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劍客如過江之鯽,誰敢妄言第一,之所以稱其龐笑劍法瑰麗無雙,勝在一個巧字。
隨意揮出的一道劍氣,在經曆反複幾次碰撞後,仍準確無誤找到目標,這就是龐笑的傲人劍術。
巧奪天工,巧妙絕倫。
當劍氣接近張燕雲一丈,巫馬樂察覺到了不對勁,拎在手裏的寧刀迅速揮動,試圖斬斷劍氣縱橫。
啪。
寧刀斷為兩截。
受到巨力衝擊,燕字營主將,以陷陣出名的巫馬樂,竟然在馬上打了一個趔趄。
劍氣餘勢不減,反而更快,
離張燕雲隻有兩尺。
上官果果瞪起杏眼,右臂橫掃,以長槊阻之。
劍氣和長槊相撞,劍氣形同遊魚,在槊尖繞了幾圈之後,巧妙躲過長槊封堵,速度一快再快,再度刺向張燕雲。
鐺啷啷。
一聲清脆響動。
張燕雲所騎的白馬,脖頸係有的紅繩鈴鐺,被劍氣挑落。
而劍氣消失的無影無蹤。
在場所有人鴉雀無聲。
這斬落鈴鐺的一劍,實在是太過匪夷所思,若是真想要張燕雲的命,絕對比斬落鈴鐺要簡單得多。
張燕雲眯起眼眸,遠眺插有瑞字旗的大船,緘默不語。
這是初來皇城的下馬威,也是皇室給他的警告。
似乎在告誡他,無論在邊疆如何驍勇善戰,迴到皇城,他張燕雲隻不過是任人拿捏的小人物,想要他的命的話,一道劍氣足矣。
“逍遙境。”
巫馬樂穩住驚嚇不止的戰馬,麵色沉重說道:“不愧是臥虎藏龍之地,逍遙境隨處可見。”
張燕雲麵無表情說道:“那可是瑞王,咱們大寧權勢滔天的超品王爺,他身邊若是沒有逍遙境保駕,倒是一樁怪事。”
巫馬樂沉聲道:“一劍斬了十八營的威風,咱們該當如何?”
張燕雲冷笑道:“該當如何?還用問嗎,張某向來是睚眥必報的小人。”
話音未落,一枚箭矢陡然射出,衝著大船疾馳而去。
箭矢說巧不巧,正中瑞字王旗。
箭矢掛在王旗上,晃晃悠悠。
宛若在嘲諷皇室威嚴。
張燕雲看的瞠目結舌,迴過頭,見到張弓搭箭的李桃歌,咬牙道:“你咋出手這麽快!我還沒下令呢!”
李桃歌撓了撓頭,糾結道:“雲帥教導我們做人要有底線,辱我軍威,不該射迴去嗎?”
張燕雲又氣又怒,可沒辦法反駁,誰讓自己平時蠻橫慣了,養出一批不知天高地厚的狼崽子。
張燕雲苦笑道:“你小子瞧著慈眉善目,像是任憑欺淩的老好人,可一出手,專門得罪天大的權貴,之前在皇宮裏頂撞馮吉祥,被流放三千裏,今日又射穿瑞王王旗,辱沒皇室顏麵,小桃子,你到底是有脾氣還是沒脾氣?平日裏該不會是裝的吧?”
李桃歌一個勁嘿嘿傻樂。
又恢複老好人憨態。
似乎剛才那一箭與他無關。
張燕雲歎氣道:“以前說你怒其不爭,沒想到你隻與天王老子爭,罷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天塌下來,大家夥一並遭殃。”
禮部郎中蒲星,對雙方的一刀一箭視若無睹,笑眯眯道:“雲帥,時候不早了,遊完東城,咱們該去般若寺休息了,明日早朝,要去麵聖聽封,雲帥應迴去早做準備。”
外官來到皇城,一般住驛館或者投靠親朋好友,張燕雲在皇城沒有府邸,又和張家斷絕了關係,隻能由禮部官員安排,般若寺占地極廣,能同時容納幾萬人入住,正好解決了十八騎食宿問題。
最重要的是,般若寺附近駐紮著大量禁軍。
心事重重的張燕雲點了點頭,放馬前行。
萬壽湖上。
瑞王劉甫望著破旗和箭矢含笑不語,絲毫沒有動怒架勢。
張淩隆嚇得白須顫抖,慎重說道:“王爺,張燕雲不知好歹,有辱王旗,闖下滔天大禍,老朽就不和他見麵了。”
“為何不見?”
劉甫詫異道:“我送他一刀,他還我一箭,大家禮尚往來,誰都沒有吃虧,反而你這名旁觀者心虛畏懼,怎麽,怕我遷怒於張家?”
