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商陸續來到複州,已到了收官階段,李桃歌跑到茶肆,依舊是老三樣,碎茶蠶豆小茯苓,悠閑翹起二郎腿,觀察糧商動靜。
一壺茶還沒喝完,外麵傳來喧嘩聲,起初隻是爭吵,接著有了愈演愈烈的架勢,百姓跑出去看熱鬧,李桃歌也抻長脖子,見到複州兵圍住一隊客商,吵了幾句之後,推推搡搡,最後拔刀相向。
李桃歌笑著自言自語道:“看來真有要錢不要命的主兒。”
如今城內隻許進,不許出,一粒糧食都走不出複州,糧商察覺到陰謀,有的暗罵倒黴,有的洗幹淨準備挨刀,隻有小部分心生不滿,想要帶著糧食逃離。
李桃歌下了令,一石糧一顆人頭,誰敢放糧商出城,自己提頭來見。
保寧軍和複州兵的將軍,見識過李家公子戰場英姿,深知這位禦史大人的厲害,既是死令,絕非危言聳聽,於是親自佩刀鎮守城門,吃喝拉撒睡全在那裏,別說一石糧了,一隻鳥都飛不出去。
趙茯苓眨著漆黑眸子,疑惑問道:“少爺,三兩銀子一石粟米,算是貴的離譜了,他們為何還不賣?難道銀子真的有腦袋重要?沒了腦袋,還怎麽吃飯啊。”
李桃歌嘎嘣嘎嘣嚼著蠶豆,奸詐笑道:“他們想試探少爺底線而已。來之前,他們聽說一石粟米能賣十兩,到了複州,隻能賣出三兩,心裏怎能不生氣?這些糧商長期與官府勾結,賺取百姓血汗,習慣了飛揚跋扈作派,在當地無人敢惹。到了複州,發現吃虧上當,送禮又找不到門路,早就憋了一股火,其實該請他們喝喝茶,這些碎末雜茶,最能祛除肝火。”
趙茯苓問道:“他們為何不送禮?”
李桃歌好笑道:“給誰送?誰敢收?我自己掏錢購買糧食,他們給我送禮有屁用,送給莫良辰,賀舉山,鹿懷夫,你覺得他們會為了銀子來替糧商說情嗎?沒準兒寧刀一揮,哢哢哢哢,把奸商都剁成臊子。”
“咦……”
聯想到血腥場麵,趙茯苓摟著瘦弱肩頭,忍不住打個激靈,“少爺說的好惡心,我以後不吃肉了。”
“不吃肉,怎能養出沉甸甸的胸脯,有位先賢大家曾口出名句,女子低頭不見腳尖,便是人間絕色。你這年紀,早該翹如秋果,怎麽小荷才露尖尖角,說不定就是吃肉吃少了。”
李桃歌壞壞一笑,拍去手中碎屑,朗聲道:“取紙筆來!”
趙茯苓俏臉一紅,捂住小荷似的胸脯,飛快跑向掌櫃,不一會兒取來紙筆硯台,李桃歌將茶水倒入硯台,小茯苓素手研墨。
筆走龍蛇,寫下:今日粟米三兩一石,黍米二兩八錢一石,麥四兩一石,稻米四兩八錢一石,明日各種糧食遞減六錢,七日後均按五錢收糧。
寫完後,李桃歌對於自己的墨寶頗為得意,吹幹墨跡,“字不錯吧?國子監裏的夫子,都誇我字中帶有殺伐之氣,像是威風凜凜的將軍所書,盛讚道狂逸不羈,有古人遺風,點評為甲上,乃學堂頭名。”
字畫同樣也是一種修行,天賦隻是敲門磚,日夜浸染方能成大器。
李桃歌的字,確實有天賦,可動筆少,動槍多,隻是入門而已,完全沒有達到融會貫通境界。
趙茯苓望著瘋子醉酒式的字跡,讚歎道:“少爺不愧是少爺,樣樣都厲害,可惜我讀書少,完全看不懂。”
“看不懂你誇啥。”
李桃歌感慨著明珠暗投,大手一揮,“去貼到人群最顯眼的位置,告訴複州兵的將軍,凡是有人敢妄議告示,對告示不滿者,一律關入監牢,糧食沒收充公。”
小丫頭答應一聲,舉起告示跑著離開。
茶肆掌櫃躡手躡腳走來,堆出諂媚笑容說道:“大人,本店收留了一名說書人,嘴皮子不錯,讓他給大人解解悶?”
