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七天,已經能夠下床挪步的袁睿沒有理會苦苦相勸的王伯,拖著瘦弱的身軀前往袁家祖墳。
王伯無奈,隻能喊來了幾個家丁,抬著滑杆,鋪上墊子,又讓小河跟在左右。
看著墳地裏新起的幾十座新墳,袁睿有點自責,淹死的都是會水的,不是上次麵對海匪的成功,他不會選擇這次的硬剛,說起來算是自己害死了這些人。
他讓幾位家丁去到所有的墳頭上祭奠,讓他現在一個個去做,不太可能。
他隻能坐在自己的父母墓前的石板上,眼睛看著邊上孟若涵的新墳,心中感慨萬分。
要是自己不認得這個丫頭,是不是,她就不會遇到這一劫難,是自己把她拉進了這個局。
先是自己把她從京城裏拖了出來,不然,現在可能她已經和某個王孫公子定親了,就等著過上幸福的一生。
後來又讓她牽扯進了朝堂,讓她為了大義選擇冒險前來通海報信,算是為江山穩定,百姓幸福起到了作用。
自己不應該讓她留在險地的,這個丫頭太善良了,也很無私,她可以為了身邊人去犧牲自己。
現在雖說郡主做主把她埋在了袁家祖墳這裏,但是終歸是不合適的,沒有任何名分。
也是沒有辦法,京城目前還是很混亂的,情況不明,靈柩運迴京城還不知要多久。
再說,孟若涵是為了救袁睿,兩人也有那麽一層關係,郡主就私自做主了,當然最後還要再去征求孟家的意見。
如果一切順利,孟若涵最好的身份就是袁睿的平妻,這也是郡主透露的一點意思。
袁睿挪了兩步,到了新墳前,看著孟若涵的墳頭,袁睿潸然淚下,薑瑜又一次離開了自己,連後悔的機會都沒給。
迴到家裏,袁睿久久不能入睡,郡主的書信已經來了,詳細說了一下京裏現在的情況。
雖說現在聖上的病情依然不是很樂觀,也沒有確切的消息傳出來,可是大局已經被淮王穩住了。
目前已經查明,在這中間,瀏王和潞王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還把成王二子趙慶放和英國公侄子張通拉下了水.
當然還有幾位侯爺,像李勇跟隨的鎮海侯李永誌,永善侯王新和固遠侯劉彬也被查出。
郡主還在信裏提到一點,楚王竟然在最後時機把身後推著他的很多人直接賣了.
這裏麵也牽扯到了幾位王爺,平穀郡王,平陽郡王,嘉郡王先後被下獄,通州侯和運城侯則被直接斬殺,大夏百年,從來沒有這樣嚴厲的手段。
可以說現在的朝堂非常不安定,很多大臣生怕被秋後算賬,一個不小心牽扯進去,當然更不敢貿然行事,相互之間連話都不敢多說一句。
自己這次有點冤,聽一個被俘的海匪說了一點,這次他們前來就是來折騰事的,具體情況他不知道。
這句話還是不小心聽到的。事後確實查清楚了,這夥人不是海匪,就是官軍假扮的,至於真正的目的,底下的人不知道。
陸二公子追的那幾個人還是有點本領的,最後隻抓到了三個,還有兩具變成了死屍。
那個留下一口氣的,在二公子說袁睿沒死的刺激下,隻說了一句,可惜了,這個小子命太硬,十多年竟然每次都能躲過,看來老天不給機會啊,就傷重死了。
搞得二公子莫名其妙,可是袁睿聽到這句,有了一點如釋重負的感覺。
現實遠比書信上來的殘酷,對於袁睿來說,那不過就是幾個冰冷冷的名字,但是對於朝堂,可就遠不是這麽簡單了,為了這事,朝堂裏幾乎吵翻了。
京城大亂的那天晚上,先是大太監出了事,慌慌張張前來報信的小太監連話都說不利索了,不但老太監死了,他的徒弟也死了,臨死前還讓人報信過來,提醒早做準備。
還沒等淮王想幹嘛,宮外緊急報信過來,魏國公父子被刺,身受重傷,生死不明。
淮王就是一驚,再也坐不住了,一下子站起身來,臉上神色沉重,預計可能有大事發生!
