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監沒多會就從禮部將袁睿的考卷拿了迴來。
身後跟著的兩人這時也跪下見禮,正是本科主考東麟閣大學士,太子少師吳山河和禮部侍郎蔣林業。
“啟稟陛下,該房兩位考官說了,袁睿的五經默寫錯了三個,補充錯了四個,對聖語理解有兩個偏離了,給了一個下。兩首詩寫得不錯,給了優,但是那篇賦一般,隻得了中。五篇策論,二篇優,一篇中,二篇下。”
吳山河首先稟報,小太監取考卷時說了是聖上要的,他就趕緊問了袁睿的情況。
房主副考就把自己批閱情況說了一下,而副主考蔣方成就是核查人,當時也仔細看了,沒有偏差。
聖上點點頭,現在的試卷都是糊名,隻有批閱完畢才會揭開謎底,所以房主副考閱完,副主考會做最後的審核,要是沒什麽偏差才會知道是誰。
聖上掃了一眼第一份經史,這個應該沒有什麽差錯,就是沒考好,不用再看。
再看第二份,兩首詩他仔細讀完,確實不錯,再看賦,文字用詞還有格式中規中矩,沒有什麽特色,房官給了中,也還合適。
最後的五篇策論,他看了好久,邊看邊想。
“彥民,你看看這兩篇,”聖上把手裏的兩份策論遞給這時還侯在邊上的黃尚書。
黃尚書趕緊從太監手裏結果了策論,認真看了起來。
兩人靜靜地看著策論,很久沒有說話,主副考這時也靜靜地站在邊上。
黃尚書看的是房官打了優的兩篇,一篇是賦稅,一篇是商業。黃尚書邊看邊點頭,這兩篇策論確實不錯,寫得很詳細,思路也清晰,對這兩種有很深的個人思考。
“這個袁睿怎麽樣,”聖上放下手裏的策論,但沒有給黃尚書看的意思。
“啟稟陛下,就策論而言,確實不錯,很有見地,文筆也不錯,將問題說得清清楚楚,還能有自己的思考,解決方案也很有新意,是個人才。”
“那你說,他這次能不能取。”
“陛下,僅憑這兩篇策論,臣不敢妄言,我相信房主考自有決斷。”
看到策論上兩個評判,黃尚書明白,袁睿前麵兩科應該也不會太出色。
要說做官呢,袁銳單憑這兩篇策論完全沒問題,但是就考試而言,確實有些勉強。
“你們兩個閱了這麽多考卷,袁睿如何,”聖上轉頭又問了一聲兩位主副考。
“啟稟陛下,單從考卷來看,袁睿這次會試當在中上,但是要說取中,還是有差距。”
兩人也聽說聖上對袁睿很是青睞,但現在考卷就是如此,不能睜眼亂說。
聖上點點頭,這幾個人算是公正的,其他試卷不敢說,但是袁銳這個說的過去。
“唉,不瞞你們說,父皇去年就跟我說了,他很看重袁睿,還想著將嘉義郡主賜婚給他,前段時間魏國公也上奏了,奏請嘉義郡主婚配袁睿。”
聖上頓了一下,“袁睿此人,相信你們都熟悉,已經被朝堂用了幾年,算是做了一點事,平時也很勤勉,名聲一向還不錯,要說參不參加會試無所謂,但我想著要是婚配郡主,還是要給他一點體麵的,你們說呢。”
聖上幾乎是硬憋著說完這句話的,這小子哪裏有一點勤勉的樣子,做事懶懶散散,生怕累著自己。
當然朝堂上的一些重臣到不是在意這些,他們要的就是結果,隻要真正做了事,其他的倒也沒有再苛刻。
幾人一聽聖上這樣說,頓時明白了,原來是這樣,市井流言真沒錯,賜婚郡主,袁睿這個小子運氣真好,看來聖上這個恩典就在會試這裏。
四月十二,會試名單公布,共錄取舉子二百八十六人,袁睿高中二甲第七。
四月十八,殿試,在聖上和幾位大臣的關注下,袁睿規規矩矩,沒有出格,也沒有藏拙,正常完成了一篇策論的書寫。
四月二十,辛巳恩科會試張榜,袁睿仍是二甲第七。也就在這一天,聖上旨意同時傳到魏國公府和袁家宅院,賜婚嘉義郡主,婚配內閣中書袁睿為妻。
袁睿看到前來報喜的差官,自己也是吃驚不少,這怎麽可能,沒道理啊。
自己做的考卷差不多能估算出來,最多就是中等樣子,第一份考卷不用說,他自己都很清楚,自己最多能拿到及格分。
第二份,兩首詩是抄來的,雖說第二首是經典,但是第一首和那篇賦就是湊數的,根本沒什麽水平。
當然最不好說的就是,五篇策論,有兩篇真就是他自己隨便寫的,結合自己的思考,想到哪裏寫到哪裏。
再說現在的進士錄取可不簡單,不管按照什麽比例,他也沒機會取中才對。僅是會試差不多就是十取一,有時還是二十取一,自己這個中等水平,根本擠不進去才對。
當然跟著而來的還有一個小太監和幾個侍衛,又是一道口諭,“小子,別想跑,不想幹活,那是做夢!別不知足,先娶個媳婦再好好做事!”
