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大夫建立濟善堂之始, 原意是為行善積德, 造福大眾。隻不過後來人心隨著物質的豐滿與立場的不同逐漸改變,現在的陳老大夫早已不再是青年時候的泥菩薩, 再苦再窮也要造福大眾。
“首先, 解決三餐溫飽真的很重要。”陳老大夫長腿長身,身板看上去很是削瘦。據說早年餓壞了胃,往後再想吃胖也已經吃不迴來。他感慨地擼胡須:“老夫年少無知的時候,曾經為了救死扶傷天天啃饅頭吃酸菜餓肚子,就為了攢錢買材料做更好的藥。”
“那時沒著沒落貧困潦倒,可老夫花大把錢大把心血都不是為了自己,為的是給來醫堂看診的人治病。”
人家那是老夫聊發少年狂, 陳老大夫說起舊事那跟倒水一樣,從外堂起到內院一路倒了十八|九個。梁羽仙跟著旁邊,內院假山池水環境清幽,唯美得跟個小皇宮似的, 想必花了不少錢。
陳老大夫慢悠悠走在前頭, 惆悵道:“原本人家說好病治完了,就把水靈靈的小閨女要嫁過來的。”
梁羽仙側目,隻見陳老大夫毫不心虛, 還很坦蕩地繼續說:“結果臨到嫁娶之際那老頭兒卻變卦了, 把小女兒改嫁他家,背著老夫半哄半騙娶了他的二女兒。”
說這事時陳老大夫臉上說不清是憤然還是頹落:“當初老夫也不是非要娶他女兒的, 許諾把小女兒嫁給老夫也是他, 到頭來老夫把人治好了, 跟他小閨女的感情也培養得差不多了,他才翻臉不認人,還把二女兒強塞進老夫的陳家門。”
“你是不知道,當時老夫傻傻坐在喜房裏一整夜,直到天亮還覺得不真實……”陳老大夫背手望天,似是迴到了當年,表情很空,跟他的當年一模一樣。
梁羽仙不知道陳老大夫為什麽突然跟她說起前塵往事,也沒有打斷,溫聲問:“那後來呢?”
“後來?”陳老大夫那雙空洞的眼睛逐漸迴神:“後來老夫也不能把他怎麽著,更不能拿那位二閨女怎麽著,畢竟拜過天地也喝完喜酒,不娶也已經娶進門了。”
梁羽仙淡笑:“可聽您老這語氣,不像輕易罷就的樣子。”
陳老大夫坦笑:“不是老夫不罷就,那嫁過來的二閨女約莫知道老夫心裏沒有她,也嫌棄老夫那時候就是沒錢沒勢的窮郎中,不知什麽時候搭上哪個野男人,沒幾個月就私奔了。”
梁羽仙瞅向他,不知該說同情惋惜還是同仇敵愾。
陳老大夫卻很平靜:“不過後來老夫辦起濟善堂,名氣地位逐年抬高,她的母家也翻身了,她才曉得冒頭迴京,可惜那時候已經沒有人會在乎她了,因為老夫又續娶了一房夫人兩房妾室,生了三個兒子一雙閨女,如今孫子也有三個了。”
梁羽仙默然,可陳老大夫還在發牢騷:“你是不知道,雖然在咱們現在看來那些藥材爐鼎已經不算什麽錢,可對當年一窮二白的老夫而言實乃天價、天價呀!”
“自那後來老夫也算想通了,從此潛心研藥增進醫識,努力經營濟善堂,想方設法打響名號。”陳老大夫感慨道:“倘若當年有現在這一半的實力與資金,約莫也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梁羽仙卻道:“可沒有這些過去,也許根本成就不了現在的濟善堂,也成就不了您老人家今時今日的名望與聲譽。”
“梁姑娘真是一位心思通透之人。”陳老大夫聽過挺高興,他原本覺得以梁羽仙這樣的年紀和出身壓根不可能理解他的苦楚與心境,不禁感慨:“沒有那些經曆的話,也許老夫到現在還在天真愚昧地輕信別人,艱難困苦地熬日子,就連媳婦兒子都養不活……”
“所以,”梁羽仙緩緩啟唇,浮光掠過眼眸之中:“您老人家學會了生存之道,變得越來越圓滑與精明,反而不再在乎人命的重要了麽?”
