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相互攻辯環節,既是二辯極力攻訐對方立論的重要時刻,也是千方百計填補己方主將漏洞的關鍵節點。第一中學辯手久經考驗,自然知道自己的職責,但更明白己方當前所麵臨的巨大危機。
此次比賽論題是“相由心生”,第一中學作為反方,經過商議後把觀點定為“相非心生”。他們覺得有孔老夫子“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句名言加持,再找幾個相貌醜陋卻才能卓著、相貌出眾卻心腸歹毒的曆史人物作為佐證,比如無鹽女鍾離春、三寸丁曹孟德,再比如觀看炮烙取樂的妲己、烽火戲諸侯的褒姒,掀翻淮安府中是分分鍾的事情。
對方主將在草擬發言稿的時候也是秉承這個思路,理所當然地認為“相”就是“貌”,就是指容貌體態。所以一上來便著手論述相貌與心性無關,兩者無必然聯係,認為“相由心生”從而“以貌取人”不過是人們沿襲已久的一個陋習,連孔夫子也未能免俗,比如澹台滅明長得醜陋,可事實證明他的才能和心性都是極好的,足以證明以貌取人是錯誤的,也證明相貌與心性無關。
說的是不是很有道理?
可是誰也沒想到淮安府中居然不按套路出牌,上來就撇清了“相”與“貌”之間的關係,瞬間把他們的立論變成站不穩的瘸腿羊。如果不能補充證明“相”既是“貌”,那麽接下來的比賽隻有兩種選擇:要麽大家裝聾作啞將錯就錯,咬定“相”就等於“貌”不放鬆,一條道走到黑;要麽二辯、三辯、自由人拋開主將的立論,改弦更張,圍繞“相非心生”重新展開論述。
但無論做出哪種選擇,第一中學都注定要悲劇!所以第一中學的二辯顧不上指摘傅壽璋立論中有何不妥,而是迴過頭老老實實圍繞“相”與“貌”之間的關係展開論述,力證“相”既是“貌”。
可是這該怎麽說呢?
要是兩個哲學名詞,辨析起來當然有一堆話說。如果是兩個活生生的人,也能好好說道說道。可如今兩個含義相近、區別甚微的字生生擺在麵前,要你板著麵孔滔滔不絕地說上三分鍾,還真有點強人所難。結果這位二辯囉囉嗦嗦講了半天車軲轆話,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到最後連他自己都有些犯迷糊,更何況台下的評委和觀眾?
就在對方二辯發言的時候,江水源運筆如飛,寫了張紙條遞給陳荻。
陳荻打開紙條,隻見上麵寫著:“可以首先指出‘相’不等於‘貌’。《說文解字》:‘貌,頌儀也。’可見‘貌’是指容貌儀表(‘頌’在古代與‘容’字通假)。而‘相’在《說文》中解釋為‘省視也’,引申為所看到的東西,包括容貌儀表,也包括動作舉止、氣質談吐等。隋代慧遠所著《大乘義章》中有言‘諸法體狀,謂之為相’、‘眼色耳聲,如是一切處所形相色像等,現名為相也’,足見‘相’包括‘貌’,但‘相’不等於‘貌’!
“接著可以辯駁‘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典故。根據《史記》記載,‘孔子以為材薄’下麵有‘既已受業,退而修行,行不由徑,非公事不見卿大夫’一句,可以著眼於‘受業’‘修行’,指出最初澹台滅明確實‘才薄’,是學習之後才出現巨大改觀的;也可以從‘行不由徑’‘非公事不見卿大夫’入手,說孔子在斷言‘才薄’的時候隻看到澹台滅明容貌醜陋,沒有看到他後來的舉動,即隻觀貌,未辨相,有失偏頗,所以才‘失之子羽’。
“最後記得曲終奏雅,再次重申‘相由心生’的論點。”
陳荻看完後,微微側過臉用眼神向江水源表達了謝意,絲毫沒有因為江水源越俎代庖、指手畫腳而心生不滿,反而是滿懷感激。原因很簡單,府一級的初級選拔賽,參加者是普通中學生,你指望他們能臨場發揮,說出精辟的辨析、深奧的哲理、大段的論述,真的很難!也不現實!當然,即便他們真的能噓枯吹生,說的天花亂墜,隻怕台下觀眾和部分評委也欣賞不了,接受無能!
