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場終於來了。(簡單,不湊數)
五篇策論:“從安國全軍之道論治國之策”“國富論”“民勤於田,尤困,何解?”
“正世風以複古道,何解?”“異族窺邊,有何長久之策?”
前兩篇還好,就是正常的議論文,隻要觀點正確,相關論證明確,思路清晰,一般不會有大的偏差。後麵的三篇就難了,一考民政,管理百姓,二考治理地方,宣揚民風,三考大視野,關乎國家民族之大義。
袁睿花了半天的時間思考,一直在紙上比比劃劃,想著怎麽才能把自家的思路寫清楚。
簡單吃完中飯,午休了一會,袁睿開始動筆。
對於治國之策,他的觀點是,要想國家安定,首先要統一思想,要讓所有的官員、生意人還有農民,都要知道國家安定的意義所在。
再就是,想要國家安定,就要保護國家的安全,維護所有國民的利益不受傷害。
對於軍隊建設,他的觀點首先是,軍人要知曉報效國家的本質,隻有國家安定,才能讓自家幸福。
也同時提出,要讓軍人沒有後顧之憂,確保將士在外用命,家中平安。
接下來引出第二篇,不斷發展國家的經濟,要讓老百姓富裕起來,多開墾荒田,多打糧食,多生產生活物資,隻有社會層麵上有越來越多的物資,國家才能更加強大。
第三篇,要想讓百姓富裕起來,就要讓百姓不能光顧著種田,還要想著怎麽種田,怎麽才能讓田地產出更多的東西。
第四篇,他倡導要樹立榜樣,加強官府獎勵,減輕賦稅......
他不知道這個題目是誰出的,但是他的理解就是這樣,也就按照自己的思路慢慢的書寫。
剛剛寫完第四篇,天就黑了下來,他伸伸懶腰,看著自己寫完的文章,感覺要修改才可以,要是完全按照自己的這種寫法,別說中了,考官不給自己定罪就不錯了。
吃完晚飯,他一下子點了兩支蠟燭,開始修改,特別一些措辭不是很合適的地方,是他關注最多的,這一全神的投進去,直到蠟燭快燃完了,他才意識到已經很晚了。
第二天早上起來,簡單洗了一把臉,吃了兩口,他就趕緊把昨天的四篇策論先謄抄出來。原本想著時間還多,這一耽誤,今天能抄完這些就不錯了。
果然,直到天黑,他才剛剛把昨天的策論正式的謄抄完畢,算是完了一大半。
袁睿累了,不太想寫了,明天就是最後一天,晚上就可以迴家了,一些留下的蔬果能吃的幾乎都被他吃了,僅僅留了一點幹糧留在明天中午。
最後一天,看著最後一道策論,他明白時間確實不多,直接寫會更好。
他把西北的穆勒、北麵的花刺,東北的赤金,東海的矮鬼,南邊的南趾這五大敵寇統稱為五邊,針對他們每家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當然這些,都是後世很多專家長時間分析研究的成果,放在現在不曉得超前好多。
等到袁睿把這篇策論完全寫完,離本次鄉試結束的時間也就不到一個時辰。
八月二十八日,定安郡主周雲嵐嫁進了徐家大門。
隨著聖上封賞的旨意,還有眾多的賜品下來,讓兩家的婚禮更顯得耀目起來。
這裏還有一個好笑的事情,徐家的聘禮出門了才接到聖上封賞的消息,三十二抬的聘禮對於郡主來說,就不太好看了,按照規則,至少再加十六抬才正常。
這也就是徐家,徐光浚、徐小姐二人也有急智,一邊讓前麵的人稍微慢點走,一邊趕緊從庫房裏又鼓搗出一十六抬聘禮,緊跟在後麵出了徐家,外人竟然根本沒有看出來。
到了八月二十六日,添妝,催妝,周夫人也是把幾份因為聖上冊封郡主新來的賜品加在上麵,算是湊夠了九十六抬嫁妝送進了徐府。
京城的百姓總算見識了一下豪門婚禮的富貴,不說金銀這些俗物,光是那些古物房田就堆滿了一張張抬杠。
沒辦法,兩家都不是一般家庭,再加上兩人又都是老大,男方,是未來的魏國公,女方,是新進的定安郡主,在大夏,那是獨一份。
九月初一,剛剛從前院請安迴來的周郡主,看著手裏徐小姐交來的象征內院財政大權的印章,也沒有推辭,先接了下來,然後拉著徐小姐的手坐了下來。
“大妹,我們姐妹這麽熟,我也不客套,我知道你以前很不容易,要照顧婆母的病,還要為家中的事情操心,以後如果需要我做什麽,你盡管開口。”
“嫂子,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什麽都不瞞你,母親的病確實很嚴重,不能在京城長居,特別是大哥外出,是千萬不能讓母親知道的,作為女兒,我隻能先顧老的,嫂子莫怪。”
