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釋放宰賽和收服蒙古兀魯特部的消息,由一個明軍熟知邊情的千戶傳到楊承應耳朵裏。
這個千戶是遼陽人,後來逃到了廣寧,隨後又隨熊廷弼逃到了山海關。
被王在晉派遣前往遼西打探情報。
三千戶牧民投靠努爾哈赤,這麽大的動靜,他輕易打探到,迴報給王在晉。
王在晉想著楊承應在朝|鮮收攏百姓,於是派這名千戶到朝|鮮告知楊承應。
此時,楊承應待在鎮江堡。
由於大敗李永芳,楊承應順勢收複了鎮江堡等地。
他把自己麾下明軍和陳|良策帶來的兩千明軍安排在鎮江堡及周邊區域,用以警戒。
禮部右侍郎徐光啟為名義上的總管,耿仲明實際執行,在朝|鮮當地官府的配合下,把成千上萬的百姓通過船隻運往大長山島等地安置。
莫麻子率領霹靂營負責護衛,百姓運到大長山島後,由寧完我負責安置等事宜。
至於此戰擒拿的佟養真等將領,及斬獲首級都隨第一批船隻運往大長山島,再送到登萊,交給登萊巡撫處置。
於是,楊承應在鎮江堡接見了這位千戶。
“兀魯特部怎麽心甘情願的投降努爾哈赤?”楊承應問。
“那是因為兀魯特部已經走投無路,不得已投降。”
千戶迴答。
“誰逼迫他們?”
“大明和虎墩兔汗。”
“哦?這從何說起?”
“兀魯特部十分弱小,虎墩兔汗經常借道,勢力已經開始滲透兀魯特部。大明撫賞虎墩兔汗,無視兀魯特部是起因。
虎墩兔汗得到撫賞後,大肆擴編蒙古軍。隨後不是與建虜開戰而是欺壓蒙古各部,兀魯特部就是開胃菜。”
對於王化貞的撫賞策略,楊承應一早就覺得不妥,沒想到帶來這麽惡劣的影響。
他問起虎墩兔汗林丹的詳細情況。
千戶款款而談。
原來虎墩兔汗得到了大明撫賞,把麾下各部落整編六營,每個大營都由他的老婆掌管。虎墩兔汗有八個老婆,其中五個擔任大營的統帥。
六大營之首是由林丹本人親自管轄,號稱“護衛軍”,內部還設有“科諾特”即具甲重騎兵衛隊。
他們的裝備來源,除了用撫賞銀子從明軍的邊軍購得,有一大部分來源於明軍在遼東丟棄的武器輜重。
林丹的寵臣貴英洽也屬於這支部隊,貴英洽在兀魯特部為非作歹不說,還暴打了前來說和的炒花,迫使兀魯特部被迫南遷,投靠了此時待在廣寧的努爾哈赤。
第二大營阿紇合少,由林丹汗的大老婆娜木鍾掌管。
第三大營高爾土門,以蒙古人為主。
第四大營哈納,即黑軍萬戶,以其他民族的百姓為主。
第五大營竇土門,即蒙元時期的“漸丁軍”,以未成人為主。
第六大營阿剌克綽特,是腦毛大死後,林丹吞並所得。
這個千戶對蒙古的情況了如指掌到這個地步,讓楊承應都驚歎不已。
“請問您叫名字?”