那觀眾和評委喜歡什麽呢?他們喜歡言辭犀利的質問,喜歡妙語連珠的迴答,更喜歡辯手們以排山倒海的氣勢引用出一大堆聽過、沒聽過的名言名句。因為這是他們能感受、能欣賞的最直接的實力體現方式,也是中學生能夠做到的最好的辯論手段。——之前劉欣盈曾引述韓先汝老先生的觀點,認為學問的第一個境界是用線把自己所有的知識點全都串連起來。而辯論中這一連串的引用,正是邁入這個境界的初步嚐試。——所以每當這個時候,觀眾和評委都會起立歡唿,報以最熱烈的掌聲。
在江水源的紙條裏,如何反駁辨析倒在其次,關鍵是他提供了源自《說文解字》、《大乘義章》、《史記》的一係列有力論據,足以讓陳荻在反駁立論環節大放異彩。故而她看到紙條不僅不生氣,反而興奮不已,之前與強手對陣的緊張情緒蕩然無存,甚至有點迫不及待躍躍欲試。
結果不出所料,頗有大將之風的陳荻張弛有度,把江水源遞來的幾個論據用得恰到好處,引發全場第一次歡唿的熱潮。
淮安府中隊主將在立論中首先區辨析分開“相”與“貌”,已經讓評委們眼前一亮。而二辯陳荻的出彩表現,又和對方二辯的不知所雲形成鮮明對比。連著兩記重拳,頓時把第一中學隊逼到懸崖邊上,距離淘汰出局隻有半步之遙。但江水源卻絲毫不敢大意,因為第一中學實力太過強勁,在終場前哪怕稍微露出一頂點破綻,都有可能被他們抓住翻盤。
第一中學的辯手們大概也意識到自己已經處於生死存亡的邊緣,如果在接下來相互攻辯和自由辯論的環節不能挽迴頹勢,將意味著第一中學近十年來首次止步於淘汰賽,無緣冠軍寶座,而自己也將成為第一中學的千古罪人!是進而險中求勝,還是退而坐以待斃?
第一中學隊的三辯用咄咄逼人的氣勢、冰冷刺骨的眼神給出了他們的抉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是‘相貌’二字組詞連用,相貌、相貌,相即是貌,貌即是相,這是大家眾所周知而又約定俗成的。對方辯友您在立論中卻刻意強調‘相’與‘貌’之間的區別,肆意擴大‘相’字所包含的範圍,是不是有點過於吹毛求疵領異標新?”
江水源心中一喜:對方三辯的這個問題,剛才眾人在準備室裏也想到過,並且商議了對策,應付起來應該輕鬆自如。隻要在第一個問題上給他來頓殺威棒,狠狠殺殺他的銳氣,接下來就好對付了!
隻見傅壽璋站起身緩緩答道:“首先,我們現在是國學論難比賽,宗旨為學習先賢典籍、追摩先賢精神,不是日常生活,更不能用‘約定俗成’來做借口。其次,我方二辯援引《說文解字》來闡述‘相’與‘貌’之間的字義區別,並用《大乘義章》來佐證,可謂由來有自,並非如對方辯手所說的吹毛求疵,領異標新!”
第一中學問得氣勢洶洶,淮安府中則是答得有理有據有消有打,精彩的辯論再次博得觀眾們的熱烈歡唿。而對方三辯的氣勢則是為之一餒,盡管接下來提問二辯和自由人的問題依然犀利,但陳荻和曾平都小心應對,雖然沒有出彩的地方,但也沒有讓人抓到小辮梢子。
當了將近半個小時的聽眾,現在終於輪到我了!江水源心中默念道。
現在形勢對淮安府中來說一片大好,江水源決定趁他病要他命,把第一中學徹底打倒在地,踏上一隻腳,讓它永世不能翻身。不過他沒有像對方三辯那樣盛氣淩人,而是和風細雨地問道:“據《舊唐書》卷四十三《職官誌二》記載,唐代‘凡擇人以四才,校功以三實。四才,謂身、言、書、判。其優長者,有可取焉’。其中‘身’‘言’分別指體貌豐偉、言辭辯正,均屬於‘相’的範圍之內。如果按照對方辯友剛才所言‘相由心生’是謬論、‘以貌取人’是陋習,唐代吏治應該一團稀爛、唐代國力應該軟弱不堪才對。事實上,唐代國力雄厚,號稱秦漢以後最強;唐代名相輩出,選舉號稱得人。請問對方辯友,這該作如何解釋?”