張淩隆苦著臉道:“張燕雲不知天高地厚,連王爺都敢冒犯,又怎會對我言聽計從,見了不如不見。”
“這倒是。”
劉甫輕笑道:“他敢射我的旗,就敢打你的臉,七十多歲的老人家,就別去受二十出頭毛頭小夥的氣,他呀,年輕氣盛,正是意氣風發時,誰都不會放在眼裏,聽說在保寧都護府邊界,宮子謙和他起了爭執,差點率領十八騎把我女婿給宰了,倘若不是宮子謙退了一步,十八騎會踏著血進入保寧府,你說他厲害不厲害?就是不知對於聖人,是否心存敬畏。”
張淩隆聽完張燕雲的劣跡,大驚失色道:“王爺,老朽沒聽說十八騎和宮將軍爭執,張燕雲再狂妄,也不會藐視聖人。”
老謀深算的張家家主清楚,張燕雲封王封侯,可能和張家沒半點關係,可若是犯了誅九族的大罪,他們張家滿門絕對在劫難逃。
總而言之,好事輪不到他,壞事跑不了他,隻能寄希望於張燕雲別犯渾,規規矩矩在永寧城蟄伏。
劉甫用魚竿將箭矢挑落,舉著十八騎專用的水珠箭,笑道:“傲氣足,不是壞事,有多大本事,才有多大脾氣,倘若張燕雲打仗時左顧右盼,思前想後,又怎會有四疆大捷?奇人存怪癖,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張淩隆施禮道:“有王爺寬宏大量,又有聖人的愛才之心,才讓張燕雲有嶄露頭角的機會,沒有皇室隆恩,張燕雲隻不過是一名戍邊小卒,哪有機會光耀皇城。”
劉甫擺擺手,輕描淡寫說道:“好啦,他的官,是聖人封的,與我無關,若想歌功頌德,去養心殿找聖人馬,不用在我麵前拍馬屁。”
張淩隆帶有懼意說道:“老朽年邁,盡說胡話,還望王爺不要怪罪。”
劉甫迴頭望了他一眼,“我記得你的嫡長子,在刑部任郎中?”
張淩隆答道:“正是,犬子不才,勞煩王爺掛念。”
劉甫說道:“四十多歲的人了,在六部熬了多年,是該動一動了,恰好兵部右侍郎有告老還鄉的打算,等騰出地方,令郎可以去任職了。”
張淩隆大喜道:“多謝王爺恩賜。”
刑部郎中一躍成為兵部侍郎,這相當於越級升官,一條腿已經跨進頂級大員的圈子,當爹的確實喜出望外。
劉甫視線挪到皇宮方向,喃喃道:“不知明日早朝,聖人會封賞張燕雲什麽。”
隨意揮出的一道劍氣,在經曆反複幾次碰撞後,仍準確無誤找到目標,這就是龐笑的傲人劍術。
巧奪天工,巧妙絕倫。
當劍氣接近張燕雲一丈,巫馬樂察覺到了不對勁,拎在手裏的寧刀迅速揮動,試圖斬斷劍氣縱橫。
啪。
寧刀斷為兩截。
受到巨力衝擊,燕字營主將,以陷陣出名的巫馬樂,竟然在馬上打了一個趔趄。
劍氣餘勢不減,反而更快,
離張燕雲隻有兩尺。
上官果果瞪起杏眼,右臂橫掃,以長槊阻之。
劍氣和長槊相撞,劍氣形同遊魚,在槊尖繞了幾圈之後,巧妙躲過長槊封堵,速度一快再快,再度刺向張燕雲。
鐺啷啷。
一聲清脆響動。
張燕雲所騎的白馬,脖頸係有的紅繩鈴鐺,被劍氣挑落。
而劍氣消失的無影無蹤。
在場所有人鴉雀無聲。
這斬落鈴鐺的一劍,實在是太過匪夷所思,若是真想要張燕雲的命,絕對比斬落鈴鐺要簡單得多。
張燕雲眯起眼眸,遠眺插有瑞字旗的大船,緘默不語。
這是初來皇城的下馬威,也是皇室給他的警告。
似乎在告誡他,無論在邊疆如何驍勇善戰,迴到皇城,他張燕雲隻不過是任人拿捏的小人物,想要他的命的話,一道劍氣足矣。
“逍遙境。”
巫馬樂穩住驚嚇不止的戰馬,麵色沉重說道:“不愧是臥虎藏龍之地,逍遙境隨處可見。”
張燕雲麵無表情說道:“那可是瑞王,咱們大寧權勢滔天的超品王爺,他身邊若是沒有逍遙境保駕,倒是一樁怪事。”
巫馬樂沉聲道:“一劍斬了十八營的威風,咱們該當如何?”
張燕雲冷笑道:“該當如何?還用問嗎,張某向來是睚眥必報的小人。”
話音未落,一枚箭矢陡然射出,衝著大船疾馳而去。
箭矢說巧不巧,正中瑞字王旗。
箭矢掛在王旗上,晃晃悠悠。
宛若在嘲諷皇室威嚴。
張燕雲看的瞠目結舌,迴過頭,見到張弓搭箭的李桃歌,咬牙道:“你咋出手這麽快!我還沒下令呢!”
