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當時流傳一則民謠:
誰喚翻山鷂子來,闖仔不和諧。平地起刀兵,夫人來壓寨。虧殺老媒婆,走江又走淮。俺皇爺醉燒酒全不睬。
意思是翻山鷂子高傑死了,孫應元出來胡鬧。高傑的遺孀邢夫人出來壓寨,史可法可憐的跟個老媒婆一樣四處調停矛盾,弘光皇帝沉溺酒色啥都不管。
可謂是對史可法處境的真實寫照。
馬士英也因為和南京官僚們長期內鬥,水平直線下降。
他看到局麵仍然朝著有利於史可法方向走,完全沒有思考原因是什麽,居然讓菜雞劉良佐北上歸德府,暫時監視高傑餘部,再讓成功阻止孫應元前往瓜洲的盧九德到揚州監軍。
盧九德孑然一身,再加上揚州有史可法,當然有膽子去揚州。
劉良佐則不同,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跑去歸德府是找死。
最後,索性抗旨不從,依舊待在壽州。
經過馬士英的折騰,高傑的六大總兵互相猜忌,又同時不信任弘光朝廷。
讓好似裱糊匠的史可法,隻能勉強維持表麵的太平,避免弘光政權在內鬥中提前覆滅。
更大的麻煩,甚至可以說是滅頂之災,即將到來。
楊承應率軍南征。
十月十六日,楊承應拜別家人,將國事托付給範文程等人,旋即離開京師。
他親率山地一師南下,計劃和吳三桂、嶽讬匯合後,沿著京杭大運河南下,消滅弘光政權,一統江南。
遼闊的大地上,蒼鷹在天空盤旋,攜帶帥旗和青羅傘蓋的侍衛佇立在當地的最高處。
鼓手一邊走,一邊用鼓棰左右開弓敲打戰鼓,一隊隊步兵自北向南整齊行進。
騎兵在步兵的左右兩翼,隨著鼓點節奏或快或慢,整齊有序。
傘蓋下,楊承應騎著白色戰馬,端著望遠鏡,向南眺望。
一名通信兵在征得侍衛同意,飛馬上山:
「報!有緊急軍情。」
「拿來。」楊承應仍端著望遠鏡。
遏必隆策馬到通信兵麵前,接過通信兵遞來的邸報,迴到楊承應的身邊。
楊承應放下望遠鏡,接過邸報,展開一看,咦了一聲。
接著說道:「李自成竟然放棄潼關,迴了西安。」
「看來洪承疇在北邊給的壓力很大,迫使李自成不得不退迴西安保住根本。」
說話之人,乃是未來的兩江總督郎廷佐。
郎廷佐是北寧府人,和父親郎熙載一起被後金俘虜,成為八旗的官學生。楊承應消滅後金,郎廷佐被楊承應委任文館學士,後參與考試,步入仕途。
從縣主簿開始做起,一步步,做到了知府,楊承應入關前,已經是巡撫。
「雖是權宜之計,卻也是自尋死路。」
楊承應把邸報交給侍衛,冷靜的分析道:「沒了潼關,李自成從西安撤離是遲早的事。」
「要不要派人告知孔有德乘勝追擊,將李自成從西安驅逐,使其被迫南下,逃往襄陽。」
「不用,相信孔有德自有判斷。我們隻需要加快進軍,與吳三桂匯合後,先驅逐高傑舊部。」
楊承應又端起望遠鏡,繼續向南眺望。
從地圖上看,高傑舊部駐守的歸德位於大軍側翼,是必須消滅的對象。
至於徐州更是在運河的節點上。
沿著京杭大運河南下,可以節省很多路程,搶在李自成之前進入江南。
從戰略上完成對李自成的包圍。
話音剛落,又見一個年輕人策馬飛奔而至。
由於
他是侍衛,其他侍衛沒有阻攔,任由他騎到楊承應麵前。
「殿下,前方傳來緊急軍情,李本深跑了!」
侍衛從懷裏掏出一本邸報遞給楊承應:「吳三桂和嶽讬正領兵趕往歸德府,卻在途中得到消息,李本深聽聞我大軍趕來,直接拋棄歸德府南逃。」
「他跑得挺快呀!」
楊承應看完邸報,滿臉吃驚。
他命吳三桂和嶽讬兩支軍隊先驅逐李本深和李成棟,占領最重要的徐州,然後就地休整,等他率軍隊攜補給到徐州再進軍。
沒想到,兩路大軍還沒到,李本深就跑路了。
