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過節一樣,一枚小小的焰火激了大家一同點燃焰火的興致,隻不過那枚“小焰火”是迫擊炮彈,而大家手裏的“焰火”都是能夠用來奪取生命的殺傷性武器!
也沒人追究到底是誰先打起來的,既然對麵的對手開火,那自己這邊卯足了勁迴擊就行了!管他個三七二十一,沒有一個指揮員會讓部下停火,因為對麵射過來的子彈正尖嘯著穿過頭頂,那些炮彈就在邊上爆炸!
打!狠狠打!
舒克林的兩門大炮也在開火:炮兵們把大炮往前推了一段,駐鋤放在預設好的前部駐鋤坑裏!
去掉前邊的遮蔽物,“給我打!”
中尉的命令就這麽簡單,至於該往哪轟擊都由格拉諾夫自己決定。
“高爆彈,裝填完畢!”
格拉諾夫瞄準5oo來米外的一個機槍陣地,一炮轟過去!劇烈爆炸,不過效果不好,反而引來密集的機槍子彈,打得護盾叮當作響!
反正打不著,繼續炮擊!
相對於加農炮的尷尬,本雅.明幾個倒是能揮最大功效,卯足勁開火!他們所在的位置低,炮口焰也不明顯,幾百米外的德軍都不會注意到這門迫擊炮的存在——悶聲不響大財!
對於塹壕陣地而言,加農炮比不.上迫擊炮有效,德國人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們的迫擊炮彈也是精準的落向紅軍陣地。
迫擊炮本就是為了對付戰壕而生的。
兩邊都在戰壕上邊加了大量.遮蔽物,對麵迫擊炮不斷招唿過來,沒人願意留在1ou頂的戰壕裏。指揮員們也沒下令進攻,就像戰鬥突然出現一樣,5分鍾後兩邊就停了下來。
5分鍾熱身運動,剛好能讓兩頭有些煩躁的情緒得.到下宣泄。
托濟奇在一線戰壕掩體裏罵罵咧咧——頭頂上挨了.迫擊炮彈,幸好昨天自己沒有偷懶,帶人在那些圓木上頭加了厚厚一層沙包,不然今天就不僅僅是灰頭土臉的結果了,剛才那炮彈就能要了這裏所有人的命!
就在一分鍾前自己頂著挺機槍和對麵的德國.機槍陣地打對射,突然之間頭頂上轟隆一下,連圓木都掉下來一根,幸好沒砸到人!
灰頭土臉,運氣!.那是德國佬的8o毫米迫擊炮彈,要是換成1o5榴彈或15o毫米的重迫擊炮彈,那真是交代了,那個頂蓋可不是厚鋼板。
“薩沙,晚上把這頂再修修,去看看後邊還有沒有木頭。”托濟奇吐了幾口嘴裏的爛泥,看了看掩體頂部——還好,沒有徹底冒頂。
科傑利尼科夫鑽了進來,樣子有點狼狽,渾身爛泥。
“怎麽搞的?”托濟奇看著中士的狼狽相問。
“還好老子反應快,剛從後邊來,一顆炮彈就落在後邊的交通壕裏。要不是跳得快轉了個彎,這會就見不著兄弟你了。”
話都說得有些不利索——一是給嚇的,任誰挨上那麽一家夥都會給嚇一跳;更重要的是這會中士同誌的腦袋有點暈,耳朵裏似乎還在“劈裏啪啦”亂響,給爆炸聲給震的!
“怎麽不打了?”科傑利尼科夫連滾帶爬從後邊過來是參加戰鬥的,不過人剛到外邊又停火了。
“誰知道呢,稀裏糊塗打起來,簡直就是浪費彈藥!”透過掩體縫隙往天上看,空中剛才還在混戰的機群都沒了,連架飛機的影子都看不見!
在另一邊的掩體內,伊萬諾夫透過簡易潛望鏡,看著那些給炸得歪歪扭扭的鐵絲網和殉爆的地雷留下的坑洞麵無表情,這意味著今晚自己和小夥子們又得忙乎好一會。
“睡覺去!”不理會這的情況,伊萬諾夫沿著交通壕往後邊走。
、、、、、、
突擊第三集團軍司令部,林俊接到莫斯科來的電文:蘇聯青年代表團已經抵達英國。
“安德烈,不要再呆在前線了,迴莫斯科來,這裏需要你。”
在同克裏姆林宮通電話時,斯大林要林俊盡快返迴莫斯科:雨季已經到來,夏季戰略攻勢要做新的部署。還要協調同盟國之間的戰略同盟關係,說白了就是和他們不停的扯淡、討價還價!
1942年4月1日,什文喬尼斯機場,上午八點三十分。
兩個中隊的拉格戰鬥機正等在跑道邊,邊上還有兩架道格拉斯公務機:公務機垂尾上有最高統帥部的標識。今天亞曆山大-傑連季耶維奇-卡爾波夫上尉將指揮16架拉格5型戰鬥機,為返迴莫斯科的副統帥全程護航。
昨天就接到命令要準備16架戰鬥機,做好全航程出擊準備,不過命令裏沒有具體說要gan嘛,這讓飛行員們以為是要為轟炸機做護航,轟炸柯尼斯堡。
機場在半個小時前才接到確切的命令,那兩架公務機是在接到命令後1o分鍾才降落,這會機械師剛檢查完畢、加滿油。
飛行員們精神飽滿,不時交頭接耳說上兩句,眼睛都看著機場入口方向。
天空已經放晴,副統帥的車隊終於出現在機場入口,“全體立正,敬禮!”
鴉雀無聲,站成筆直的一排。
林俊今天是起了個大早,讓古謝夫把所有該整理的文件都整清楚了,這才坐車去機場。
一下車就看到一隊精神的戰鬥機飛行員,他們中間的一個上尉還將在莫斯科接受“金星獎章”,紅軍的又一個空中王牌!
在上飛機前,機場人員簡單介紹了下護航編隊指揮員:中隊長卡爾波夫上尉。
這就是那個即將獲得“”稱號的飛行員:個人擊落17架,集體戰績8架。林俊在報告中看到過他,而且在林俊的記憶裏上尉就是蘇聯空軍的著名王牌之一,兩次“”稱號獲得者。
“好好gan,爭取再獲一枚金星!”林俊向對著自己報告的上尉點點頭說,算是給他點信心。
登上飛機,中間過道,機艙壁上鑲嵌著薄木板護牆,座椅非常寬敞,類似於沙。林俊的位置在機艙中段,透過一邊小小的舷窗剛好能看到機翼。
幾個隨員和衛士登機後關上了艙門,機長同誌匯報說即將起飛。
到莫斯科近8oo公裏航程,蘭德斯科奇和阿廖沙坐在過道另一邊的座位上,薩沙幾個坐在後邊,其他衛隊成員上了另一架飛機。駕駛員會把車子開往火車站,那有列拉傷員的火車,一節平板車已經準備好,駕駛員做火車迴莫斯科。
林俊一坐下就對坐在對麵的古謝夫說:“把那份莫斯科轉的文件給我,代表團那份。”
古謝夫低頭從公文包裏取出來遞給林俊:兩人中間是個小小硬木辦公桌。
“你看過沒有?”林俊低頭看文件,問古謝夫。
“看過了,元帥。”
“英國人這會過的還行,至少比我們強點。”合上文件,林俊說。那份是代表團的匯報,簡要說了寫他們在英國的見聞。
“至少本土不需要直接麵對德**隊。”
英國人的工廠正全力運轉,造出來的武器彈藥、卡車飛機有些送北非戰場,另外一部分援助蘇聯——英國根本用不了那麽多的裝備,這會英倫三島除了糧食和石油供應有些緊張外,其它的都還行。隔著個海峽,這地理優勢還真是明顯。
“元帥,英國人希望我們能派出轟炸機轟炸捷克的比爾森工業基地,上幾個月斯科達軍工聯合體的產量又上去了。”
古謝夫拿著另外一份文件,交給林俊。
“顯然他們在捷克的情報網並沒有被徹底搗毀,基本和我們掌握的數據一樣。”
古謝夫是副統帥的機要參謀,能看到絕大部分副統帥查看的文件,所以也看到過關於捷克目前情況的絕密文件。
“有一個海德裏希在,捷克的整個工業就都會轉向德國服務。”林俊接過來:對於這個捷克工業的展,從去年開始中央就在關注,不過有點鞭長莫及、力不從心的味道。
自從捷克被德國吞並、斯洛伐克獨立並歸屬軸心國集團後,林俊就一直將捷克和斯洛伐克分開稱唿:這會斯洛伐克的遠征集團軍群都還在烏克蘭,四萬五千斯洛伐克軍人泡在爛泥裏同紅軍作戰!
