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也不急於一時,還是等過了端午節消停幾日再說。至於悅兒,端看大嫂的意思,在家請個老夫子教書,請繡娘教授女紅或是去書院讀書,都可以,不拘著哪種形式,隻要能學會真東西就好。”黛芙笑著與柳氏說自己的想法,又轉頭看著悅兒微笑。
“我沒甚想法,父親與敏慧看著辦就好,總歸是為悅兒好。”柳氏笑著應聲,並沒有表達太多想法。
“一個姑娘家,不在家裏學習女紅,讀那麽多書也有何用?我過兩日請蘭側妃過來,讓她把皇宮裏的女官請到家裏教悅兒規矩,說出去,也有麵子,誰不得高看咱們悅兒一眼?”安氏自得其樂,認為自己的安排很對。
柳氏皺著眉頭,輕輕搖頭,黛芙也是無語,本不想拂了婆母,奈何有些事,必須要跟她掰扯明白:“母親,您的想法是好的,大嫂和悅兒也都知道。隻是今時不同往日,您與蘭側妃勝似母女的情誼我們都曉得,隻是,您是忠勇伯爵府的伯爵夫人,您不止是代表您個人,也代表這整個晏家。
陛下龍體康健,不著急立儲君,但各位皇子各有千秋,禍事占著長,或是占著嫡,或是占著家世背景雄厚,我們晏家必須保持中立,不揣測聖意,避免扣上結黨營私的帽子。您與蘭側妃關係甚篤,就算時常見麵也沒什麽,但不能涉及兩府人員雜事,吃吃點心,看看風景,敘敘舊就好。
再說,咱們府裏上有陛下親賜的吉祥和如意,再去舍近求遠不說,傳到陛下耳邊,我們晏家就有些不識抬舉,言官大可彈劾我們忠勇伯爵府對陛下大不敬之罪,輕則削爵,重則砍頭甚至株連九族。”
安氏被黛芙說的毛骨悚然,一肚子氣:“老二媳婦,你莫要嚇唬我,我做了這麽久的伯夫人,什麽事沒見過,你莫不是對蘭兒有意見?她與老二都是你們成婚的事,你有何介意的?要說介意也是我才對?事實證明我的眼光是好的,蘭兒現在貴為皇妃,多尊貴啊?可惜我家老二沒有那個福份。
蘭兒雖說做了皇妃,確對我這個姨母依然如舊,沒有一點架子,反倒是你,作為我的兒媳婦,成天不著家,聖女又如何?你先是我晏家的媳婦,一點婦道都不守,這王都城裏哪家的兒媳婦如你這般享福,反倒是我這個婆婆,都成擺設了,你對我可有半點孝心?
七出之條,你早就犯了。我就是要與蘭兒來往,怎麽啦?我有個做皇妃的外甥女,對我又孝順,對我所說之事,十件得有九件應承。你這兒媳婦為我這個婆婆做過何事?”
“母親,敏慧有皇命和職責在身,今日所說,並無惡意,您莫要生氣。”晏基尷尬的看著母親和妻子。黛芙麵容平和,並沒有因為安氏的話而不快。
“母親,我說句實話,您別不愛聽。蘭側妃隻是側妃,就是大戶人家的良妾、貴妾。她一個皇妃,無有實權,再尊貴能最貴過陛下嗎?陛下龍體正健,未有立儲君之意,也在觀察各位皇子。您與蘭側妃的關係親密,本就是姻親,倒也無妨,但要過多涉及晏家私事,那性質就變了。
在外人眼裏,很可能被與三皇子一黨,難不成,您要替陛下選擇不成?再說迴敏慧剛才說的事,吉祥與如意乃是陛下賜予二叔的房內人,我們何苦來舍近求遠得罪陛下,還欠了蘭側妃人情?
兩件事加在一起,那可真是可大可小啊?您不信任敏慧,那是她過門時候短,您對她的品性還不了解,可兒媳與您朝夕相處十多年,您總該相信了吧!我柳氏一族也不是白身,兒媳在閨中,家中也是請了夫子的,對我朝律法典儀也是讀過的。敏慧並未誇大其詞,確實如此。”柳氏態度溫和的與安氏陳述。
安氏委屈的看著晏坤:“老爺,真是如此嗎?怎麽我與外甥女見個麵,辦個事就成了禍事?”
