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少表露情緒化的梁羽仙, 令太子滿心震驚。
因為清晰感受到梁羽仙對其他女人的醋意與敵視, 所以能夠從中感受到她對自己的鍾愛與重視。
盡管這個說法不厚道,可太子還是蕩漾了, 整日跟打雞血一樣, 於是乎那封由元將軍親托予莊夢春繼而交托給梁羽仙再轉遞給富貴的那封信函,非常坎坷地被喜大普奔的太子殿下遺落在書案一角,直到數日之後的這一天,終於被許譽提上案前。
“元將軍率領五百鐵騎自蜂水關返京述職,如今已是第四天,太子殿下不會還不知道吧?”
支頤托腮的太子從不情不願的走神中迴過勁來:“哦,孤知道。”
“你知道啊……”許譽嗬嗬一聲:“聽聞元將軍入京隔日便派手下入宮遞信, 隻不知殿下可還記得信在何處?”
太子摸了半天的腮幫,扭頭招問富貴:“對啊,信呢?”
富貴滿臉寫不盡的無奈,但還是小心翼翼地把太子特別塞在厚厚一撂奏折最底下的那封信函□□重新遞給他:“殿下, 在這呢。”
太子抓在手心扇了扇, 無可無不可地扔迴案上:“孤又看不見,寫信管什麽用。”
許譽皮笑肉不笑,指著富貴說:“那要他又有何用?”
驚恐萬狀的富貴立刻就要哭著跪下去抱大腿, 被太子一聲冷笑懟開:“既然你已知道信中內容, 直說便是,何必拐七扭八彎彎繞繞, 非拉富貴給你墊背?”
這話說他的同時還是在說元如煉, 十萬八千裏的路程都過來了, 如今不過隔著一麵宮牆而己,又不是進不來,還非要彎彎繞繞借別人之手來送信,最可惡的還是派來一個莊夢春,差點攪和了他和梁羽仙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良好關係。
你說太子能不記恨嗎?誰不知道太子最是小雞子肚腸,可記仇著呢。
小雞子肚腸的太子誰也奈何不了,許譽當然沒這本事。他長籲一聲:“我不清楚信中內容是什麽,但我知道元侯絕不會害你。他不親自入宮找你,定有其非同尋常的原因。”
太子撇嘴:“你還真是一如既往,對他一如既往的推崇倍至。”
許譽好整以暇地更正:“作為咱們最有力的後盾,元侯理所當然值得推崇與敬重。”
元如煉是已故元皇後的孿生胞兄,當今太子嫡親大舅,但見時至今日皇帝對元皇後的珍視之心故久猶存,太子至今霸行一世無人管束,國舅之位理當所然穩如泰山,雷打不動。
當然,許譽對元大舅的無條件信奉,不在於深得皇帝器重,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他過硬的拳頭,以及拳頭之中所緊握的那份兵權,足以令朝堂之上那些個整日瞎嗶嗶的跳梁小醜立刻閉嘴收聲。
蜂水關地勢險要,山海比鄰,自古便是魏京最主要的防務關隘。元如煉作為蜂水關的守關大將,即便陣守在外經年不歸,隻要在位者頭腦清醒,官民還想盛世太平,就無人敢動他毫厘。
這也正是為什麽太子失明多時,暗處早有唿聲沸沸揚揚,但仍有不少人沒有動搖地選擇站立在太子背後。因為他們清楚知道支持太子的不僅是皇帝的偏袒,還是強盾如元如煉一般的兵權所向。
原本舅甥兩兩強強聯手,絕對能夠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奈何太子與這親大舅實在不對付,尤其是在元皇後故去之後,見麵不到三兩句,公事公辦的態度比陌生人還生,半點不像是親人。
事實上,的確有傳聞稱元如煉將妹妹之死咎於太子身上,再未將他當親人。
無論外間謠傳怎麽說,無論兩人關係怎麽樣,許譽一向不關心外麵怎麽說,隻要明麵上他倆還是同個祖宗血緣的嫡親舅甥,任何試圖妄動念頭的人都必須惦量自身的輕重,首先考慮怎麽過蜂水元如煉這一關。
理所當然,許譽推崇倍至。
“你想知道,那就自己看。”反正信就擱在案麵,太子無所謂地兩手一攤。
許譽沉默片刻,居然還真伸手取了過來。兩手一揚張開紙張,上麵揚揚灑灑幾十行,卻不是元如煉熟悉的字,反正是皇帝的。
“……”
好奇的富貴頻頻探頭,然後一目十行嘩嘩直下,表情越看越古怪——
許譽從題頭看到落款,然後徐徐把信折疊闔上,麵上勉強還能保持鎮靜:“這是皇上寫給元侯的信。”
太子語氣不鹹不淡:“猜到了。”
“上麵的意思……”
許譽欲言又止,富貴已經慢半拍閱信完畢,大唿小叫:“殿下,皇上讓元將軍這次迴京順便把莊小姐騙迴來給您處對象——!”