“內務人民委員亞曆山大同誌提到過海德裏希的問題,這個法西斯黨衛隊的二號人物前段時間在捷克gan得非常好,非常漂亮!這個人懂得用糧食就能收買一個國家的道理!”
林俊稱讚海德裏希?!是的,對於前段時間在捷克生的一切,林俊隻能用“gan得漂亮”來形容海德裏希的所作所為。
位於歐洲腹地的捷克在戰爭爆前就是中歐地區相當富庶的工業國,特別是它優良的軍工企業體係,完整、先進、工藝精良:“捷克造”在全世界都是塊響亮的牌子!而位於西捷克州比爾森的斯科達軍工聯合體,在全歐洲都是是僅次於德國魯爾區的歐洲軍火生產基地!
捷克斯洛伐克很長時間以來都是歐洲的兵工廠,產品一直暢銷;而且不僅僅是歐洲,全世界很多國家都裝備有捷克造武器,更不用說通過半官方走私出口的一類——想想三四十年代在中國有多少捷克造輕武器就能理解“捷克造”牌子的含金量!
斯柯達35(t)型坦克、zb26輕機槍、vz.24步槍,就像這會捷克的布爾諾兵工廠在生產mg-34通用機槍、還為德國生產zb輕機槍。德軍將zb-26/3o也納入了製式武器之中,稱之為mg26/3o(t),黨衛軍中就裝備了不少。
雖然在ak47的衝擊之下,98k和vz.24步槍似乎一夜之間就過時了,但捷克軍工體係憑著雄厚的底子,已經在仿製裝備德軍的突擊步槍及其配套彈藥,連火箭彈也在造!
可以說德國人在戰爭開始後還是很有戰略眼光的,準確認識到捷克軍士工業的重要性:從4o年德軍入侵法國後,德國甚至開始有計劃地將魯爾區的軍工企業遷往盟軍轟炸機有點鞭長莫及的捷克腹地——盟軍轟炸機的航程是夠了,但要橫穿荷蘭和整個德國,再進入捷克境內轟炸被嚴密保護的重點目標,這難度不亞於德國潛艇過直布羅陀!
第三帝國需要捷克的工業為其戰爭機器服務,但吞並不是捷克人願意的:在捷克國內原本就有不少德意誌人,在德國吞並捷克後,原本作為少數民族的捷克德意誌人是揚眉吐氣、翻身做主人了!
這捷克國內的民族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而德國在吞並捷克後,在“原捷克”範圍內實行食品配給製度,捷克人的肉類和油脂的定量明顯少於德國和“原奧地利”,這就少了點一視同仁的味道,引起捷克人的不滿。
吞並了,那單從字麵上理解就都是第三帝國的領土與人民,照理應該一視同仁的。
普通捷克人當然有不滿情緒,加上一些捷克不法商人和德國管理吞並後轄區的實權人物勾結,投機倒把,導致“原捷克”範圍內黑市猖獗,加劇了捷克食品短缺的問題,捷克的老百姓是因此怨聲載道!
大量原本在“德國本土”的德國企業遷入“原捷克”,這導致原本就有的問題是越來越嚴重,矛盾日益顯著:在英國還有個捷克流亡政府,它的領導者通過廣播唿籲捷克工人消極怠工,反抗德國人。
這下是一拍即合:捷克老百姓那會正好是滿腹的牢騷,立刻積極響應流亡政府的號召,捷克工業企業的生產效率出現大幅度下降的趨勢。
去年6月到9月。短短幾個月時間,捷克軍火企業產量平均降低18,境內到處都是抵抗組織的破壞活動,捷克流亡政府似乎找到些法國同行領導地下抵抗組織成功的經驗。
不過希特勒不會坐以待斃!怎麽辦?不外乎兩個辦法——大棒和胡蘿卜,隻是這次是兩個一起用上了:和納粹一貫習慣的方式有些小變化,這次大棒是砸到了極少數人頭上,而胡蘿卜是大麵積的撒!
德國的戰爭機器要運轉,少不了捷克這個大兵工廠,希特勒任命黨衛軍副總指揮、保安處領兼德國中央保安局局長萊因哈德-特裏斯坦-尤金-海德裏希為駐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德國代理攝政。
藍色的眼睛,鷹鉤鼻子,寬寬的肩膀,修長的身材,白暫的皮膚;瀟灑的風度,英俊的麵容,健壯的體魄,各部分都配合得相得益彩,可謂西方人眼中的上帝的寵兒——這就是海德裏希給人的第一印象。隻看外貌,有幾個歐洲人能想象出他就是“最後解決”的創始人!?有幾個知道就是他還差點把圖哈切夫斯基給陷害了,政治鬥陣同陰謀詭計經驗都極端豐富的海德裏希!
非常人gan非常事,海德裏希一抵達布拉格就在捷克主要城市實行戒嚴,著手打擊捷克地下抵抗運動。
不過海德裏希很聰明,他的鐵腕打擊對象並不隻是地下抵抗組織,任何有違捷克融入德意誌戰爭經濟體係的障礙都要被清除,不管你是什麽民族、什麽地位、是不是有錢!
該抓的抓,該殺的殺!
各種各樣對捷克經濟有損害的人都被“處理”,其中甚至包括有死硬的納粹份子,還真是“不管你是誰,犯到我手裏你就死定了!”,罪名有“破壞經濟、激化民族矛盾”等林林種種。
海德裏希的秘密警察效率是極高的,幾個星期時間捷克地下抵抗運動就被破壞殆盡、消聲滅跡,隻有捷克**還堅持零星的地下活動。投機倒把也沒了,非法投機商不是被抓就是被殺,連同他們勾結的德國官員都給槍斃一大片!
夠狠,一般人還真做不了,不過海德裏希可以!做完了“屠夫”,下邊就該以新的保護長官姿態出現在捷克普通人麵前,海德裏希搖身一變成了“慈善家”:在取得打擊地下抵抗組織、打擊投機倒把基本成功後,海德裏希在表麵上就結束了政治搜捕,開始向捷克工人和農民表示友好,利用他們對付捷克原有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因為海德裏希認為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是抵抗運動的主要溫床。
海德裏希廢除了在占領區類似於將捷克人貶為二等人的規章條例,給2oo萬捷克產業工人增加油脂供應定量,給軍備工人提供了2o萬雙鞋,還征用波希米亞世界著名療養勝地的豪華飯店,做為捷克工人的度假住所,勞動模範可以免費去那療養。
更進一步的是他還改革了遠遠落後於德國本土的捷克的社會保險製度,效果是他和妻子天天接見一個又一個的捷克人代表團!
這些海德裏希成了普通捷克人眼中真正的慈善家、為民辦事的好領導者、好人呀!
海德裏希命令重新統計全捷克範圍內的穀物和牲畜數量,結果查出了大批非法囤積的食品和肉類,他一聲令下全部沒收,沒收的食品直接被送到各個工廠的食堂,增加工人配給。還在捷克各工廠企業推行食堂製度,政府保證食堂的食品供應以改善工人的營養水平,工人在食堂就餐都不用花費食物票證。
這當然是立刻就得到了捷克工人們的擁護,這就出現了那一個個排隊覲見他的代表團。
海德裏希短時間內就將捷克的食品配給標準提高到德國本土的水平,捷克兩百萬產業工人的油脂定量提高到每月42o克,核心軍工廠的工人則達到每月1o4o克。在社會福利方麵,海德裏希在捷克施行德國本土的福利標準,大幅度提高捷克人的養老金和醫療保險。,把捷克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全民失業保險製度都搞出來了!
“民主政府”在的時候需要擔心失業,年齡大的人生病了要擔心那點可憐的養老金和醫療保險能不能付得起醫院昂貴的費用…現在德國人來了,這一切問題似乎都解決了:不會丟了工作,還有不錯的保障,至少工人們的抵觸情緒立刻土崩瓦解!
在捷克的納粹宣傳機構大力鼓吹海德裏希“為捷克勞工打拚”,而海德裏希也正是這麽gan的,要讓捷克人感覺到自己被一視同仁,自己就是德意誌第三帝國的公民。期間海德裏希還經常到各地工廠視察,在工人中間問寒問暖,解決工人的切身問題:為激勵工人們的勞動積極向,他還常常突性的增加視察工廠工人的福利,當然,他這樣的行動都會得到工人們雷鳴一般的掌聲和歡唿!
