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震孺趕到時,帥帳前已站滿了人。
一見到他來,立刻有人讓出了一條道路。
畢竟是遼東巡按嘛。
方震孺來到帳前,就見齊大壯和幾十個鐵匠跪在地上,手臂反綁。
楊承應和茅元儀也注意到方震孺來了,抱拳行禮。
“出了什麽事?”
方震孺還禮後,問道。
“這幾個工匠製作的鳥銃,測試的時候炸膛。”
楊承應介紹道。
原來如此,依照大明律例凡是製作的火器都刻有名字。
質量有問題就治罪,最嚴重的殺頭!
這次出事的,粗略一數有三十多個人。
難怪會驚動茅元儀跑來說情。
楊承應扭頭看向齊大壯,一臉不悅:
“你們幹嘛反綁著手腳?還不鬆開!還有我不是說過,不許在我麵前下跪。”
“如果將軍不能赦免他們,俺情願和他們同罪。”
齊大壯跪著,背挺得直直的。
楊承應有些哭笑不得:“我幾時說要治他們的罪?”
“將軍真的不治罪?”齊大壯眼前一亮。
“當然不治罪。”
楊承應宣布道:“以後,凡是炸膛的火器都不會治罪。玩忽職守和做工懈怠的除外。”
“謝將軍!”
齊大壯和鐵匠們都高興得掉淚。
茅元儀也對齊大壯道:“我都和你說了,將軍明察秋毫,不會降罪。你不信,非要跟著跑來。”
“來一趟也不虧。”楊承應笑道,“正好,肥皂廠的肥皂出了一批。你們帶一點迴去,犒賞大家。”
肥皂?
茅元儀眼前一亮:“將軍托公孫將軍送我的肥皂,我用了之後覺得很好……”
“等一等。”
楊承應打斷了他的話,“這次沒你的份。”
“啊?”
茅元儀有一絲絲失望,那麽好的東西。
“這次給這些弟兄,下次我派人送你幾塊。”楊承應安慰他。
“好吧,你記得一定要給我。”茅元儀叮囑道。
“沒問題。”
兩人聊得火熱,倒把方震孺晾在了一邊。
方震孺也不介意,他在想另一件事。
大明律例豈是一個小小的楊承應能隨意更改!
可他不好在這個場合提出來,會招致各方麵的不滿。
不行!必須上書朝廷,防患於未然。
正想著,茅元儀向他走了過來。
“方巡按,最近過得好呀。”
“還行。”
瞧楊承應在安撫齊大壯,距離有點遠,方震孺又小聲道:“你專程跑這一趟,辛苦啦。”
茅元儀聽出這裏麵有反諷的意思,便笑道:“這些技術熟練的鐵匠倘若因此被殺,實在可惜。”
“可是,你們置王法於何地?”
“偶爾也照顧人情嗎?”
“哼!”
方震孺這些天憋了不少氣,好不容易逮到一個熟人,自然要發泄一下。
茅元儀也瞧出來了,迴頭瞅了眼楊承應。
見對方還在和齊大壯說話,沒有注意這裏,小聲問道:“方巡按最近受了氣?”
“受氣?哼!”
方震孺沒好氣的說道:“你可能不知道,現在肯聽我說話的人隻要你一個。”
茅元儀尷尬的笑了笑。
他怎麽會不知道,新屯主要管事的人是前不久投降來的範文程和反正的鮑承先。
方震孺空有巡按的身份,卻無法插手具體事務。
孫元化對技術的琢磨,遠勝於人情世故。
“我來的路上,粗略地看了一下,他們管理的挺好。”
茅元儀說道:“將軍慧眼如炬,不會任用庸才。”
“不經過巡撫衙門,就招降納叛,太不把朝廷放在眼裏。”
方震孺早想說了,正好茅元儀在,就想通過他,提醒楊承應。
“將來總不能一直困在這裏,還是要進攻奴酋的地盤。”
茅元儀解釋道:“將軍也是在樹標杆,給那些投降奴酋的將領一個模板。”
方震孺覺得茅元儀沒理會自己的意思,把他拉到一邊。
“就算這樣,也應該先告知經略和巡撫啊。”
“以當時的情況來得及嗎?”
“這……”
“巡按大人,你似乎已經陷入了某種固執的地步。”
“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客觀事實是金州孤懸在外,不可能事事請示巡撫。巡按不從中調和,卻添一把火。”
“我,你說我火上澆油!”