此次比賽論題是“相由心生”,第一中學作為反方,經過商議後把觀點定為“相非心生”。他們覺得有孔老夫子“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句名言加持,再找幾個相貌醜陋卻才能卓著、相貌出眾卻心腸歹毒的曆史人物作為佐證,比如無鹽女鍾離春、三寸丁曹孟德,再比如觀看炮烙取樂的妲己、烽火戲諸侯的褒姒,掀翻淮安府中是分分鍾的事情。
對方主將在草擬發言稿的時候也是秉承這個思路,理所當然地認為“相”就是“貌”,就是指容貌體態。所以一上來便著手論述相貌與心性無關,兩者無必然聯係,認為“相由心生”從而“以貌取人”不過是人們沿襲已久的一個陋習,連孔夫子也未能免俗,比如澹台滅明長得醜陋,可事實證明他的才能和心性都是極好的,足以證明以貌取人是錯誤的,也證明相貌與心性無關。
說的是不是很有道理?
可是誰也沒想到淮安府中居然不按套路出牌,上來就撇清了“相”與“貌”之間的關係,瞬間把他們的立論變成站不穩的瘸腿羊。如果不能補充證明“相”既是“貌”,那麽接下來的比賽隻有兩種選擇:要麽大家裝聾作啞將錯就錯,咬定“相”就等於“貌”不放鬆,一條道走到黑;要麽二辯、三辯、自由人拋開主將的立論,改弦更張,圍繞“相非心生”重新展開論述。
但無論做出哪種選擇,第一中學都注定要悲劇!所以第一中學的二辯顧不上指摘傅壽璋立論中有何不妥,而是迴過頭老老實實圍繞“相”與“貌”之間的關係展開論述,力證“相”既是“貌”。
可是這該怎麽說呢?
要是兩個哲學名詞,辨析起來當然有一堆話說。如果是兩個活生生的人,也能好好說道說道。可如今兩個含義相近、區別甚微的字生生擺在麵前,要你板著麵孔滔滔不絕地說上三分鍾,還真有點強人所難。結果這位二辯囉囉嗦嗦講了半天車軲轆話,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到最後連他自己都有些犯迷糊,更何況台下的評委和觀眾?
就在對方二辯發言的時候,江水源運筆如飛,寫了張紙條遞給陳荻。
陳荻打開紙條,隻見上麵寫著:“可以首先指出‘相’不等於‘貌’。《說文解字》:‘貌,頌儀也。’可見‘貌’是指容貌儀表(‘頌’在古代與‘容’字通假)。而‘相’在《說文》中解釋為‘省視也’,引申為所看到的東西,包括容貌儀表,也包括動作舉止、氣質談吐等。隋代慧遠所著《大乘義章》中有言‘諸法體狀,謂之為相’、‘眼色耳聲,如是一切處所形相色像等,現名為相也’,足見‘相’包括‘貌’,但‘相’不等於‘貌’!
“接著可以辯駁‘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典故。根據《史記》記載,‘孔子以為材薄’下麵有‘既已受業,退而修行,行不由徑,非公事不見卿大夫’一句,可以著眼於‘受業’‘修行’,指出最初澹台滅明確實‘才薄’,是學習之後才出現巨大改觀的;也可以從‘行不由徑’‘非公事不見卿大夫’入手,說孔子在斷言‘才薄’的時候隻看到澹台滅明容貌醜陋,沒有看到他後來的舉動,即隻觀貌,未辨相,有失偏頗,所以才‘失之子羽’。
“最後記得曲終奏雅,再次重申‘相由心生’的論點。”
陳荻看完後,微微側過臉用眼神向江水源表達了謝意,絲毫沒有因為江水源越俎代庖、指手畫腳而心生不滿,反而是滿懷感激。原因很簡單,府一級的初級選拔賽,參加者是普通中學生,你指望他們能臨場發揮,說出精辟的辨析、深奧的哲理、大段的論述,真的很難!也不現實!當然,即便他們真的能噓枯吹生,說的天花亂墜,隻怕台下觀眾和部分評委也欣賞不了,接受無能!