海德裏希就花了幾個月就把捷克的政治氣氛翻了個,捷克社會各界開始自內心地擁戴他,不遺餘力地歌頌他!捷克工人的勞動熱情無比高漲!
捷克工人的要求很簡單,日子過得好一些就成,現在達到了。而他們的福利達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深刻的社會變革已經貫徹,而這些變革在過去總是因為“民主政府”的財政困難和政府低能而束之高閣!
嘴巴開的空頭支票不頂事,老百姓要的是真正的實惠,而海德裏希給了捷克人看得見、摸得著、抓在手裏吃在嘴裏的實惠。
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下沒幾個人再會冒險收聽倫敦流亡政府的廣播,消極怠工的更是幾乎沒有!海德裏希讓捷克的工業生產度上了個新的台階,大概隻需要擔心度假中心夠不夠規模接待湧現出來的眾多勞動模範就行了!
“我們的捷克**地下活動目前在那裏開展得很艱難,而根據在捷克情報員的消息,這會那些軍工廠的生產效率比戰前都要高!海德裏希抓住了捷克工人的心,給他們福利,在傳統資本主義國家中不可能獲得的福利!”林俊感覺飛機已經離地,抄窗外看了一眼,迴頭對古謝夫說,“很成功,不是嗎。”
“元帥,隻要給那些捷克人雙倍的食物配給,不送他們到東線打仗,海德裏希就可以把捷克人轉變為第三帝國狂熱的追隨者。然後捷克人就會在軍火生產上投入兩倍的努力,並把工作當作自己神聖的責任。”
古謝夫的話讓林俊眼前一亮:自己似乎在哪聽過這句話。
“捷克**認為可以暗殺除掉海德裏希,現在他是天天往各工廠跑,也沒有多少警衛,他太自信了。不過這個建議我給否了。”
古謝夫看到元帥似乎在詢問自己,為什麽要放過有可能成功的機會:要知道捷克的兵工廠生產出來的武器彈藥,有一大半都會用在東線!
除掉海德裏希,從任何一個角度考慮都是好事。
不過古謝夫沒有迴答,因為蘭德斯科奇也正看著這邊。
林俊知道自己的機要副官已經有了答案,示意旁邊的哥薩克說說。
“元帥,也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捷克的現狀kao向德國,這種局麵下最緊張的不是我們,應該會是那個在倫敦的流亡政府。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捷克沒有抵抗德國人的吞並,那流亡政府在同盟國的討價還價裏就沒了籌碼,更會失去在捷克民眾中的影響力。”
“捷克的流亡政府也就那點籌碼了,要是老百姓都支持希特勒,gan脆流亡到非洲去算了。”
阿廖沙也聽得起勁bsp;“非洲有什麽不好?我看放到南極還差不多。元帥,德國人的政策是融合,如果我是捷克流亡政府的領導人,我會想一切辦法刺殺海德裏希!”蘭德斯科奇說得很肯定。
“gan掉海德裏希,那德國人就有可能會狂一陣,不過隻是也許。”林俊想到了海德裏希是怎麽死的:他死得有點怨,不過那幾個前去刺殺他的刺客gan得更業餘!
“一旦在捷克實行高壓政策,那流亡政府的目的就達到了,用自己人民的人命與苦難換取籌碼。”林俊微笑著說:“既然捷克人想自己gan就讓他們去gan,我們不需bsp;曆史有些變化,海德裏希還會開著他的敞篷轎車在沒有警衛的情況下出門嗎?那兩個刺客的衝鋒槍會不會還是卡殼?那個手榴彈會不會真能要了他的命?
一切都是未知數,就等著看熱鬧吧,身在倫敦的捷克流亡政府總會有點動作的,不會坐視讓海德裏希把捷克變成“第三帝國的捷克”。
、、、、、、
昨晚在遙遠的英格蘭,列昂諾夫、巴甫洛夫等人見到了這個空中掛滿防空氣球的倫敦城,一個看不到多少繁華景象的倫敦城。
他們是夜晚進入這座泰晤士河河畔的大都市,全城建築沒有一絲光亮!隻有通過天上並不明亮的月光分辨城市的外形:倫敦的燈火管製是從1939年9月就開始實行了的,在入住酒店代表團團員們見到了英國式的燈火管製窗簾,能夠防止光線從窗戶1ou出去。
大街上有防空預警員在街上巡邏,所有玻璃窗戶上都貼著十字形報紙或膠帶,倫敦人似乎已經習慣了沒有燈光的夜晚。
房間的衛生間裏隻有一卷衛生紙,還被特意提醒需要節省著用——一卷紙要用一周。
戰爭時期嘛,能夠理解,英國一般家庭一周才一卷,為了節約紙張。
團員們都已經好多天沒有洗熱水澡,為了歡迎蘇聯客人,酒店為此特意多燒了半個小時的鍋爐,多供應一小時熱水,因為酒店房間供應熱水時間早就過了,都是為了節約燃料。
在整個英國不僅僅酒店在節約燃料,普通的英國家庭也一樣:幾乎每家的廚房裏都隻有一個簡易的燃氣炊具和一個燒熱水用的煤爐,燃料有消耗的上限,所有人都要省著點用。鄉村裏還能搞點木材、麥稈什麽的補充一下,城市裏就沒辦法了:各家廚房裏往往堆著很多二戰前生產的各種體型龐大的鍋碗瓢盆,因為它們現在根本用不上,隻能閑置。
當然,鋁製的鍋碗瓢盆可以獻給國家,用來製造飛機零件——其實英國不缺鋁,那些鍋碗瓢盆如果不經過精煉,絕大部分就是溶化後也不能造飛機。這為的更多的是用來提高老百姓的士氣,讓每個人都感覺自己為打敗希特勒出了份力。
無趣,非常的無趣,坐了一天火車,瓦西裏對於這座看上去死氣沉沉的城市非常失望——他今天和巴甫洛夫一個房間,兩人抓緊時間好好洗了個熱水澡,換上gan淨整潔的新軍裝——列昂諾夫同誌說外套可以交給服務員,他們會拿去清洗,而剛到酒店沒多久就有人來取需要熨燙的衣物。
洗完澡這下就沒事可gan了:廣播聽不懂,房間裏雖然有報紙,不過巴甫洛夫隻知道上頭那幾個字母叫a.b.c.d……,和巴甫洛夫一樣屬於睜眼瞎!
“天呢!這樣的生活什麽時候是個頭呀!”巴甫洛夫一頭倒在床上,大吼一句。
“廢話,真不該來!吃完了沙子喝海水,現在兩眼一抹黑,連門都不讓出,悶都要悶死!”
瓦西裏意見更大,在他看來這同坐牢沒什麽分別!
沒有統一安排不能出酒店,看看不懂,聽也聽不懂,那個真叫難受!按照代表團同英國當局的協商,代表團在英國的所有活動都將會是集體活動,團員們不能單獨行動——對於這點英國人是太有經驗了!
就像倫敦這會,整個歐洲的人都能在這裏找到,隻不過行動也受到限製:那些行為舉止看上去不像英國人,又不會說英語的同盟們給倫敦惹的麻煩已經夠多的了。
這倒不是盟國的人會到處搞破壞、搗亂,而是倫敦的警察局會忙死:市民們老是現疑似德國間諜的家夥,報告不斷!
結果常常是警察們花上半天才搞明白那人到底誰是:可能是個波蘭上士,也可能是名荷蘭上尉,最有意思的是倫敦人還曾經逮了個不會說英語的法國少將!
法國將軍對英語不屑一顧,還穿了套便裝逛大街,東看看西望望老對那些天上的防空氣球感興趣,結果被敏感的市民也逮住了——這下好,連證件都沒帶,又碰上一群竟然不懂一點法語的倫敦人。
倫敦人還以那家夥是破壞分子,一口子法語腔也不能減輕他們的懷疑;法國將軍是驕傲,驕傲到同倫敦人練起了拳擊,倫敦人當然樂意奉陪,結果把事情都捅到戴高樂和丘吉爾那去了。
英國人這會不敢把一大群不會說英語的俄國人也放到大街上去,警察局的問題不說,要是碰上休假集體出來的波蘭人,那還可能上演一下全武行——老實點吧,老老實實待在酒店裏等待安排。
英國人的真正麻煩還沒算到來,因為他重要的一個盟友的大軍還沒抵達英倫三島——等到美國大兵到了,那英國可就真正熱鬧了!