袁睿是苦笑不已,未必那位以為是自己有意不好好做題的!
報喜的走了沒多久,祝賀的人一波接一波,不但魏國公府,夏國公府,英國公府這樣一等一的國公,竟然還有襄城郡王,廬陵郡王都送了禮品過來,更不要說陳國公府和一些侯府了。
小院子裏瞬間熱鬧起來。但有心人也會發現,來慶賀的還就是這些武將世家,滿朝文官,隻有翰林院侍講陸鳴,也就是袁睿的姐夫親自來了。
所以到了殿試,他真是老老實實,規規矩矩,非常正常的完成了那篇策論。
他沒有想到正是因為殿試的表現,更加讓聖上肯定這個小子在偷懶,不想幹活,反而堅定了自己的想法,要好好打磨這個小子,要讓這個小子上進起來。
再等到賜婚旨意下來,消息閉塞的其他人才明白過來,原來這個小子即將成為魏國公女婿,怪不得前期有這麽多的人送禮,感情是已經提前得到消息了。
泰寧元年四月二十三日,宮內以懿旨的形式再次下了兩道旨意。
賜婚孟學士之女孟若涵,婚配新科進士,內閣中書袁睿為平妻。
而就在前一天,胡清華作為袁睿的舅舅,長輩,帶著袁睿走進了孟學士家的大門,一是提親,二是做主讓王小河拜孟學士夫妻為幹親,同時婚配袁睿做平妻。
這幾件事非常順利,但是袁睿總感覺哪裏不對,少了一點什麽,等忙完他才想起來,這段時間,郡主不但沒有出現了,甚至都沒有什麽消息。
迴到家裏,袁睿趕緊把小河拉到一邊。
“你知道這段時間郡主幹嘛去了,怎麽沒聽到一點動靜,這幾件事都是她張羅的,怎麽也不關心了。”
小河在一邊偷笑,“徐姐姐一直不讓告訴你,說要是你問,就說不知道。”
袁睿看了一眼小河,“你們這是做什麽,有事還瞞著我!”
“好吧,看你可憐的樣子,告訴你,我和徐姐姐約好了,明天就去孟姐姐家裏,現在孟伯母身體不太好,我們想去陪她幾天。”
“這事瞞著我幹嘛,我可以跟你們一起啊,”袁睿奇怪,這麽一件小事。
“還真被徐姐姐猜到了,就知道你想一起去,徐姐姐不讓,所以才瞞你的。”
“徐姐姐說了,現在不能跟以前一樣經常見麵了!”
袁睿一聽,這才反應過來。
第二天還沒等袁睿出門,趕往郡主府的小河急匆匆的跑迴來,告訴了他一個不好的消息,徐夫人病倒了,郡主很著急,小河趕緊迴來想讓袁睿去看看。
徐夫人娘家姓韓,韓大將軍的韓,不過,她不是出身韓大將軍府上,但跟韓大將軍屬於一脈,山東臨川韓氏。
祖上跟著韓大將軍抗蒙,也是滿門忠烈,大夏建國後,韓家祖上被賜封為臨川侯,也是非常顯貴的大家。
魏國公父子兩人身受重傷,開始是瞞著她的,可是時間久了根本瞞不住。
在兩人傷勢逐漸痊愈的時候,終於被她知道了,雖說很擔心,但是也還好。照顧病人用不上她,可是她也很擔心,特別是魏國公,她是經常一陪就是半天。
等魏國公父子二人身體好了,看著出,她是很高興的,經常笑容滿麵。
到了聖旨下達的那一天,她聽到郡主婚配袁睿,更加高興了,那個書生是良配,為人很不錯。
可能是太高興了,當天說話多了點,雖然有點疲憊,但是晚上卻有點失眠,跟著郡主多聊了一會。
郡主不忍掃她的興致,就多陪了一會,直到戌時才在郡主的勸慰下休息。
可是到了淩晨,等郡主不放心趕到母親房間,才發現母親發了高燒,連請禦醫再抓藥,忙活半夜,但是高燒始終不退,整個國公府的人都急壞了。
身後跟著的兩人這時也跪下見禮,正是本科主考東麟閣大學士,太子少師吳山河和禮部侍郎蔣林業。
“啟稟陛下,該房兩位考官說了,袁睿的五經默寫錯了三個,補充錯了四個,對聖語理解有兩個偏離了,給了一個下。兩首詩寫得不錯,給了優,但是那篇賦一般,隻得了中。五篇策論,二篇優,一篇中,二篇下。”
吳山河首先稟報,小太監取考卷時說了是聖上要的,他就趕緊問了袁睿的情況。
