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帑,是俗稱。


    全稱應該是“內府十二庫”或“內府十庫”,負責管理皇帝的私人財產。


    其中內承運庫專門負責儲藏金銀,在內府十二庫中地位最高。


    無論是士紳百姓,還是明朝官員口中的“內帑”,都指的是內承運庫。


    內帑主要的收入來源,包括田賦、貢品、課稅、贓罰、官營、皇產等收入。


    開支主要集中在皇室開支、國家公共財政支出(軍費、官員俸祿和賑濟災荒)。


    這種情況隨著明英宗從草原學成歸來,開始起了變化。


    從正統年間開始,內帑越來越多的用於皇室,而不是國家公共財政。


    到了萬曆年間,明神宗大量挪用戶部、工部的白銀,並派礦監、稅使四處搜刮,以增加內帑收入,供其私人開支,把朱元璋設計的內帑徹底變成了私人小金庫。


    萬曆中後期,國家陷入長期的財政困難和軍事危機,萬曆都不肯動用內帑。


    直到薩爾滸的慘敗,萬曆才開始重視,開始願意撥內帑。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天啟六年,共撥帑銀2612萬6953兩銀子。


    特別是在天啟年間撥內帑次數最多,多達四十六次。


    整個內庫已經被天啟君臣搬空了。


    更搞笑的是,還有一筆銀子正等著出庫,送往遼東寧錦前線。


    這筆錢大約二十七萬兩,因天啟突然去世,暫時沒起運。


    那裏的士兵正鬧餉。


    “內帑隻有區區五十萬兩,加上從逆賊那裏搜刮來的,才一百五十萬兩。”


    崇禎感覺頭有點暈,“京中將士,遼東前線,還有災民都需要朕拿錢出來,這點錢夠幹什麽的!”


    “陛下善保龍體,別為小事生氣。”


    看崇禎身子搖搖欲墜,最善察言觀色的高起潛慌忙上前攙扶。


    卻被崇禎一把推開:“滾開!我年輕著呢,不會為這麽一件小事生氣。”


    “是奴才無狀,衝犯陛下龍威。”


    高起潛迴到原地,乖乖的跪在地上。


    崇禎搖搖晃晃地迴到龍椅,坐下後喘了幾口粗氣,叮囑道:“此事絕對不能讓任何人知道,否則軍心、民心都不安穩。”


    “奴才打死都不說。”


    高起潛信誓旦旦地說道。


    崇禎這才鬆了一口氣。


    皇爺爺留下的幾千萬兩內帑,就被皇兄花光了,叫人欲哭無淚。


    “袁崇煥到了哪裏?”


    崇禎隨口問了一句。


    自登基之後,崇禎就下旨召賦閑在家的袁崇煥進京。


    寧錦前線,還需要袁崇煥這樣的大才鎮守。


    要是交給楊承應,那會食不下咽,睡不安寢。


    “迴陛下,根據時間計算,袁崇煥應該抵達京師,隻是不知具體到了哪裏!”


    高起潛奏道。


    “他一到宮外,你立刻帶他來見朕。”


    “奴才遵旨。”


    高起潛說的沒有錯,袁崇煥剛抵達京師。


    自得到新君的召迴詔書,袁崇煥馬不停蹄地往京師趕。


    此時,他已經到了京師的南門。


    袁崇煥坐在馬車裏,看到一大車一大車的東西出門,然後往南運。


    他叫停隊伍,下車觀察了一會兒。無意中看到有個百姓麵露愁苦之色,又是搖頭又是歎氣,於是上前詢問:


    “兄台可否留步?晚生有一事諮詢。”


    那中年男子見袁崇煥衣著光鮮,口音卻不是本地,猜測是外官進京,便道:“公有事盡管問,我知道的一定告訴你。”


    “請問,這一隊隊的車馬運往何方?”


    “你問這個做什麽!”中年男子一臉警惕。


    “純粹出於好奇,別無他意。”


    “嗬嗬……告訴你吧,這是萬府的家仆正往天津衛送銀子和糧食。”


    “為什麽往天津送?”


    “從天津出海啊,這銀子是送到金州鎮的。”


    “為什麽要送到金州鎮?”


    “這我就知道了。”


    中年男子拱拱手,邁步離開。


    看著一車車運糧食和銀子的車,袁崇煥卻大概明白了什麽意思。


    延恩公主的娘家,正是萬府。


    八成是楊承應求延恩公主向萬府借糧、借錢,以此度過饑荒。


    楊承應這人打仗的本事一流,撈錢的本事也一流。


    就是如此一來,人品和政治立場受到質疑。


    瞧瞧他收留的都是什麽人啊,崔呈秀、霍維華、許顯純的家人,都是閹黨。


    就連袁崇煥的好友閻鳴泰也辭官卸任,逃到了金州鎮。


    還是個閹黨。


    朝廷不少人據此,認為楊承應是閹黨,懇請皇帝處置他。


    想起閻鳴泰,袁崇煥歎了口氣。


    多好的人才,被逼得走投無路,不得不投靠閹黨。


    如今,他逃到了金州鎮,估計這一輩子再無出頭之日。


    收拾好心情,袁崇煥上了馬車,前往紫禁城。


    天啟六年八月十四日,崇禎帶著四位輔臣李標、錢龍錫、周道登、劉鴻訓,在平台召見袁崇煥。


    李標官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錢龍錫為文淵閣大學士,周道登為國史館正總裁,劉鴻訓授禮部尚書銜兼東閣大學士。


    “奴酋禍亂遼東已十幾年,致使遼東百姓蒙受災難。”


    崇禎問道:“不知道愛卿有什麽樣的平胡方略,請具實奏聞。”


    “臣的方略都詳細寫在奏疏裏。”


    袁崇煥磕頭答道:“簡而言之,就是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不必征調其他邊軍和錢糧,為朝廷增加額外的負擔。”


    “具體方略,快詳細道來。”


    這幾句話真是說到崇禎心坎裏去了,不花錢還把事辦了。


    “總結為十二字:守為正著,戰為奇著,款為旁著。”


    袁崇煥詳細的解釋道:“先守而後戰,依靠防守反擊,徐徐推進。臣在寧錦前線和楊駙馬一道如螃蟹的兩支大鉗子,死死拖住建虜,最終將其困死。”


    “能困死奴酋嗎?”


    崇禎覺得不可思議。


    “如今建虜糧草短缺,新汗權威不夠,國內混亂不堪,已經沒有當年努爾哈赤的強盛之勢。”


    袁崇煥信心滿滿地說道:“臣用當年熊廷弼‘三方布置’的戰略,以寧錦阻擋住奴酋犯我大明的必經之路。以楊駙馬的金州軍北上襲擾建虜,步步蠶食。”


    崇禎此時隻是十五歲的少年,聽到這戰略,以及前麵屢次獲勝的大捷,對袁崇煥的話深信不疑。


    聽到袁崇煥說完,他一拍大腿,叫了聲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遼東雄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予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予岸並收藏明末:遼東雄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