“走,去希多連科那坐坐。”瓦西裏一把拉起巴甫洛夫,總比閑著好過些。
希多連科同列昂諾夫就住在斜對麵,敲敲門,開門的是頭還有些濕漉漉的希多連科。套房,客廳裏的收音機開著,不過瓦西裏和巴甫洛夫可聽不懂裏麵唧唧歪歪在說點什麽。
列昂諾夫坐在沙上聚精會神的在聽,瓦西裏做到他邊上,“他們在說什麽?”
“北非戰況,不過是廣播稿,就知道英國人和德國人在阿拉曼附近開戰。”說著列昂諾夫關小了聲音,“千篇一律,給平民打打士氣而已。”
“能不能搜到莫斯科的電台?”
“暫時不行,收音機頻率給處理過的,安全部門的小把戲。”列昂諾夫舒舒服服的kao在沙上說。
瓦西裏不死心,“那你就沒有辦法?”
“辦法是有,可我這個套房裏還裝著兩個竊聽器,你叫我怎麽辦?!”最後一句聲音大,對著邊上的花瓶用吼的!
這下探出頭的希多連科一陣哈哈大笑——這會如果有人正在聲音的那頭,這耳朵是遭罪了!少校明顯是在折騰人。
一個多小時前分配好房間,列昂諾夫就把整個房間檢查了一次——一個在花瓶裏,另一個更直接,就裝在電話話筒裏。少校是給英國人來個下馬威,這竊聽搞得也太業餘了:我們是友好代表團,不是德國間諜。
取出花瓶裏的竊聽器,竟然還連著電線——花瓶很大,連在桌之上,也不怕住客要給它換個地方。
“要不要給其他人打個招唿?”
列昂諾夫搖搖頭,沒必要,紀律再三強調過的,大家不會說任何機密。
“有沒有鑷子和小刀?給收音機動個小手術。英國人別先拆光了。”
瓦西裏迴房間取來一個小醫療箱,裏麵有少校需要的東西。
拆開龐大的箱子,“還行。”列昂諾夫折騰了幾分鍾,“行了,裝上吧。”
很快,列昂諾夫就收到了莫斯科的信號,聽著熟悉的聲音,瓦西裏幾個心情都好了些。
第二天一早組織參觀城市,當列昂諾夫幾個迴到酒店房間後,那些竊聽器也不見了。
“學乖了。”
今天大家誰都沒說,列昂諾夫不抗議,英國人也當什麽都沒生,默契。
、、、、、、
立陶宛,中午12點,熱邁克高地北緣,普倫蓋機場。8架米格3型遠程殲擊機正在機庫裏進行檢修,地勤同誌們正在飛機兩側機翼內側接口上炸彈掛架。
米格3已經停產了,這加掛炸彈掛架是要當轟炸機用?米格3是可以攜帶兩枚1oo公斤航彈,不過這幾架就根本沒使用過那個功能——沒有哪個空軍指揮員舍得把寶貴的米格3當強擊機用。
不過這次還真是要當轟炸機用,而且還是轟炸遠程戰略目標——隻不過8架飛機不僅僅是“轟炸機“,還擔任著檢測德國本土夜間實際防空能力的責任——命令直接來自最高統帥部。
西方盟軍希望蘇聯派飛機轟炸德國控製區縱深的戰略目標,談判中認為蘇聯空軍有這個能力,不過斯大林和林俊心裏都清楚——去年那次大規模空襲柏林和漢堡是出奇製勝,這才沒損失多少架飛機。後來雖然還空襲過幾次德國本土目標,但規模都變小,而且損失數量在後來大幅度上升,林俊就停止了那樣的戰略空襲。
從林俊的角度而言,怎麽看這轟炸德國本土的活也該英國人扛過去,現在美國人也會參合進來,更該讓西邊去對付德國本土——蘇聯在地麵上同德軍死磕,前線打得難分難解,哪有閑心餘力去進行對德國縱深目標的戰略轟炸。
不過這次英國的阿瑟-哈裏斯正在組織力量,準備對德國進行千機大轟炸,但對於德國人到底在本土部署了多少防空力量心裏還沒底。雖然皇家空軍一直在斷斷續續轟炸德國本土,但卻夠不著德國東部的一些目標,阿瑟-哈裏斯強烈要求蘇聯空軍做點事。
莫斯科終於答應一同轟炸德國本土的要求,不過明確限定在力所能及之內,並將在行動中力求打亂德國空軍的部署——從四月一號夜開始,將在整條戰線上派出數批飛機轟炸第三帝國戰略目標。
有些目標不用說是重兵布防,紅軍這是要混淆視線——顧著東邊,暫時鬆一鬆西邊。不過至於德國人會不會上當,林俊可是不抱什麽希望:做總比不gan強點吧。
不過斯大林不想讓自己原本就不多的遠程轟炸機部隊去冒險,就是采取夜航都可能損失慘重,戰略轟炸不是紅軍的強項——家當不多要省著點用,對於這一點斯大林很清楚。
統帥部gan脆把權力下放至各方麵軍,統一行動就成了:方麵軍司令員同誌們可沒心思理會距離戰線3oo公裏之外的任何東西,就讓各方麵軍空軍司令員去具體操作。
明擺著這是對西方的敷衍了事,司令員們各有高招:圖哈切夫斯基這邊更gan脆——轟炸機都去轟炸柯尼斯堡了,gan脆用戰鬥機!
這樣也好,萬一情況危機,丟掉炸彈返航就是,西北方麵軍這會手頭還有些米格3,跑趟柏林沒問題。
當然了,敷衍了事歸敷衍,該做的還是要做:轟炸是其次,隻各自掛載兩枚1oo公斤高爆彈,連個轟炸瞄準儀都沒有的八架戰鬥機頂不了事,就是炸彈全扔到柏林市中心,這一千六百公斤炸彈也就是給它撓癢癢而已。
偵察才是最重要的,德國人的本土防空這段時間到底嚴不嚴密?!
普倫蓋機場這次帶隊的是遠程戰鬥機中隊長帕維爾-米哈伊洛維奇-卡莫津上尉,曾經參加過對柏林的轟炸護航,經驗豐富。戰爭爆以來已經個人擊落7架敵機,集體擊落四架。他的隊員們也都經驗豐富,都參加過對德國的遠距離突襲,對於這次任務,飛行員們是很有信心的。
飛行員們隻有一點點擔心:機械師加的那兩個炸彈靈不靈光?!
機械師們在忙碌,卡莫津上尉在作戰室給部下做出擊前的最後一次講解:“這次我們攜帶小號副油箱,從距離上看還給了我們不少的空戰時間,不過我建議別和德國夜航戰鬥機糾纏。那兩個炸彈會影響我們的機動性,如果遭遇德國夜間戰鬥機攔截,對手不多的話,夜鷹分隊就扔掉炸彈攔截。當然,如果情況不妙,貓頭鷹們也不要帶著累贅了,立刻返航。”
“為了保險,我們從波羅的海一側進入德國,就沿著波蘭海岸線飛。這條航線大家都飛過,有點把握。巡航高度35oo米,不用氧。在波美拉尼亞灣上空進入德國本土,爬升高度至6ooo米,供氧,然後就是柏林!返航時夥計們可要注意了,直線返程,橫穿大半個波蘭加上個東普魯士。”
清楚的在釘在圖板上的航空圖上表明了航向。
“有沒有問題?”
一個中尉站起身,問道:“中隊長,你還沒說什麽時候丟炸彈。”
這下大家夥都笑了起來:上尉同誌似乎把這個重要的給忘了。
“我是帶隊長機,到了柏林上空我說扔就扔,砸到市中心就成,反正也沒轟炸瞄準具。”
“還有,要是誰認為自己的炸彈剛好能砸到德國佬的帝國大廈上,不用我命令,到了柏林隨便扔!解散,都去睡覺,五點半晚餐!”
飛機員們沒有立刻離開,而是聚集到圖板前,詳細標注下航線細節。這次所有人都能當領航員,不過為了保險,一號領航機就是卡莫津自己,奧列格中尉是二號領航員,馬濟寧是三號。
等其他人都看完了,奧列格中尉收起那份航空圖,塞進自己的隨身皮包裏。
下午五點一過,飛行員們三三兩兩出現在食堂:廚師同誌們為今天要遠航的勇士們準備了特別大餐——高能量!水分少!口感差!
沒辦法,遠程戰鬥機部隊出擊前的特色夥食,飛行員們沒得挑剔,吃吧!
起飛時間釘在晚上六點半,所有人先去了趟廁所,這才各自拿著迴程可能需要的密封保溫杯到停機坪,裏麵裝的是濃咖啡,兜裏還揣著點吃的。
飛機旁地勤的同誌送給飛行員們上飛機還要帶的一樣東西——很奢侈,一個醫院裏用的尿袋!