房主副考就把自己批閱情況說了一下,而副主考蔣方成就是核查人,當時也仔細看了,沒有偏差。
聖上點點頭,現在的試卷都是糊名,隻有批閱完畢才會揭開謎底,所以房主副考閱完,副主考會做最後的審核,要是沒什麽偏差才會知道是誰。
聖上掃了一眼第一份經史,這個應該沒有什麽差錯,就是沒考好,不用再看。
再看第二份,兩首詩他仔細讀完,確實不錯,再看賦,文字用詞還有格式中規中矩,沒有什麽特色,房官給了中,也還合適。
最後的五篇策論,他看了好久,邊看邊想。
“彥民,你看看這兩篇,”聖上把手裏的兩份策論遞給這時還侯在邊上的黃尚書。
黃尚書趕緊從太監手裏結果了策論,認真看了起來。
兩人靜靜地看著策論,很久沒有說話,主副考這時也靜靜地站在邊上。
黃尚書看的是房官打了優的兩篇,一篇是賦稅,一篇是商業。黃尚書邊看邊點頭,這兩篇策論確實不錯,寫得很詳細,思路也清晰,對這兩種有很深的個人思考。
“這個袁睿怎麽樣,”聖上放下手裏的策論,但沒有給黃尚書看的意思。
“啟稟陛下,就策論而言,確實不錯,很有見地,文筆也不錯,將問題說得清清楚楚,還能有自己的思考,解決方案也很有新意,是個人才。”
“那你說,他這次能不能取。”
“陛下,僅憑這兩篇策論,臣不敢妄言,我相信房主考自有決斷。”
看到策論上兩個評判,黃尚書明白,袁睿前麵兩科應該也不會太出色。
要說做官呢,袁銳單憑這兩篇策論完全沒問題,但是就考試而言,確實有些勉強。
“你們兩個閱了這麽多考卷,袁睿如何,”聖上轉頭又問了一聲兩位主副考。
“啟稟陛下,單從考卷來看,袁睿這次會試當在中上,但是要說取中,還是有差距。”
兩人也聽說聖上對袁睿很是青睞,但現在考卷就是如此,不能睜眼亂說。
聖上點點頭,這幾個人算是公正的,其他試卷不敢說,但是袁銳這個說的過去。
“唉,不瞞你們說,父皇去年就跟我說了,他很看重袁睿,還想著將嘉義郡主賜婚給他,前段時間魏國公也上奏了,奏請嘉義郡主婚配袁睿。”
聖上頓了一下,“袁睿此人,相信你們都熟悉,已經被朝堂用了幾年,算是做了一點事,平時也很勤勉,名聲一向還不錯,要說參不參加會試無所謂,但我想著要是婚配郡主,還是要給他一點體麵的,你們說呢。”
聖上幾乎是硬憋著說完這句話的,這小子哪裏有一點勤勉的樣子,做事懶懶散散,生怕累著自己。
當然朝堂上的一些重臣到不是在意這些,他們要的就是結果,隻要真正做了事,其他的倒也沒有再苛刻。
幾人一聽聖上這樣說,頓時明白了,原來是這樣,市井流言真沒錯,賜婚郡主,袁睿這個小子運氣真好,看來聖上這個恩典就在會試這裏。
四月十二,會試名單公布,共錄取舉子二百八十六人,袁睿高中二甲第七。
四月十八,殿試,在聖上和幾位大臣的關注下,袁睿規規矩矩,沒有出格,也沒有藏拙,正常完成了一篇策論的書寫。
四月二十,辛巳恩科會試張榜,袁睿仍是二甲第七。也就在這一天,聖上旨意同時傳到魏國公府和袁家宅院,賜婚嘉義郡主,婚配內閣中書袁睿為妻。
袁睿看到前來報喜的差官,自己也是吃驚不少,這怎麽可能,沒道理啊。
自己做的考卷差不多能估算出來,最多就是中等樣子,第一份考卷不用說,他自己都很清楚,自己最多能拿到及格分。
第二份,兩首詩是抄來的,雖說第二首是經典,但是第一首和那篇賦就是湊數的,根本沒什麽水平。
當然最不好說的就是,五篇策論,有兩篇真就是他自己隨便寫的,結合自己的思考,想到哪裏寫到哪裏。
再說現在的進士錄取可不簡單,不管按照什麽比例,他也沒機會取中才對。僅是會試差不多就是十取一,有時還是二十取一,自己這個中等水平,根本擠不進去才對。
當然跟著而來的還有一個小太監和幾個侍衛,又是一道口諭,“小子,別想跑,不想幹活,那是做夢!別不知足,先娶個媳婦再好好做事!”
