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睿嚴格來說不是真正的生意人,他對於生意和財富看的也不那麽重,特別是前世自己辛辛苦苦賺錢,結果自己都沒花,不知便宜了誰。
所以現在,他想的更加簡單了,隻要這個事做成,錢大家賺,自己肯定也有利。
“孫家既然想做大,就不會放開這個口子,隻要我們讓出足夠的利益,沒有談不成的。”
二公子反倒被他這句話說的一愣,這樣說沒錯,有人打這塊的主意,隻要孫家想清楚,合作事最好的方式,畢竟任何生意,吃獨食,都走不遠。
兩人又商量了一下細節,這事以陸家挑頭是最好的,何況前麵還有一段情義在。
果然,沒過兩天,孫家對於這個生意沒有過多的遲疑就答應下來,同時也表達了足夠的誠意,不但在原料方麵按照最低成本價結算,更是以真金白銀作為投資。
這下,連陸二公子都有點驚住了,沒聽過孫家這麽好說話啊,未必真跟袁睿這個小子有關。
袁睿到是咂摸出一點味道,一是可以說孫家沒有重視這個羽絨被羽絨服的魅力,未來每年億件銷量他們是不可想象的,這還是有棉服的情況下。
二是,他們確實對陸家有信心,特別是上次的人情起了作用。
袁睿猜的差不多,隻是有一點他沒有想到,跟他也有關係,也是因為他的緣故,孫家才做出了重大的讓步,當然不重視也是原因,但真不是孫二小姐那事。
眼看著就要到九月中旬了,袁睿想著要去建鄴了,畢竟天已經涼了,要在冬天來臨之前迴家,再不去建鄴,就沒時間了。
小河一聽,也高興壞了,其實她有點想家了,巴不得早點迴去,這小丫頭第一次離家這麽長時間,能忍這麽久,確實難得。
二公子這邊也是同意了,準備安排船隻,甚至都想著是不是跟著一起,被袁睿打斷了,這段時間,二公子確實很忙,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這一放,真可能耽誤事。
這邊兩人收拾好行李,準備前往京都建鄴,異變突起。
自八月初開始,花刺五十萬大軍在大元帥木多拉塔的帶領下,一個月時間連續突破武寧、沙坡、定安,正在攻打神木,鹽水。
這兩個地方一旦失守,則榆林鎮的後方基地安塞就會處於花刺的正麵攻擊之中,榆林鎮的二十萬大軍也會成為孤軍,成為花刺的嘴中之食。
消息傳到朝堂,時間已經過了一個月,現在還不知道戰況進行到什麽狀況了。
瞬間,驚呆了朝堂上所有官員。他們都知道,榆林鎮邊軍一旦覆滅,隴州則無兵可戰,也無險可守,接下來長安若失守,則武威軍也在所難逃,那整個西北就會完全喪失。
經過緊急磋商,皇上下旨,委任淮王為征西大將軍,抽都衛左軍一萬人,從揚州、青州、荊州、隴州四州每州發征老兵一萬,共五萬大軍西征。
另從沿途各縣民團中征民夫三萬人,限定時間為九月底前到達長安,經長安前往安塞,確保安塞無恙。
現在最大的變數就在安塞,那裏還有榆林鎮邊軍二萬,如果隴州衛軍能夠及時增援,按照安塞的物資防備,一個月的時間希望能夠防住。
同時為確保安塞,令武威,榆林各抽調三萬人策應安塞。
這些事情本來跟袁睿沒有太多關係,也不影響袁睿到處瞎逛,但建鄴目前的狀況不適合去了,大公子也已返迴通海。
還有一點,現在揚州很多府縣都在征發老兵出征,給當地的百姓造成的恐慌不小,就連通海鄉間也傳出了不少的謠言。
迴程的馬車上,袁睿沒有一點睡意了,官道有點顛倒還受得住,天氣也還舒適,但是袁睿總感覺哪裏有點不對。
現在這個季節,花刺南下,他們瘋了嗎?
袁睿把腦子裏的曆史事件全部過了一遍,發現很少在這個季節南下的,那邊馬上就下雪了,花刺整個後勤怎麽搞?