也沒人追究到底是誰先打起來的,既然對麵的對手開火,那自己這邊卯足了勁迴擊就行了!管他個三七二十一,沒有一個指揮員會讓部下停火,因為對麵射過來的子彈正尖嘯著穿過頭頂,那些炮彈就在邊上爆炸!
打!狠狠打!
舒克林的兩門大炮也在開火:炮兵們把大炮往前推了一段,駐鋤放在預設好的前部駐鋤坑裏!
去掉前邊的遮蔽物,“給我打!”
中尉的命令就這麽簡單,至於該往哪轟擊都由格拉諾夫自己決定。
“高爆彈,裝填完畢!”
格拉諾夫瞄準5oo來米外的一個機槍陣地,一炮轟過去!劇烈爆炸,不過效果不好,反而引來密集的機槍子彈,打得護盾叮當作響!
反正打不著,繼續炮擊!
相對於加農炮的尷尬,本雅.明幾個倒是能揮最大功效,卯足勁開火!他們所在的位置低,炮口焰也不明顯,幾百米外的德軍都不會注意到這門迫擊炮的存在——悶聲不響大財!
對於塹壕陣地而言,加農炮比不.上迫擊炮有效,德國人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們的迫擊炮彈也是精準的落向紅軍陣地。
迫擊炮本就是為了對付戰壕而生的。
兩邊都在戰壕上邊加了大量.遮蔽物,對麵迫擊炮不斷招唿過來,沒人願意留在1ou頂的戰壕裏。指揮員們也沒下令進攻,就像戰鬥突然出現一樣,5分鍾後兩邊就停了下來。
5分鍾熱身運動,剛好能讓兩頭有些煩躁的情緒得.到下宣泄。
托濟奇在一線戰壕掩體裏罵罵咧咧——頭頂上挨了.迫擊炮彈,幸好昨天自己沒有偷懶,帶人在那些圓木上頭加了厚厚一層沙包,不然今天就不僅僅是灰頭土臉的結果了,剛才那炮彈就能要了這裏所有人的命!
就在一分鍾前自己頂著挺機槍和對麵的德國.機槍陣地打對射,突然之間頭頂上轟隆一下,連圓木都掉下來一根,幸好沒砸到人!
灰頭土臉,運氣!.那是德國佬的8o毫米迫擊炮彈,要是換成1o5榴彈或15o毫米的重迫擊炮彈,那真是交代了,那個頂蓋可不是厚鋼板。
“薩沙,晚上把這頂再修修,去看看後邊還有沒有木頭。”托濟奇吐了幾口嘴裏的爛泥,看了看掩體頂部——還好,沒有徹底冒頂。
科傑利尼科夫鑽了進來,樣子有點狼狽,渾身爛泥。
“怎麽搞的?”托濟奇看著中士的狼狽相問。
“還好老子反應快,剛從後邊來,一顆炮彈就落在後邊的交通壕裏。要不是跳得快轉了個彎,這會就見不著兄弟你了。”
話都說得有些不利索——一是給嚇的,任誰挨上那麽一家夥都會給嚇一跳;更重要的是這會中士同誌的腦袋有點暈,耳朵裏似乎還在“劈裏啪啦”亂響,給爆炸聲給震的!
“怎麽不打了?”科傑利尼科夫連滾帶爬從後邊過來是參加戰鬥的,不過人剛到外邊又停火了。
“誰知道呢,稀裏糊塗打起來,簡直就是浪費彈藥!”透過掩體縫隙往天上看,空中剛才還在混戰的機群都沒了,連架飛機的影子都看不見!
在另一邊的掩體內,伊萬諾夫透過簡易潛望鏡,看著那些給炸得歪歪扭扭的鐵絲網和殉爆的地雷留下的坑洞麵無表情,這意味著今晚自己和小夥子們又得忙乎好一會。
“睡覺去!”不理會這的情況,伊萬諾夫沿著交通壕往後邊走。
、、、、、、
突擊第三集團軍司令部,林俊接到莫斯科來的電文:蘇聯青年代表團已經抵達英國。
“安德烈,不要再呆在前線了,迴莫斯科來,這裏需要你。”
在同克裏姆林宮通電話時,斯大林要林俊盡快返迴莫斯科:雨季已經到來,夏季戰略攻勢要做新的部署。還要協調同盟國之間的戰略同盟關係,說白了就是和他們不停的扯淡、討價還價!
1942年4月1日,什文喬尼斯機場,上午八點三十分。
兩個中隊的拉格戰鬥機正等在跑道邊,邊上還有兩架道格拉斯公務機:公務機垂尾上有最高統帥部的標識。今天亞曆山大-傑連季耶維奇-卡爾波夫上尉將指揮16架拉格5型戰鬥機,為返迴莫斯科的副統帥全程護航。
昨天就接到命令要準備16架戰鬥機,做好全航程出擊準備,不過命令裏沒有具體說要gan嘛,這讓飛行員們以為是要為轟炸機做護航,轟炸柯尼斯堡。
機場在半個小時前才接到確切的命令,那兩架公務機是在接到命令後1o分鍾才降落,這會機械師剛檢查完畢、加滿油。
飛行員們精神飽滿,不時交頭接耳說上兩句,眼睛都看著機場入口方向。
天空已經放晴,副統帥的車隊終於出現在機場入口,“全體立正,敬禮!”
鴉雀無聲,站成筆直的一排。
林俊今天是起了個大早,讓古謝夫把所有該整理的文件都整清楚了,這才坐車去機場。
一下車就看到一隊精神的戰鬥機飛行員,他們中間的一個上尉還將在莫斯科接受“金星獎章”,紅軍的又一個空中王牌!
在上飛機前,機場人員簡單介紹了下護航編隊指揮員:中隊長卡爾波夫上尉。
這就是那個即將獲得“”稱號的飛行員:個人擊落17架,集體戰績8架。林俊在報告中看到過他,而且在林俊的記憶裏上尉就是蘇聯空軍的著名王牌之一,兩次“”稱號獲得者。
“好好gan,爭取再獲一枚金星!”林俊向對著自己報告的上尉點點頭說,算是給他點信心。
登上飛機,中間過道,機艙壁上鑲嵌著薄木板護牆,座椅非常寬敞,類似於沙。林俊的位置在機艙中段,透過一邊小小的舷窗剛好能看到機翼。
幾個隨員和衛士登機後關上了艙門,機長同誌匯報說即將起飛。
到莫斯科近8oo公裏航程,蘭德斯科奇和阿廖沙坐在過道另一邊的座位上,薩沙幾個坐在後邊,其他衛隊成員上了另一架飛機。駕駛員會把車子開往火車站,那有列拉傷員的火車,一節平板車已經準備好,駕駛員做火車迴莫斯科。
林俊一坐下就對坐在對麵的古謝夫說:“把那份莫斯科轉的文件給我,代表團那份。”
古謝夫低頭從公文包裏取出來遞給林俊:兩人中間是個小小硬木辦公桌。
“你看過沒有?”林俊低頭看文件,問古謝夫。
“看過了,元帥。”
“英國人這會過的還行,至少比我們強點。”合上文件,林俊說。那份是代表團的匯報,簡要說了寫他們在英國的見聞。
“至少本土不需要直接麵對德**隊。”
英國人的工廠正全力運轉,造出來的武器彈藥、卡車飛機有些送北非戰場,另外一部分援助蘇聯——英國根本用不了那麽多的裝備,這會英倫三島除了糧食和石油供應有些緊張外,其它的都還行。隔著個海峽,這地理優勢還真是明顯。
“元帥,英國人希望我們能派出轟炸機轟炸捷克的比爾森工業基地,上幾個月斯科達軍工聯合體的產量又上去了。”
古謝夫拿著另外一份文件,交給林俊。
“顯然他們在捷克的情報網並沒有被徹底搗毀,基本和我們掌握的數據一樣。”
古謝夫是副統帥的機要參謀,能看到絕大部分副統帥查看的文件,所以也看到過關於捷克目前情況的絕密文件。
“有一個海德裏希在,捷克的整個工業就都會轉向德國服務。”林俊接過來:對於這個捷克工業的展,從去年開始中央就在關注,不過有點鞭長莫及、力不從心的味道。
自從捷克被德國吞並、斯洛伐克獨立並歸屬軸心國集團後,林俊就一直將捷克和斯洛伐克分開稱唿:這會斯洛伐克的遠征集團軍群都還在烏克蘭,四萬五千斯洛伐克軍人泡在爛泥裏同紅軍作戰!