太子頭冒青筋,一字一頓咬牙切齒:“孤也猜到了。”
這要是真有什麽重大事件,依元如煉的性子又怎麽可能如此草率轉托信件?正因他無端沒事送什麽信,正因送信的人是莊夢春,太子幾乎不用猜都能想到,十成□□有這樁事在裏麵。
所以他看都不看直接將紙往最底下塞,偏生許譽還死活非要把信挖出來。太子一臉晦氣:“看完沒有,看完趕緊燒了。”
別一不小心被梁羽仙給知道了,就算再怎麽喜歡被珍視的感覺,他也不想迴迴讓她傷心吃醋。
他舍不得。
但見太子滿腦子為愛癡狂,富貴表露愛莫能助,許譽慢吞吞地呷一口茶,涼涼說聲:“殿下若能拿出一半對待梁姑娘的認真對待朝局百事,外界那些廢太子的唿聲也不至於那麽沸沸騰騰了。”
太子沉默,皺眉,卻是在計較這事:“難道你要孤把談政事當情愛說?你不看看那幾個糟老頭的臉,你讓孤怎麽相提並論!”
“……”
無形中箭的幾位忠老臣將連打噴嚏,許譽無可奈何:“我隻是想奉勸殿下,自從二皇子從皇上手中得到甘澍宮之後,不少蓄勢醞釀的人暗中湧動,朝局動向似乎有了不同以往的變化。”
“殿下切莫因小失大。”
太子往軟墊靠了靠,不置可否道:“說完了嗎?說完你可以滾了。”
許譽掛起不失禮貌的笑臉,沒有羞惱沒有二話,揖禮告辭。
富貴目送許譽離開,收迴躊躇的目光轉投太子:“其實奴才看許大人也是出於好意的提醒……”
太子將手一揚,富貴立刻拉上嘴巴鏈子。
指骨輕敲,太子撇嘴,指使富貴:“去把信燒了。”
許譽離開之時經過圃苑,遙遙望見梁羽仙在一幹宮女之間簇擁而行,顯然也是瞧見他了。洪嬤嬤還記得上次把人看丟就是因為他,老早把人護在後頭,一副絕不讓他再靠近的護法架勢。
人啊就是有種劣根性,你越不讓他靠近,他越要欺過去。
於是許譽大搖大擺往前走,非要與她們一行人來個狹路相逢。
洪嬤嬤氣得菊花臉都黃了,梁羽仙上迴坑了他一把,這迴見麵還是很客氣的:“許大人這是又從殿下那裏出來嗎?”
聽見這個‘又’,許譽立刻迴想起那天幫梁羽仙擺脫洪嬤嬤反被洪嬤嬤摁住脖子使勁掐的恐怖場景,找事的步伐稍稍又退後兩步,含蓄地嗬嗬一聲:“太子殿下忙啊,心係他方,哪有時間處理政務?身為臣下知情識趣,自當早早退下。”
梁羽仙挑眉:“不對呀,昨日我還看他挑燈批折,看得很晚,今早天未亮就把富貴公公又挖起來。許大人莫是有什麽誤會,不如隨我一並迴去問問太子殿下,究竟在忙些啥。”
說罷,梁羽仙示意宮女嬤嬤就要把他架起來,許譽趕緊喊停:“慢!”
