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閉目養神的袁崇煥見是上次議和傳書的舊人,於是便問道:“皇太極最近怎麽樣?身體還好吧?”
來者道:“袁蠻子你瞎叫喚什麽呢?你得稱唿大汗王!而不是什麽皇太極!”
袁崇煥道:“那是你們的王,不是我的王!我們大明朝隻有一個皇帝!”
二人也不再爭辯,呈上書信,迴道:“我大金汗王康健有加!身強力壯,一次能睡兩個漢妹!你說他身體好不好!”
袁崇煥冷哼一聲,道:“我袁崇煥鎮守的寧遠也是堅固如昔,他皇太極現在咋不來攻打呢?”
方吉納拱手道:“袁大人,我二人隻是奉命來議和的,其它的事情並不清楚。”
袁崇煥道:“當年努爾哈赤病逝,我曾派都司傅有爵、田成與李喇嘛等人前去吊唁,得觀後覺得你們金兵軍容還行,今日你們既然來了,也應有所迴報,我袁某人不會讓你們空手迴去的,你們把眼睛洗幹淨,再去看看城頭上那硬邦邦的火炮,迴去也好和皇太極有個交代。”
說完這話,黃又光將軍帶這二人下去,袁崇煥又將書信反複看了,自語道:“他娘的皇太極難道真的要攻打察哈爾了?”
參將謝尚政道:“卑職…以為…”
袁崇煥道:“有話快說,吞吞吐吐,真像個娘們!”
謝尚政道:“卑職擔憂建虜乘我兵變之時來攻,皇太極狗賊若是此刻西進用兵,我寧遠城反倒是無憂。”
袁崇煥背手,捋須道:“咱擔心他皇太極攻是不假,可他娘的,皇太極他又何嚐不怕咱們攻他!皇太極敢西去征討察哈爾,我們正可乘機搗他巢穴,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時機!隻是可惜咱糧餉不足,錦州、薊鎮情勢也不確定,實在難以為戰,他娘的憋屈!”
謝尚政見袁崇煥麵上隱現鬱憤之色,於是便勸慰道:“據探馬報說,建虜在一個月前就有征討察哈爾之意,隻是不知為什麽遲遲沒有動兵。或許是皇太極佯攻察哈爾,暗設埋伏,他皇太極想要聲東擊西故意誘袁大人進兵,何況他建虜野戰強過我明軍,野地浪戰,憑其馬快箭利,想與我一決高下,誰勝誰負還不一定!”
袁崇煥沉思片刻,說道:“我想皇太極遲遲未動,是因天氣炎熱不宜用兵。如今天氣漸已轉涼,卻聽說我又迴到了寧遠,有所顧忌,才遲疑難決。允仁,當年的那個李喇嘛可還在?”
“李喇嘛?袁將軍莫非是要用那個和尚去探建虜的虛實?”
袁崇煥擺手道:“那個和尚哪裏探得出什麽虛實!隻會闡揚佛教,向往化幹戈為玉帛,都是些虛妄不實之詞,太過天真,太過爛漫,你以為皇太極豈是如此好糊弄的?”
“既然如此,那他此去豈不是多此一舉?”
“不會,他若去了,皇太極才會不再時刻想著寧遠城。”
謝尚政半信半疑道:“那個李喇嘛會有如此的神通?”
袁崇煥道:“皇太極想要征討察哈爾之意已久,以前是眾寡懸殊,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皇太極才不敢輕舉妄動。如今他與蒙古科爾沁各部會盟,兵力更非以前可比,隻是他皇太極怎麽也沒料到此時我卻迴到寧遠。所以皇太極他又擔心我乘他西行收複失地,顧此失彼。”
謝尚政道:“看來皇太極真要征討察哈爾!”
袁崇煥道:“如果我遣人去款和,皇太極便知我無意出兵。若不遣使者,皇太極必時刻防備著寧遠,皇太極西征之意就會不決,一旦偵知錦州、薊鎮兩城兵變,乘亂來攻,此事反而棘手!”
謝尚政道:“那又何必遣李喇嘛出使呢?”
