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話後,他私下問過戶部的鄧文,對於這個榷場,戶部打算撥多少銀子。
鄧文笑著迴答“原本戶部今年的銀子是緊缺的!”
“可是去年王爺江州一行,查抄了將近五百萬兩,因此出使前,臣也曾問過陛下。”
“對於這個榷場,國庫撥了一百萬兩!”
聞言,他欣喜若狂,加上大理的七十萬兩,那總共就有一百七十萬兩了。
一夜無話。
昨夜又下了一場雨,整個小鎮都被群山環繞,不但潮濕,且蚊蟲甚多。
大夥都沒睡好覺,李洵陽也近淩晨才迷迷糊糊睡去。
直到臨近晌午,王朝才將他叫醒,並說黔州安仁縣的縣令來了。
起身下樓後,果然樓下坐著一名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
一旁還站著十餘人,其中就有昨日那幾名地痞漢子。
那縣令倒是眼尖,見著他下樓,忙對著身後那些人使了使眼色。
“下官楊慎之攜安仁縣一眾捕快,恭迎信王殿下!”
“楊慎之?”李洵陽看著眼前的這名官員,從他方才的這一舉動,便就說明此人是官場的老油條了。
但瞧著他又一身的泥濘不堪,也算是真誠。
“楊大人無需多禮!”
這楊慎之見狀,又對著昨日的那幾個漢子眼色一動,
片刻,就看著幾人搬進來不少的果肉蔬菜。
“王爺,昨夜下官聽聞您到了這富源鎮,甚至還將危橋也修繕好了,當即就馬不停蹄的趕了過來!”
“想來這富源鎮如今破敗不堪,便準備了這等生活之資,還望王爺莫要見怪,我等小縣也確實不富足啊!”
聞言,李洵陽眉頭一皺,冷道“楊大人這是給本王來哭窮了?”
他此刻已然明白這隻狡猾的狐狸是什麽意思了。
增開榷場一事已然確定,無非就是在挑選地方。
而他們昨日已經給那幾個地痞漢子說了在富源鎮。
光憑這楊慎之來的速度極快,方才又說什麽小縣令窮苦,還不是說明在這榷場開辦之前能不能撈一撈。
他甚至能想象到,如果這次不是他來,隻是朝廷所派的官員前來接洽,那今日這這果肉蔬菜那就有可能是兩箱銀子了。
生氣歸生氣,總不可能將這人隨意關進大牢吧?
榷場剛剛確定,急需用人之際,也就這當地的官員才好實施。
再說這楊慎之,見著李洵陽似有怒氣,當即惶恐道“王爺,下官可不敢呐!”
“還請王爺莫要動怒,下官所言非虛啊!”
“哦?這是何道理。”
這楊慎之擦了擦腦門的汗,嘴中也有些口渴,但茶水就在一旁,卻動也不敢動,
隻能忍著道“王爺,去年黔州發洪水想必您也知道吧?”
“而我安仁縣境內就有條天渡河,當時洪水幾乎將整個縣城給淹沒了…”
說到此處,他倒是一臉心疼惋惜。
“哎,一場洪水,我安仁縣百姓死傷無數…”
“直到今年,這縣城的積水才將將清了幹淨…”
聞言,李洵陽臉色有些凝重,“如此說來,莫非就是你安仁縣所遭受的傷害最大?”
“還有,去年朝廷不也撥了賑災銀子麽?”
楊慎之苦笑一聲“安仁縣是不是損傷最大下官不清楚,至於這賑災銀也確實收到過!”
“那為何洪水的禍患才剛剛解除呢?”李洵陽道。
“王爺有所不知,賑災銀分到我縣城才區區五萬兩…”
“這又夠做什麽?”
“去年洪水退去後,下官組織人手排澇,請了五千名百姓,還未半個月,這賑災銀就用完了…”
“後續沒有銀子來,百姓們自然不願意幹,如此來就一直沒銀子處理,直到今年改善…”
聽到此處,李洵陽暗自冷笑一聲。
什麽到今年改善,分明是不管不顧。
看了看一旁的幾人道“楊大人,這三人可是縣衙的人!”
楊慎之呆愣了神,點點頭。
“好!”
“昨日本王在勝境關修繕橋梁,卻險些被他們險些給帶入縣衙。”
“本王也曾聽說,在咱們大華的勝境關,還有一處什麽邊境衛所。”
“這衛所設立時''便就是為了收過橋費?是也不是?”