那觀眾和評委喜歡什麽呢?他們喜歡言辭犀利的質問,喜歡妙語連珠的迴答,更喜歡辯手們以排山倒海的氣勢引用出一大堆聽過、沒聽過的名言名句。因為這是他們能感受、能欣賞的最直接的實力體現方式,也是中學生能夠做到的最好的辯論手段。——之前劉欣盈曾引述韓先汝老先生的觀點,認為學問的第一個境界是用線把自己所有的知識點全都串連起來。而辯論中這一連串的引用,正是邁入這個境界的初步嚐試。——所以每當這個時候,觀眾和評委都會起立歡唿,報以最熱烈的掌聲。
在江水源的紙條裏,如何反駁辨析倒在其次,關鍵是他提供了源自《說文解字》、《大乘義章》、《史記》的一係列有力論據,足以讓陳荻在反駁立論環節大放異彩。故而她看到紙條不僅不生氣,反而興奮不已,之前與強手對陣的緊張情緒蕩然無存,甚至有點迫不及待躍躍欲試。
結果不出所料,頗有大將之風的陳荻張弛有度,把江水源遞來的幾個論據用得恰到好處,引發全場第一次歡唿的熱潮。
淮安府中隊主將在立論中首先區辨析分開“相”與“貌”,已經讓評委們眼前一亮。而二辯陳荻的出彩表現,又和對方二辯的不知所雲形成鮮明對比。連著兩記重拳,頓時把第一中學隊逼到懸崖邊上,距離淘汰出局隻有半步之遙。但江水源卻絲毫不敢大意,因為第一中學實力太過強勁,在終場前哪怕稍微露出一頂點破綻,都有可能被他們抓住翻盤。
第一中學的辯手們大概也意識到自己已經處於生死存亡的邊緣,如果在接下來相互攻辯和自由辯論的環節不能挽迴頹勢,將意味著第一中學近十年來首次止步於淘汰賽,無緣冠軍寶座,而自己也將成為第一中學的千古罪人!是進而險中求勝,還是退而坐以待斃?
第一中學隊的三辯用咄咄逼人的氣勢、冰冷刺骨的眼神給出了他們的抉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是‘相貌’二字組詞連用,相貌、相貌,相即是貌,貌即是相,這是大家眾所周知而又約定俗成的。對方辯友您在立論中卻刻意強調‘相’與‘貌’之間的區別,肆意擴大‘相’字所包含的範圍,是不是有點過於吹毛求疵領異標新?”
江水源心中一喜:對方三辯的這個問題,剛才眾人在準備室裏也想到過,並且商議了對策,應付起來應該輕鬆自如。隻要在第一個問題上給他來頓殺威棒,狠狠殺殺他的銳氣,接下來就好對付了!
隻見傅壽璋站起身緩緩答道:“首先,我們現在是國學論難比賽,宗旨為學習先賢典籍、追摩先賢精神,不是日常生活,更不能用‘約定俗成’來做借口。其次,我方二辯援引《說文解字》來闡述‘相’與‘貌’之間的字義區別,並用《大乘義章》來佐證,可謂由來有自,並非如對方辯手所說的吹毛求疵,領異標新!”
第一中學問得氣勢洶洶,淮安府中則是答得有理有據有消有打,精彩的辯論再次博得觀眾們的熱烈歡唿。而對方三辯的氣勢則是為之一餒,盡管接下來提問二辯和自由人的問題依然犀利,但陳荻和曾平都小心應對,雖然沒有出彩的地方,但也沒有讓人抓到小辮梢子。
當了將近半個小時的聽眾,現在終於輪到我了!江水源心中默念道。
現在形勢對淮安府中來說一片大好,江水源決定趁他病要他命,把第一中學徹底打倒在地,踏上一隻腳,讓它永世不能翻身。不過他沒有像對方三辯那樣盛氣淩人,而是和風細雨地問道:“據《舊唐書》卷四十三《職官誌二》記載,唐代‘凡擇人以四才,校功以三實。四才,謂身、言、書、判。其優長者,有可取焉’。其中‘身’‘言’分別指體貌豐偉、言辭辯正,均屬於‘相’的範圍之內。如果按照對方辯友剛才所言‘相由心生’是謬論、‘以貌取人’是陋習,唐代吏治應該一團稀爛、唐代國力應該軟弱不堪才對。事實上,唐代國力雄厚,號稱秦漢以後最強;唐代名相輩出,選舉號稱得人。請問對方辯友,這該作如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