袁崇煥苦笑道:“本將軍也是迫於無奈,為教那些言官們不再借口搬弄是非罷了。天啟皇爺時,魏忠賢等人不知款和乃是權宜之計,責我通敵。如今新主登基,尚無款和的旨意,不得不遣方外之人,以免授人以柄,予人口實。”
謝尚政心下豁然,轉言道:“前次款和不成,那李喇嘛暗生悔意,竟明言要跳出三界外,現躲在一間破廟裏不再出來,倒也真是癡心的人。”
袁崇煥笑道:“癡和尚,竟不怕犯了嗔戒呢!走,帶我去見他。”
寧遠南城有一處梵刹,名為靈山禪寺,原本是座頗有規模的廟宇,梵唄聲聲,香煙繚繞,長年住著僧人。
自萬曆年間開始,遼東戰亂不止,僧人們都紛紛南逃入關,香火便日漸衰落,年久失修,早已破敗不堪,正殿坍塌,神像毀壞,偌大的廟宇也隻剩下東邊的一間偏殿,殿前一株高大虯曲的古鬆,張開樹冠好似無邊的傘蓋將半個偏殿罩住,竟有了幾分出塵離世的氣象。
袁崇煥帶了謝尚政、韓潤昌二人便服而來,才到樹下,便聽到殿內鼾聲如雷,謝尚政大喜道:“人還在!”
三人輕聲慢步進了殿,但見那蛛網結絲,塵土遍地,四麵的牆壁上多有雨水衝刷的痕跡,殿中也是空空如也,並無什麽佛陀世尊的金身法相,居中鋪著一張破爛的草席,一個黑胖的和尚在上麵仰臥酣睡,身上一口鍾的僧袍半披半遮,赤足穿一雙破舊的僧鞋,身邊放個黑瓷大缽。
謝尚政上前要將他搖醒,袁崇煥卻伸手攔道:“他若知我來自會醒的,何必要人來喚?”
袁崇煥的話令謝尚政似懂非懂,卻也不敢再亂動。
謝尚政、韓潤昌正覺心疑,卻見那和尚翻了一下身,口中喃喃道:“阿彌陀佛,聽將軍此言語大有禪意,極似我佛門中人。”說著睜眼坐起,合掌道:“三位施主遠來,老衲未能出迎,失禮了。”
“豈敢,不告而入,叨擾大師清修了。”
袁崇煥含笑施禮。謝尚政、韓潤昌二人都是武舉出身,見這老僧竟似身懷地聽之術的絕技,聞音知人,心下駭然,當下不敢大意,手按劍柄,護在袁崇煥左右。
“故人來訪,何談叨擾?”
那老僧斜眼微睨,見謝尚政、韓潤昌二人滿臉戒備之色,微笑道:“兩位勿疑,老衲當年在紮什倫布寺出家之前,每日清晨既起來磕著三步等身長的頭到寺禮佛,因為路上人多,害怕臥地時被別人撞到,便用耳朵細聽,所以練就了這般地聽的本領。老衲一生參研佛理,武功未曾究心,甚是不濟,隻會些粗淺的防身功夫。”
袁崇煥道:“出家人不打誑語,大師是方外高僧,哪裏會稀罕那些殺人鬥狠的本事。你們且退下,我與大師細談。”
老僧垂眉道:“和老衲談有何用,倒是不如去和該談的人談。”
袁崇煥見他一語道破玄機,也不再遮遮掩掩,迴道:“我與大師談了才可與那人談。”
老僧挪一下身子,讓出些草席道:“若你倆都坐得這草席,有什麽談不得的?又何勞他人?”
“莫非大師還為上次遠赴盛京的舊事耿耿於懷?”
“前塵往事,老衲記不得了。”
“那如何放言不再沾惹紅塵?”
“見得紅塵眾生相,卻救不得,奈何?今日和談,明日攻城略地,殺人盈野,塗炭生靈,若難放下屠刀,何必費神地裝什麽和談的樣子。”
袁崇煥見他低眉順目,一副悲天憫人的模樣,勸道:“大師,身後榮辱,花開花落,想他那麽多作甚!且移蒲團到盛京,顧得一時是一時,何必執著往事,拋不下嗔念呢?”
“為再戰而求和,老衲進退兩難,即便不生嗔念,也有求不得之苦。蜘蛛結網,毀於風雨,雨後複結,結成複壞。”
老僧癡癡地望著屋頂牆角的蛛網,喃喃自道,竟似偈語。
袁崇煥雙眉一聳,笑道:“割肉飼鷹、舍身喂虎,曆代傳誦不歇,卻不過隻救得一個生靈,豈如大師救得數萬性命?”
老僧悲聲長歎,心頭暗自哆嗦道:“施主一笑之中竟似有無數的劍光刀影……”
“大師答應了?”