楊慎之不停的擦著幹,悻笑兩聲道“王爺說的對…”
他這一承認,李洵陽叫笑了,隨即又大怒的拍了拍桌子,“那你倒是和本王說說,靠著這勞什子過橋費,賺了多少?”
楊慎之惶恐跪下,嘴中求饒道“王爺,還望您明察秋毫呀,這過橋費的銀子我等縣衙可是分文沒拿啊!”
李洵陽冷笑一聲“你說沒拿就沒拿?”
這楊慎之趕忙辯解“王爺,這橋設立之初也確實就是為了這富源鎮。”
“這橋也是上任縣令當年說動不少富商集資建造的…”
“後來馮大人聽聞,便就下令讓我等縣衙派人在勝境關處收過橋費!”
“他也曾指派過人前來,就是為了將每日的過橋費給運走…”
“所以,王爺明察,我等確實沒有拿過一兩銀子啊!”
“若是王爺不信,下官縣衙內還有幾年前的過橋登記簿呢!”
此刻李洵陽聽得是憤怒不已,到頭來,要收過橋費的是馮聞如,閉關的也是是馮聞如。
如今就進入黔州,他還真想看看這他究竟是何方人聖了。
旋即他又道“行了,你說的事,本王自然會好好查證,倒是你將那賬簿交給本王便是!”
那楊慎之聞言是鬆了口氣,連連拜謝。
“你也莫哭窮了,本王心中有數,明日,你且去去找些年輕力壯的百姓過來!”
“人數嘛,一千左右!”
見這鳥官驚訝的神情,他冷哼一聲“要說賑災,那本王是沒法子!”
“可讓他們替本王怎樣做事,以力換錢倒是可以!”
“眼下這榷場要翻新,甚至這路也得修繕!”
聞言這鳥官又是一陣感恩叩禮拜謝。
李洵陽見著是實在煩人的緊。
“還有,你今日迴去,便將這榷場一事通知到縣內的所有商賈和商販!”
“明日,本王要親自在勝境關前見他們!”
“如若他們不願意來,嘿,到時候可莫要來求本王了!”
楊慎之聽後是連連應允。
鄧文笑著迴答“原本戶部今年的銀子是緊缺的!”
“可是去年王爺江州一行,查抄了將近五百萬兩,因此出使前,臣也曾問過陛下。”
“對於這個榷場,國庫撥了一百萬兩!”
聞言,他欣喜若狂,加上大理的七十萬兩,那總共就有一百七十萬兩了。
一夜無話。
昨夜又下了一場雨,整個小鎮都被群山環繞,不但潮濕,且蚊蟲甚多。
大夥都沒睡好覺,李洵陽也近淩晨才迷迷糊糊睡去。
直到臨近晌午,王朝才將他叫醒,並說黔州安仁縣的縣令來了。
起身下樓後,果然樓下坐著一名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
一旁還站著十餘人,其中就有昨日那幾名地痞漢子。
那縣令倒是眼尖,見著他下樓,忙對著身後那些人使了使眼色。
“下官楊慎之攜安仁縣一眾捕快,恭迎信王殿下!”
“楊慎之?”李洵陽看著眼前的這名官員,從他方才的這一舉動,便就說明此人是官場的老油條了。
但瞧著他又一身的泥濘不堪,也算是真誠。
“楊大人無需多禮!”
這楊慎之見狀,又對著昨日的那幾個漢子眼色一動,
片刻,就看著幾人搬進來不少的果肉蔬菜。
“王爺,昨夜下官聽聞您到了這富源鎮,甚至還將危橋也修繕好了,當即就馬不停蹄的趕了過來!”
“想來這富源鎮如今破敗不堪,便準備了這等生活之資,還望王爺莫要見怪,我等小縣也確實不富足啊!”
聞言,李洵陽眉頭一皺,冷道“楊大人這是給本王來哭窮了?”
他此刻已然明白這隻狡猾的狐狸是什麽意思了。
增開榷場一事已然確定,無非就是在挑選地方。
而他們昨日已經給那幾個地痞漢子說了在富源鎮。
光憑這楊慎之來的速度極快,方才又說什麽小縣令窮苦,還不是說明在這榷場開辦之前能不能撈一撈。
他甚至能想象到,如果這次不是他來,隻是朝廷所派的官員前來接洽,那今日這這果肉蔬菜那就有可能是兩箱銀子了。
生氣歸生氣,總不可能將這人隨意關進大牢吧?