陳老大夫的笑容減淡,神情有些無奈,卻沒有太多的掙紮:“梁姑娘,老夫並不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善良之人,也不是什麽大公無私的老好人,濟善堂之所以能夠開到這麽大,老夫之所以能夠安安穩穩活到現在,是因為老夫懂得什麽是謹言慎行不管閑事,懂得什麽是自保。”
梁羽仙不以為忤:“你所謂的閑事,在別人眼裏卻關乎性命,絕非等閑兒戲之事。”
陳老大夫躊躇著:“你究竟想說什麽?”
“武安侯夫人張氏,”梁羽仙好整以暇說出來:“你應該早就看出她的病不尋常罷?”
陳老大夫將自己的名聲與濟善堂運營得很好,正如學醫懂醫的人多半聽說過青葉穀,梁羽仙事前也對這個人早有耳聞,故而當日陳老大夫有所求,梁羽仙很輕易就答應了他。
梁羽仙曾暗中托付莫子布去找莫二姐查過陳老大夫,若非確有真材實料,濟善堂不可能穩坐京師第一醫堂這把交椅,而陳老大夫更不可能幾次受召入宮去。這位陳老大夫的能耐比外傳的還要厲害,隻可惜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他是真的心有餘力而不足,子女徒弟還都不爭氣,這才急求外援找上梁羽仙。
正如陳老大夫自己說的,就算明知這世上不可能有千秋萬代,可他也不舍得辛苦建立的濟善堂在他百年之後輕易就被蠶食瓦解,至少不能在他的下一代瓦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人心地並不壞,就是有個毛病,隻顧自保。
無論是他的濟善堂,還是他自己。
既然沈昀能夠求醫求到了青葉穀,以陳老大夫今時今日的名望與聲譽,理所當然也曾被沈昀找上門。據聞那時張氏的‘頭風’才剛起苗頭,發病機率不高,時好時壞抓不準,很多大夫沒看出什麽問題,都當普通頭疼給治的。
當時陳老大夫也曾上門看過一迴,後來就因年紀太大身況不佳,武安侯府上濟善堂找了幾迴被迴拒,也就沒再繼續來找他。
梁羽仙道:“那時候您其實已經發現問題了吧?”
陳老大夫眉須動了動,神情有些複雜。
梁羽仙這般猜疑陳老大夫,是因為當日平陽伯府周小姐中毒之時,陳老大夫一眼看出青闕毒,並且知曉利用青闕血來配藥引,足見他對毒有了相當程度的認知。既然如此,沒道理分辯不出蒼蠐根與活蒼蠐,更別說是看不懂張氏究竟是否真是患有頭風。
如果說存在誤診這一說法,那麽陳老大夫後來的刻意迴避出診武安侯府則更加說明了問題。
他知道張氏的病不是頭風,可是他沒說出來,甚至迅速抽身而出,這說明他很可能比絕大多數的人更清楚個中內情。而這個陳老大夫不願出麵揭露的內情,很可能是他不願承擔也承擔不起的後果。
一如皇宮裏的那些事。
陳老大夫有點愁:“你想要的,老夫這裏實在給不了你。”
可畢竟拿了人家的好處,陳老大夫就算再不厚道也不能這麽出爾反爾,翻臉立刻不認賬的:“老夫隻能這麽說吧。”他斟酌著:“前皇後有疾,病難治,牽扯的又是皇宮秘事,所以別人不敢胡亂下手,替她治。”
梁羽仙微怔。
厭惡太醫署的是元皇後,頻頻招募民間大夫的也是她,這說明元皇後不相信宮醫,隻能求助宮外的大夫。
“你懂什麽是皇宮秘事?”陳老大夫雙眼閃光,寒光幽幽:“你又懂不懂,就連皇後自己都不能作主的,還有什麽誰能替她作主的?”