“哎!我佛慈悲,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第二日,李喇嘛便由袁崇煥派人護送上了路。
來者道:“袁蠻子你瞎叫喚什麽呢?你得稱唿大汗王!而不是什麽皇太極!”
袁崇煥道:“那是你們的王,不是我的王!我們大明朝隻有一個皇帝!”
二人也不再爭辯,呈上書信,迴道:“我大金汗王康健有加!身強力壯,一次能睡兩個漢妹!你說他身體好不好!”
袁崇煥冷哼一聲,道:“我袁崇煥鎮守的寧遠也是堅固如昔,他皇太極現在咋不來攻打呢?”
方吉納拱手道:“袁大人,我二人隻是奉命來議和的,其它的事情並不清楚。”
袁崇煥道:“當年努爾哈赤病逝,我曾派都司傅有爵、田成與李喇嘛等人前去吊唁,得觀後覺得你們金兵軍容還行,今日你們既然來了,也應有所迴報,我袁某人不會讓你們空手迴去的,你們把眼睛洗幹淨,再去看看城頭上那硬邦邦的火炮,迴去也好和皇太極有個交代。”
說完這話,黃又光將軍帶這二人下去,袁崇煥又將書信反複看了,自語道:“他娘的皇太極難道真的要攻打察哈爾了?”
參將謝尚政道:“卑職…以為…”
袁崇煥道:“有話快說,吞吞吐吐,真像個娘們!”
謝尚政道:“卑職擔憂建虜乘我兵變之時來攻,皇太極狗賊若是此刻西進用兵,我寧遠城反倒是無憂。”
袁崇煥背手,捋須道:“咱擔心他皇太極攻是不假,可他娘的,皇太極他又何嚐不怕咱們攻他!皇太極敢西去征討察哈爾,我們正可乘機搗他巢穴,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時機!隻是可惜咱糧餉不足,錦州、薊鎮情勢也不確定,實在難以為戰,他娘的憋屈!”
謝尚政見袁崇煥麵上隱現鬱憤之色,於是便勸慰道:“據探馬報說,建虜在一個月前就有征討察哈爾之意,隻是不知為什麽遲遲沒有動兵。或許是皇太極佯攻察哈爾,暗設埋伏,他皇太極想要聲東擊西故意誘袁大人進兵,何況他建虜野戰強過我明軍,野地浪戰,憑其馬快箭利,想與我一決高下,誰勝誰負還不一定!”
袁崇煥沉思片刻,說道:“我想皇太極遲遲未動,是因天氣炎熱不宜用兵。如今天氣漸已轉涼,卻聽說我又迴到了寧遠,有所顧忌,才遲疑難決。允仁,當年的那個李喇嘛可還在?”
“李喇嘛?袁將軍莫非是要用那個和尚去探建虜的虛實?”
袁崇煥擺手道:“那個和尚哪裏探得出什麽虛實!隻會闡揚佛教,向往化幹戈為玉帛,都是些虛妄不實之詞,太過天真,太過爛漫,你以為皇太極豈是如此好糊弄的?”
“既然如此,那他此去豈不是多此一舉?”
“不會,他若去了,皇太極才會不再時刻想著寧遠城。”
謝尚政半信半疑道:“那個李喇嘛會有如此的神通?”
袁崇煥道:“皇太極想要征討察哈爾之意已久,以前是眾寡懸殊,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皇太極才不敢輕舉妄動。如今他與蒙古科爾沁各部會盟,兵力更非以前可比,隻是他皇太極怎麽也沒料到此時我卻迴到寧遠。所以皇太極他又擔心我乘他西行收複失地,顧此失彼。”
謝尚政道:“看來皇太極真要征討察哈爾!”
袁崇煥道:“如果我遣人去款和,皇太極便知我無意出兵。若不遣使者,皇太極必時刻防備著寧遠,皇太極西征之意就會不決,一旦偵知錦州、薊鎮兩城兵變,乘亂來攻,此事反而棘手!”
謝尚政道:“那又何必遣李喇嘛出使呢?”