榷場剛剛確定,急需用人之際,也就這當地的官員才好實施。
再說這楊慎之,見著李洵陽似有怒氣,當即惶恐道“王爺,下官可不敢呐!”
“還請王爺莫要動怒,下官所言非虛啊!”
“哦?這是何道理。”
這楊慎之擦了擦腦門的汗,嘴中也有些口渴,但茶水就在一旁,卻動也不敢動,
隻能忍著道“王爺,去年黔州發洪水想必您也知道吧?”
“而我安仁縣境內就有條天渡河,當時洪水幾乎將整個縣城給淹沒了…”
說到此處,他倒是一臉心疼惋惜。
“哎,一場洪水,我安仁縣百姓死傷無數…”
“直到今年,這縣城的積水才將將清了幹淨…”
聞言,李洵陽臉色有些凝重,“如此說來,莫非就是你安仁縣所遭受的傷害最大?”
“還有,去年朝廷不也撥了賑災銀子麽?”
楊慎之苦笑一聲“安仁縣是不是損傷最大下官不清楚,至於這賑災銀也確實收到過!”
“那為何洪水的禍患才剛剛解除呢?”李洵陽道。
“王爺有所不知,賑災銀分到我縣城才區區五萬兩…”
“這又夠做什麽?”
“去年洪水退去後,下官組織人手排澇,請了五千名百姓,還未半個月,這賑災銀就用完了…”
“後續沒有銀子來,百姓們自然不願意幹,如此來就一直沒銀子處理,直到今年改善…”
聽到此處,李洵陽暗自冷笑一聲。
什麽到今年改善,分明是不管不顧。
看了看一旁的幾人道“楊大人,這三人可是縣衙的人!”
楊慎之呆愣了神,點點頭。
“好!”
“昨日本王在勝境關修繕橋梁,卻險些被他們險些給帶入縣衙。”
“本王也曾聽說,在咱們大華的勝境關,還有一處什麽邊境衛所。”
“這衛所設立時''便就是為了收過橋費?是也不是?”
楊慎之不停的擦著幹,悻笑兩聲道“王爺說的對…”
他這一承認,李洵陽叫笑了,隨即又大怒的拍了拍桌子,“那你倒是和本王說說,靠著這勞什子過橋費,賺了多少?”
楊慎之惶恐跪下,嘴中求饒道“王爺,還望您明察秋毫呀,這過橋費的銀子我等縣衙可是分文沒拿啊!”
李洵陽冷笑一聲“你說沒拿就沒拿?”
這楊慎之趕忙辯解“王爺,這橋設立之初也確實就是為了這富源鎮。”
“這橋也是上任縣令當年說動不少富商集資建造的…”
“後來馮大人聽聞,便就下令讓我等縣衙派人在勝境關處收過橋費!”
“他也曾指派過人前來,就是為了將每日的過橋費給運走…”
“所以,王爺明察,我等確實沒有拿過一兩銀子啊!”
“若是王爺不信,下官縣衙內還有幾年前的過橋登記簿呢!”
此刻李洵陽聽得是憤怒不已,到頭來,要收過橋費的是馮聞如,閉關的也是是馮聞如。
如今就進入黔州,他還真想看看這他究竟是何方人聖了。
旋即他又道“行了,你說的事,本王自然會好好查證,倒是你將那賬簿交給本王便是!”
那楊慎之聞言是鬆了口氣,連連拜謝。
“你也莫哭窮了,本王心中有數,明日,你且去去找些年輕力壯的百姓過來!”
“人數嘛,一千左右!”
見這鳥官驚訝的神情,他冷哼一聲“要說賑災,那本王是沒法子!”
“可讓他們替本王怎樣做事,以力換錢倒是可以!”
“眼下這榷場要翻新,甚至這路也得修繕!”
聞言這鳥官又是一陣感恩叩禮拜謝。
李洵陽見著是實在煩人的緊。
“還有,你今日迴去,便將這榷場一事通知到縣內的所有商賈和商販!”
“明日,本王要親自在勝境關前見他們!”
“如若他們不願意來,嘿,到時候可莫要來求本王了!”
楊慎之聽後是連連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