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鬆鶴樓恢複平靜,眾學子都被方才李洵陽那囂張的氣焰有些驚嚇到了。
看向李洵陽的目光中有些畏懼,不少學子心中感歎“哎,棄皇子總歸還是皇子!”
這李洵陽方才的所作所為,方靈詩目睹全過程後,她倒是認為這棄皇子隻是想給眾學子一個下馬威,而隻不過徐尚林剛好撞上了,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配合著李洵陽上演了一出殺雞儆猴的戲碼。
心中頓時覺得這李洵陽有些不簡單,之前傳言其不學無術,喜愛尋歡作樂,甚為紈絝,如今來看,他倒是像在藏拙。
感歎自己也和尋常人看待他了,不禁些許懊惱。
一旁的趙月娘對那徐尚林也無好感,看到其被李洵陽教訓一番,心中也有些痛快,不經意見,眼神時刻停留在李洵陽身上,但又見他身邊的林若霜,確實美顏絕倫,自己見著都這都有些自慚形穢,想到此,心中冷哼一聲\\\"看來還是狗改不了吃屎!\\\"
樓下賓客的嘈雜的聲音傳了上來,方靈詩似乎有些不耐煩,開聲問道“五皇子,今日這宴是你所設,我呢,也是聽聞你前些時日和我那不成器的弟弟較量一番,沒成想迴來後,他整日埋沒在書海中廢寢忘食,我倒是著實好奇,怎的不學無術的皇子,如今竟然滿腹經綸了,煩請五皇子答疑解惑一番…”
李洵陽聽罷,輕笑了聲,謙謙有禮的迴道“倒不知方兄如此刻苦鑽研,這讓我自慚形穢了……”
說完,臉上有些譏笑的問道“故而放姑娘便讓書院學子滿城尋我?”
方靈詩聽後,俏臉微微一紅,嘴上卻一本正經的迴道“我可沒讓他們尋你,隻是將你的詩作在書院內宣揚了番,如今皇子名聲大噪,其中也有小女子一番功勞喲~咯咯咯咯~~”說完,打趣的看著李洵陽。
李洵陽隻能無奈一笑,不想再寒暄了,說道“方姑娘如今貴為書院先生,在下也是聽聞姑娘氣質美如蘭 才華馥比仙,更是將那書院庸儒氣的麵紅耳赤,直到被趕出書院…”
說完又冷哼一聲“那等庸儒惡意反斥朝廷之策,並裹挾百姓意來汙蔑朝廷官員,以此博取名望,若是我在場那便不是隻將他趕出書院那麽輕鬆!”
方靈詩聽著李洵陽的話,心中有些不屑,她隻覺得李洵陽這話矯揉造作,有討好自己之嫌,但嘴上客氣的說了聲“謝謝皇子為小女子打抱不平呐……”
李洵陽聽得這謝聲怎麽都不自在,話中之意倒是像在取笑自己。
“哼,這大才女還是瞧不起自己呀!”李洵陽暗自想道。
“方姑娘,在下聽聞涼州舊事時,我心甚悲,故而,為那無辜慘死的幾千邊軍賦詩一首,以告慰英魂!但請方姑娘品鑒。”
說著,吟吟道“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此詩念完,驚豔全場,眾學子不可思議的望向李洵陽,隻因全詩豪情激揚,氣勢磅礴,更是將邊軍英勇無畏,保家衛國的心意描繪出來,仿佛又將自身帶入其中。
不僅是學子們感觸頗深,方靈詩趙月娘也是呆愣的看著李洵陽。
“看來,弟弟敗給他,倒也不算情理之中…”方靈詩心內想到。
一旁林若霜此時眼中已有淚花閃動,弱弱的說道“公子,原來,邊軍都是這般不畏生死,這詩,他們的英魂若是能聽見,自然能安息!”
李洵陽點點頭“但願吧,不過…”嘴中冷哼一聲“嗬,便是這群不畏生死,以自身血軀守衛國家的戰士,其家屬還要被那些個庸儒拿來做文章,這才是最大的悲哀,方姑娘,你說呢?”