楊承應抱拳,很有禮貌地問。
“迴楊總兵,小人名叫張存仁。”千戶很有禮貌地迴答。
楊承應聽到這名字,整個人都樂了。
曆史上,張存仁是明朝副將,後來隨祖天壽投降皇太極。官至直隸總督,還逼死了孔有德。
這個老丘八出身的張存仁,卻有著文臣一樣細膩的心思,的確十分難得。
“你以後就別當千戶了。我給王大人寫封信,把你留在我的身邊擔任親衛,將來會有更大出息。”
楊承應毫不掩飾的招攬。
這讓張存仁大為吃驚,又十分激動。
“久聞楊帥威名,如蒙不棄,我願效犬馬之勞。”
說罷,張存仁就要跪下磕頭。
楊承應趕緊把他扶住,笑道:“在我這裏,可不興跪下磕頭這一套。以後見到我,隻管抱拳行禮就是了。”
“這……不妥吧。”
“哎,又不是麵見朝廷大員,你我是同袍,既然是同袍,就不需要那些虛禮。”
“是,屬下遵命。”張存仁抱拳行禮。
楊承應讓吳三桂給他安排了住處,自己寫信給王在晉,一是說明情況,二是告誡他,用兵要謹慎。
更需要留意蒙古人的動向,千萬別輕易給蒙古人開門。
鎮江堡、寬甸堡一帶有百姓六萬多,楊承應手中大小船隻加上朝|鮮支援的船,約有四百艘,全都投入運輸。
整個海麵上船隻絡繹不絕,就算這樣,楊承應估計,至少一個月才能全部運走。
為防止出現意外,楊承應做出一個決定。
“我們一個點一個點的遷,太費時間。”
楊承應說道:“而且不安全,必須采取新的辦法。”
“什麽辦法?”陳|良策等人問。
“我們把百姓全部遷到皮島等地,集中從皮島出發,而不會像現在這樣。”
楊承應說道:“李永芳暫時不敢來,我們也正好可以把部隊都收攏起來,減少物資的運輸距離。”
“是,屬下等這就去吧。”陳|良策等人遵命。
他們走後,李爾瞻來了。
楊承應邀請他入帳,問起來意。
李爾瞻道:“實不相瞞,我有一種不好的預感,總覺得京中要出事,所以來您這裏避一避。”
楊承應想了一下,按照時間推算,再過一個月就會發生“仁祖反正”的大事。
“仁祖反正”是西人取代北人,掌握朝|鮮王國的政權。
想著李爾瞻還有用,楊承應便大方表示:“沒問題,你就以協助我遷移白姓為名,留在我這裏。”
“多謝。”李爾瞻高興的跪謝。
楊承應讓吳三桂給李爾瞻安排了住處。
這時,一個不速之客來到楊承應的住處。
公孫晟來報:“大帥,有位自稱是您的故人前來拜訪。”
“故人?”楊承應問道,“你認識嗎?”
公孫晟搖搖頭,“沒見過。”
“有意思,剛走了李爾瞻,又來了一位故人。”
楊承應摸了摸下巴,“也許是我的契機,你把他請到這來。”
“是。”
公孫晟退下後不久,便領著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來到。
這老人有多老呢?看著比徐光啟還要老十多歲。
楊承應上下打量著他,“請問閣下怎麽算我的‘故人’?”
“誌同道合,便是‘故人’。”對方笑著說道。
“哦?敢問足下尊姓大名?”
“不才李元翼。”
是他!
楊承應聽罷,心頭一驚。
這個千戶是遼陽人,後來逃到了廣寧,隨後又隨熊廷弼逃到了山海關。
被王在晉派遣前往遼西打探情報。
三千戶牧民投靠努爾哈赤,這麽大的動靜,他輕易打探到,迴報給王在晉。
王在晉想著楊承應在朝|鮮收攏百姓,於是派這名千戶到朝|鮮告知楊承應。
此時,楊承應待在鎮江堡。
由於大敗李永芳,楊承應順勢收複了鎮江堡等地。
他把自己麾下明軍和陳|良策帶來的兩千明軍安排在鎮江堡及周邊區域,用以警戒。
禮部右侍郎徐光啟為名義上的總管,耿仲明實際執行,在朝|鮮當地官府的配合下,把成千上萬的百姓通過船隻運往大長山島等地安置。
莫麻子率領霹靂營負責護衛,百姓運到大長山島後,由寧完我負責安置等事宜。
至於此戰擒拿的佟養真等將領,及斬獲首級都隨第一批船隻運往大長山島,再送到登萊,交給登萊巡撫處置。
於是,楊承應在鎮江堡接見了這位千戶。
“兀魯特部怎麽心甘情願的投降努爾哈赤?”楊承應問。
“那是因為兀魯特部已經走投無路,不得已投降。”
千戶迴答。
“誰逼迫他們?”
“大明和虎墩兔汗。”
“哦?這從何說起?”