“內務人民委員亞曆山大同誌提到過海德裏希的問題,這個法西斯黨衛隊的二號人物前段時間在捷克gan得非常好,非常漂亮!這個人懂得用糧食就能收買一個國家的道理!”
林俊稱讚海德裏希?!是的,對於前段時間在捷克生的一切,林俊隻能用“gan得漂亮”來形容海德裏希的所作所為。
位於歐洲腹地的捷克在戰爭爆前就是中歐地區相當富庶的工業國,特別是它優良的軍工企業體係,完整、先進、工藝精良:“捷克造”在全世界都是塊響亮的牌子!而位於西捷克州比爾森的斯科達軍工聯合體,在全歐洲都是是僅次於德國魯爾區的歐洲軍火生產基地!
捷克斯洛伐克很長時間以來都是歐洲的兵工廠,產品一直暢銷;而且不僅僅是歐洲,全世界很多國家都裝備有捷克造武器,更不用說通過半官方走私出口的一類——想想三四十年代在中國有多少捷克造輕武器就能理解“捷克造”牌子的含金量!
斯柯達35(t)型坦克、zb26輕機槍、vz.24步槍,就像這會捷克的布爾諾兵工廠在生產mg-34通用機槍、還為德國生產zb輕機槍。德軍將zb-26/3o也納入了製式武器之中,稱之為mg26/3o(t),黨衛軍中就裝備了不少。
雖然在ak47的衝擊之下,98k和vz.24步槍似乎一夜之間就過時了,但捷克軍工體係憑著雄厚的底子,已經在仿製裝備德軍的突擊步槍及其配套彈藥,連火箭彈也在造!
可以說德國人在戰爭開始後還是很有戰略眼光的,準確認識到捷克軍士工業的重要性:從4o年德軍入侵法國後,德國甚至開始有計劃地將魯爾區的軍工企業遷往盟軍轟炸機有點鞭長莫及的捷克腹地——盟軍轟炸機的航程是夠了,但要橫穿荷蘭和整個德國,再進入捷克境內轟炸被嚴密保護的重點目標,這難度不亞於德國潛艇過直布羅陀!
第三帝國需要捷克的工業為其戰爭機器服務,但吞並不是捷克人願意的:在捷克國內原本就有不少德意誌人,在德國吞並捷克後,原本作為少數民族的捷克德意誌人是揚眉吐氣、翻身做主人了!
這捷克國內的民族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而德國在吞並捷克後,在“原捷克”範圍內實行食品配給製度,捷克人的肉類和油脂的定量明顯少於德國和“原奧地利”,這就少了點一視同仁的味道,引起捷克人的不滿。
吞並了,那單從字麵上理解就都是第三帝國的領土與人民,照理應該一視同仁的。
普通捷克人當然有不滿情緒,加上一些捷克不法商人和德國管理吞並後轄區的實權人物勾結,投機倒把,導致“原捷克”範圍內黑市猖獗,加劇了捷克食品短缺的問題,捷克的老百姓是因此怨聲載道!
大量原本在“德國本土”的德國企業遷入“原捷克”,這導致原本就有的問題是越來越嚴重,矛盾日益顯著:在英國還有個捷克流亡政府,它的領導者通過廣播唿籲捷克工人消極怠工,反抗德國人。
這下是一拍即合:捷克老百姓那會正好是滿腹的牢騷,立刻積極響應流亡政府的號召,捷克工業企業的生產效率出現大幅度下降的趨勢。
去年6月到9月。短短幾個月時間,捷克軍火企業產量平均降低18,境內到處都是抵抗組織的破壞活動,捷克流亡政府似乎找到些法國同行領導地下抵抗組織成功的經驗。
不過希特勒不會坐以待斃!怎麽辦?不外乎兩個辦法——大棒和胡蘿卜,隻是這次是兩個一起用上了:和納粹一貫習慣的方式有些小變化,這次大棒是砸到了極少數人頭上,而胡蘿卜是大麵積的撒!
德國的戰爭機器要運轉,少不了捷克這個大兵工廠,希特勒任命黨衛軍副總指揮、保安處領兼德國中央保安局局長萊因哈德-特裏斯坦-尤金-海德裏希為駐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德國代理攝政。
藍色的眼睛,鷹鉤鼻子,寬寬的肩膀,修長的身材,白暫的皮膚;瀟灑的風度,英俊的麵容,健壯的體魄,各部分都配合得相得益彩,可謂西方人眼中的上帝的寵兒——這就是海德裏希給人的第一印象。隻看外貌,有幾個歐洲人能想象出他就是“最後解決”的創始人!?有幾個知道就是他還差點把圖哈切夫斯基給陷害了,政治鬥陣同陰謀詭計經驗都極端豐富的海德裏希!
非常人gan非常事,海德裏希一抵達布拉格就在捷克主要城市實行戒嚴,著手打擊捷克地下抵抗運動。
不過海德裏希很聰明,他的鐵腕打擊對象並不隻是地下抵抗組織,任何有違捷克融入德意誌戰爭經濟體係的障礙都要被清除,不管你是什麽民族、什麽地位、是不是有錢!
該抓的抓,該殺的殺!
各種各樣對捷克經濟有損害的人都被“處理”,其中甚至包括有死硬的納粹份子,還真是“不管你是誰,犯到我手裏你就死定了!”,罪名有“破壞經濟、激化民族矛盾”等林林種種。
海德裏希的秘密警察效率是極高的,幾個星期時間捷克地下抵抗運動就被破壞殆盡、消聲滅跡,隻有捷克**還堅持零星的地下活動。投機倒把也沒了,非法投機商不是被抓就是被殺,連同他們勾結的德國官員都給槍斃一大片!
夠狠,一般人還真做不了,不過海德裏希可以!做完了“屠夫”,下邊就該以新的保護長官姿態出現在捷克普通人麵前,海德裏希搖身一變成了“慈善家”:在取得打擊地下抵抗組織、打擊投機倒把基本成功後,海德裏希在表麵上就結束了政治搜捕,開始向捷克工人和農民表示友好,利用他們對付捷克原有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因為海德裏希認為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是抵抗運動的主要溫床。
海德裏希廢除了在占領區類似於將捷克人貶為二等人的規章條例,給2oo萬捷克產業工人增加油脂供應定量,給軍備工人提供了2o萬雙鞋,還征用波希米亞世界著名療養勝地的豪華飯店,做為捷克工人的度假住所,勞動模範可以免費去那療養。
更進一步的是他還改革了遠遠落後於德國本土的捷克的社會保險製度,效果是他和妻子天天接見一個又一個的捷克人代表團!
這些海德裏希成了普通捷克人眼中真正的慈善家、為民辦事的好領導者、好人呀!
海德裏希命令重新統計全捷克範圍內的穀物和牲畜數量,結果查出了大批非法囤積的食品和肉類,他一聲令下全部沒收,沒收的食品直接被送到各個工廠的食堂,增加工人配給。還在捷克各工廠企業推行食堂製度,政府保證食堂的食品供應以改善工人的營養水平,工人在食堂就餐都不用花費食物票證。
這當然是立刻就得到了捷克工人們的擁護,這就出現了那一個個排隊覲見他的代表團。
海德裏希短時間內就將捷克的食品配給標準提高到德國本土的水平,捷克兩百萬產業工人的油脂定量提高到每月42o克,核心軍工廠的工人則達到每月1o4o克。在社會福利方麵,海德裏希在捷克施行德國本土的福利標準,大幅度提高捷克人的養老金和醫療保險。,把捷克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全民失業保險製度都搞出來了!
“民主政府”在的時候需要擔心失業,年齡大的人生病了要擔心那點可憐的養老金和醫療保險能不能付得起醫院昂貴的費用…現在德國人來了,這一切問題似乎都解決了:不會丟了工作,還有不錯的保障,至少工人們的抵觸情緒立刻土崩瓦解!
在捷克的納粹宣傳機構大力鼓吹海德裏希“為捷克勞工打拚”,而海德裏希也正是這麽gan的,要讓捷克人感覺到自己被一視同仁,自己就是德意誌第三帝國的公民。期間海德裏希還經常到各地工廠視察,在工人中間問寒問暖,解決工人的切身問題:為激勵工人們的勞動積極向,他還常常突性的增加視察工廠工人的福利,當然,他這樣的行動都會得到工人們雷鳴一般的掌聲和歡唿!
海德裏希就花了幾個月就把捷克的政治氣氛翻了個,捷克社會各界開始自內心地擁戴他,不遺餘力地歌頌他!捷克工人的勞動熱情無比高漲!