徐小姐臉上的那種感傷,其實周郡主看得出來,這事,她不能問的太細。
“嫂子,家裏的大小產業都是二哥在打理,我二哥那個人你知道,人也沒有壞心眼,就是利欲心重了一些,但他不是自私自利的人,還請嫂子日後不要跟他計較。”
徐小姐也怕因為家裏的產業,大嫂跟二哥起了爭執。
“大妹言重了,公公把產業交給二弟,自有道理,我打理好家裏,不讓公公婆婆操心就好,錢財這些東西,你也知道,我從來不放在心上,哪裏會缺。”
這還真是實話,不說別的,單說這次的嫁妝,嚴格來說,都要算周郡主自己的,就是魏國公,徐老大都沒資格私自動用。
“嫂子,還要麻煩你一件事,你知道的,現在徐家做的新生意,實際上是我參與的,當然爹爹知道,二哥也知道。總計十八家門店,每天流水到是不多,百十兩銀子,過幾天,我要帶著母親去揚州修養,這邊可能還要麻煩嫂子幫我看著。”
怕嫂子誤會,徐小姐還是說明白了一點。
“這個生意其實是我跟袁睿和陸家合股的,也是因為這個,才沒有直接讓徐家介入,主要還是為了做聲勢,打開品牌知名度而已。”
徐小姐直接把袁睿的原話複述了一遍,哪怕她自己到現在還不是太明白什麽意思。
周郡主這才明白原委,看來還真是,這個袁睿還真是有些本領,看形勢,徐家大小姐受這個書生的影響不小。
袁睿帶著小河一邊休息,一邊在揚州城內簡單看了一下現在的買賣,然後帶著小河乘著馬車直接迴轉通海去了。
本來二公子勸他再等一段時間,榜單公布以後,再迴去。袁睿覺得沒有必要,科舉他真不放在心上,甚至想著就這樣也好。
這就是袁睿本質裏懶散的性子在作怪,整整一個矛盾體,在一些專家看來,就是完全不成熟的表現,哪怕是遇到了生命危險,再說難聽一點,還是沒有大胸懷。
二公子沒辦法,又拿出孟小姐這事來說,袁睿沉默了好久,沒有正麵迴應。
烏龍事件之後,連姐姐她們都知道了此事,瞬間感覺有戲。姐姐還特意跟二少奶奶商量怎麽才能有好辦法。
這個時候,這種身份去提親,連她們自己都感覺到希望不大。如果托人,身份還必須相當的,這也是非常難為的一件事,所以一下子就僵在這裏了。
袁睿也是無奈,哪裏會有辦法想,著急迴去,對他來說,未嚐不是一種逃避。
現在的這個環境,這個世道,家世,身份受到的限製太多了。
袁睿這邊剛走沒幾天,徐小姐陪著母親迴到了揚州別院,這次跟著的還有徐家老二徐光浚。
再過幾天徐光澤要去往隴州,不能讓母親知道哥哥遠行,隻能在哥哥走之前離開京城。
徐光浚像一顆牛皮糖,徐小姐還不知道原來二哥還有這麽賴皮的一麵。
一見麵,三句話肯定離不開生意,他說的最多的就是,大哥馬上去隴州,要是真能按照袁睿想的,邊軍就不會挨餓,戰鬥力上去了,大哥不是安全很多。
徐小姐明明知道他這個是歪理,可是也找不到理由反駁,這個是大義。沒辦法,徐小姐隻能答應下來,按照原定時間整整提前了兩天。
可是到了揚州,傻眼了!人走了,迴家休息去了!
隻能先把母親安置下來,再想辦法了。
徐光浚也知道著急不得,按下性子在揚州對門店進行了觀察和分析。
這裏跟京城真不相同,首先是人,不管是夥計還是掌櫃,都是精力滿滿,對客人熱情耐心,做事勤懇,不怕髒累。
再想想京城,大部分夥計就是按部就班的做事,沒有一點主動性,有時還挑三揀四,這讓徐光浚非常疑惑。
袁睿迴到家裏,著實休息了幾天,要不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家就是避風的港灣。不管有什麽難事,怎麽的不如意,到了家裏,一切都變得簡單多了。
他跟以前一樣,經常自己一個人去周邊田裏逛逛。現在田裏是光禿禿的,他原來一直想著,要是能把雙季稻搞出來,一下子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不管中不中舉,自己接下來還要在家裏呆幾年,趁著這個時間,好好想想,看看怎麽把這個難題解決掉。
現在的天氣還行,應該來得及種一些耐霜的。其實他也發現,有些人家在家園邊上種了一些白菜和蘿卜,這也是現在人最經常吃的菜。
五篇策論:“從安國全軍之道論治國之策”“國富論”“民勤於田,尤困,何解?”