所有人迴頭看他,許譽抹了把汗:“梁姑娘言之有理,想必是我有所誤解……”
“既是你的誤解,那就更要迴去麵見太子陪不是才行。”梁羽仙笑眯眯,示意繼續架。
幾個嬤嬤力大無窮直接鉗起許譽兩隻胳膊往上架,許譽哎哎喲喲求饒說:“別別別,我怕見了太子被他好一頓收拾……”
許譽左推右擠站不穩,趕緊露出諂媚的笑:“此事還是你知我知,大家心照不宣了吧?”
“可以。”梁羽仙應得挺幹脆,笑吟吟地摁住公報私仇用力擰他的洪嬤嬤手上,在他肩上輕輕一拍:“隻是如此一來,許大人可就又欠我一個人情了。”
許譽呆若木雞,還是洪嬤嬤一聽急急鬆手:“這怎麽成?!”
許譽趁機鑽空子脫離束縛,護頭抱胸退得遠遠的:“我還想起家中有事,各位告辭了呀!”
他一跑,洪嬤嬤反而放心了,轉而苦口婆心勸說梁羽仙:“使不得啊姑娘,您是不是又想偷溜出去啊?外頭很危險的,您身懷六甲多有不便,千萬要以身子為重呀……”
耳邊聽著洪嬤嬤沒完沒了的嘮嘮叨叨,梁羽仙隻是笑笑,偶爾點頭,目光卻下移至自己剛剛拍在許譽肩上的那隻手,將掌心翻麵,上麵覆著一層細不可見的薄金色,肉眼幾乎快要看不見。
梁羽仙抬頭望向許譽灰溜溜逃跑的方向,若有所思。
因為清晰感受到梁羽仙對其他女人的醋意與敵視, 所以能夠從中感受到她對自己的鍾愛與重視。
盡管這個說法不厚道,可太子還是蕩漾了, 整日跟打雞血一樣, 於是乎那封由元將軍親托予莊夢春繼而交托給梁羽仙再轉遞給富貴的那封信函,非常坎坷地被喜大普奔的太子殿下遺落在書案一角,直到數日之後的這一天,終於被許譽提上案前。
“元將軍率領五百鐵騎自蜂水關返京述職,如今已是第四天,太子殿下不會還不知道吧?”
支頤托腮的太子從不情不願的走神中迴過勁來:“哦,孤知道。”
“你知道啊……”許譽嗬嗬一聲:“聽聞元將軍入京隔日便派手下入宮遞信, 隻不知殿下可還記得信在何處?”
太子摸了半天的腮幫,扭頭招問富貴:“對啊,信呢?”
富貴滿臉寫不盡的無奈,但還是小心翼翼地把太子特別塞在厚厚一撂奏折最底下的那封信函□□重新遞給他:“殿下, 在這呢。”
太子抓在手心扇了扇, 無可無不可地扔迴案上:“孤又看不見,寫信管什麽用。”
許譽皮笑肉不笑,指著富貴說:“那要他又有何用?”
驚恐萬狀的富貴立刻就要哭著跪下去抱大腿, 被太子一聲冷笑懟開:“既然你已知道信中內容, 直說便是,何必拐七扭八彎彎繞繞, 非拉富貴給你墊背?”
