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象乾在山海關。


    他收到楊承應派人送來的軍情邸報後,很生氣。


    今年七十七歲的老王,已到了退休的年齡。


    本來在平息山海關爭論後,他安心迴到薊鎮待著。


    薊鎮外的烏梁海首領蘇布地又很乖,給幾兩銀子就可以打發。


    頂著“知邊名臣”的帽子,再熬個一兩年便能安穩退休。


    誰知道,楊承應突然來這麽一手,攻陷蓋州、接走困在十三山驛的百姓。


    而遼西明軍窩在廣寧前屯衛都沒動彈。


    更要命的是,楊承應在邸報裏隻字不提遼西明軍,哪怕你寫一句遼西明軍配合幹了xx都行啊。


    這不顯得他們很呆。


    王象乾這張老臉掛不住了,趕緊找來孫承宗:“楊承應好大的膽子,你我二人居然都被他蒙在鼓裏,著實可惡。”


    孫承宗早知道此事,這份邸報還是他派人給王象乾送來的。


    起初,孫承宗也覺得楊承應有些過分,這麽大的事竟然瞞得死死的。


    他還一直以為楊承應打著襲擾蓋州的幌子,實際上是打算偷襲複州城!


    後來他想明白了,軍機大事的確需要保密,被人發現,事情辦不成不說,還有可能遇到危險。


    麵對總督的怒火,孫承宗隻好寬慰他:“從金州鎮到此地,時間漫長,戰機稍縱即逝,來不及請示,情有可原。”


    “來不及?我看他根本想吃獨食!”王象乾怒道,“如果他提前告知我們,遼西明軍可以出動,和他打配合!”


    原來是因為這個生氣啊。


    當初,說不能輕舉妄動可是王總督,現在又不認了。


    孫承宗雖這麽想,嘴上卻道:“現在談這些,為時已晚,還是想一想下一步該怎麽做,挽迴顏麵。”


    這話說到王象乾心坎上,“我有意派人往寧遠一帶探查,撈一些百姓迴來,咱們再寫一套說詞上報陛下。否則,你我二人豈不顏麵無光。”


    “敵人吃了大虧,此時如果前往,會不會被報複?”


    孫承宗謹慎的提醒道。


    “管不了那麽多,孫經略快派人吧。”王象乾催促道。


    薊遼總督說是管轄薊鎮、遼東和登萊三地一切事務,實際上權力非常有限。


    薊鎮有薊鎮巡撫,遼東有薊遼經略,登萊有登萊巡撫,三方各管一塊,薊遼總督隻起到協調作用。


    但王象乾資格老,又親自到了山海關,孫承宗隻能有些事都聽他的。


    既然王總督執意派兵,孫承宗也隻好遵從。


    他思來想去,隻有袁崇煥合適。


    “速傳袁崇煥來見我!”孫承宗下令道。


    領命的親兵道:“迴大人,袁大人幾天前離開前屯衛,去了寧遠中右所,臨行前告訴卑職,若大人問起,據實迴報。”


    “什麽?去了中右所!”


    孫承宗有些急了:“他去那裏幹什麽!”


    親兵搖了搖頭。


    孫承宗惱怒的揮了揮袖子,親兵退下。


    這名親兵前腳剛走,另一名親兵後腳來了。


    “大人,袁崇煥在外求見。”


    正煩躁的孫承宗聽罷,趕緊讓他把袁崇煥叫進來。


    袁崇煥進來時,孫承宗和王象乾都吃了一驚。


    一個堂堂的朝廷命官,居然衣衫襤褸,蓬頭垢麵。


    “經略大人,下官有事求大人恩準。”


    一進門,袁崇煥單膝跪地,抱拳說道。


    孫承宗道:“什麽事,起來說話。”


    袁崇煥起身,沉聲道:“大人,楊承應率軍聲東擊西,接應十三山義軍撤退。代善已率軍撤迴廣寧休整,正是我們出兵,接應部分逃散百姓,進駐寧遠的大好時機。”


    “你怎麽知道他聲東擊西?”


    孫承宗不記得自己有把邸報給袁崇煥看過。


    袁崇煥道:“末將率領部分人馬到寧遠,探查敵情。意外看到楊承應的水師船隊,偷偷停靠在錦州附近。


    再聯想他襲擾蓋州,由此得出‘聲東擊西’的結論。”


    靈敏的頭腦,睿智的判斷,讓孫承宗心中感到有些高興。


    “好,我這就撥給你兵馬。”


    孫承宗想了一下,又道:“算了,我和你一起去寧遠,我倒要看看你和閻鳴泰心心念念的寧遠到底是什麽模樣!”


    接著,他扭頭看向王象乾:“王總督,此事迫在眉睫,請總督大人坐鎮山海關,為我等後應。”


    事情到這個地步,王象乾沒理由反對,便點頭同意。


    當天下午,孫承宗帶著袁崇煥、滿桂、趙率教等率軍前往寧遠接應百姓,同時視察寧遠。


    有些事不看不知道,孫承宗到了之後,發現寧遠真是一個好地方啊!


    西南是大海,西北是群山,正好扼住遼西咽喉,距離建虜的廣寧又遠,可以暫避鋒芒。


    “我主意已定,就在寧遠建城,像鎮虜城一樣扼住敵人進攻的路線,再徐徐收複遼西等地。”


    孫承宗把袁崇煥叫來,交代道:“我們來了就不走了,你和滿桂、鹿善繼、高見、賀謙在這裏重修城池。”


    “多謝大人,下官一定把寧遠城修成一座擋住敵人的長城。”


    袁崇煥信心十足的說道。


    “好,我會全力支持你的。”孫承宗點頭。


    通過楊承應的進攻,孫承宗發現其實建虜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厲害,還是有辦法可以打敗的。


    先守後戰,徐圖緩進,真是至理名言。


    他們在寧遠接應到從十三山驛逃出來的百姓,多達六千人。


    孫承宗把這六千人交給趙率教,讓他好好訓練,自己則返迴山海關複命。


    這六千人多數是精壯,趙率教以此為基礎,訓練出了一支比較能打的部隊,關寧軍!


    孫承宗迴到山海關後,和王象乾商議過後,正式聯名上書天啟皇帝,表示遼西明軍也有出擊,策應楊承應的行動。


    隻是因為楊承應一開始瞞得死死的,他們不了解內情,派出去的兵馬較少,隻接到了六千百姓。


    還著重提出袁崇煥的功績,以及打算在寧遠修城。


    天啟皇帝看了奏本,心裏五味雜陳,覺得你們可真能編,但想到山海關很重要,沒有追究此事,下詔口頭嘉獎。


    然後,撥內帑二十萬到遼東前線,用於修築寧遠城。


    經過此事,王象乾也知道這裏是個是非之地,找了個借口,離開了山海關,灰溜溜的去了薊鎮,繼續當他的知邊名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遼東雄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予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予岸並收藏明末:遼東雄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