「據送邸報的人說,擁兵三萬的李本深在睢陽被我軍一個團打得丟盔卸甲,所以一聽到我軍進攻他,嚇得魂飛魄散。」
年輕侍衛解釋道。
「這就不奇怪了,打我一個團都這麽吃力,更不提兩個軍。他這一跑,肯定引起了南京的注意。」
楊承應想了一下,叫來了文書。
「你寫一份戰書,然後派使者送到南京。」楊承應道,「具體我不管,你隻把握以下幾條原則。」
文書拿著毛筆,一手拿著書認真記錄。
但包括他在內的眾人,聽完楊承應的幾條原則,都吃驚了。
郎廷佐道:「殿下,下戰書應該是分化敵人為首要,您怎麽反其道而行之?」
進攻朝廷的軍隊,為師出有名,一般會把君主撇開,隻提「清君側」。
然而,楊承應不僅要文書開頭就寫弘光皇帝的罪行,還把馬士英和錢謙益等人列入一個名單。
並且表示要對名單上麵的人懲兇除惡。
「我從未承認過福王,何來尊重‘弘光皇帝一說。」
楊承應瞥了他一眼,笑著說道:「至於馬士英、錢謙益等輩誤國誤民,必須誅殺。」
「這是把南京官僚們都推到對立麵,是不是不太合適?」郎廷佐委婉的勸道。
「除惡務盡,馬士英固然胡作非為,錢謙益等也不是好鳥,我這是在‘排毒,當然要下手重一點。」
楊承應還覺得不夠,讓文書在戰書中添上一筆:「本王法度嚴明,有功者賞,有過者罰。功過賞罰,全看其人是否用心用力,而不是身份地位。」
郎廷佐琢磨出個中滋味,忍不住笑了:「原來殿下是想讓南邊那些人都‘動起來,而不是坐等投降。」
「想給***活,就得出力。」楊承應也笑了,「想坐等勝利的果實到嘴邊,做他的春秋大夢!」
「對於南邊的軍隊也可以這樣要求,譬如隻誅首惡,不禍及其他士兵。」郎廷佐建議道。
「不對,這個應該改成,隻誅殺‘執迷不悟惡徒,不殺‘幡然醒悟的士兵。」.
楊承應對於南邊這些大小軍頭,結合曆史經驗教訓,隻有四個字方針——斬草除根。
誰喚翻山鷂子來,闖仔不和諧。平地起刀兵,夫人來壓寨。虧殺老媒婆,走江又走淮。俺皇爺醉燒酒全不睬。
意思是翻山鷂子高傑死了,孫應元出來胡鬧。高傑的遺孀邢夫人出來壓寨,史可法可憐的跟個老媒婆一樣四處調停矛盾,弘光皇帝沉溺酒色啥都不管。
可謂是對史可法處境的真實寫照。
馬士英也因為和南京官僚們長期內鬥,水平直線下降。
他看到局麵仍然朝著有利於史可法方向走,完全沒有思考原因是什麽,居然讓菜雞劉良佐北上歸德府,暫時監視高傑餘部,再讓成功阻止孫應元前往瓜洲的盧九德到揚州監軍。
盧九德孑然一身,再加上揚州有史可法,當然有膽子去揚州。
劉良佐則不同,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跑去歸德府是找死。
最後,索性抗旨不從,依舊待在壽州。
經過馬士英的折騰,高傑的六大總兵互相猜忌,又同時不信任弘光朝廷。
讓好似裱糊匠的史可法,隻能勉強維持表麵的太平,避免弘光政權在內鬥中提前覆滅。
更大的麻煩,甚至可以說是滅頂之災,即將到來。
楊承應率軍南征。
十月十六日,楊承應拜別家人,將國事托付給範文程等人,旋即離開京師。
他親率山地一師南下,計劃和吳三桂、嶽讬匯合後,沿著京杭大運河南下,消滅弘光政權,一統江南。
遼闊的大地上,蒼鷹在天空盤旋,攜帶帥旗和青羅傘蓋的侍衛佇立在當地的最高處。
鼓手一邊走,一邊用鼓棰左右開弓敲打戰鼓,一隊隊步兵自北向南整齊行進。
騎兵在步兵的左右兩翼,隨著鼓點節奏或快或慢,整齊有序。
傘蓋下,楊承應騎著白色戰馬,端著望遠鏡,向南眺望。
一名通信兵在征得侍衛同意,飛馬上山:
「報!有緊急軍情。」
「拿來。」楊承應仍端著望遠鏡。
遏必隆策馬到通信兵麵前,接過通信兵遞來的邸報,迴到楊承應的身邊。