按照花刺的習慣,都是劫擄一番就走的,難道這次花刺變了方向,準備跟蒙古一樣想占中原。
其實他沒有想到,花刺人是六月份就開始南下,走的是沙漠邊緣的道路,就是想著繞過榆林重鎮。
(蒙古南下曆史上多是夏季,明朝初期選擇秋季南下,造成明朝大敗,皇帝被俘,整個武將隊伍團滅)
看來花刺這次一定做了大量的準備,這場仗難打了,花刺在冬季戰鬥力不行,夏軍更不行,待在南方一些的軍隊連嚴寒都不一定扛得住,還別說去打仗了。
袁睿想起一事,未來的軍備中,還真有輕便羽絨這個軍服,趁現在還有時間,要是能抓緊時間在下雪之前把加厚羽絨做出來,送到邊關,最少在寒凍這塊可以減少一點損失。
接下來的幾天,袁睿在家裏什麽都沒有做,開始準備製作羽絨服樣品。
他知道羽絨服之所以在未來成為風靡一時的必須品,關鍵有兩點。
一是,羽絨不能用開水燙完以後拔,二是肥皂清洗。
現在最重要的是肥皂,現在的肥皂是最原始的那種,要想做成臭肥皂,最重要的是堿的使用,按照相對的比例,肥皂的質量就會有改變。
他讓王伯和大山去買了二十幾隻鴨子迴來,宰殺後,完全用手工進行了羽絨拔除,好不容易收集了兩斤的羽絨,他又按照知道的程序完全進行了處理。
總之,費了好大力氣,又在小河的幫助下,兩件羽絨背心做了出來,沒錯,隻做出了羽絨背心。
袁睿知道,百無一用是書生終究沒錯,這些專業的事自己還真不行,不過還好,隻要有樣品就行,確保有作用,其他以後就讓給專業人做。
袁睿也不耽誤了,把陸二公子喊來了。
接下來,一切都簡單了,二公子用快馬送了一件給了鬆江孫家,後來這件衣服又被送到京城工部侍郎徐連手裏。
這邊陸家和孫家一家出布匹,一家找人,季家莊的一個小作坊就這樣建起來了。
季家莊婦女很多,又都是家鄉人,所以,一開始就來了三百多,後來,陸陸續續的到了近五百。
隨著出產的樣品越來越多,陸家在通海邊上也建了一個大作坊,一開始就有五百婦女做事。
袁睿做的是簡易版,根本不是那種可以重複利用的,直接全部縫死,穿爛了就丟,所以做起來很快。
一個手腳快的婦女,開始慢點,一天勉強一件,後來熟練了,一天差不多能做兩件。
半個月後,第一批一萬件羽絨背心運往邊關。
一個月後,又一批三萬件羽絨背心運往邊關。
巡察使楊坤伸了伸發麻的胳膊,這段時間,確實太累了。
他以為這次自己也逃不過被免職的下場,不管是廣陵失陷還是富安被搶劫,他都難免其責,更不要說通海有上千百姓傷亡,不管誰再這個位置上,估計也難以幸免。
可最終,聖上隻是下旨申斥了自己,先將董路下獄,後又免去沭陽府崔知府、廣陵知縣、富安知縣的官職。
為此,他還偷偷給恩師於公去了信,想了解朝堂最後的處理意見。
於公沒有迴信,隻是給送信人說了幾個字,有功抵過,就讓送信人迴來了。
楊坤想了好久,才算明白過來,要感謝陳知何將軍的布局,至少保住了大部分揚州百姓。
還有就是通海小李莊和季家莊被樹立為榜樣也是對他的認可。
聽說,兵部幾位大人對於季家莊的三板斧防守表現了巨大的興趣,認為沿海的所有村莊都應該按照這樣的安排去抗擊海匪。
後來他特地做了了解,才知道提出這個方法的竟然就是那個呆呆傻傻的書呆子。為此,他還抽空專門去了一次季家莊,召見了袁睿。
他沒有想到,到了季家莊,給他帶來了更大的震撼。
現在的季家莊就像一處熱鬧的集市,從各方官道來迴運輸的馬車一輛接一輛,運來的都是布匹、皮毛還有各種材料。
而運出去的有一件件的小背心,偶爾夾雜幾條厚重的被子。後來他才知道,這些東西都是運往邊關的,陸路和水路都有。
這是工部定向采購用來供給邊軍的,優先提供給目前正在隴州聚集的淮王軍隊。
他實在想不明白,這樣的一個書呆子,哪裏來的這些主意。