“兀魯特部十分弱小,虎墩兔汗經常借道,勢力已經開始滲透兀魯特部。大明撫賞虎墩兔汗,無視兀魯特部是起因。
虎墩兔汗得到撫賞後,大肆擴編蒙古軍。隨後不是與建虜開戰而是欺壓蒙古各部,兀魯特部就是開胃菜。”
對於王化貞的撫賞策略,楊承應一早就覺得不妥,沒想到帶來這麽惡劣的影響。
他問起虎墩兔汗林丹的詳細情況。
千戶款款而談。
原來虎墩兔汗得到了大明撫賞,把麾下各部落整編六營,每個大營都由他的老婆掌管。虎墩兔汗有八個老婆,其中五個擔任大營的統帥。
六大營之首是由林丹本人親自管轄,號稱“護衛軍”,內部還設有“科諾特”即具甲重騎兵衛隊。
他們的裝備來源,除了用撫賞銀子從明軍的邊軍購得,有一大部分來源於明軍在遼東丟棄的武器輜重。
林丹的寵臣貴英洽也屬於這支部隊,貴英洽在兀魯特部為非作歹不說,還暴打了前來說和的炒花,迫使兀魯特部被迫南遷,投靠了此時待在廣寧的努爾哈赤。
第二大營阿紇合少,由林丹汗的大老婆娜木鍾掌管。
第三大營高爾土門,以蒙古人為主。
第四大營哈納,即黑軍萬戶,以其他民族的百姓為主。
第五大營竇土門,即蒙元時期的“漸丁軍”,以未成人為主。
第六大營阿剌克綽特,是腦毛大死後,林丹吞並所得。
這個千戶對蒙古的情況了如指掌到這個地步,讓楊承應都驚歎不已。
“請問您叫名字?”
楊承應抱拳,很有禮貌地問。
“迴楊總兵,小人名叫張存仁。”千戶很有禮貌地迴答。
楊承應聽到這名字,整個人都樂了。
曆史上,張存仁是明朝副將,後來隨祖天壽投降皇太極。官至直隸總督,還逼死了孔有德。
這個老丘八出身的張存仁,卻有著文臣一樣細膩的心思,的確十分難得。
“你以後就別當千戶了。我給王大人寫封信,把你留在我的身邊擔任親衛,將來會有更大出息。”
楊承應毫不掩飾的招攬。
這讓張存仁大為吃驚,又十分激動。
“久聞楊帥威名,如蒙不棄,我願效犬馬之勞。”
說罷,張存仁就要跪下磕頭。
楊承應趕緊把他扶住,笑道:“在我這裏,可不興跪下磕頭這一套。以後見到我,隻管抱拳行禮就是了。”
“這……不妥吧。”
“哎,又不是麵見朝廷大員,你我是同袍,既然是同袍,就不需要那些虛禮。”
“是,屬下遵命。”張存仁抱拳行禮。
楊承應讓吳三桂給他安排了住處,自己寫信給王在晉,一是說明情況,二是告誡他,用兵要謹慎。
更需要留意蒙古人的動向,千萬別輕易給蒙古人開門。
鎮江堡、寬甸堡一帶有百姓六萬多,楊承應手中大小船隻加上朝|鮮支援的船,約有四百艘,全都投入運輸。
整個海麵上船隻絡繹不絕,就算這樣,楊承應估計,至少一個月才能全部運走。
為防止出現意外,楊承應做出一個決定。
“我們一個點一個點的遷,太費時間。”
楊承應說道:“而且不安全,必須采取新的辦法。”
“什麽辦法?”陳|良策等人問。
“我們把百姓全部遷到皮島等地,集中從皮島出發,而不會像現在這樣。”
楊承應說道:“李永芳暫時不敢來,我們也正好可以把部隊都收攏起來,減少物資的運輸距離。”
“是,屬下等這就去吧。”陳|良策等人遵命。
他們走後,李爾瞻來了。
楊承應邀請他入帳,問起來意。
李爾瞻道:“實不相瞞,我有一種不好的預感,總覺得京中要出事,所以來您這裏避一避。”
楊承應想了一下,按照時間推算,再過一個月就會發生“仁祖反正”的大事。
“仁祖反正”是西人取代北人,掌握朝|鮮王國的政權。
想著李爾瞻還有用,楊承應便大方表示:“沒問題,你就以協助我遷移白姓為名,留在我這裏。”
“多謝。”李爾瞻高興的跪謝。
楊承應讓吳三桂給李爾瞻安排了住處。
這時,一個不速之客來到楊承應的住處。
公孫晟來報:“大帥,有位自稱是您的故人前來拜訪。”
“故人?”楊承應問道,“你認識嗎?”
公孫晟搖搖頭,“沒見過。”
“有意思,剛走了李爾瞻,又來了一位故人。”
楊承應摸了摸下巴,“也許是我的契機,你把他請到這來。”
“是。”
公孫晟退下後不久,便領著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來到。
這老人有多老呢?看著比徐光啟還要老十多歲。
楊承應上下打量著他,“請問閣下怎麽算我的‘故人’?”
“誌同道合,便是‘故人’。”對方笑著說道。
“哦?敢問足下尊姓大名?”
“不才李元翼。”
是他!
楊承應聽罷,心頭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