楊承應放下望遠鏡,接過邸報,展開一看,咦了一聲。
接著說道:「李自成竟然放棄潼關,迴了西安。」
「看來洪承疇在北邊給的壓力很大,迫使李自成不得不退迴西安保住根本。」
說話之人,乃是未來的兩江總督郎廷佐。
郎廷佐是北寧府人,和父親郎熙載一起被後金俘虜,成為八旗的官學生。楊承應消滅後金,郎廷佐被楊承應委任文館學士,後參與考試,步入仕途。
從縣主簿開始做起,一步步,做到了知府,楊承應入關前,已經是巡撫。
「雖是權宜之計,卻也是自尋死路。」
楊承應把邸報交給侍衛,冷靜的分析道:「沒了潼關,李自成從西安撤離是遲早的事。」
「要不要派人告知孔有德乘勝追擊,將李自成從西安驅逐,使其被迫南下,逃往襄陽。」
「不用,相信孔有德自有判斷。我們隻需要加快進軍,與吳三桂匯合後,先驅逐高傑舊部。」
楊承應又端起望遠鏡,繼續向南眺望。
從地圖上看,高傑舊部駐守的歸德位於大軍側翼,是必須消滅的對象。
至於徐州更是在運河的節點上。
沿著京杭大運河南下,可以節省很多路程,搶在李自成之前進入江南。
從戰略上完成對李自成的包圍。
話音剛落,又見一個年輕人策馬飛奔而至。
由於
他是侍衛,其他侍衛沒有阻攔,任由他騎到楊承應麵前。
「殿下,前方傳來緊急軍情,李本深跑了!」
侍衛從懷裏掏出一本邸報遞給楊承應:「吳三桂和嶽讬正領兵趕往歸德府,卻在途中得到消息,李本深聽聞我大軍趕來,直接拋棄歸德府南逃。」
「他跑得挺快呀!」
楊承應看完邸報,滿臉吃驚。
他命吳三桂和嶽讬兩支軍隊先驅逐李本深和李成棟,占領最重要的徐州,然後就地休整,等他率軍隊攜補給到徐州再進軍。
沒想到,兩路大軍還沒到,李本深就跑路了。
「據送邸報的人說,擁兵三萬的李本深在睢陽被我軍一個團打得丟盔卸甲,所以一聽到我軍進攻他,嚇得魂飛魄散。」
年輕侍衛解釋道。
「這就不奇怪了,打我一個團都這麽吃力,更不提兩個軍。他這一跑,肯定引起了南京的注意。」
楊承應想了一下,叫來了文書。
「你寫一份戰書,然後派使者送到南京。」楊承應道,「具體我不管,你隻把握以下幾條原則。」
文書拿著毛筆,一手拿著書認真記錄。
但包括他在內的眾人,聽完楊承應的幾條原則,都吃驚了。
郎廷佐道:「殿下,下戰書應該是分化敵人為首要,您怎麽反其道而行之?」
進攻朝廷的軍隊,為師出有名,一般會把君主撇開,隻提「清君側」。
然而,楊承應不僅要文書開頭就寫弘光皇帝的罪行,還把馬士英和錢謙益等人列入一個名單。
並且表示要對名單上麵的人懲兇除惡。
「我從未承認過福王,何來尊重‘弘光皇帝一說。」
楊承應瞥了他一眼,笑著說道:「至於馬士英、錢謙益等輩誤國誤民,必須誅殺。」
「這是把南京官僚們都推到對立麵,是不是不太合適?」郎廷佐委婉的勸道。
「除惡務盡,馬士英固然胡作非為,錢謙益等也不是好鳥,我這是在‘排毒,當然要下手重一點。」
楊承應還覺得不夠,讓文書在戰書中添上一筆:「本王法度嚴明,有功者賞,有過者罰。功過賞罰,全看其人是否用心用力,而不是身份地位。」
郎廷佐琢磨出個中滋味,忍不住笑了:「原來殿下是想讓南邊那些人都‘動起來,而不是坐等投降。」
「想給***活,就得出力。」楊承應也笑了,「想坐等勝利的果實到嘴邊,做他的春秋大夢!」
「對於南邊的軍隊也可以這樣要求,譬如隻誅首惡,不禍及其他士兵。」郎廷佐建議道。
「不對,這個應該改成,隻誅殺‘執迷不悟惡徒,不殺‘幡然醒悟的士兵。」.
楊承應對於南邊這些大小軍頭,結合曆史經驗教訓,隻有四個字方針——斬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