淮王不是閉塞在京的王爺,那是經曆過多年疆場上廝殺的,曆經大小戰役數百場,越是麵對危機,越是鎮靜。
他直接就在大殿邊房換了衣服,拿起最順手的那把寶劍,直接走出門去。
等淮王帶著幾十名侍衛到了聖上的寢殿門前,也發現了一點異常,這裏比平常多出了很多的侍衛,差不多有三百多人,淮王不動聲色,直接讓人傳這裏的侍衛頭領過來。
現在的淮王占著大義,作為監國,除非聖上親自出麵下旨才能免去他的職位,其他任何方式都對他沒用,哪怕是聖上直接駕崩,也是淮王直接上位,根本沒有其他人什麽事。
沒一會,得到消息的一個侍衛統領跑了過來,跪下叩頭,口中稱唿著參見王爺。
淮王點頭示意身邊侍從問話,聽對方話裏的意思,宮裏出事後,另一位大太監臨時在這裏加了侍衛。
這裏有來自侍衛親軍剛剛調過來的三百侍衛,拿著的是成王和英國公的手令。
淮王從話裏沒有聽出任何問題,這些人的身份也都很正常,原因更是站得住腳,那個大太監淮王也熟悉,為了安全增加侍衛算是機靈的。
淮王帶人就往裏走,才走了十多步,還沒走到大殿門口,他右手突然一迴手,左手拿的劍瞬間出鞘,寶劍直接從還伺候在邊上的那個統領的頸間劃過。
那人根本沒有反應過來,也完全沒有想到淮王會親自動手對付自己,直接被一劍封喉。
“來人,封死殿門口,所有靠近大殿之人,一律就地格殺。”
淮王一瞬間就變成了那個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的大將軍。
他身邊的五十多名侍衛可不是一般兵卒,不但跟隨他在戰場上衝鋒陷陣過,還都是最忠心的一批。
這些人個個都是從戰場上曆練出來的,說起對戰,宮裏的這些侍衛,別說三百,就是來了五百都沒用。
淮王身邊的兩個侍從馬上就明白了淮王的意思,抽出兵器擋在淮王前麵,一邊大聲喊著話。
“所有的現場侍衛全部放下兵器,等待檢核,否則一律格殺勿論。”
其實淮王的這個擊殺動作驚呆了好些人,就包括殿前原來的侍衛和後來的侍衛,這中間還有很多人是相互認識的,根本沒有想到淮王會突然殺人。
再聽侍從一喊,更多的侍衛起了迷糊,站在原地根本不知怎麽辦才好,
在侍從喊到第三遍的時候,一些人挺不住了,將手裏的兵刃丟在了地上,選擇了聽從。
而有一部分人,相互看了一眼,再不遲疑,拿起兵刃就對著淮王這邊衝殺過來。這部分人就隱藏在後來的三百人之中。
粗略一看,至少一半以上,都是兇厲之人,他們直到現在也不知道自己這夥人是怎麽露出破綻的。
淮王看著這些人,臉上沒有一絲驚容,他懷疑這些人先是直覺,再就是兩個細節,按說父王身邊的侍衛太監在他來時應該先出麵的。
還有就是也不會這麽快速,侍衛親軍調動需要成王和英國公將令。
自己也是剛剛得到消息魏國公遇刺,成王和英國公也在宮外,怎麽這麽快速就知道了宮內的事,還緊急抽調侍衛增援,這是不合常理的。
他大喊一聲,“所有侍衛,隻要放下兵刃,證明是被他人蒙蔽,沒有牽扯其中,一律無罪,這是本王的承諾。”
“不要心存僥幸,也不要妄圖渾水摸魚,更不要抱有那些妄想,放下兵刃退到旁邊去,不需要你們參與,最後說一遍,還不聽從的一律當場格殺。”
淮王的這兩句話確實有效,一些從頭到尾確實被蒙在鼓裏的侍衛放下了手裏的兵刃,直接退到了邊上,他們現在也看出來了,有人妄圖生事,被淮王看出來了。
麵對剩下的垂死掙紮的一百多名侍衛,淮王再也不給他們機會了,隻是揮了一下手,身邊的兩名侍衛大喊一聲,殺,這一百多名侍衛再也沒有什麽機會了。
這也就是淮王,不是他這麽果斷,隻要在前殿再耽誤半個時辰,這邊估計就大事已定了。
等到侍衛把被捆綁在偏房裏的大太監帶到跟前,那個大太監跪倒在地嗷的一聲就哭了起來,邊哭邊說,那個裝慘狀,身邊的幾個侍衛好玄沒有笑出聲來。