袁崇煥苦笑道:“本將軍也是迫於無奈,為教那些言官們不再借口搬弄是非罷了。天啟皇爺時,魏忠賢等人不知款和乃是權宜之計,責我通敵。如今新主登基,尚無款和的旨意,不得不遣方外之人,以免授人以柄,予人口實。”
謝尚政心下豁然,轉言道:“前次款和不成,那李喇嘛暗生悔意,竟明言要跳出三界外,現躲在一間破廟裏不再出來,倒也真是癡心的人。”
袁崇煥笑道:“癡和尚,竟不怕犯了嗔戒呢!走,帶我去見他。”
寧遠南城有一處梵刹,名為靈山禪寺,原本是座頗有規模的廟宇,梵唄聲聲,香煙繚繞,長年住著僧人。
自萬曆年間開始,遼東戰亂不止,僧人們都紛紛南逃入關,香火便日漸衰落,年久失修,早已破敗不堪,正殿坍塌,神像毀壞,偌大的廟宇也隻剩下東邊的一間偏殿,殿前一株高大虯曲的古鬆,張開樹冠好似無邊的傘蓋將半個偏殿罩住,竟有了幾分出塵離世的氣象。
袁崇煥帶了謝尚政、韓潤昌二人便服而來,才到樹下,便聽到殿內鼾聲如雷,謝尚政大喜道:“人還在!”
三人輕聲慢步進了殿,但見那蛛網結絲,塵土遍地,四麵的牆壁上多有雨水衝刷的痕跡,殿中也是空空如也,並無什麽佛陀世尊的金身法相,居中鋪著一張破爛的草席,一個黑胖的和尚在上麵仰臥酣睡,身上一口鍾的僧袍半披半遮,赤足穿一雙破舊的僧鞋,身邊放個黑瓷大缽。
謝尚政上前要將他搖醒,袁崇煥卻伸手攔道:“他若知我來自會醒的,何必要人來喚?”
袁崇煥的話令謝尚政似懂非懂,卻也不敢再亂動。
謝尚政、韓潤昌正覺心疑,卻見那和尚翻了一下身,口中喃喃道:“阿彌陀佛,聽將軍此言語大有禪意,極似我佛門中人。”說著睜眼坐起,合掌道:“三位施主遠來,老衲未能出迎,失禮了。”
“豈敢,不告而入,叨擾大師清修了。”
袁崇煥含笑施禮。謝尚政、韓潤昌二人都是武舉出身,見這老僧竟似身懷地聽之術的絕技,聞音知人,心下駭然,當下不敢大意,手按劍柄,護在袁崇煥左右。
“故人來訪,何談叨擾?”
那老僧斜眼微睨,見謝尚政、韓潤昌二人滿臉戒備之色,微笑道:“兩位勿疑,老衲當年在紮什倫布寺出家之前,每日清晨既起來磕著三步等身長的頭到寺禮佛,因為路上人多,害怕臥地時被別人撞到,便用耳朵細聽,所以練就了這般地聽的本領。老衲一生參研佛理,武功未曾究心,甚是不濟,隻會些粗淺的防身功夫。”
袁崇煥道:“出家人不打誑語,大師是方外高僧,哪裏會稀罕那些殺人鬥狠的本事。你們且退下,我與大師細談。”
老僧垂眉道:“和老衲談有何用,倒是不如去和該談的人談。”
袁崇煥見他一語道破玄機,也不再遮遮掩掩,迴道:“我與大師談了才可與那人談。”
老僧挪一下身子,讓出些草席道:“若你倆都坐得這草席,有什麽談不得的?又何勞他人?”
“莫非大師還為上次遠赴盛京的舊事耿耿於懷?”
“前塵往事,老衲記不得了。”
“那如何放言不再沾惹紅塵?”
“見得紅塵眾生相,卻救不得,奈何?今日和談,明日攻城略地,殺人盈野,塗炭生靈,若難放下屠刀,何必費神地裝什麽和談的樣子。”
袁崇煥見他低眉順目,一副悲天憫人的模樣,勸道:“大師,身後榮辱,花開花落,想他那麽多作甚!且移蒲團到盛京,顧得一時是一時,何必執著往事,拋不下嗔念呢?”
“為再戰而求和,老衲進退兩難,即便不生嗔念,也有求不得之苦。蜘蛛結網,毀於風雨,雨後複結,結成複壞。”
老僧癡癡地望著屋頂牆角的蛛網,喃喃自道,竟似偈語。
袁崇煥雙眉一聳,笑道:“割肉飼鷹、舍身喂虎,曆代傳誦不歇,卻不過隻救得一個生靈,豈如大師救得數萬性命?”
老僧悲聲長歎,心頭暗自哆嗦道:“施主一笑之中竟似有無數的劍光刀影……”
“大師答應了?”
“哎!我佛慈悲,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第二日,李喇嘛便由袁崇煥派人護送上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