袁睿是苦笑不已,未必那位以為是自己有意不好好做題的!
報喜的走了沒多久,祝賀的人一波接一波,不但魏國公府,夏國公府,英國公府這樣一等一的國公,竟然還有襄城郡王,廬陵郡王都送了禮品過來,更不要說陳國公府和一些侯府了。
小院子裏瞬間熱鬧起來。但有心人也會發現,來慶賀的還就是這些武將世家,滿朝文官,隻有翰林院侍講陸鳴,也就是袁睿的姐夫親自來了。
所以到了殿試,他真是老老實實,規規矩矩,非常正常的完成了那篇策論。
他沒有想到正是因為殿試的表現,更加讓聖上肯定這個小子在偷懶,不想幹活,反而堅定了自己的想法,要好好打磨這個小子,要讓這個小子上進起來。
再等到賜婚旨意下來,消息閉塞的其他人才明白過來,原來這個小子即將成為魏國公女婿,怪不得前期有這麽多的人送禮,感情是已經提前得到消息了。
泰寧元年四月二十三日,宮內以懿旨的形式再次下了兩道旨意。
賜婚孟學士之女孟若涵,婚配新科進士,內閣中書袁睿為平妻。
而就在前一天,胡清華作為袁睿的舅舅,長輩,帶著袁睿走進了孟學士家的大門,一是提親,二是做主讓王小河拜孟學士夫妻為幹親,同時婚配袁睿做平妻。
這幾件事非常順利,但是袁睿總感覺哪裏不對,少了一點什麽,等忙完他才想起來,這段時間,郡主不但沒有出現了,甚至都沒有什麽消息。
迴到家裏,袁睿趕緊把小河拉到一邊。
“你知道這段時間郡主幹嘛去了,怎麽沒聽到一點動靜,這幾件事都是她張羅的,怎麽也不關心了。”
小河在一邊偷笑,“徐姐姐一直不讓告訴你,說要是你問,就說不知道。”
袁睿看了一眼小河,“你們這是做什麽,有事還瞞著我!”
“好吧,看你可憐的樣子,告訴你,我和徐姐姐約好了,明天就去孟姐姐家裏,現在孟伯母身體不太好,我們想去陪她幾天。”
“這事瞞著我幹嘛,我可以跟你們一起啊,”袁睿奇怪,這麽一件小事。
“還真被徐姐姐猜到了,就知道你想一起去,徐姐姐不讓,所以才瞞你的。”
“徐姐姐說了,現在不能跟以前一樣經常見麵了!”
袁睿一聽,這才反應過來。
第二天還沒等袁睿出門,趕往郡主府的小河急匆匆的跑迴來,告訴了他一個不好的消息,徐夫人病倒了,郡主很著急,小河趕緊迴來想讓袁睿去看看。
徐夫人娘家姓韓,韓大將軍的韓,不過,她不是出身韓大將軍府上,但跟韓大將軍屬於一脈,山東臨川韓氏。
祖上跟著韓大將軍抗蒙,也是滿門忠烈,大夏建國後,韓家祖上被賜封為臨川侯,也是非常顯貴的大家。
魏國公父子兩人身受重傷,開始是瞞著她的,可是時間久了根本瞞不住。
在兩人傷勢逐漸痊愈的時候,終於被她知道了,雖說很擔心,但是也還好。照顧病人用不上她,可是她也很擔心,特別是魏國公,她是經常一陪就是半天。
等魏國公父子二人身體好了,看著出,她是很高興的,經常笑容滿麵。
到了聖旨下達的那一天,她聽到郡主婚配袁睿,更加高興了,那個書生是良配,為人很不錯。
可能是太高興了,當天說話多了點,雖然有點疲憊,但是晚上卻有點失眠,跟著郡主多聊了一會。
郡主不忍掃她的興致,就多陪了一會,直到戌時才在郡主的勸慰下休息。
可是到了淩晨,等郡主不放心趕到母親房間,才發現母親發了高燒,連請禦醫再抓藥,忙活半夜,但是高燒始終不退,整個國公府的人都急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