“首先, 解決三餐溫飽真的很重要。”陳老大夫長腿長身,身板看上去很是削瘦。據說早年餓壞了胃,往後再想吃胖也已經吃不迴來。他感慨地擼胡須:“老夫年少無知的時候,曾經為了救死扶傷天天啃饅頭吃酸菜餓肚子,就為了攢錢買材料做更好的藥。”
“那時沒著沒落貧困潦倒,可老夫花大把錢大把心血都不是為了自己,為的是給來醫堂看診的人治病。”
人家那是老夫聊發少年狂, 陳老大夫說起舊事那跟倒水一樣,從外堂起到內院一路倒了十八|九個。梁羽仙跟著旁邊,內院假山池水環境清幽,唯美得跟個小皇宮似的, 想必花了不少錢。
陳老大夫慢悠悠走在前頭, 惆悵道:“原本人家說好病治完了,就把水靈靈的小閨女要嫁過來的。”
梁羽仙側目,隻見陳老大夫毫不心虛, 還很坦蕩地繼續說:“結果臨到嫁娶之際那老頭兒卻變卦了, 把小女兒改嫁他家,背著老夫半哄半騙娶了他的二女兒。”
說這事時陳老大夫臉上說不清是憤然還是頹落:“當初老夫也不是非要娶他女兒的, 許諾把小女兒嫁給老夫也是他, 到頭來老夫把人治好了, 跟他小閨女的感情也培養得差不多了,他才翻臉不認人,還把二女兒強塞進老夫的陳家門。”
“你是不知道,當時老夫傻傻坐在喜房裏一整夜,直到天亮還覺得不真實……”陳老大夫背手望天,似是迴到了當年,表情很空,跟他的當年一模一樣。
梁羽仙不知道陳老大夫為什麽突然跟她說起前塵往事,也沒有打斷,溫聲問:“那後來呢?”
“後來?”陳老大夫那雙空洞的眼睛逐漸迴神:“後來老夫也不能把他怎麽著,更不能拿那位二閨女怎麽著,畢竟拜過天地也喝完喜酒,不娶也已經娶進門了。”
梁羽仙淡笑:“可聽您老這語氣,不像輕易罷就的樣子。”
陳老大夫坦笑:“不是老夫不罷就,那嫁過來的二閨女約莫知道老夫心裏沒有她,也嫌棄老夫那時候就是沒錢沒勢的窮郎中,不知什麽時候搭上哪個野男人,沒幾個月就私奔了。”
梁羽仙瞅向他,不知該說同情惋惜還是同仇敵愾。
陳老大夫卻很平靜:“不過後來老夫辦起濟善堂,名氣地位逐年抬高,她的母家也翻身了,她才曉得冒頭迴京,可惜那時候已經沒有人會在乎她了,因為老夫又續娶了一房夫人兩房妾室,生了三個兒子一雙閨女,如今孫子也有三個了。”
梁羽仙默然,可陳老大夫還在發牢騷:“你是不知道,雖然在咱們現在看來那些藥材爐鼎已經不算什麽錢,可對當年一窮二白的老夫而言實乃天價、天價呀!”
“自那後來老夫也算想通了,從此潛心研藥增進醫識,努力經營濟善堂,想方設法打響名號。”陳老大夫感慨道:“倘若當年有現在這一半的實力與資金,約莫也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梁羽仙卻道:“可沒有這些過去,也許根本成就不了現在的濟善堂,也成就不了您老人家今時今日的名望與聲譽。”
“梁姑娘真是一位心思通透之人。”陳老大夫聽過挺高興,他原本覺得以梁羽仙這樣的年紀和出身壓根不可能理解他的苦楚與心境,不禁感慨:“沒有那些經曆的話,也許老夫到現在還在天真愚昧地輕信別人,艱難困苦地熬日子,就連媳婦兒子都養不活……”
“所以,”梁羽仙緩緩啟唇,浮光掠過眼眸之中:“您老人家學會了生存之道,變得越來越圓滑與精明,反而不再在乎人命的重要了麽?”