這話說他的同時還是在說元如煉, 十萬八千裏的路程都過來了, 如今不過隔著一麵宮牆而己,又不是進不來,還非要彎彎繞繞借別人之手來送信,最可惡的還是派來一個莊夢春,差點攪和了他和梁羽仙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良好關係。
你說太子能不記恨嗎?誰不知道太子最是小雞子肚腸,可記仇著呢。
小雞子肚腸的太子誰也奈何不了,許譽當然沒這本事。他長籲一聲:“我不清楚信中內容是什麽,但我知道元侯絕不會害你。他不親自入宮找你,定有其非同尋常的原因。”
太子撇嘴:“你還真是一如既往,對他一如既往的推崇倍至。”
許譽好整以暇地更正:“作為咱們最有力的後盾,元侯理所當然值得推崇與敬重。”
元如煉是已故元皇後的孿生胞兄,當今太子嫡親大舅,但見時至今日皇帝對元皇後的珍視之心故久猶存,太子至今霸行一世無人管束,國舅之位理當所然穩如泰山,雷打不動。
當然,許譽對元大舅的無條件信奉,不在於深得皇帝器重,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他過硬的拳頭,以及拳頭之中所緊握的那份兵權,足以令朝堂之上那些個整日瞎嗶嗶的跳梁小醜立刻閉嘴收聲。
蜂水關地勢險要,山海比鄰,自古便是魏京最主要的防務關隘。元如煉作為蜂水關的守關大將,即便陣守在外經年不歸,隻要在位者頭腦清醒,官民還想盛世太平,就無人敢動他毫厘。
這也正是為什麽太子失明多時,暗處早有唿聲沸沸揚揚,但仍有不少人沒有動搖地選擇站立在太子背後。因為他們清楚知道支持太子的不僅是皇帝的偏袒,還是強盾如元如煉一般的兵權所向。
原本舅甥兩兩強強聯手,絕對能夠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奈何太子與這親大舅實在不對付,尤其是在元皇後故去之後,見麵不到三兩句,公事公辦的態度比陌生人還生,半點不像是親人。
事實上,的確有傳聞稱元如煉將妹妹之死咎於太子身上,再未將他當親人。
無論外間謠傳怎麽說,無論兩人關係怎麽樣,許譽一向不關心外麵怎麽說,隻要明麵上他倆還是同個祖宗血緣的嫡親舅甥,任何試圖妄動念頭的人都必須惦量自身的輕重,首先考慮怎麽過蜂水元如煉這一關。
理所當然,許譽推崇倍至。
“你想知道,那就自己看。”反正信就擱在案麵,太子無所謂地兩手一攤。
許譽沉默片刻,居然還真伸手取了過來。兩手一揚張開紙張,上麵揚揚灑灑幾十行,卻不是元如煉熟悉的字,反正是皇帝的。
“……”
好奇的富貴頻頻探頭,然後一目十行嘩嘩直下,表情越看越古怪——
許譽從題頭看到落款,然後徐徐把信折疊闔上,麵上勉強還能保持鎮靜:“這是皇上寫給元侯的信。”
太子語氣不鹹不淡:“猜到了。”
“上麵的意思……”
許譽欲言又止,富貴已經慢半拍閱信完畢,大唿小叫:“殿下,皇上讓元將軍這次迴京順便把莊小姐騙迴來給您處對象——!”
太子頭冒青筋,一字一頓咬牙切齒:“孤也猜到了。”
這要是真有什麽重大事件,依元如煉的性子又怎麽可能如此草率轉托信件?正因他無端沒事送什麽信,正因送信的人是莊夢春,太子幾乎不用猜都能想到,十成□□有這樁事在裏麵。
所以他看都不看直接將紙往最底下塞,偏生許譽還死活非要把信挖出來。太子一臉晦氣:“看完沒有,看完趕緊燒了。”
別一不小心被梁羽仙給知道了,就算再怎麽喜歡被珍視的感覺,他也不想迴迴讓她傷心吃醋。
他舍不得。
但見太子滿腦子為愛癡狂,富貴表露愛莫能助,許譽慢吞吞地呷一口茶,涼涼說聲:“殿下若能拿出一半對待梁姑娘的認真對待朝局百事,外界那些廢太子的唿聲也不至於那麽沸沸騰騰了。”
太子沉默,皺眉,卻是在計較這事:“難道你要孤把談政事當情愛說?你不看看那幾個糟老頭的臉,你讓孤怎麽相提並論!”
