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的舒龍國也侵占了赤戎西部的大片疆域,大周與舒龍商談了半月,最後赤戎南部的疆域,一般歸入大周版圖,另一半則劃入了舒龍國。
此時陛下來旨意。數日後,赤戎皇族和朝中大員被俘虜帶迴大周。
李西隅的事情高元徵早在於城的時候便已經上奏皇帝,他本是心中忐忑。雖然當年李家案發的時候,李西隅在世人的心中已經死了,並沒有被牽連進去,甚至陛下還給予追封。但是那是在陛下知道他死了之後故意做出來給天下人看得。可李西隅這三年還依然的活著,甚至是身在赤戎軍中。
高元徵再摺子裏盡量的說李西隅在此次的兩國交兵中立下的功勞,從謎城到埋伏,再到每一次的赤戎主力遭受境安軍的襲擊,他希望能夠保留李西隅死後的哀榮。畢竟他在麵對家破人亡的時候還能夠一片赤心為國,讓人怎麽動容。
他也猜想陛下不會太過為難,一來李西隅已經徹底的死了,二來他的確是立下了功勞,如今境安軍中的將士無一不知,若是陛下處理不當必然會引起赤戎將士的憤懣,甚至讓天下的將士寒心。
但是如今陛下已經不是以前的恆王,也不是剛登基時候的陛下,情緒不穩定,喜怒無常,他已經摸不透陛下的心思。
好在最後陛下並沒有讓人寒心,言李家之罪與李西隅並無關聯,李西隅為國捐軀功莫大焉,追封忠勇侯。
栗蔚雲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中一陣冷笑。那個人從來不吝嗇對於一個死人活著一個對他毫無威脅之人的獎賞。
兄長並無子嗣,但凡兄長還留有一點血脈,他就不會如此的寬仁。
迴到耿州的時候,已經深秋,萬木蕭條,北風中似乎還吹來了血腥和硝煙的味道。
她與其他護著靈柩迴來的將士戴孝而行。
耿州的百姓有些事提前得知了靈柩中之人,紛紛前來祭拜。對於他們來說,李家的案子他們並不深知,但是境安軍將士是守護他們家園的戰士,明國公和李二將軍都是為國戰死。
扶靈停在了耿州的府衙,此時便有許多當地的百姓前來吊念祭拜。
開始有一些人栗蔚雲並不覺得奇怪,後來百姓多了,栗蔚雲便產生了懷疑,後來才得知是淮寧王放出了消息。說李二將軍立下的功勞,最後慘死,如今被追封等等事情,讓原本還有些忌憚祭拜會和李家的案子牽扯的人,此時也都放下心來。
在耿州停靈三日,淮寧王便準備帶著李西隅的靈柩迴京安葬,在一隊將士護送靈柩出了耿州城不遠,忽然見到了前麵一匹馬奔馳而來,馬上之人一身素服。
在隊伍的前麵停了下來,眾將士這才看清來人,一張刀疤縱橫的小臉,看著有幾分恐怖,他們其中有人已經知道了來者的身份,是境安軍女營中的疤女,心中存了幾分好奇。
淮寧王疑惑的看著疤女,見她翻身下馬,一步步如踩在烙鐵之上一般艱難的走來,心中泛起了一絲懷疑,朝身邊的栗蔚雲望去。
栗蔚雲眼中哀痛,淚水溢出,淮寧王此時便猜到了來人的身份。
她在京城中查到了明國公養女李樂青並未有前往北疆,看來是來了此處。
隻是麵前這個容貌盡毀的女子,她是鼓起了多大的勇氣如此堅韌的活了下來。
他立即的示意隊伍停下來。
疤女走到靈柩跟前撲了上去,抱著靈柩放聲大哭,嘶聲裂肺,肝腸寸斷,周圍的將士也無不動容。
第206章 心動
耿州城外曠野的秋風已經有了冬日的寒氣,天色灰濛濛的,似乎這兩日就要有一場大雪。