陳老大夫的笑容減淡,神情有些無奈,卻沒有太多的掙紮:“梁姑娘,老夫並不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善良之人,也不是什麽大公無私的老好人,濟善堂之所以能夠開到這麽大,老夫之所以能夠安安穩穩活到現在,是因為老夫懂得什麽是謹言慎行不管閑事,懂得什麽是自保。”
梁羽仙不以為忤:“你所謂的閑事,在別人眼裏卻關乎性命,絕非等閑兒戲之事。”
陳老大夫躊躇著:“你究竟想說什麽?”
“武安侯夫人張氏,”梁羽仙好整以暇說出來:“你應該早就看出她的病不尋常罷?”
陳老大夫將自己的名聲與濟善堂運營得很好,正如學醫懂醫的人多半聽說過青葉穀,梁羽仙事前也對這個人早有耳聞,故而當日陳老大夫有所求,梁羽仙很輕易就答應了他。
梁羽仙曾暗中托付莫子布去找莫二姐查過陳老大夫,若非確有真材實料,濟善堂不可能穩坐京師第一醫堂這把交椅,而陳老大夫更不可能幾次受召入宮去。這位陳老大夫的能耐比外傳的還要厲害,隻可惜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他是真的心有餘力而不足,子女徒弟還都不爭氣,這才急求外援找上梁羽仙。
正如陳老大夫自己說的,就算明知這世上不可能有千秋萬代,可他也不舍得辛苦建立的濟善堂在他百年之後輕易就被蠶食瓦解,至少不能在他的下一代瓦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人心地並不壞,就是有個毛病,隻顧自保。
無論是他的濟善堂,還是他自己。
既然沈昀能夠求醫求到了青葉穀,以陳老大夫今時今日的名望與聲譽,理所當然也曾被沈昀找上門。據聞那時張氏的‘頭風’才剛起苗頭,發病機率不高,時好時壞抓不準,很多大夫沒看出什麽問題,都當普通頭疼給治的。
當時陳老大夫也曾上門看過一迴,後來就因年紀太大身況不佳,武安侯府上濟善堂找了幾迴被迴拒,也就沒再繼續來找他。
梁羽仙道:“那時候您其實已經發現問題了吧?”
陳老大夫眉須動了動,神情有些複雜。
梁羽仙這般猜疑陳老大夫,是因為當日平陽伯府周小姐中毒之時,陳老大夫一眼看出青闕毒,並且知曉利用青闕血來配藥引,足見他對毒有了相當程度的認知。既然如此,沒道理分辯不出蒼蠐根與活蒼蠐,更別說是看不懂張氏究竟是否真是患有頭風。
如果說存在誤診這一說法,那麽陳老大夫後來的刻意迴避出診武安侯府則更加說明了問題。
他知道張氏的病不是頭風,可是他沒說出來,甚至迅速抽身而出,這說明他很可能比絕大多數的人更清楚個中內情。而這個陳老大夫不願出麵揭露的內情,很可能是他不願承擔也承擔不起的後果。
一如皇宮裏的那些事。
陳老大夫有點愁:“你想要的,老夫這裏實在給不了你。”
可畢竟拿了人家的好處,陳老大夫就算再不厚道也不能這麽出爾反爾,翻臉立刻不認賬的:“老夫隻能這麽說吧。”他斟酌著:“前皇後有疾,病難治,牽扯的又是皇宮秘事,所以別人不敢胡亂下手,替她治。”
梁羽仙微怔。
厭惡太醫署的是元皇後,頻頻招募民間大夫的也是她,這說明元皇後不相信宮醫,隻能求助宮外的大夫。
“你懂什麽是皇宮秘事?”陳老大夫雙眼閃光,寒光幽幽:“你又懂不懂,就連皇後自己都不能作主的,還有什麽誰能替她作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