有禦史大人坐鎮,茶肆生意清淡許多,不過李桃歌出手闊綽,收入倒是不減反增,有這位爺在,更是無人敢鬧事,所以掌櫃還是盼著財神爺天天光顧。
李桃歌笑道:“好啊,反正閑著也是閑著,說好了,你倆都有賞。”
掌櫃點頭退下。
鐺的一聲,驚木響亮。
說書人抱拳敬禮,娓娓說道:“各位衣食父母,咱們今日不說史,也不說廟堂趣聞,來聊聊前不久安南都護府發生的一件江湖慘案。”
“話說武功山乃是當地有名的門派,掌教師兄弟九人,山中弟子數百,在方圓百裏都是威名赫赫的宗門,可是就在一個多月之前,莫名其妙被人屠了滿門,武功山成了人間煉獄,鮮血從山頂流到山腳,所有弟子死在三把金刀之下,不留一個活口。”
故事想要說的精彩紛呈,無非先吊起別人胃口,說書人賣好了關子,溜了口茶,坐等下麵竊竊私語。
金刀?
李桃歌忽然想起了玄月軍大將唿延準,難道是驃月蠻子將武功山屠戮殆盡?
見到客人驚愕神色,說書人極為滿意,再次說道:“各位是不是在想,武功山威震四方,有那麽多弟子坐鎮,死在三把金刀之下,至少是三名江湖高手所為吧?錯,大錯特錯!對方隻有一人,還是名尚未及冠的少年。”
“那少年男生女相,瘦弱矮小,隻有左臂,右臂不知被誰齊根斬斷,腰間橫有三把金刀,看起來絕不是狠辣貨色,可偏偏就是這麽一位……”
說到一半,說書人眼前一花,滿身貴氣的白袍公子不知何時來到麵前,雙手如同鐵鑄銅澆,肩頭險些被握碎。
李桃歌激動說道:“那少年叫什麽名字?!”
男生女相,瘦弱矮小,僅剩左臂,腰間又橫有三把金刀,不是小傘還能是誰?
自從鎮魂關傳來噩耗,李桃歌日夜焚香禱告,祈求天公爺能讓兄弟們活下來,即便隻留一口氣,也要把他們供起來頤養天年,聽聞那名少年與小傘模樣一致,心中澎湃如潮湧。
說書人疼的齜牙咧嘴,哀求道:“公,公子,這故事我也是聽安南同行傳來的,對於那名少年名字不得而知,您若是不喜歡聽,我掌嘴,我掌嘴,求您饒我一條狗命。”
肩頭手掌離開,懷裏多出一錠銀子,足足有十兩之多。
“不好意思,那少年似是我的故人,你繼續說下去。”
銀子到手,說書人眉開眼笑,不再墨跡,將武功山滅門慘案細細說完。
李桃歌認真聽完,麵目陰沉,衝躲在暗處的南宮獻說道:“派人去安南都護府找我兄弟,不惜一切代價把他帶來,拜托了。”
一壺茶還沒喝完,外麵傳來喧嘩聲,起初隻是爭吵,接著有了愈演愈烈的架勢,百姓跑出去看熱鬧,李桃歌也抻長脖子,見到複州兵圍住一隊客商,吵了幾句之後,推推搡搡,最後拔刀相向。
李桃歌笑著自言自語道:“看來真有要錢不要命的主兒。”
如今城內隻許進,不許出,一粒糧食都走不出複州,糧商察覺到陰謀,有的暗罵倒黴,有的洗幹淨準備挨刀,隻有小部分心生不滿,想要帶著糧食逃離。
李桃歌下了令,一石糧一顆人頭,誰敢放糧商出城,自己提頭來見。
保寧軍和複州兵的將軍,見識過李家公子戰場英姿,深知這位禦史大人的厲害,既是死令,絕非危言聳聽,於是親自佩刀鎮守城門,吃喝拉撒睡全在那裏,別說一石糧了,一隻鳥都飛不出去。
趙茯苓眨著漆黑眸子,疑惑問道:“少爺,三兩銀子一石粟米,算是貴的離譜了,他們為何還不賣?難道銀子真的有腦袋重要?沒了腦袋,還怎麽吃飯啊。”
李桃歌嘎嘣嘎嘣嚼著蠶豆,奸詐笑道:“他們想試探少爺底線而已。來之前,他們聽說一石粟米能賣十兩,到了複州,隻能賣出三兩,心裏怎能不生氣?這些糧商長期與官府勾結,賺取百姓血汗,習慣了飛揚跋扈作派,在當地無人敢惹。到了複州,發現吃虧上當,送禮又找不到門路,早就憋了一股火,其實該請他們喝喝茶,這些碎末雜茶,最能祛除肝火。”
趙茯苓問道:“他們為何不送禮?”
李桃歌好笑道:“給誰送?誰敢收?我自己掏錢購買糧食,他們給我送禮有屁用,送給莫良辰,賀舉山,鹿懷夫,你覺得他們會為了銀子來替糧商說情嗎?沒準兒寧刀一揮,哢哢哢哢,把奸商都剁成臊子。”
“咦……”
聯想到血腥場麵,趙茯苓摟著瘦弱肩頭,忍不住打個激靈,“少爺說的好惡心,我以後不吃肉了。”
“不吃肉,怎能養出沉甸甸的胸脯,有位先賢大家曾口出名句,女子低頭不見腳尖,便是人間絕色。你這年紀,早該翹如秋果,怎麽小荷才露尖尖角,說不定就是吃肉吃少了。”
李桃歌壞壞一笑,拍去手中碎屑,朗聲道:“取紙筆來!”