李洵陽又反問道方靈詩。
隻見方靈詩也是長歎一聲,嘴中念道
“敲石旗鼓滿秋光,
寒雪飄至問百憂,
秣馬平章秋草綠,
城嚴何日有白頭。”
方靈詩出口迴應的也是一首詩,此詩通篇將那邊軍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直抒胸臆,眾人仿佛置身在那涼州城牆上,士兵們任那大雪飄至,依舊不改報國為民之初心。
“好!”香山書院的學子發出猛烈的掌聲,畢竟方靈詩這首詩也不差,正好用來壓製李洵陽那囂張氣焰。
李洵陽隻能苦笑,看來這方法才女果然名不虛傳,心中一定,繼續念道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涼州關!”
李洵陽將這首前世唐朝的涼州詞稍加改動,因他了解,這時代的玉門關並不存在,故而用涼州關代替。
眾學子見他一首接一首,且都乃佳作,其中有質疑的問道“哼,我說五皇子,你這詩隨口說出,莫不是抄襲他人?”
“那你抄個試試?”李洵陽瞪著那學子,輕哼了聲。
心中想著“嘿,打不贏便要誣陷?好,那便讓你等見識見識什麽叫中華詩庫!”
說著,嘴中不斷念道: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涼州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裏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當最後一句念完,李洵陽激昂慷慨,眼神不屑的看著那群學子,心內不斷的感謝道“感謝李老爺子,高老爺子們呐,往後定為你等上香供奉!”
而李洵陽這接連三首,驚得眾學子看著李洵陽如同怪物一般,又頓感他這詩句最後倒是在諷刺他們,又想反駁,但胸無點墨,隻能指著李洵陽“你……你……你……”
“我如何?哼,以為人多我便怕了麽?若是不服,便站出來!”李洵陽用那睥睨眾生眼神看著他們。
隻見眾學子啞口無言,並無一人敢站出。
“哼,都是廢物!”李洵陽罵道。
這時,方靈詩向著李洵陽行禮,紅唇中有些激動的說道“好一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五皇子這句話,聽的靈詩振聾發聵,今日這詩,小女子不做也罷!”
“小女子為之前所做,向五皇子道歉,是靈詩淺薄了…”
在方靈詩看來,先不論其所做詩詞是否抄襲而來,但就其心中對邊境將士的尊重,那是真切的,方才對李洵陽自己倒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學子們見方靈詩認輸,心中雖然不服,但又無人能將他比下去,紛紛歎息不已。
李洵陽見他們不甘心,心內冷哼,這群自命不凡的讀書人,想讓他們改觀,隻怕比殺了他們還難,眼下自然不想去與他們計較。
隻見這時,樓梯上走來一群人,為首身著紫色華服,嘴中笑吟道“哈哈哈哈……今日這鬆鶴樓如此這鬧,五弟,四哥可是樓下便聽著你的詩句了啊,比那淩煙閣中也不遑多讓呀!”
來人正是義王李洵靛,這自從淩煙閣刺殺一事,李洵陽也是許久未見他了,見他春風拂麵,狀態極佳,舉手投足間氣派依舊,忙著迴道“原來是四哥……這倒是小弟不是了,未曾記著請四哥而來,萬請四哥莫怪。”
李洵陽打著招唿,但心內還是有些芥蒂,畢竟想著若是何事都能沾上他們,那準無好事了。
李洵靛見李洵陽如此客氣,笑意不止,一旁的趙月娘等人連忙起身讓位給他。
“喲…原來方才女和趙大人之女也在啊,這倒是頗為熱鬧啊!”李洵靛說著,眼神不停在李洵陽和趙月娘二人之間來迴轉動。
又見著林若霜緊挨著李洵陽,眉頭輕皺,林若霜手足無措,頗為緊張的問候了聲,不過李洵靛好似不在乎般,隻是點頭迴應了下。
李洵陽自然觀察到了這一抹皺眉,心中暗罵了聲,臉上又不好表現出什麽。
“民女參見王爺…”
這時,方靈詩和趙月娘一同向李洵靛行禮。
林逸和李翰並不感冒,自顧一旁摳著鼻屎,將他當做空氣一般。
看向李洵陽的目光中有些畏懼,不少學子心中感歎“哎,棄皇子總歸還是皇子!”