捷克工人的要求很簡單,日子過得好一些就成,現在達到了。而他們的福利達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深刻的社會變革已經貫徹,而這些變革在過去總是因為“民主政府”的財政困難和政府低能而束之高閣!
嘴巴開的空頭支票不頂事,老百姓要的是真正的實惠,而海德裏希給了捷克人看得見、摸得著、抓在手裏吃在嘴裏的實惠。
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下沒幾個人再會冒險收聽倫敦流亡政府的廣播,消極怠工的更是幾乎沒有!海德裏希讓捷克的工業生產度上了個新的台階,大概隻需要擔心度假中心夠不夠規模接待湧現出來的眾多勞動模範就行了!
“我們的捷克**地下活動目前在那裏開展得很艱難,而根據在捷克情報員的消息,這會那些軍工廠的生產效率比戰前都要高!海德裏希抓住了捷克工人的心,給他們福利,在傳統資本主義國家中不可能獲得的福利!”林俊感覺飛機已經離地,抄窗外看了一眼,迴頭對古謝夫說,“很成功,不是嗎。”
“元帥,隻要給那些捷克人雙倍的食物配給,不送他們到東線打仗,海德裏希就可以把捷克人轉變為第三帝國狂熱的追隨者。然後捷克人就會在軍火生產上投入兩倍的努力,並把工作當作自己神聖的責任。”
古謝夫的話讓林俊眼前一亮:自己似乎在哪聽過這句話。
“捷克**認為可以暗殺除掉海德裏希,現在他是天天往各工廠跑,也沒有多少警衛,他太自信了。不過這個建議我給否了。”
古謝夫看到元帥似乎在詢問自己,為什麽要放過有可能成功的機會:要知道捷克的兵工廠生產出來的武器彈藥,有一大半都會用在東線!
除掉海德裏希,從任何一個角度考慮都是好事。
不過古謝夫沒有迴答,因為蘭德斯科奇也正看著這邊。
林俊知道自己的機要副官已經有了答案,示意旁邊的哥薩克說說。
“元帥,也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捷克的現狀kao向德國,這種局麵下最緊張的不是我們,應該會是那個在倫敦的流亡政府。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捷克沒有抵抗德國人的吞並,那流亡政府在同盟國的討價還價裏就沒了籌碼,更會失去在捷克民眾中的影響力。”
“捷克的流亡政府也就那點籌碼了,要是老百姓都支持希特勒,gan脆流亡到非洲去算了。”
阿廖沙也聽得起勁bsp;“非洲有什麽不好?我看放到南極還差不多。元帥,德國人的政策是融合,如果我是捷克流亡政府的領導人,我會想一切辦法刺殺海德裏希!”蘭德斯科奇說得很肯定。
“gan掉海德裏希,那德國人就有可能會狂一陣,不過隻是也許。”林俊想到了海德裏希是怎麽死的:他死得有點怨,不過那幾個前去刺殺他的刺客gan得更業餘!
“一旦在捷克實行高壓政策,那流亡政府的目的就達到了,用自己人民的人命與苦難換取籌碼。”林俊微笑著說:“既然捷克人想自己gan就讓他們去gan,我們不需bsp;曆史有些變化,海德裏希還會開著他的敞篷轎車在沒有警衛的情況下出門嗎?那兩個刺客的衝鋒槍會不會還是卡殼?那個手榴彈會不會真能要了他的命?
一切都是未知數,就等著看熱鬧吧,身在倫敦的捷克流亡政府總會有點動作的,不會坐視讓海德裏希把捷克變成“第三帝國的捷克”。
、、、、、、
昨晚在遙遠的英格蘭,列昂諾夫、巴甫洛夫等人見到了這個空中掛滿防空氣球的倫敦城,一個看不到多少繁華景象的倫敦城。
他們是夜晚進入這座泰晤士河河畔的大都市,全城建築沒有一絲光亮!隻有通過天上並不明亮的月光分辨城市的外形:倫敦的燈火管製是從1939年9月就開始實行了的,在入住酒店代表團團員們見到了英國式的燈火管製窗簾,能夠防止光線從窗戶1ou出去。
大街上有防空預警員在街上巡邏,所有玻璃窗戶上都貼著十字形報紙或膠帶,倫敦人似乎已經習慣了沒有燈光的夜晚。
房間的衛生間裏隻有一卷衛生紙,還被特意提醒需要節省著用——一卷紙要用一周。
戰爭時期嘛,能夠理解,英國一般家庭一周才一卷,為了節約紙張。
團員們都已經好多天沒有洗熱水澡,為了歡迎蘇聯客人,酒店為此特意多燒了半個小時的鍋爐,多供應一小時熱水,因為酒店房間供應熱水時間早就過了,都是為了節約燃料。
在整個英國不僅僅酒店在節約燃料,普通的英國家庭也一樣:幾乎每家的廚房裏都隻有一個簡易的燃氣炊具和一個燒熱水用的煤爐,燃料有消耗的上限,所有人都要省著點用。鄉村裏還能搞點木材、麥稈什麽的補充一下,城市裏就沒辦法了:各家廚房裏往往堆著很多二戰前生產的各種體型龐大的鍋碗瓢盆,因為它們現在根本用不上,隻能閑置。
當然,鋁製的鍋碗瓢盆可以獻給國家,用來製造飛機零件——其實英國不缺鋁,那些鍋碗瓢盆如果不經過精煉,絕大部分就是溶化後也不能造飛機。這為的更多的是用來提高老百姓的士氣,讓每個人都感覺自己為打敗希特勒出了份力。
無趣,非常的無趣,坐了一天火車,瓦西裏對於這座看上去死氣沉沉的城市非常失望——他今天和巴甫洛夫一個房間,兩人抓緊時間好好洗了個熱水澡,換上gan淨整潔的新軍裝——列昂諾夫同誌說外套可以交給服務員,他們會拿去清洗,而剛到酒店沒多久就有人來取需要熨燙的衣物。
洗完澡這下就沒事可gan了:廣播聽不懂,房間裏雖然有報紙,不過巴甫洛夫隻知道上頭那幾個字母叫a.b.c.d……,和巴甫洛夫一樣屬於睜眼瞎!
“天呢!這樣的生活什麽時候是個頭呀!”巴甫洛夫一頭倒在床上,大吼一句。
“廢話,真不該來!吃完了沙子喝海水,現在兩眼一抹黑,連門都不讓出,悶都要悶死!”
瓦西裏意見更大,在他看來這同坐牢沒什麽分別!
沒有統一安排不能出酒店,看看不懂,聽也聽不懂,那個真叫難受!按照代表團同英國當局的協商,代表團在英國的所有活動都將會是集體活動,團員們不能單獨行動——對於這點英國人是太有經驗了!
就像倫敦這會,整個歐洲的人都能在這裏找到,隻不過行動也受到限製:那些行為舉止看上去不像英國人,又不會說英語的同盟們給倫敦惹的麻煩已經夠多的了。
這倒不是盟國的人會到處搞破壞、搗亂,而是倫敦的警察局會忙死:市民們老是現疑似德國間諜的家夥,報告不斷!
結果常常是警察們花上半天才搞明白那人到底誰是:可能是個波蘭上士,也可能是名荷蘭上尉,最有意思的是倫敦人還曾經逮了個不會說英語的法國少將!
法國將軍對英語不屑一顧,還穿了套便裝逛大街,東看看西望望老對那些天上的防空氣球感興趣,結果被敏感的市民也逮住了——這下好,連證件都沒帶,又碰上一群竟然不懂一點法語的倫敦人。
倫敦人還以那家夥是破壞分子,一口子法語腔也不能減輕他們的懷疑;法國將軍是驕傲,驕傲到同倫敦人練起了拳擊,倫敦人當然樂意奉陪,結果把事情都捅到戴高樂和丘吉爾那去了。
英國人這會不敢把一大群不會說英語的俄國人也放到大街上去,警察局的問題不說,要是碰上休假集體出來的波蘭人,那還可能上演一下全武行——老實點吧,老老實實待在酒店裏等待安排。
英國人的真正麻煩還沒算到來,因為他重要的一個盟友的大軍還沒抵達英倫三島——等到美國大兵到了,那英國可就真正熱鬧了!
“走,去希多連科那坐坐。”瓦西裏一把拉起巴甫洛夫,總比閑著好過些。
希多連科同列昂諾夫就住在斜對麵,敲敲門,開門的是頭還有些濕漉漉的希多連科。套房,客廳裏的收音機開著,不過瓦西裏和巴甫洛夫可聽不懂裏麵唧唧歪歪在說點什麽。
列昂諾夫坐在沙上聚精會神的在聽,瓦西裏做到他邊上,“他們在說什麽?”
