大度地將他給放走,這等如跗骨之蛆一般的恥辱讓他如何不恨?
正因為陶聰被仇恨衝昏了頭腦而勸阮忠寧詐降,這已是讓阮忠寧感到極其不滿,而陶聰又一直不解釋他為何能在被俘以後全身而退迴到武陵城,這更是讓阮忠寧心生疑慮。
因此阮忠寧在前日以肅清奸細為由讓陶聰去逮捕妖言惑眾者,到了昨日清晨則命陶聰將那兩百餘人悉數斬首。
當時陶聰是一陣錯愕,而後苦勸阮忠寧莫要行此失民心之舉雲雲。
民心有個鳥用!阮忠寧不屑地冷笑並威脅陶聰,若陶聰不執行軍令,死的可就不止是那兩百餘人了!
陶聰驚怒交加卻又無可奈何,他如何聽不出阮忠寧這番話中深深的威脅之意?但他的幾房小妾和兒女及家族子弟全都在阮忠寧的控製之中!如若他不從,家人們又豈有活路?
或許他已經知道自己錯信了阮忠寧,可事已至此,為了家人也為了向阮忠寧自證清白,他除了一條道走到黑還能如何?
兩百來顆人頭滾滾落地,血流漂杵!
昨日晌午,常林與‘小貔貅’的成員們對這死去的兩百餘人的親友們、以及對許多憎惡阮忠寧和陶聰等人暴行的百姓們中散播更為激烈的輿論。
而且常林還向某些人透露了他自己的身份,比方說任老夫子的兒子任秀才。
要說那些與死去的兩百餘人沾親帶故的百姓們本身已感受到了極大的危機,因陶聰在昨日上午已經開始四處搜尋與抓捕他們,以防他們因著家人之死而再生事端。
任秀才就是如此,他還未從家父突然喪命的噩耗中緩過神來,兇神惡煞的官兵就已找上門來,而常林趕在官兵到來之前救走了任秀才一家。
無論是為了給父親報仇還是感激常林的救命之恩,亦或是為了自己和妻兒,任秀才決定投靠恩公常林。
在任秀才等人的私下串聯以及常林的居中統籌策應之下,一股隱而未發卻又充滿爆發力的‘暗勢力’成形!
這些以民心為基礎而凝聚在一起的武陵城百姓們,才是殺死阮忠寧和陶聰等人的‘真兇’。
今日破曉前後,武陵城的永寧、清平、神鼎、臨沅、常武、拱辰六門盡皆發生騷亂,其中東邊的永寧門和南邊的神鼎門被亂民打開!貔貅大營由兩門入武陵,武陵城易主……
我莫不是中邪了?高文龍眉頭微皺,他深吸了一口氣按捺住心頭的躁動,並將視線移往城牆之外懸掛著的阮忠寧與陶聰等數十人的屍體。
其實,殺死阮忠寧等人並非出於高文龍的授意,也並非貔貅大營的大統領吳懷遠和副大統領趙攸要拿這些人來祭旗。
阮忠寧與陶聰等人之死,實乃咎由自取。
當武陵城在前日被圍以後,阮忠寧決定以‘肅奸’之名捕殺城內散播負麵輿論的百姓與士人,而阮忠寧將此行動交給熟悉當地情況的陶聰帶兵去執行。
從戰時的城防而言,為免因內亂而擾亂軍心,經驗豐富的阮忠寧在采取這等舉措時可謂是果決狠辣。
因阮忠寧與姐夫王允成在跟隨巴蜀老將鄧玘之時起就經曆過多次圍城攻防戰,他深知一旦察覺城內出現負麵輿論等不安定因素,必須要盡快鏟除這等隱患!
陶聰自然明白這一點,因此他通過陶家及其他豪門望族的人脈進行排查,在前天夜裏就逮捕了兩百餘‘妖言惑眾’的百姓。
其實陶聰隻是進行抓捕,他認為隻要把這些不安定分子給抓進牢裏關著便是,鄉裏鄉親的難不成還要真個痛下殺手?
隻不過,這些人與他阮忠寧何幹?
昨日,即七月初六的早晨,阮忠寧命陶聰將兩百餘被逮捕的百姓慘遭斬首棄市!
武陵城的百姓們震驚、恐懼、哀傷、迷惘與憤怒者皆有之,若是城內沒有常林等‘小貔貅’的情報組織在,阮忠寧還真能如同以往他所經曆的守城戰那般以血腥手段鎮住城內的局勢。
但常林是個怎樣的人?他當初敢跟高文龍和趙攸等人合謀刺殺吳誌林,‘順帶’還把黑白無常等人全都擒獲,可見他不僅膽大包天且不缺腦子。
其實常林並非‘科班出身’,因他既非軍情司的人也不是肅衛樞密司的人,他原先隸屬的肅衛警備二司主要工作是肅奸、反間與審訊等事,而刺探情報等方麵無疑是他的短板。
但警備司體係作為肅衛的重要組成部分,軍情司和樞密司打探到的諸多可半公開的重要情報皆能閱覽,因此常林從中悟出了許多的東西來。
尤其是原韓夫人手下的錦衣衛百戶、如今的軍情七科科長龍襄不費一兵一卒,以‘輿論戰’智奪靖州的會同縣城之役。
龍襄因功被楚軍大帥唐世勳親書嘉獎令,且大帥還將此役編入了軍情司和肅衛樞密司的實戰教材當中,這對常林的觸動極大。
常林站在肅奸的角度來想,若他負責的地方出現如龍襄一般隱於暗處‘煽風點火’引導輿論的狠人,他該如何穩定地方局勢並揪出這等‘毒瘤’?