趙茯苓俏臉一紅,捂住小荷似的胸脯,飛快跑向掌櫃,不一會兒取來紙筆硯台,李桃歌將茶水倒入硯台,小茯苓素手研墨。
筆走龍蛇,寫下:今日粟米三兩一石,黍米二兩八錢一石,麥四兩一石,稻米四兩八錢一石,明日各種糧食遞減六錢,七日後均按五錢收糧。
寫完後,李桃歌對於自己的墨寶頗為得意,吹幹墨跡,“字不錯吧?國子監裏的夫子,都誇我字中帶有殺伐之氣,像是威風凜凜的將軍所書,盛讚道狂逸不羈,有古人遺風,點評為甲上,乃學堂頭名。”
字畫同樣也是一種修行,天賦隻是敲門磚,日夜浸染方能成大器。
李桃歌的字,確實有天賦,可動筆少,動槍多,隻是入門而已,完全沒有達到融會貫通境界。
趙茯苓望著瘋子醉酒式的字跡,讚歎道:“少爺不愧是少爺,樣樣都厲害,可惜我讀書少,完全看不懂。”
“看不懂你誇啥。”
李桃歌感慨著明珠暗投,大手一揮,“去貼到人群最顯眼的位置,告訴複州兵的將軍,凡是有人敢妄議告示,對告示不滿者,一律關入監牢,糧食沒收充公。”
小丫頭答應一聲,舉起告示跑著離開。
茶肆掌櫃躡手躡腳走來,堆出諂媚笑容說道:“大人,本店收留了一名說書人,嘴皮子不錯,讓他給大人解解悶?”
有禦史大人坐鎮,茶肆生意清淡許多,不過李桃歌出手闊綽,收入倒是不減反增,有這位爺在,更是無人敢鬧事,所以掌櫃還是盼著財神爺天天光顧。
李桃歌笑道:“好啊,反正閑著也是閑著,說好了,你倆都有賞。”
掌櫃點頭退下。
鐺的一聲,驚木響亮。
說書人抱拳敬禮,娓娓說道:“各位衣食父母,咱們今日不說史,也不說廟堂趣聞,來聊聊前不久安南都護府發生的一件江湖慘案。”
“話說武功山乃是當地有名的門派,掌教師兄弟九人,山中弟子數百,在方圓百裏都是威名赫赫的宗門,可是就在一個多月之前,莫名其妙被人屠了滿門,武功山成了人間煉獄,鮮血從山頂流到山腳,所有弟子死在三把金刀之下,不留一個活口。”
故事想要說的精彩紛呈,無非先吊起別人胃口,說書人賣好了關子,溜了口茶,坐等下麵竊竊私語。
金刀?
李桃歌忽然想起了玄月軍大將唿延準,難道是驃月蠻子將武功山屠戮殆盡?
見到客人驚愕神色,說書人極為滿意,再次說道:“各位是不是在想,武功山威震四方,有那麽多弟子坐鎮,死在三把金刀之下,至少是三名江湖高手所為吧?錯,大錯特錯!對方隻有一人,還是名尚未及冠的少年。”
“那少年男生女相,瘦弱矮小,隻有左臂,右臂不知被誰齊根斬斷,腰間橫有三把金刀,看起來絕不是狠辣貨色,可偏偏就是這麽一位……”
說到一半,說書人眼前一花,滿身貴氣的白袍公子不知何時來到麵前,雙手如同鐵鑄銅澆,肩頭險些被握碎。
李桃歌激動說道:“那少年叫什麽名字?!”
男生女相,瘦弱矮小,僅剩左臂,腰間又橫有三把金刀,不是小傘還能是誰?
自從鎮魂關傳來噩耗,李桃歌日夜焚香禱告,祈求天公爺能讓兄弟們活下來,即便隻留一口氣,也要把他們供起來頤養天年,聽聞那名少年與小傘模樣一致,心中澎湃如潮湧。
說書人疼的齜牙咧嘴,哀求道:“公,公子,這故事我也是聽安南同行傳來的,對於那名少年名字不得而知,您若是不喜歡聽,我掌嘴,我掌嘴,求您饒我一條狗命。”
肩頭手掌離開,懷裏多出一錠銀子,足足有十兩之多。
“不好意思,那少年似是我的故人,你繼續說下去。”
銀子到手,說書人眉開眼笑,不再墨跡,將武功山滅門慘案細細說完。
李桃歌認真聽完,麵目陰沉,衝躲在暗處的南宮獻說道:“派人去安南都護府找我兄弟,不惜一切代價把他帶來,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