這李洵陽方才的所作所為,方靈詩目睹全過程後,她倒是認為這棄皇子隻是想給眾學子一個下馬威,而隻不過徐尚林剛好撞上了,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配合著李洵陽上演了一出殺雞儆猴的戲碼。
心中頓時覺得這李洵陽有些不簡單,之前傳言其不學無術,喜愛尋歡作樂,甚為紈絝,如今來看,他倒是像在藏拙。
感歎自己也和尋常人看待他了,不禁些許懊惱。
一旁的趙月娘對那徐尚林也無好感,看到其被李洵陽教訓一番,心中也有些痛快,不經意見,眼神時刻停留在李洵陽身上,但又見他身邊的林若霜,確實美顏絕倫,自己見著都這都有些自慚形穢,想到此,心中冷哼一聲\\\"看來還是狗改不了吃屎!\\\"
樓下賓客的嘈雜的聲音傳了上來,方靈詩似乎有些不耐煩,開聲問道“五皇子,今日這宴是你所設,我呢,也是聽聞你前些時日和我那不成器的弟弟較量一番,沒成想迴來後,他整日埋沒在書海中廢寢忘食,我倒是著實好奇,怎的不學無術的皇子,如今竟然滿腹經綸了,煩請五皇子答疑解惑一番…”
李洵陽聽罷,輕笑了聲,謙謙有禮的迴道“倒不知方兄如此刻苦鑽研,這讓我自慚形穢了……”
說完,臉上有些譏笑的問道“故而放姑娘便讓書院學子滿城尋我?”
方靈詩聽後,俏臉微微一紅,嘴上卻一本正經的迴道“我可沒讓他們尋你,隻是將你的詩作在書院內宣揚了番,如今皇子名聲大噪,其中也有小女子一番功勞喲~咯咯咯咯~~”說完,打趣的看著李洵陽。
李洵陽隻能無奈一笑,不想再寒暄了,說道“方姑娘如今貴為書院先生,在下也是聽聞姑娘氣質美如蘭 才華馥比仙,更是將那書院庸儒氣的麵紅耳赤,直到被趕出書院…”
說完又冷哼一聲“那等庸儒惡意反斥朝廷之策,並裹挾百姓意來汙蔑朝廷官員,以此博取名望,若是我在場那便不是隻將他趕出書院那麽輕鬆!”
方靈詩聽著李洵陽的話,心中有些不屑,她隻覺得李洵陽這話矯揉造作,有討好自己之嫌,但嘴上客氣的說了聲“謝謝皇子為小女子打抱不平呐……”
李洵陽聽得這謝聲怎麽都不自在,話中之意倒是像在取笑自己。
“哼,這大才女還是瞧不起自己呀!”李洵陽暗自想道。
“方姑娘,在下聽聞涼州舊事時,我心甚悲,故而,為那無辜慘死的幾千邊軍賦詩一首,以告慰英魂!但請方姑娘品鑒。”
說著,吟吟道“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此詩念完,驚豔全場,眾學子不可思議的望向李洵陽,隻因全詩豪情激揚,氣勢磅礴,更是將邊軍英勇無畏,保家衛國的心意描繪出來,仿佛又將自身帶入其中。
不僅是學子們感觸頗深,方靈詩趙月娘也是呆愣的看著李洵陽。
“看來,弟弟敗給他,倒也不算情理之中…”方靈詩心內想到。
一旁林若霜此時眼中已有淚花閃動,弱弱的說道“公子,原來,邊軍都是這般不畏生死,這詩,他們的英魂若是能聽見,自然能安息!”
李洵陽點點頭“但願吧,不過…”嘴中冷哼一聲“嗬,便是這群不畏生死,以自身血軀守衛國家的戰士,其家屬還要被那些個庸儒拿來做文章,這才是最大的悲哀,方姑娘,你說呢?”
