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了解陛下,在場的幾人,誰都沒有她更了解。
對於皇後自焚中宮的消息,眾人都扼腕嘆息,可他們幾人卻清楚,這不是皇後的性情,裏麵的緣由雖然不得而知,但是卻能夠猜出幾分,隻是誰都不敢宣之於口。
刺殺赤戎皇帝這種大事,若非是陛下應允誰人敢動手?
軍中刺殺敵方主將卻是多之又多,卻從未有派人去刺殺敵方國君。無論敵國國君如何的昏庸,這等刺殺之舉,必然激起敵國朝野軍民的仇恨,傾全國之力而復仇,後果不可估量,即便是如今境安軍的主帥安義侯也絕不會有這樣的心思。
隻是胡平川三人震驚的同時,心中也有些糊塗,為何陛下會如此的魯莽。
陛下也是戰王出身,曾經也指揮過境安軍對赤戎作戰,心思沉穩,怎麽無聲無息的做出這種事情來,這可不是一國之君該有的手段和風度。
如今栗蔚雲又言陛下可能對北戎也是如此的手段,這才促使仇恨似海的赤戎北戎結盟,他們心中也有七八分相信,隻是不解。
栗蔚雲知道他們三人如今的心思,其實她也有不解之處,在來小院的路上,她還懷疑,這是否是青囊從中作梗。
如今那個人因為腿疾本就性情大變,加之青囊給那個人所服的藥可能在慢慢的侵蝕那個人的心智,從而讓其依賴不能自拔,即便那個人的意誌再堅定,在藥力作用下,他也無法自控。
青囊本是無國無家之人,他行事從來就是憑喜惡,沒有任何的緣由,也沒有任何的根據,飄忽不定。
隻是這樣的事情她也不能說與三人聽,麵前的三人並不是笨人,想必很快也會看出來。
胡平川再次的看向身前的軍事輿圖,赤戎和北戎若是聯合舉兵,那大周可是岌岌可危。
“此事耽擱不得,盡快的上稟元帥。”他轉過身後,拿著信件,便帶著栗蔚雲三人前往安義侯高元徵的院子。
高元徵是獨居的小院,四人過來的時候,高元徵正在書房內,書房門前有蔣衡和霍城的親兵。書房中高元徵正和兩位主將在對著牆壁上掛著的一張軍事圖在指點討論。
胡平川在高元徵一個親兵通稟後進了書房,栗蔚雲幾人便先在外麵候著。
栗蔚雲朝旁邊瞥了眼,便見到了蔣衡身邊的都統張沛,他正目光四下的打探,看著很是警惕。
此人雖然不是統帥的將才,卻是一個勇武的勇士,雖然去年搶功的行徑讓栗蔚雲至今對此人心中有些不喜,卻也沒有將其揭露的心思。
孟青楊此時也看著張沛,目光中流露出了幾分鄙夷之色。
張沛大概是注意到了這邊兩人的目光,也看了過來,瞧見栗蔚雲後,卻是咧嘴笑了。栗蔚雲迴了一禮。
書房內隱約的傳來了高元徵和胡平川的聲音,顯然高元徵也對信上的內容震驚,詢問是否可信。胡平川隻言傳信的探子是其從小長大的表弟,家人皆在京城,絕不會有問題,絕對可信。
高元徵還是猶豫,畢竟這樣的事情如此之大,他竟然沒有聽到任何的風聲,難免有所懷疑。蔣衡和霍城也覺得不可思議,但畢竟此等大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當即高元徵便派人前去暗查,並連夜召集各營主將在軍議廳商議,栗蔚雲作為胡平川的親兵,站在廳外模糊的聽到裏麵二十來位主將在討論此事。
眾位主將中半數是鎮守西北十數年的將領,對赤戎比高元徵熟悉的多。雖然平素與外調或因為某些原因擢升的將領多有芥蒂,但大敵當前這已是不值一提之事。
高元徵也多聽取這些主將意見,畢竟臨陣指揮,他們才是境安軍的主力。
一直到東方天色微亮,軍議廳的各位主將才散去,並決定今明整軍,後日全軍大比,以備迎戰。
從主帥的院子出來,栗蔚雲隻覺得頭重腳輕,昨天在馬場累了一天,昨天一夜又各種的焦心未眠。
她強撐著身子跟在胡平川的身後,朝東邊的天際看了眼,現在迴營房還能夠眯大半個時辰。
忽然胡平川側頭喚了她,吩咐道:“馬場那邊你暫不用去了,先迴去休息,午後過來,我有重要的事情與你說。”
栗蔚雲愣了下才反應過來,猜想胡平川要與她說的定然是關於即將迎來的戰事,自己也的確需要足夠的精神,便沒有勉強,道了謝便告辭迴去了。
連早飯都沒吃,她便倒頭大睡,崔新和她說什麽,她開始還聽著模模糊糊的,但是三句話沒聽完,她就已經沉睡過去了。
醒來的時候正是晌午,她用完膳,在飯堂前的大樹下坐下來乘涼,順便理一理自己的思緒。
二兄能夠知道那般緊要的消息,必然是身在赤戎軍內部,深知接近核心。並且利用境安軍的探子將消息傳迴來。聽胡將軍所言,那探子原本便是二兄屬下之人,他應該是見到了二兄的,不知二兄現狀如何,隻是可惜那探子一句話沒留就喪了命。
她目光不由的朝赤戎的方向看去。
兩年了,所有人找了他兩年,李遷也因此前往赤戎,而他卻身在赤戎軍中,誰能夠想得到呢?