讓常林細思極恐的是,除非他對當地的控製力度與聲望達到一個極高的程度,否則即便他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恐怕也不一定能成功肅奸。
難怪大帥一直提倡甚‘敵後輿論戰’,隻消因勢利導動動嘴皮子就有可能讓敵方的民心與軍心大亂!這豈不就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常林如是想。
因此,當阮忠寧命陶聰在昨日早晨當眾斬殺那二百餘‘妖言惑眾’的武陵城百姓之後,常林知道他的機會來了,於是他果斷地決定發動更為淩厲的輿論戰攻勢!
那二百餘被殺的百姓並非全是平民,其中有二十餘位乃是武陵縣學宮的士子,更有縣學宮的訓導任老夫子。
任夫子並非武陵縣的豪門望族,但這位老夫子的聲望極高,其實他並未說甚煽動輿論的言辭,但他在前晚得聞舉人陶聰居然帶兵抓捕縣學士子,於是他憤而當眾指責陶聰。
要說陶聰在十四歲得中秀才時可沒少向任老夫子請教,陶聰就是稱任夫子一聲恩師也是應當,尊師重道乃是文人的根本德行之一,因此陶聰並未反駁任夫子的指責。
但是陶聰又不得不將任老夫子給‘請’進了監獄,因為陶聰有他的抱負,從去年獻賊入侵常德府以後,陶聰就已看出這個世道變了,筆杆子豈能比得過刀槍?
陶聰好不容易搭上了阮忠寧這條線,因阮忠寧可是擁兵二十餘萬的左良玉麾下將領!一心想棄筆從戎當儒將的陶聰已經得到了阮忠寧的信任,且阮忠寧承諾將來定會向左帥引薦陶聰。
何況隨陶聰去抓捕妖言惑眾者的還有阮忠寧麾下的士兵,陶聰也難以幫任老夫子開脫。
因此陶聰以為先讓任老夫子去牢裏待一陣子,等到武陵城的危機化解以後,他再去向阮忠寧說個情放了任夫子便是。
陶聰無疑太過想當然了些,況且武陵縣的豪門望族可不止他陶家,而陶聰仗著被阮忠寧看重而在酒後傲稱他陶家乃是武陵第一大家族。
無論陶聰是不在意或無所謂這等得罪人的話會否引起其他家族的不滿忌恨,但事實證明陶聰錯得很離譜。
從高文龍在六月廿九將陶聰給單獨放迴到武陵城以後,阮忠寧就已聽到了許多質疑陶聰的話語,而陶聰的族人亦提醒他小心行事。
但陶聰並未在意這些,他隻想著如何幫阮忠寧守住武陵城,甚至還勸阮忠寧詐降並派精銳出城突襲高文龍的軍隊。
沒錯,陶聰恨透了形同廢人的高文龍,尤其是高文龍故作大度地將他給放走,這等如跗骨之蛆一般的恥辱讓他如何不恨?
正因為陶聰被仇恨衝昏了頭腦而勸阮忠寧詐降,這已是讓阮忠寧感到極其不滿,而陶聰又一直不解釋他為何能在被俘以後全身而退迴到武陵城,這更是讓阮忠寧心生疑慮。
因此阮忠寧在前日以肅清奸細為由讓陶聰去逮捕妖言惑眾者,到了昨日清晨則命陶聰將那兩百餘人悉數斬首。
當時陶聰是一陣錯愕,而後苦勸阮忠寧莫要行此失民心之舉雲雲。
民心有個鳥用!阮忠寧不屑地冷笑並威脅陶聰,若陶聰不執行軍令,死的可就不止是那兩百餘人了!
陶聰驚怒交加卻又無可奈何,他如何聽不出阮忠寧這番話中深深的威脅之意?但他的幾房小妾和兒女及家族子弟全都在阮忠寧的控製之中!如若他不從,家人們又豈有活路?
或許他已經知道自己錯信了阮忠寧,可事已至此,為了家人也為了向阮忠寧自證清白,他除了一條道走到黑還能如何?
兩百來顆人頭滾滾落地,血流漂杵!
昨日晌午,常林與‘小貔貅’的成員們對這死去的兩百餘人的親友們、以及對許多憎惡阮忠寧和陶聰等人暴行的百姓們中散播更為激烈的輿論。
而且常林還向某些人透露了他自己的身份,比方說任老夫子的兒子任秀才。
要說那些與死去的兩百餘人沾親帶故的百姓們本身已感受到了極大的危機,因陶聰在昨日上午已經開始四處搜尋與抓捕他們,以防他們因著家人之死而再生事端。
任秀才就是如此,他還未從家父突然喪命的噩耗中緩過神來,兇神惡煞的官兵就已找上門來,而常林趕在官兵到來之前救走了任秀才一家。
無論是為了給父親報仇還是感激常林的救命之恩,亦或是為了自己和妻兒,任秀才決定投靠恩公常林。
在任秀才等人的私下串聯以及常林的居中統籌策應之下,一股隱而未發卻又充滿爆發力的‘暗勢力’成形!
這些以民心為基礎而凝聚在一起的武陵城百姓們,才是殺死阮忠寧和陶聰等人的‘真兇’。
今日破曉前後,武陵城的永寧、清平、神鼎、臨沅、常武、拱辰六門盡皆發生騷亂,其中東邊的永寧門和南邊的神鼎門被亂民打開!貔貅大營由兩門入武陵,武陵城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