“有性格的武將能打仗,沒性格的武將不會打仗,巡按大人的衙門隻能迴到遼西。”
“你呀你,我……算了,不和你說了。”
方震孺甩袖離開。
望著他遠去的背影,茅元儀歎了口氣。
這時,一道熟悉的聲音傳來。
“茅先生不必操心,一切都順其自然。”
說話的人,正是楊承應。
其實,他剛才是故意給他們騰出空間,說說話。
方震孺對他有意見,他怎會不知!
隻是關係不到位,聊也是白費口舌。
不如讓茅元儀和方震孺談一談,或許有用。
現在看來,失敗了。
“將軍,屬下擔心你們關係鬧得這麽僵,會不會影響大局。”
茅元儀擔心的說道。
無論是經略衙門還是巡撫衙門,信任方震孺肯定多於楊承應。
他擔心,又要鬧幺蛾子。
楊承應笑道:“王巡撫現在一門心思想收複遼西,才沒空管我這個小人物。
他甚至希望出兵,配合他進攻遼陽。”
“哦?竟有此事。”
茅元儀這段時間一直在鑽研鳥銃鑄造技術,減少報廢率,對於局勢沒有過多了解。
那些事是寧完我負責的。
楊承應把王化貞上奏朝廷、花錢聯合蒙古大汗的事告訴了他。
“蒙古人會答應嗎?”
茅元儀搖了搖頭,覺得不可信。
楊承應笑了,原來茅元儀也認為林丹汗有用。
於是,隻好再把蒙古的情況向茅元儀簡單的科普了一遍。
“大把的錢花了,卻換不來一兵一卒。
甚至導致草原上真正握有兵馬的將領不滿,真是費力不討好。”
楊承應沒好氣的說道。
“總督大人瞧不出來嗎?”茅元儀反問。
此時的薊遼總督,還是王象乾。
這可是一位靠撒銀子安撫邊境的主。
但,楊承應不好當著茅元儀的麵,編排這位總督大人。
他隻好道:“有些事能看出來,未必能說出來。邊境多事,如果不迅速安撫,後果你是知道的。”
茅元儀聽了,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他暗想,熊經略和王巡撫之所以能留下來,還是因為將軍接連幾次大勝,將功補過。否則下場,隻怕比袁應泰慘得多。
一見到他來,立刻有人讓出了一條道路。
畢竟是遼東巡按嘛。
方震孺來到帳前,就見齊大壯和幾十個鐵匠跪在地上,手臂反綁。
楊承應和茅元儀也注意到方震孺來了,抱拳行禮。
“出了什麽事?”
方震孺還禮後,問道。
“這幾個工匠製作的鳥銃,測試的時候炸膛。”
楊承應介紹道。
原來如此,依照大明律例凡是製作的火器都刻有名字。
質量有問題就治罪,最嚴重的殺頭!
這次出事的,粗略一數有三十多個人。
難怪會驚動茅元儀跑來說情。
楊承應扭頭看向齊大壯,一臉不悅:
“你們幹嘛反綁著手腳?還不鬆開!還有我不是說過,不許在我麵前下跪。”
“如果將軍不能赦免他們,俺情願和他們同罪。”
齊大壯跪著,背挺得直直的。
楊承應有些哭笑不得:“我幾時說要治他們的罪?”
“將軍真的不治罪?”齊大壯眼前一亮。
“當然不治罪。”
楊承應宣布道:“以後,凡是炸膛的火器都不會治罪。玩忽職守和做工懈怠的除外。”
“謝將軍!”
齊大壯和鐵匠們都高興得掉淚。
茅元儀也對齊大壯道:“我都和你說了,將軍明察秋毫,不會降罪。你不信,非要跟著跑來。”
“來一趟也不虧。”楊承應笑道,“正好,肥皂廠的肥皂出了一批。你們帶一點迴去,犒賞大家。”
肥皂?
茅元儀眼前一亮:“將軍托公孫將軍送我的肥皂,我用了之後覺得很好……”
“等一等。”
楊承應打斷了他的話,“這次沒你的份。”
“啊?”
茅元儀有一絲絲失望,那麽好的東西。
“這次給這些弟兄,下次我派人送你幾塊。”楊承應安慰他。
“好吧,你記得一定要給我。”茅元儀叮囑道。
“沒問題。”
兩人聊得火熱,倒把方震孺晾在了一邊。
方震孺也不介意,他在想另一件事。
大明律例豈是一個小小的楊承應能隨意更改!