李家背負那麽深重的冤情,若是二兄的事情再被有心人利用,李家必然被冠上通敵叛國之罪,那些至今還生還的李家人,必然無生路。
她心中有幾分擔憂,又含著深深的仇恨。
</br>
對於皇後自焚中宮的消息,眾人都扼腕嘆息,可他們幾人卻清楚,這不是皇後的性情,裏麵的緣由雖然不得而知,但是卻能夠猜出幾分,隻是誰都不敢宣之於口。
刺殺赤戎皇帝這種大事,若非是陛下應允誰人敢動手?
軍中刺殺敵方主將卻是多之又多,卻從未有派人去刺殺敵方國君。無論敵國國君如何的昏庸,這等刺殺之舉,必然激起敵國朝野軍民的仇恨,傾全國之力而復仇,後果不可估量,即便是如今境安軍的主帥安義侯也絕不會有這樣的心思。
隻是胡平川三人震驚的同時,心中也有些糊塗,為何陛下會如此的魯莽。
陛下也是戰王出身,曾經也指揮過境安軍對赤戎作戰,心思沉穩,怎麽無聲無息的做出這種事情來,這可不是一國之君該有的手段和風度。
如今栗蔚雲又言陛下可能對北戎也是如此的手段,這才促使仇恨似海的赤戎北戎結盟,他們心中也有七八分相信,隻是不解。
栗蔚雲知道他們三人如今的心思,其實她也有不解之處,在來小院的路上,她還懷疑,這是否是青囊從中作梗。
如今那個人因為腿疾本就性情大變,加之青囊給那個人所服的藥可能在慢慢的侵蝕那個人的心智,從而讓其依賴不能自拔,即便那個人的意誌再堅定,在藥力作用下,他也無法自控。
青囊本是無國無家之人,他行事從來就是憑喜惡,沒有任何的緣由,也沒有任何的根據,飄忽不定。
隻是這樣的事情她也不能說與三人聽,麵前的三人並不是笨人,想必很快也會看出來。
胡平川再次的看向身前的軍事輿圖,赤戎和北戎若是聯合舉兵,那大周可是岌岌可危。
“此事耽擱不得,盡快的上稟元帥。”他轉過身後,拿著信件,便帶著栗蔚雲三人前往安義侯高元徵的院子。
高元徵是獨居的小院,四人過來的時候,高元徵正在書房內,書房門前有蔣衡和霍城的親兵。書房中高元徵正和兩位主將在對著牆壁上掛著的一張軍事圖在指點討論。
胡平川在高元徵一個親兵通稟後進了書房,栗蔚雲幾人便先在外麵候著。
栗蔚雲朝旁邊瞥了眼,便見到了蔣衡身邊的都統張沛,他正目光四下的打探,看著很是警惕。
此人雖然不是統帥的將才,卻是一個勇武的勇士,雖然去年搶功的行徑讓栗蔚雲至今對此人心中有些不喜,卻也沒有將其揭露的心思。
孟青楊此時也看著張沛,目光中流露出了幾分鄙夷之色。
張沛大概是注意到了這邊兩人的目光,也看了過來,瞧見栗蔚雲後,卻是咧嘴笑了。栗蔚雲迴了一禮。
書房內隱約的傳來了高元徵和胡平川的聲音,顯然高元徵也對信上的內容震驚,詢問是否可信。胡平川隻言傳信的探子是其從小長大的表弟,家人皆在京城,絕不會有問題,絕對可信。
高元徵還是猶豫,畢竟這樣的事情如此之大,他竟然沒有聽到任何的風聲,難免有所懷疑。蔣衡和霍城也覺得不可思議,但畢竟此等大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當即高元徵便派人前去暗查,並連夜召集各營主將在軍議廳商議,栗蔚雲作為胡平川的親兵,站在廳外模糊的聽到裏麵二十來位主將在討論此事。
眾位主將中半數是鎮守西北十數年的將領,對赤戎比高元徵熟悉的多。雖然平素與外調或因為某些原因擢升的將領多有芥蒂,但大敵當前這已是不值一提之事。
高元徵也多聽取這些主將意見,畢竟臨陣指揮,他們才是境安軍的主力。
一直到東方天色微亮,軍議廳的各位主將才散去,並決定今明整軍,後日全軍大比,以備迎戰。
從主帥的院子出來,栗蔚雲隻覺得頭重腳輕,昨天在馬場累了一天,昨天一夜又各種的焦心未眠。
她強撐著身子跟在胡平川的身後,朝東邊的天際看了眼,現在迴營房還能夠眯大半個時辰。
忽然胡平川側頭喚了她,吩咐道:“馬場那邊你暫不用去了,先迴去休息,午後過來,我有重要的事情與你說。”
栗蔚雲愣了下才反應過來,猜想胡平川要與她說的定然是關於即將迎來的戰事,自己也的確需要足夠的精神,便沒有勉強,道了謝便告辭迴去了。
連早飯都沒吃,她便倒頭大睡,崔新和她說什麽,她開始還聽著模模糊糊的,但是三句話沒聽完,她就已經沉睡過去了。
醒來的時候正是晌午,她用完膳,在飯堂前的大樹下坐下來乘涼,順便理一理自己的思緒。
二兄能夠知道那般緊要的消息,必然是身在赤戎軍內部,深知接近核心。並且利用境安軍的探子將消息傳迴來。聽胡將軍所言,那探子原本便是二兄屬下之人,他應該是見到了二兄的,不知二兄現狀如何,隻是可惜那探子一句話沒留就喪了命。
她目光不由的朝赤戎的方向看去。
兩年了,所有人找了他兩年,李遷也因此前往赤戎,而他卻身在赤戎軍中,誰能夠想得到呢?
李家背負那麽深重的冤情,若是二兄的事情再被有心人利用,李家必然被冠上通敵叛國之罪,那些至今還生還的李家人,必然無生路。
她心中有幾分擔憂,又含著深深的仇恨。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