“正世風以複古道,何解?”“異族窺邊,有何長久之策?”
前兩篇還好,就是正常的議論文,隻要觀點正確,相關論證明確,思路清晰,一般不會有大的偏差。後麵的三篇就難了,一考民政,管理百姓,二考治理地方,宣揚民風,三考大視野,關乎國家民族之大義。
袁睿花了半天的時間思考,一直在紙上比比劃劃,想著怎麽才能把自家的思路寫清楚。
簡單吃完中飯,午休了一會,袁睿開始動筆。
對於治國之策,他的觀點是,要想國家安定,首先要統一思想,要讓所有的官員、生意人還有農民,都要知道國家安定的意義所在。
再就是,想要國家安定,就要保護國家的安全,維護所有國民的利益不受傷害。
對於軍隊建設,他的觀點首先是,軍人要知曉報效國家的本質,隻有國家安定,才能讓自家幸福。
也同時提出,要讓軍人沒有後顧之憂,確保將士在外用命,家中平安。
接下來引出第二篇,不斷發展國家的經濟,要讓老百姓富裕起來,多開墾荒田,多打糧食,多生產生活物資,隻有社會層麵上有越來越多的物資,國家才能更加強大。
第三篇,要想讓百姓富裕起來,就要讓百姓不能光顧著種田,還要想著怎麽種田,怎麽才能讓田地產出更多的東西。
第四篇,他倡導要樹立榜樣,加強官府獎勵,減輕賦稅......
他不知道這個題目是誰出的,但是他的理解就是這樣,也就按照自己的思路慢慢的書寫。
剛剛寫完第四篇,天就黑了下來,他伸伸懶腰,看著自己寫完的文章,感覺要修改才可以,要是完全按照自己的這種寫法,別說中了,考官不給自己定罪就不錯了。
吃完晚飯,他一下子點了兩支蠟燭,開始修改,特別一些措辭不是很合適的地方,是他關注最多的,這一全神的投進去,直到蠟燭快燃完了,他才意識到已經很晚了。
第二天早上起來,簡單洗了一把臉,吃了兩口,他就趕緊把昨天的四篇策論先謄抄出來。原本想著時間還多,這一耽誤,今天能抄完這些就不錯了。
果然,直到天黑,他才剛剛把昨天的策論正式的謄抄完畢,算是完了一大半。
袁睿累了,不太想寫了,明天就是最後一天,晚上就可以迴家了,一些留下的蔬果能吃的幾乎都被他吃了,僅僅留了一點幹糧留在明天中午。
最後一天,看著最後一道策論,他明白時間確實不多,直接寫會更好。
他把西北的穆勒、北麵的花刺,東北的赤金,東海的矮鬼,南邊的南趾這五大敵寇統稱為五邊,針對他們每家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當然這些,都是後世很多專家長時間分析研究的成果,放在現在不曉得超前好多。
等到袁睿把這篇策論完全寫完,離本次鄉試結束的時間也就不到一個時辰。
八月二十八日,定安郡主周雲嵐嫁進了徐家大門。
隨著聖上封賞的旨意,還有眾多的賜品下來,讓兩家的婚禮更顯得耀目起來。
這裏還有一個好笑的事情,徐家的聘禮出門了才接到聖上封賞的消息,三十二抬的聘禮對於郡主來說,就不太好看了,按照規則,至少再加十六抬才正常。
這也就是徐家,徐光浚、徐小姐二人也有急智,一邊讓前麵的人稍微慢點走,一邊趕緊從庫房裏又鼓搗出一十六抬聘禮,緊跟在後麵出了徐家,外人竟然根本沒有看出來。
到了八月二十六日,添妝,催妝,周夫人也是把幾份因為聖上冊封郡主新來的賜品加在上麵,算是湊夠了九十六抬嫁妝送進了徐府。
京城的百姓總算見識了一下豪門婚禮的富貴,不說金銀這些俗物,光是那些古物房田就堆滿了一張張抬杠。
沒辦法,兩家都不是一般家庭,再加上兩人又都是老大,男方,是未來的魏國公,女方,是新進的定安郡主,在大夏,那是獨一份。
九月初一,剛剛從前院請安迴來的周郡主,看著手裏徐小姐交來的象征內院財政大權的印章,也沒有推辭,先接了下來,然後拉著徐小姐的手坐了下來。
“大妹,我們姐妹這麽熟,我也不客套,我知道你以前很不容易,要照顧婆母的病,還要為家中的事情操心,以後如果需要我做什麽,你盡管開口。”
“嫂子,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什麽都不瞞你,母親的病確實很嚴重,不能在京城長居,特別是大哥外出,是千萬不能讓母親知道的,作為女兒,我隻能先顧老的,嫂子莫怪。”