原來這群新進的侍衛半個時辰前拿著成王和英國公的手令到了這裏,聲稱是因為宮內生變,兩位不太放心,專門調了他們過來協助護衛聖上。
這邊領頭的大太監認識手令,確實是真的,再加上他也知道老太監死了,那個不知怎麽的徒弟也死了,現在增加侍衛也是正常的。
可他哪裏想到,這邊剛帶著侍衛統領往裏麵去,那個統領就直接動了手,將自己捆綁囚禁在偏房之中,到外麵就宣布了,所有侍衛歸新任統領指揮。
王伯無奈,隻能喊來了幾個家丁,抬著滑杆,鋪上墊子,又讓小河跟在左右。
看著墳地裏新起的幾十座新墳,袁睿有點自責,淹死的都是會水的,不是上次麵對海匪的成功,他不會選擇這次的硬剛,說起來算是自己害死了這些人。
他讓幾位家丁去到所有的墳頭上祭奠,讓他現在一個個去做,不太可能。
他隻能坐在自己的父母墓前的石板上,眼睛看著邊上孟若涵的新墳,心中感慨萬分。
要是自己不認得這個丫頭,是不是,她就不會遇到這一劫難,是自己把她拉進了這個局。
先是自己把她從京城裏拖了出來,不然,現在可能她已經和某個王孫公子定親了,就等著過上幸福的一生。
後來又讓她牽扯進了朝堂,讓她為了大義選擇冒險前來通海報信,算是為江山穩定,百姓幸福起到了作用。
自己不應該讓她留在險地的,這個丫頭太善良了,也很無私,她可以為了身邊人去犧牲自己。
現在雖說郡主做主把她埋在了袁家祖墳這裏,但是終歸是不合適的,沒有任何名分。
也是沒有辦法,京城目前還是很混亂的,情況不明,靈柩運迴京城還不知要多久。
再說,孟若涵是為了救袁睿,兩人也有那麽一層關係,郡主就私自做主了,當然最後還要再去征求孟家的意見。
如果一切順利,孟若涵最好的身份就是袁睿的平妻,這也是郡主透露的一點意思。
袁睿挪了兩步,到了新墳前,看著孟若涵的墳頭,袁睿潸然淚下,薑瑜又一次離開了自己,連後悔的機會都沒給。
迴到家裏,袁睿久久不能入睡,郡主的書信已經來了,詳細說了一下京裏現在的情況。
雖說現在聖上的病情依然不是很樂觀,也沒有確切的消息傳出來,可是大局已經被淮王穩住了。
目前已經查明,在這中間,瀏王和潞王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還把成王二子趙慶放和英國公侄子張通拉下了水.
當然還有幾位侯爺,像李勇跟隨的鎮海侯李永誌,永善侯王新和固遠侯劉彬也被查出。
郡主還在信裏提到一點,楚王竟然在最後時機把身後推著他的很多人直接賣了.
這裏麵也牽扯到了幾位王爺,平穀郡王,平陽郡王,嘉郡王先後被下獄,通州侯和運城侯則被直接斬殺,大夏百年,從來沒有這樣嚴厲的手段。
可以說現在的朝堂非常不安定,很多大臣生怕被秋後算賬,一個不小心牽扯進去,當然更不敢貿然行事,相互之間連話都不敢多說一句。
自己這次有點冤,聽一個被俘的海匪說了一點,這次他們前來就是來折騰事的,具體情況他不知道。
這句話還是不小心聽到的。事後確實查清楚了,這夥人不是海匪,就是官軍假扮的,至於真正的目的,底下的人不知道。
陸二公子追的那幾個人還是有點本領的,最後隻抓到了三個,還有兩具變成了死屍。
那個留下一口氣的,在二公子說袁睿沒死的刺激下,隻說了一句,可惜了,這個小子命太硬,十多年竟然每次都能躲過,看來老天不給機會啊,就傷重死了。
搞得二公子莫名其妙,可是袁睿聽到這句,有了一點如釋重負的感覺。
現實遠比書信上來的殘酷,對於袁睿來說,那不過就是幾個冰冷冷的名字,但是對於朝堂,可就遠不是這麽簡單了,為了這事,朝堂裏幾乎吵翻了。
京城大亂的那天晚上,先是大太監出了事,慌慌張張前來報信的小太監連話都說不利索了,不但老太監死了,他的徒弟也死了,臨死前還讓人報信過來,提醒早做準備。
還沒等淮王想幹嘛,宮外緊急報信過來,魏國公父子被刺,身受重傷,生死不明。
淮王就是一驚,再也坐不住了,一下子站起身來,臉上神色沉重,預計可能有大事發生!