李洵陽又反問道方靈詩。
隻見方靈詩也是長歎一聲,嘴中念道
“敲石旗鼓滿秋光,
寒雪飄至問百憂,
秣馬平章秋草綠,
城嚴何日有白頭。”
方靈詩出口迴應的也是一首詩,此詩通篇將那邊軍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直抒胸臆,眾人仿佛置身在那涼州城牆上,士兵們任那大雪飄至,依舊不改報國為民之初心。
“好!”香山書院的學子發出猛烈的掌聲,畢竟方靈詩這首詩也不差,正好用來壓製李洵陽那囂張氣焰。
李洵陽隻能苦笑,看來這方法才女果然名不虛傳,心中一定,繼續念道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涼州關!”
李洵陽將這首前世唐朝的涼州詞稍加改動,因他了解,這時代的玉門關並不存在,故而用涼州關代替。
眾學子見他一首接一首,且都乃佳作,其中有質疑的問道“哼,我說五皇子,你這詩隨口說出,莫不是抄襲他人?”
“那你抄個試試?”李洵陽瞪著那學子,輕哼了聲。
心中想著“嘿,打不贏便要誣陷?好,那便讓你等見識見識什麽叫中華詩庫!”
說著,嘴中不斷念道: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涼州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裏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當最後一句念完,李洵陽激昂慷慨,眼神不屑的看著那群學子,心內不斷的感謝道“感謝李老爺子,高老爺子們呐,往後定為你等上香供奉!”
而李洵陽這接連三首,驚得眾學子看著李洵陽如同怪物一般,又頓感他這詩句最後倒是在諷刺他們,又想反駁,但胸無點墨,隻能指著李洵陽“你……你……你……”
“我如何?哼,以為人多我便怕了麽?若是不服,便站出來!”李洵陽用那睥睨眾生眼神看著他們。
隻見眾學子啞口無言,並無一人敢站出。
“哼,都是廢物!”李洵陽罵道。
這時,方靈詩向著李洵陽行禮,紅唇中有些激動的說道“好一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五皇子這句話,聽的靈詩振聾發聵,今日這詩,小女子不做也罷!”
“小女子為之前所做,向五皇子道歉,是靈詩淺薄了…”
在方靈詩看來,先不論其所做詩詞是否抄襲而來,但就其心中對邊境將士的尊重,那是真切的,方才對李洵陽自己倒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學子們見方靈詩認輸,心中雖然不服,但又無人能將他比下去,紛紛歎息不已。
李洵陽見他們不甘心,心內冷哼,這群自命不凡的讀書人,想讓他們改觀,隻怕比殺了他們還難,眼下自然不想去與他們計較。
隻見這時,樓梯上走來一群人,為首身著紫色華服,嘴中笑吟道“哈哈哈哈……今日這鬆鶴樓如此這鬧,五弟,四哥可是樓下便聽著你的詩句了啊,比那淩煙閣中也不遑多讓呀!”
來人正是義王李洵靛,這自從淩煙閣刺殺一事,李洵陽也是許久未見他了,見他春風拂麵,狀態極佳,舉手投足間氣派依舊,忙著迴道“原來是四哥……這倒是小弟不是了,未曾記著請四哥而來,萬請四哥莫怪。”
李洵陽打著招唿,但心內還是有些芥蒂,畢竟想著若是何事都能沾上他們,那準無好事了。
李洵靛見李洵陽如此客氣,笑意不止,一旁的趙月娘等人連忙起身讓位給他。
“喲…原來方才女和趙大人之女也在啊,這倒是頗為熱鬧啊!”李洵靛說著,眼神不停在李洵陽和趙月娘二人之間來迴轉動。
又見著林若霜緊挨著李洵陽,眉頭輕皺,林若霜手足無措,頗為緊張的問候了聲,不過李洵靛好似不在乎般,隻是點頭迴應了下。
李洵陽自然觀察到了這一抹皺眉,心中暗罵了聲,臉上又不好表現出什麽。
“民女參見王爺…”
這時,方靈詩和趙月娘一同向李洵靛行禮。
林逸和李翰並不感冒,自顧一旁摳著鼻屎,將他當做空氣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