“……”
無形中箭的幾位忠老臣將連打噴嚏,許譽無可奈何:“我隻是想奉勸殿下,自從二皇子從皇上手中得到甘澍宮之後,不少蓄勢醞釀的人暗中湧動,朝局動向似乎有了不同以往的變化。”
“殿下切莫因小失大。”
太子往軟墊靠了靠,不置可否道:“說完了嗎?說完你可以滾了。”
許譽掛起不失禮貌的笑臉,沒有羞惱沒有二話,揖禮告辭。
富貴目送許譽離開,收迴躊躇的目光轉投太子:“其實奴才看許大人也是出於好意的提醒……”
太子將手一揚,富貴立刻拉上嘴巴鏈子。
指骨輕敲,太子撇嘴,指使富貴:“去把信燒了。”
許譽離開之時經過圃苑,遙遙望見梁羽仙在一幹宮女之間簇擁而行,顯然也是瞧見他了。洪嬤嬤還記得上次把人看丟就是因為他,老早把人護在後頭,一副絕不讓他再靠近的護法架勢。
人啊就是有種劣根性,你越不讓他靠近,他越要欺過去。
於是許譽大搖大擺往前走,非要與她們一行人來個狹路相逢。
洪嬤嬤氣得菊花臉都黃了,梁羽仙上迴坑了他一把,這迴見麵還是很客氣的:“許大人這是又從殿下那裏出來嗎?”
聽見這個‘又’,許譽立刻迴想起那天幫梁羽仙擺脫洪嬤嬤反被洪嬤嬤摁住脖子使勁掐的恐怖場景,找事的步伐稍稍又退後兩步,含蓄地嗬嗬一聲:“太子殿下忙啊,心係他方,哪有時間處理政務?身為臣下知情識趣,自當早早退下。”
梁羽仙挑眉:“不對呀,昨日我還看他挑燈批折,看得很晚,今早天未亮就把富貴公公又挖起來。許大人莫是有什麽誤會,不如隨我一並迴去問問太子殿下,究竟在忙些啥。”
說罷,梁羽仙示意宮女嬤嬤就要把他架起來,許譽趕緊喊停:“慢!”
所有人迴頭看他,許譽抹了把汗:“梁姑娘言之有理,想必是我有所誤解……”
“既是你的誤解,那就更要迴去麵見太子陪不是才行。”梁羽仙笑眯眯,示意繼續架。
幾個嬤嬤力大無窮直接鉗起許譽兩隻胳膊往上架,許譽哎哎喲喲求饒說:“別別別,我怕見了太子被他好一頓收拾……”
許譽左推右擠站不穩,趕緊露出諂媚的笑:“此事還是你知我知,大家心照不宣了吧?”
“可以。”梁羽仙應得挺幹脆,笑吟吟地摁住公報私仇用力擰他的洪嬤嬤手上,在他肩上輕輕一拍:“隻是如此一來,許大人可就又欠我一個人情了。”
許譽呆若木雞,還是洪嬤嬤一聽急急鬆手:“這怎麽成?!”
許譽趁機鑽空子脫離束縛,護頭抱胸退得遠遠的:“我還想起家中有事,各位告辭了呀!”
他一跑,洪嬤嬤反而放心了,轉而苦口婆心勸說梁羽仙:“使不得啊姑娘,您是不是又想偷溜出去啊?外頭很危險的,您身懷六甲多有不便,千萬要以身子為重呀……”
耳邊聽著洪嬤嬤沒完沒了的嘮嘮叨叨,梁羽仙隻是笑笑,偶爾點頭,目光卻下移至自己剛剛拍在許譽肩上的那隻手,將掌心翻麵,上麵覆著一層細不可見的薄金色,肉眼幾乎快要看不見。
梁羽仙抬頭望向許譽灰溜溜逃跑的方向,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