耿州的風雪來的總是那麽的早,天地之間寒風瑟瑟,遠處偶爾傳來幾聲雪鷹的的長嘯,近處便隻有疤女剜心的痛苦。
四周的將士並不知道這個疤女與李西隅有什麽關係,心中都產生幾分疑惑,但是如此的場景,誰都不敢去問。
栗蔚雲走上前,輕輕的扶著疤女,在她耳邊輕聲的勸慰。
她很想哭,淚水在眼眶內打轉,但是她卻已經哭不出來。這些天該流的淚她都已經流完了,已經沒有那麽的悲痛了。
疤女哭著哭著便已經昏了過去,栗蔚雲見此看向了一旁的淮寧王。
淮寧王知道疤女的名義上是流放到軍中的營女,他是沒有權利將人給帶走的,但是送迴去,這必然不是栗蔚雲所願。
他踟躕了片刻道:“帶上吧,瞧著她應該是對李二將軍也是敬重非常,就讓她送李二將軍一程,離開耿州境的時候,再讓她迴去。”
栗蔚雲便將她扶上了後麵的一輛乘著貨物的馬車上。
靈車行駛的很慢,兩日後的傍晚才遞到耿州界,他們便就地的安營紮寨。
栗蔚雲見疤女甚至呆呆的跪在靈柩前燒紙,這兩日她一句話也不說,即便是她主動的安慰勸說,她也不開口,除了哭就是發呆,似乎整個人都好似失了魂魄。
她清楚樂清對於二兄的感情,在他們兄妹四人中,長兄身為將軍府的嫡長子,即便是迴到了京城,也是很忙,加之長兄平日內嚴肅一些,很少與他們玩笑。
她雖然對樂清很是疼愛,會玩鬧在一起,但是共同的話題很少,畢竟她關注的更多的是軍中的事情,樂清對此並不熟稔,唯獨二兄和她最是親近。
二兄為人隨性灑脫,對她與樂清兩個妹妹更是疼愛無比,小時候她們犯了錯誤,不是挨父親母親的訓斥就是要挨長兄的訓斥,唯獨二兄每次都是護著她們,或者是幫著她們一起瞞著父母和長兄。不知道為他們擔了多少罪名,尤其是對樂清。
</br>
此時陛下來旨意。數日後,赤戎皇族和朝中大員被俘虜帶迴大周。
李西隅的事情高元徵早在於城的時候便已經上奏皇帝,他本是心中忐忑。雖然當年李家案發的時候,李西隅在世人的心中已經死了,並沒有被牽連進去,甚至陛下還給予追封。但是那是在陛下知道他死了之後故意做出來給天下人看得。可李西隅這三年還依然的活著,甚至是身在赤戎軍中。
高元徵再摺子裏盡量的說李西隅在此次的兩國交兵中立下的功勞,從謎城到埋伏,再到每一次的赤戎主力遭受境安軍的襲擊,他希望能夠保留李西隅死後的哀榮。畢竟他在麵對家破人亡的時候還能夠一片赤心為國,讓人怎麽動容。
他也猜想陛下不會太過為難,一來李西隅已經徹底的死了,二來他的確是立下了功勞,如今境安軍中的將士無一不知,若是陛下處理不當必然會引起赤戎將士的憤懣,甚至讓天下的將士寒心。
但是如今陛下已經不是以前的恆王,也不是剛登基時候的陛下,情緒不穩定,喜怒無常,他已經摸不透陛下的心思。
好在最後陛下並沒有讓人寒心,言李家之罪與李西隅並無關聯,李西隅為國捐軀功莫大焉,追封忠勇侯。
栗蔚雲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中一陣冷笑。那個人從來不吝嗇對於一個死人活著一個對他毫無威脅之人的獎賞。
兄長並無子嗣,但凡兄長還留有一點血脈,他就不會如此的寬仁。
迴到耿州的時候,已經深秋,萬木蕭條,北風中似乎還吹來了血腥和硝煙的味道。
她與其他護著靈柩迴來的將士戴孝而行。