可他不好在這個場合提出來,會招致各方麵的不滿。
不行!必須上書朝廷,防患於未然。
正想著,茅元儀向他走了過來。
“方巡按,最近過得好呀。”
“還行。”
瞧楊承應在安撫齊大壯,距離有點遠,方震孺又小聲道:“你專程跑這一趟,辛苦啦。”
茅元儀聽出這裏麵有反諷的意思,便笑道:“這些技術熟練的鐵匠倘若因此被殺,實在可惜。”
“可是,你們置王法於何地?”
“偶爾也照顧人情嗎?”
“哼!”
方震孺這些天憋了不少氣,好不容易逮到一個熟人,自然要發泄一下。
茅元儀也瞧出來了,迴頭瞅了眼楊承應。
見對方還在和齊大壯說話,沒有注意這裏,小聲問道:“方巡按最近受了氣?”
“受氣?哼!”
方震孺沒好氣的說道:“你可能不知道,現在肯聽我說話的人隻要你一個。”
茅元儀尷尬的笑了笑。
他怎麽會不知道,新屯主要管事的人是前不久投降來的範文程和反正的鮑承先。
方震孺空有巡按的身份,卻無法插手具體事務。
孫元化對技術的琢磨,遠勝於人情世故。
“我來的路上,粗略地看了一下,他們管理的挺好。”
茅元儀說道:“將軍慧眼如炬,不會任用庸才。”
“不經過巡撫衙門,就招降納叛,太不把朝廷放在眼裏。”
方震孺早想說了,正好茅元儀在,就想通過他,提醒楊承應。
“將來總不能一直困在這裏,還是要進攻奴酋的地盤。”
茅元儀解釋道:“將軍也是在樹標杆,給那些投降奴酋的將領一個模板。”
方震孺覺得茅元儀沒理會自己的意思,把他拉到一邊。
“就算這樣,也應該先告知經略和巡撫啊。”
“以當時的情況來得及嗎?”
“這……”
“巡按大人,你似乎已經陷入了某種固執的地步。”
“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客觀事實是金州孤懸在外,不可能事事請示巡撫。巡按不從中調和,卻添一把火。”
“我,你說我火上澆油!”
“有性格的武將能打仗,沒性格的武將不會打仗,巡按大人的衙門隻能迴到遼西。”
“你呀你,我……算了,不和你說了。”
方震孺甩袖離開。
望著他遠去的背影,茅元儀歎了口氣。
這時,一道熟悉的聲音傳來。
“茅先生不必操心,一切都順其自然。”
說話的人,正是楊承應。
其實,他剛才是故意給他們騰出空間,說說話。
方震孺對他有意見,他怎會不知!
隻是關係不到位,聊也是白費口舌。
不如讓茅元儀和方震孺談一談,或許有用。
現在看來,失敗了。
“將軍,屬下擔心你們關係鬧得這麽僵,會不會影響大局。”
茅元儀擔心的說道。
無論是經略衙門還是巡撫衙門,信任方震孺肯定多於楊承應。
他擔心,又要鬧幺蛾子。
楊承應笑道:“王巡撫現在一門心思想收複遼西,才沒空管我這個小人物。
他甚至希望出兵,配合他進攻遼陽。”
“哦?竟有此事。”
茅元儀這段時間一直在鑽研鳥銃鑄造技術,減少報廢率,對於局勢沒有過多了解。
那些事是寧完我負責的。
楊承應把王化貞上奏朝廷、花錢聯合蒙古大汗的事告訴了他。
“蒙古人會答應嗎?”
茅元儀搖了搖頭,覺得不可信。
楊承應笑了,原來茅元儀也認為林丹汗有用。
於是,隻好再把蒙古的情況向茅元儀簡單的科普了一遍。
“大把的錢花了,卻換不來一兵一卒。
甚至導致草原上真正握有兵馬的將領不滿,真是費力不討好。”
楊承應沒好氣的說道。
“總督大人瞧不出來嗎?”茅元儀反問。
此時的薊遼總督,還是王象乾。
這可是一位靠撒銀子安撫邊境的主。
但,楊承應不好當著茅元儀的麵,編排這位總督大人。
他隻好道:“有些事能看出來,未必能說出來。邊境多事,如果不迅速安撫,後果你是知道的。”
茅元儀聽了,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他暗想,熊經略和王巡撫之所以能留下來,還是因為將軍接連幾次大勝,將功補過。否則下場,隻怕比袁應泰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