要說做點生意賺點錢,在揚州、姑蘇、杭州這些地方,這樣的人太多了,確實不稀奇。
袁睿家裏也有經商的,羽絨這種東西也不是獨創,相對來說可以理解。
但是對與海匪的防守,他不能理解,這樣的安排足已去獨立領軍守城了,包含著很高明的料敵意識和退敵兵法。
所以現在,他想的更加簡單了,隻要這個事做成,錢大家賺,自己肯定也有利。
“孫家既然想做大,就不會放開這個口子,隻要我們讓出足夠的利益,沒有談不成的。”
二公子反倒被他這句話說的一愣,這樣說沒錯,有人打這塊的主意,隻要孫家想清楚,合作事最好的方式,畢竟任何生意,吃獨食,都走不遠。
兩人又商量了一下細節,這事以陸家挑頭是最好的,何況前麵還有一段情義在。
果然,沒過兩天,孫家對於這個生意沒有過多的遲疑就答應下來,同時也表達了足夠的誠意,不但在原料方麵按照最低成本價結算,更是以真金白銀作為投資。
這下,連陸二公子都有點驚住了,沒聽過孫家這麽好說話啊,未必真跟袁睿這個小子有關。
袁睿到是咂摸出一點味道,一是可以說孫家沒有重視這個羽絨被羽絨服的魅力,未來每年億件銷量他們是不可想象的,這還是有棉服的情況下。
二是,他們確實對陸家有信心,特別是上次的人情起了作用。
袁睿猜的差不多,隻是有一點他沒有想到,跟他也有關係,也是因為他的緣故,孫家才做出了重大的讓步,當然不重視也是原因,但真不是孫二小姐那事。
眼看著就要到九月中旬了,袁睿想著要去建鄴了,畢竟天已經涼了,要在冬天來臨之前迴家,再不去建鄴,就沒時間了。
小河一聽,也高興壞了,其實她有點想家了,巴不得早點迴去,這小丫頭第一次離家這麽長時間,能忍這麽久,確實難得。
二公子這邊也是同意了,準備安排船隻,甚至都想著是不是跟著一起,被袁睿打斷了,這段時間,二公子確實很忙,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這一放,真可能耽誤事。
這邊兩人收拾好行李,準備前往京都建鄴,異變突起。
自八月初開始,花刺五十萬大軍在大元帥木多拉塔的帶領下,一個月時間連續突破武寧、沙坡、定安,正在攻打神木,鹽水。
這兩個地方一旦失守,則榆林鎮的後方基地安塞就會處於花刺的正麵攻擊之中,榆林鎮的二十萬大軍也會成為孤軍,成為花刺的嘴中之食。
消息傳到朝堂,時間已經過了一個月,現在還不知道戰況進行到什麽狀況了。
瞬間,驚呆了朝堂上所有官員。他們都知道,榆林鎮邊軍一旦覆滅,隴州則無兵可戰,也無險可守,接下來長安若失守,則武威軍也在所難逃,那整個西北就會完全喪失。
經過緊急磋商,皇上下旨,委任淮王為征西大將軍,抽都衛左軍一萬人,從揚州、青州、荊州、隴州四州每州發征老兵一萬,共五萬大軍西征。
另從沿途各縣民團中征民夫三萬人,限定時間為九月底前到達長安,經長安前往安塞,確保安塞無恙。
現在最大的變數就在安塞,那裏還有榆林鎮邊軍二萬,如果隴州衛軍能夠及時增援,按照安塞的物資防備,一個月的時間希望能夠防住。
同時為確保安塞,令武威,榆林各抽調三萬人策應安塞。
這些事情本來跟袁睿沒有太多關係,也不影響袁睿到處瞎逛,但建鄴目前的狀況不適合去了,大公子也已返迴通海。
還有一點,現在揚州很多府縣都在征發老兵出征,給當地的百姓造成的恐慌不小,就連通海鄉間也傳出了不少的謠言。
迴程的馬車上,袁睿沒有一點睡意了,官道有點顛倒還受得住,天氣也還舒適,但是袁睿總感覺哪裏有點不對。
現在這個季節,花刺南下,他們瘋了嗎?
袁睿把腦子裏的曆史事件全部過了一遍,發現很少在這個季節南下的,那邊馬上就下雪了,花刺整個後勤怎麽搞?