耿州的百姓有些事提前得知了靈柩中之人,紛紛前來祭拜。對於他們來說,李家的案子他們並不深知,但是境安軍將士是守護他們家園的戰士,明國公和李二將軍都是為國戰死。
扶靈停在了耿州的府衙,此時便有許多當地的百姓前來吊念祭拜。
開始有一些人栗蔚雲並不覺得奇怪,後來百姓多了,栗蔚雲便產生了懷疑,後來才得知是淮寧王放出了消息。說李二將軍立下的功勞,最後慘死,如今被追封等等事情,讓原本還有些忌憚祭拜會和李家的案子牽扯的人,此時也都放下心來。
在耿州停靈三日,淮寧王便準備帶著李西隅的靈柩迴京安葬,在一隊將士護送靈柩出了耿州城不遠,忽然見到了前麵一匹馬奔馳而來,馬上之人一身素服。
在隊伍的前麵停了下來,眾將士這才看清來人,一張刀疤縱橫的小臉,看著有幾分恐怖,他們其中有人已經知道了來者的身份,是境安軍女營中的疤女,心中存了幾分好奇。
淮寧王疑惑的看著疤女,見她翻身下馬,一步步如踩在烙鐵之上一般艱難的走來,心中泛起了一絲懷疑,朝身邊的栗蔚雲望去。
栗蔚雲眼中哀痛,淚水溢出,淮寧王此時便猜到了來人的身份。
她在京城中查到了明國公養女李樂青並未有前往北疆,看來是來了此處。
隻是麵前這個容貌盡毀的女子,她是鼓起了多大的勇氣如此堅韌的活了下來。
他立即的示意隊伍停下來。
疤女走到靈柩跟前撲了上去,抱著靈柩放聲大哭,嘶聲裂肺,肝腸寸斷,周圍的將士也無不動容。
第206章 心動
耿州城外曠野的秋風已經有了冬日的寒氣,天色灰濛濛的,似乎這兩日就要有一場大雪。
耿州的風雪來的總是那麽的早,天地之間寒風瑟瑟,遠處偶爾傳來幾聲雪鷹的的長嘯,近處便隻有疤女剜心的痛苦。
四周的將士並不知道這個疤女與李西隅有什麽關係,心中都產生幾分疑惑,但是如此的場景,誰都不敢去問。
栗蔚雲走上前,輕輕的扶著疤女,在她耳邊輕聲的勸慰。
她很想哭,淚水在眼眶內打轉,但是她卻已經哭不出來。這些天該流的淚她都已經流完了,已經沒有那麽的悲痛了。
疤女哭著哭著便已經昏了過去,栗蔚雲見此看向了一旁的淮寧王。
淮寧王知道疤女的名義上是流放到軍中的營女,他是沒有權利將人給帶走的,但是送迴去,這必然不是栗蔚雲所願。
他踟躕了片刻道:“帶上吧,瞧著她應該是對李二將軍也是敬重非常,就讓她送李二將軍一程,離開耿州境的時候,再讓她迴去。”
栗蔚雲便將她扶上了後麵的一輛乘著貨物的馬車上。
靈車行駛的很慢,兩日後的傍晚才遞到耿州界,他們便就地的安營紮寨。
栗蔚雲見疤女甚至呆呆的跪在靈柩前燒紙,這兩日她一句話也不說,即便是她主動的安慰勸說,她也不開口,除了哭就是發呆,似乎整個人都好似失了魂魄。
她清楚樂清對於二兄的感情,在他們兄妹四人中,長兄身為將軍府的嫡長子,即便是迴到了京城,也是很忙,加之長兄平日內嚴肅一些,很少與他們玩笑。
她雖然對樂清很是疼愛,會玩鬧在一起,但是共同的話題很少,畢竟她關注的更多的是軍中的事情,樂清對此並不熟稔,唯獨二兄和她最是親近。
二兄為人隨性灑脫,對她與樂清兩個妹妹更是疼愛無比,小時候她們犯了錯誤,不是挨父親母親的訓斥就是要挨長兄的訓斥,唯獨二兄每次都是護著她們,或者是幫著她們一起瞞著父母和長兄。不知道為他們擔了多少罪名,尤其是對樂清。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