李桃歌撓了撓頭,糾結道:“雲帥教導我們做人要有底線,辱我軍威,不該射迴去嗎?”
張燕雲又氣又怒,可沒辦法反駁,誰讓自己平時蠻橫慣了,養出一批不知天高地厚的狼崽子。
張燕雲苦笑道:“你小子瞧著慈眉善目,像是任憑欺淩的老好人,可一出手,專門得罪天大的權貴,之前在皇宮裏頂撞馮吉祥,被流放三千裏,今日又射穿瑞王王旗,辱沒皇室顏麵,小桃子,你到底是有脾氣還是沒脾氣?平日裏該不會是裝的吧?”
李桃歌一個勁嘿嘿傻樂。
又恢複老好人憨態。
似乎剛才那一箭與他無關。
張燕雲歎氣道:“以前說你怒其不爭,沒想到你隻與天王老子爭,罷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天塌下來,大家夥一並遭殃。”
禮部郎中蒲星,對雙方的一刀一箭視若無睹,笑眯眯道:“雲帥,時候不早了,遊完東城,咱們該去般若寺休息了,明日早朝,要去麵聖聽封,雲帥應迴去早做準備。”
外官來到皇城,一般住驛館或者投靠親朋好友,張燕雲在皇城沒有府邸,又和張家斷絕了關係,隻能由禮部官員安排,般若寺占地極廣,能同時容納幾萬人入住,正好解決了十八騎食宿問題。
最重要的是,般若寺附近駐紮著大量禁軍。
心事重重的張燕雲點了點頭,放馬前行。
萬壽湖上。
瑞王劉甫望著破旗和箭矢含笑不語,絲毫沒有動怒架勢。
張淩隆嚇得白須顫抖,慎重說道:“王爺,張燕雲不知好歹,有辱王旗,闖下滔天大禍,老朽就不和他見麵了。”
“為何不見?”
劉甫詫異道:“我送他一刀,他還我一箭,大家禮尚往來,誰都沒有吃虧,反而你這名旁觀者心虛畏懼,怎麽,怕我遷怒於張家?”
張淩隆苦著臉道:“張燕雲不知天高地厚,連王爺都敢冒犯,又怎會對我言聽計從,見了不如不見。”
“這倒是。”
劉甫輕笑道:“他敢射我的旗,就敢打你的臉,七十多歲的老人家,就別去受二十出頭毛頭小夥的氣,他呀,年輕氣盛,正是意氣風發時,誰都不會放在眼裏,聽說在保寧都護府邊界,宮子謙和他起了爭執,差點率領十八騎把我女婿給宰了,倘若不是宮子謙退了一步,十八騎會踏著血進入保寧府,你說他厲害不厲害?就是不知對於聖人,是否心存敬畏。”
張淩隆聽完張燕雲的劣跡,大驚失色道:“王爺,老朽沒聽說十八騎和宮將軍爭執,張燕雲再狂妄,也不會藐視聖人。”
老謀深算的張家家主清楚,張燕雲封王封侯,可能和張家沒半點關係,可若是犯了誅九族的大罪,他們張家滿門絕對在劫難逃。
總而言之,好事輪不到他,壞事跑不了他,隻能寄希望於張燕雲別犯渾,規規矩矩在永寧城蟄伏。
劉甫用魚竿將箭矢挑落,舉著十八騎專用的水珠箭,笑道:“傲氣足,不是壞事,有多大本事,才有多大脾氣,倘若張燕雲打仗時左顧右盼,思前想後,又怎會有四疆大捷?奇人存怪癖,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張淩隆施禮道:“有王爺寬宏大量,又有聖人的愛才之心,才讓張燕雲有嶄露頭角的機會,沒有皇室隆恩,張燕雲隻不過是一名戍邊小卒,哪有機會光耀皇城。”
劉甫擺擺手,輕描淡寫說道:“好啦,他的官,是聖人封的,與我無關,若想歌功頌德,去養心殿找聖人馬,不用在我麵前拍馬屁。”
張淩隆帶有懼意說道:“老朽年邁,盡說胡話,還望王爺不要怪罪。”
劉甫迴頭望了他一眼,“我記得你的嫡長子,在刑部任郎中?”
張淩隆答道:“正是,犬子不才,勞煩王爺掛念。”
劉甫說道:“四十多歲的人了,在六部熬了多年,是該動一動了,恰好兵部右侍郎有告老還鄉的打算,等騰出地方,令郎可以去任職了。”
張淩隆大喜道:“多謝王爺恩賜。”
刑部郎中一躍成為兵部侍郎,這相當於越級升官,一條腿已經跨進頂級大員的圈子,當爹的確實喜出望外。
劉甫視線挪到皇宮方向,喃喃道:“不知明日早朝,聖人會封賞張燕雲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