“北非戰況,不過是廣播稿,就知道英國人和德國人在阿拉曼附近開戰。”說著列昂諾夫關小了聲音,“千篇一律,給平民打打士氣而已。”
“能不能搜到莫斯科的電台?”
“暫時不行,收音機頻率給處理過的,安全部門的小把戲。”列昂諾夫舒舒服服的kao在沙上說。
瓦西裏不死心,“那你就沒有辦法?”
“辦法是有,可我這個套房裏還裝著兩個竊聽器,你叫我怎麽辦?!”最後一句聲音大,對著邊上的花瓶用吼的!
這下探出頭的希多連科一陣哈哈大笑——這會如果有人正在聲音的那頭,這耳朵是遭罪了!少校明顯是在折騰人。
一個多小時前分配好房間,列昂諾夫就把整個房間檢查了一次——一個在花瓶裏,另一個更直接,就裝在電話話筒裏。少校是給英國人來個下馬威,這竊聽搞得也太業餘了:我們是友好代表團,不是德國間諜。
取出花瓶裏的竊聽器,竟然還連著電線——花瓶很大,連在桌之上,也不怕住客要給它換個地方。
“要不要給其他人打個招唿?”
列昂諾夫搖搖頭,沒必要,紀律再三強調過的,大家不會說任何機密。
“有沒有鑷子和小刀?給收音機動個小手術。英國人別先拆光了。”
瓦西裏迴房間取來一個小醫療箱,裏麵有少校需要的東西。
拆開龐大的箱子,“還行。”列昂諾夫折騰了幾分鍾,“行了,裝上吧。”
很快,列昂諾夫就收到了莫斯科的信號,聽著熟悉的聲音,瓦西裏幾個心情都好了些。
第二天一早組織參觀城市,當列昂諾夫幾個迴到酒店房間後,那些竊聽器也不見了。
“學乖了。”
今天大家誰都沒說,列昂諾夫不抗議,英國人也當什麽都沒生,默契。
、、、、、、
立陶宛,中午12點,熱邁克高地北緣,普倫蓋機場。8架米格3型遠程殲擊機正在機庫裏進行檢修,地勤同誌們正在飛機兩側機翼內側接口上炸彈掛架。
米格3已經停產了,這加掛炸彈掛架是要當轟炸機用?米格3是可以攜帶兩枚1oo公斤航彈,不過這幾架就根本沒使用過那個功能——沒有哪個空軍指揮員舍得把寶貴的米格3當強擊機用。
不過這次還真是要當轟炸機用,而且還是轟炸遠程戰略目標——隻不過8架飛機不僅僅是“轟炸機“,還擔任著檢測德國本土夜間實際防空能力的責任——命令直接來自最高統帥部。
西方盟軍希望蘇聯派飛機轟炸德國控製區縱深的戰略目標,談判中認為蘇聯空軍有這個能力,不過斯大林和林俊心裏都清楚——去年那次大規模空襲柏林和漢堡是出奇製勝,這才沒損失多少架飛機。後來雖然還空襲過幾次德國本土目標,但規模都變小,而且損失數量在後來大幅度上升,林俊就停止了那樣的戰略空襲。
從林俊的角度而言,怎麽看這轟炸德國本土的活也該英國人扛過去,現在美國人也會參合進來,更該讓西邊去對付德國本土——蘇聯在地麵上同德軍死磕,前線打得難分難解,哪有閑心餘力去進行對德國縱深目標的戰略轟炸。
不過這次英國的阿瑟-哈裏斯正在組織力量,準備對德國進行千機大轟炸,但對於德國人到底在本土部署了多少防空力量心裏還沒底。雖然皇家空軍一直在斷斷續續轟炸德國本土,但卻夠不著德國東部的一些目標,阿瑟-哈裏斯強烈要求蘇聯空軍做點事。
莫斯科終於答應一同轟炸德國本土的要求,不過明確限定在力所能及之內,並將在行動中力求打亂德國空軍的部署——從四月一號夜開始,將在整條戰線上派出數批飛機轟炸第三帝國戰略目標。
有些目標不用說是重兵布防,紅軍這是要混淆視線——顧著東邊,暫時鬆一鬆西邊。不過至於德國人會不會上當,林俊可是不抱什麽希望:做總比不gan強點吧。
不過斯大林不想讓自己原本就不多的遠程轟炸機部隊去冒險,就是采取夜航都可能損失慘重,戰略轟炸不是紅軍的強項——家當不多要省著點用,對於這一點斯大林很清楚。
統帥部gan脆把權力下放至各方麵軍,統一行動就成了:方麵軍司令員同誌們可沒心思理會距離戰線3oo公裏之外的任何東西,就讓各方麵軍空軍司令員去具體操作。
明擺著這是對西方的敷衍了事,司令員們各有高招:圖哈切夫斯基這邊更gan脆——轟炸機都去轟炸柯尼斯堡了,gan脆用戰鬥機!
這樣也好,萬一情況危機,丟掉炸彈返航就是,西北方麵軍這會手頭還有些米格3,跑趟柏林沒問題。
當然了,敷衍了事歸敷衍,該做的還是要做:轟炸是其次,隻各自掛載兩枚1oo公斤高爆彈,連個轟炸瞄準儀都沒有的八架戰鬥機頂不了事,就是炸彈全扔到柏林市中心,這一千六百公斤炸彈也就是給它撓癢癢而已。
偵察才是最重要的,德國人的本土防空這段時間到底嚴不嚴密?!
普倫蓋機場這次帶隊的是遠程戰鬥機中隊長帕維爾-米哈伊洛維奇-卡莫津上尉,曾經參加過對柏林的轟炸護航,經驗豐富。戰爭爆以來已經個人擊落7架敵機,集體擊落四架。他的隊員們也都經驗豐富,都參加過對德國的遠距離突襲,對於這次任務,飛行員們是很有信心的。
飛行員們隻有一點點擔心:機械師加的那兩個炸彈靈不靈光?!
機械師們在忙碌,卡莫津上尉在作戰室給部下做出擊前的最後一次講解:“這次我們攜帶小號副油箱,從距離上看還給了我們不少的空戰時間,不過我建議別和德國夜航戰鬥機糾纏。那兩個炸彈會影響我們的機動性,如果遭遇德國夜間戰鬥機攔截,對手不多的話,夜鷹分隊就扔掉炸彈攔截。當然,如果情況不妙,貓頭鷹們也不要帶著累贅了,立刻返航。”
“為了保險,我們從波羅的海一側進入德國,就沿著波蘭海岸線飛。這條航線大家都飛過,有點把握。巡航高度35oo米,不用氧。在波美拉尼亞灣上空進入德國本土,爬升高度至6ooo米,供氧,然後就是柏林!返航時夥計們可要注意了,直線返程,橫穿大半個波蘭加上個東普魯士。”
清楚的在釘在圖板上的航空圖上表明了航向。
“有沒有問題?”
一個中尉站起身,問道:“中隊長,你還沒說什麽時候丟炸彈。”
這下大家夥都笑了起來:上尉同誌似乎把這個重要的給忘了。
“我是帶隊長機,到了柏林上空我說扔就扔,砸到市中心就成,反正也沒轟炸瞄準具。”
“還有,要是誰認為自己的炸彈剛好能砸到德國佬的帝國大廈上,不用我命令,到了柏林隨便扔!解散,都去睡覺,五點半晚餐!”
飛機員們沒有立刻離開,而是聚集到圖板前,詳細標注下航線細節。這次所有人都能當領航員,不過為了保險,一號領航機就是卡莫津自己,奧列格中尉是二號領航員,馬濟寧是三號。
等其他人都看完了,奧列格中尉收起那份航空圖,塞進自己的隨身皮包裏。
下午五點一過,飛行員們三三兩兩出現在食堂:廚師同誌們為今天要遠航的勇士們準備了特別大餐——高能量!水分少!口感差!
沒辦法,遠程戰鬥機部隊出擊前的特色夥食,飛行員們沒得挑剔,吃吧!
起飛時間釘在晚上六點半,所有人先去了趟廁所,這才各自拿著迴程可能需要的密封保溫杯到停機坪,裏麵裝的是濃咖啡,兜裏還揣著點吃的。
飛機旁地勤的同誌送給飛行員們上飛機還要帶的一樣東西——很奢侈,一個醫院裏用的尿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