徐小姐臉上的那種感傷,其實周郡主看得出來,這事,她不能問的太細。
“嫂子,家裏的大小產業都是二哥在打理,我二哥那個人你知道,人也沒有壞心眼,就是利欲心重了一些,但他不是自私自利的人,還請嫂子日後不要跟他計較。”
徐小姐也怕因為家裏的產業,大嫂跟二哥起了爭執。
“大妹言重了,公公把產業交給二弟,自有道理,我打理好家裏,不讓公公婆婆操心就好,錢財這些東西,你也知道,我從來不放在心上,哪裏會缺。”
這還真是實話,不說別的,單說這次的嫁妝,嚴格來說,都要算周郡主自己的,就是魏國公,徐老大都沒資格私自動用。
“嫂子,還要麻煩你一件事,你知道的,現在徐家做的新生意,實際上是我參與的,當然爹爹知道,二哥也知道。總計十八家門店,每天流水到是不多,百十兩銀子,過幾天,我要帶著母親去揚州修養,這邊可能還要麻煩嫂子幫我看著。”
怕嫂子誤會,徐小姐還是說明白了一點。
“這個生意其實是我跟袁睿和陸家合股的,也是因為這個,才沒有直接讓徐家介入,主要還是為了做聲勢,打開品牌知名度而已。”
徐小姐直接把袁睿的原話複述了一遍,哪怕她自己到現在還不是太明白什麽意思。
周郡主這才明白原委,看來還真是,這個袁睿還真是有些本領,看形勢,徐家大小姐受這個書生的影響不小。
袁睿帶著小河一邊休息,一邊在揚州城內簡單看了一下現在的買賣,然後帶著小河乘著馬車直接迴轉通海去了。
本來二公子勸他再等一段時間,榜單公布以後,再迴去。袁睿覺得沒有必要,科舉他真不放在心上,甚至想著就這樣也好。
這就是袁睿本質裏懶散的性子在作怪,整整一個矛盾體,在一些專家看來,就是完全不成熟的表現,哪怕是遇到了生命危險,再說難聽一點,還是沒有大胸懷。
二公子沒辦法,又拿出孟小姐這事來說,袁睿沉默了好久,沒有正麵迴應。
烏龍事件之後,連姐姐她們都知道了此事,瞬間感覺有戲。姐姐還特意跟二少奶奶商量怎麽才能有好辦法。
這個時候,這種身份去提親,連她們自己都感覺到希望不大。如果托人,身份還必須相當的,這也是非常難為的一件事,所以一下子就僵在這裏了。
袁睿也是無奈,哪裏會有辦法想,著急迴去,對他來說,未嚐不是一種逃避。
現在的這個環境,這個世道,家世,身份受到的限製太多了。
袁睿這邊剛走沒幾天,徐小姐陪著母親迴到了揚州別院,這次跟著的還有徐家老二徐光浚。
再過幾天徐光澤要去往隴州,不能讓母親知道哥哥遠行,隻能在哥哥走之前離開京城。
徐光浚像一顆牛皮糖,徐小姐還不知道原來二哥還有這麽賴皮的一麵。
一見麵,三句話肯定離不開生意,他說的最多的就是,大哥馬上去隴州,要是真能按照袁睿想的,邊軍就不會挨餓,戰鬥力上去了,大哥不是安全很多。
徐小姐明明知道他這個是歪理,可是也找不到理由反駁,這個是大義。沒辦法,徐小姐隻能答應下來,按照原定時間整整提前了兩天。
可是到了揚州,傻眼了!人走了,迴家休息去了!
隻能先把母親安置下來,再想辦法了。
徐光浚也知道著急不得,按下性子在揚州對門店進行了觀察和分析。
這裏跟京城真不相同,首先是人,不管是夥計還是掌櫃,都是精力滿滿,對客人熱情耐心,做事勤懇,不怕髒累。
再想想京城,大部分夥計就是按部就班的做事,沒有一點主動性,有時還挑三揀四,這讓徐光浚非常疑惑。
袁睿迴到家裏,著實休息了幾天,要不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家就是避風的港灣。不管有什麽難事,怎麽的不如意,到了家裏,一切都變得簡單多了。
他跟以前一樣,經常自己一個人去周邊田裏逛逛。現在田裏是光禿禿的,他原來一直想著,要是能把雙季稻搞出來,一下子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不管中不中舉,自己接下來還要在家裏呆幾年,趁著這個時間,好好想想,看看怎麽把這個難題解決掉。
現在的天氣還行,應該來得及種一些耐霜的。其實他也發現,有些人家在家園邊上種了一些白菜和蘿卜,這也是現在人最經常吃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