按照花刺的習慣,都是劫擄一番就走的,難道這次花刺變了方向,準備跟蒙古一樣想占中原。
其實他沒有想到,花刺人是六月份就開始南下,走的是沙漠邊緣的道路,就是想著繞過榆林重鎮。
(蒙古南下曆史上多是夏季,明朝初期選擇秋季南下,造成明朝大敗,皇帝被俘,整個武將隊伍團滅)
看來花刺這次一定做了大量的準備,這場仗難打了,花刺在冬季戰鬥力不行,夏軍更不行,待在南方一些的軍隊連嚴寒都不一定扛得住,還別說去打仗了。
袁睿想起一事,未來的軍備中,還真有輕便羽絨這個軍服,趁現在還有時間,要是能抓緊時間在下雪之前把加厚羽絨做出來,送到邊關,最少在寒凍這塊可以減少一點損失。
接下來的幾天,袁睿在家裏什麽都沒有做,開始準備製作羽絨服樣品。
他知道羽絨服之所以在未來成為風靡一時的必須品,關鍵有兩點。
一是,羽絨不能用開水燙完以後拔,二是肥皂清洗。
現在最重要的是肥皂,現在的肥皂是最原始的那種,要想做成臭肥皂,最重要的是堿的使用,按照相對的比例,肥皂的質量就會有改變。
他讓王伯和大山去買了二十幾隻鴨子迴來,宰殺後,完全用手工進行了羽絨拔除,好不容易收集了兩斤的羽絨,他又按照知道的程序完全進行了處理。
總之,費了好大力氣,又在小河的幫助下,兩件羽絨背心做了出來,沒錯,隻做出了羽絨背心。
袁睿知道,百無一用是書生終究沒錯,這些專業的事自己還真不行,不過還好,隻要有樣品就行,確保有作用,其他以後就讓給專業人做。
袁睿也不耽誤了,把陸二公子喊來了。
接下來,一切都簡單了,二公子用快馬送了一件給了鬆江孫家,後來這件衣服又被送到京城工部侍郎徐連手裏。
這邊陸家和孫家一家出布匹,一家找人,季家莊的一個小作坊就這樣建起來了。
季家莊婦女很多,又都是家鄉人,所以,一開始就來了三百多,後來,陸陸續續的到了近五百。
隨著出產的樣品越來越多,陸家在通海邊上也建了一個大作坊,一開始就有五百婦女做事。
袁睿做的是簡易版,根本不是那種可以重複利用的,直接全部縫死,穿爛了就丟,所以做起來很快。
一個手腳快的婦女,開始慢點,一天勉強一件,後來熟練了,一天差不多能做兩件。
半個月後,第一批一萬件羽絨背心運往邊關。
一個月後,又一批三萬件羽絨背心運往邊關。
巡察使楊坤伸了伸發麻的胳膊,這段時間,確實太累了。
他以為這次自己也逃不過被免職的下場,不管是廣陵失陷還是富安被搶劫,他都難免其責,更不要說通海有上千百姓傷亡,不管誰再這個位置上,估計也難以幸免。
可最終,聖上隻是下旨申斥了自己,先將董路下獄,後又免去沭陽府崔知府、廣陵知縣、富安知縣的官職。
為此,他還偷偷給恩師於公去了信,想了解朝堂最後的處理意見。
於公沒有迴信,隻是給送信人說了幾個字,有功抵過,就讓送信人迴來了。
楊坤想了好久,才算明白過來,要感謝陳知何將軍的布局,至少保住了大部分揚州百姓。
還有就是通海小李莊和季家莊被樹立為榜樣也是對他的認可。
聽說,兵部幾位大人對於季家莊的三板斧防守表現了巨大的興趣,認為沿海的所有村莊都應該按照這樣的安排去抗擊海匪。
後來他特地做了了解,才知道提出這個方法的竟然就是那個呆呆傻傻的書呆子。為此,他還抽空專門去了一次季家莊,召見了袁睿。
他沒有想到,到了季家莊,給他帶來了更大的震撼。
現在的季家莊就像一處熱鬧的集市,從各方官道來迴運輸的馬車一輛接一輛,運來的都是布匹、皮毛還有各種材料。
而運出去的有一件件的小背心,偶爾夾雜幾條厚重的被子。後來他才知道,這些東西都是運往邊關的,陸路和水路都有。
這是工部定向采購用來供給邊軍的,優先提供給目前正在隴州聚集的淮王軍隊。
他實在想不明白,這樣的一個書呆子,哪裏來的這些主意。
要說做點生意賺點錢,在揚州、姑蘇、杭州這些地方,這樣的人太多了,確實不稀奇。
袁睿家裏也有經商的,羽絨這種東西也不是獨創,相對來說可以理解。
但是對與海匪的防守,他不能理解,這樣的安排足已去獨立領軍守城了,包含著很高明的料敵意識和退敵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