淮王不是閉塞在京的王爺,那是經曆過多年疆場上廝殺的,曆經大小戰役數百場,越是麵對危機,越是鎮靜。
他直接就在大殿邊房換了衣服,拿起最順手的那把寶劍,直接走出門去。
等淮王帶著幾十名侍衛到了聖上的寢殿門前,也發現了一點異常,這裏比平常多出了很多的侍衛,差不多有三百多人,淮王不動聲色,直接讓人傳這裏的侍衛頭領過來。
現在的淮王占著大義,作為監國,除非聖上親自出麵下旨才能免去他的職位,其他任何方式都對他沒用,哪怕是聖上直接駕崩,也是淮王直接上位,根本沒有其他人什麽事。
沒一會,得到消息的一個侍衛統領跑了過來,跪下叩頭,口中稱唿著參見王爺。
淮王點頭示意身邊侍從問話,聽對方話裏的意思,宮裏出事後,另一位大太監臨時在這裏加了侍衛。
這裏有來自侍衛親軍剛剛調過來的三百侍衛,拿著的是成王和英國公的手令。
淮王從話裏沒有聽出任何問題,這些人的身份也都很正常,原因更是站得住腳,那個大太監淮王也熟悉,為了安全增加侍衛算是機靈的。
淮王帶人就往裏走,才走了十多步,還沒走到大殿門口,他右手突然一迴手,左手拿的劍瞬間出鞘,寶劍直接從還伺候在邊上的那個統領的頸間劃過。
那人根本沒有反應過來,也完全沒有想到淮王會親自動手對付自己,直接被一劍封喉。
“來人,封死殿門口,所有靠近大殿之人,一律就地格殺。”
淮王一瞬間就變成了那個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的大將軍。
他身邊的五十多名侍衛可不是一般兵卒,不但跟隨他在戰場上衝鋒陷陣過,還都是最忠心的一批。
這些人個個都是從戰場上曆練出來的,說起對戰,宮裏的這些侍衛,別說三百,就是來了五百都沒用。
淮王身邊的兩個侍從馬上就明白了淮王的意思,抽出兵器擋在淮王前麵,一邊大聲喊著話。
“所有的現場侍衛全部放下兵器,等待檢核,否則一律格殺勿論。”
其實淮王的這個擊殺動作驚呆了好些人,就包括殿前原來的侍衛和後來的侍衛,這中間還有很多人是相互認識的,根本沒有想到淮王會突然殺人。
再聽侍從一喊,更多的侍衛起了迷糊,站在原地根本不知怎麽辦才好,
在侍從喊到第三遍的時候,一些人挺不住了,將手裏的兵刃丟在了地上,選擇了聽從。
而有一部分人,相互看了一眼,再不遲疑,拿起兵刃就對著淮王這邊衝殺過來。這部分人就隱藏在後來的三百人之中。
粗略一看,至少一半以上,都是兇厲之人,他們直到現在也不知道自己這夥人是怎麽露出破綻的。
淮王看著這些人,臉上沒有一絲驚容,他懷疑這些人先是直覺,再就是兩個細節,按說父王身邊的侍衛太監在他來時應該先出麵的。
還有就是也不會這麽快速,侍衛親軍調動需要成王和英國公將令。
自己也是剛剛得到消息魏國公遇刺,成王和英國公也在宮外,怎麽這麽快速就知道了宮內的事,還緊急抽調侍衛增援,這是不合常理的。
他大喊一聲,“所有侍衛,隻要放下兵刃,證明是被他人蒙蔽,沒有牽扯其中,一律無罪,這是本王的承諾。”
“不要心存僥幸,也不要妄圖渾水摸魚,更不要抱有那些妄想,放下兵刃退到旁邊去,不需要你們參與,最後說一遍,還不聽從的一律當場格殺。”
淮王的這兩句話確實有效,一些從頭到尾確實被蒙在鼓裏的侍衛放下了手裏的兵刃,直接退到了邊上,他們現在也看出來了,有人妄圖生事,被淮王看出來了。
麵對剩下的垂死掙紮的一百多名侍衛,淮王再也不給他們機會了,隻是揮了一下手,身邊的兩名侍衛大喊一聲,殺,這一百多名侍衛再也沒有什麽機會了。
這也就是淮王,不是他這麽果斷,隻要在前殿再耽誤半個時辰,這邊估計就大事已定了。
等到侍衛把被捆綁在偏房裏的大太監帶到跟前,那個大太監跪倒在地嗷的一聲就哭了起來,邊哭邊說,那個裝慘狀,身邊的幾個侍衛好玄沒有笑出聲來。
原來這群新進的侍衛半個時辰前拿著成王和英國公的手令到了這裏,聲稱是因為宮內生變,兩位不太放心,專門調了他們過來協助護衛聖上。
這邊領頭的大太監認識手令,確實是真的,再加上他也知道老太監死了,那個不知怎麽的徒弟也死了,現在增加侍衛也是正常的。
可他哪裏想到,這邊剛帶著侍衛統領往裏麵去,那個統領就直接動了手,將自己捆綁囚禁在偏房之中,到外麵就宣布了,所有侍衛歸新任統領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