晏坤本想呲噠安氏兩句,蠢婦!隻是想到今日是端午節,兒孫盡在,便不想破壞這闔家團圓的氣氛。也沒給安氏一個眼神,繼續耍弄懷中的孫女:“兩個兒媳婦都是出身世家大族,哪個不是在閨閣中就學習我朝律例典章?也隻有你們家不讓女兒學習,一味的隻學習女紅。
都是當祖母的人了,家裏四個孩子,還不見你忙,還有心思找別人閑聊,你確實太過悠閑了,莫不然以後就把一家人的吃食管起來吧,說多了,你也聽不明白。一家人不需要個個精明,隻要各司其職,按能力分配也是一樣的。
夫人,你我未有女兒,兩個兒媳就是咱們的女兒,她們每日要照看兒子,打理庶務,照顧夫君,還要迎來送往,事情多的很,我們做父母的該想著在身體健朗的時候為她們多分擔一些。
蘭側妃別說是你的外甥女,就是你的女兒,如今是皇妃,我們也不能自己想當然,要懂得避嫌,懂得為一家人打算。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不該你操心,你該把心思放在照看四個孫子孫女身上,這才是我們晏家的根本。
好了,今日端午節合家團圓,咱們好好吃飯吧!”
柳氏笑著附和:“是呀,咱們繼續吃飯吧!聽說二叔今個兒去廚房包了粽子,我可得嚐嚐。”
“大嫂說的是,惹母親不高興,是兒媳的不是,我自罰一杯,若是母親不解氣,打我兩下也行。”黛芙笑著舉起酒杯幹了。
安氏看一家子沒有向著自己說話的,也覺得沒趣兒,不樂意也沒辦法,看黛芙給她台階下,也就就著台階下了:“都是一家人,我還能真打了你不成,吃飯吧,說過了就過去了。”
“謝母親!我看父親的提議不錯,以後我們的吃食就勞煩母親辛苦照應了,聽說母親在吃食上頗有心得,看來我們有口福了,還是父親知道母親的好。”黛芙笑著誇讚。
“我沒甚想法,父親與敏慧看著辦就好,總歸是為悅兒好。”柳氏笑著應聲,並沒有表達太多想法。
“一個姑娘家,不在家裏學習女紅,讀那麽多書也有何用?我過兩日請蘭側妃過來,讓她把皇宮裏的女官請到家裏教悅兒規矩,說出去,也有麵子,誰不得高看咱們悅兒一眼?”安氏自得其樂,認為自己的安排很對。
柳氏皺著眉頭,輕輕搖頭,黛芙也是無語,本不想拂了婆母,奈何有些事,必須要跟她掰扯明白:“母親,您的想法是好的,大嫂和悅兒也都知道。隻是今時不同往日,您與蘭側妃勝似母女的情誼我們都曉得,隻是,您是忠勇伯爵府的伯爵夫人,您不止是代表您個人,也代表這整個晏家。
陛下龍體康健,不著急立儲君,但各位皇子各有千秋,禍事占著長,或是占著嫡,或是占著家世背景雄厚,我們晏家必須保持中立,不揣測聖意,避免扣上結黨營私的帽子。您與蘭側妃關係甚篤,就算時常見麵也沒什麽,但不能涉及兩府人員雜事,吃吃點心,看看風景,敘敘舊就好。
再說,咱們府裏上有陛下親賜的吉祥和如意,再去舍近求遠不說,傳到陛下耳邊,我們晏家就有些不識抬舉,言官大可彈劾我們忠勇伯爵府對陛下大不敬之罪,輕則削爵,重則砍頭甚至株連九族。”
安氏被黛芙說的毛骨悚然,一肚子氣:“老二媳婦,你莫要嚇唬我,我做了這麽久的伯夫人,什麽事沒見過,你莫不是對蘭兒有意見?她與老二都是你們成婚的事,你有何介意的?要說介意也是我才對?事實證明我的眼光是好的,蘭兒現在貴為皇妃,多尊貴啊?可惜我家老二沒有那個福份。
蘭兒雖說做了皇妃,確對我這個姨母依然如舊,沒有一點架子,反倒是你,作為我的兒媳婦,成天不著家,聖女又如何?你先是我晏家的媳婦,一點婦道都不守,這王都城裏哪家的兒媳婦如你這般享福,反倒是我這個婆婆,都成擺設了,你對我可有半點孝心?
七出之條,你早就犯了。我就是要與蘭兒來往,怎麽啦?我有個做皇妃的外甥女,對我又孝順,對我所說之事,十件得有九件應承。你這兒媳婦為我這個婆婆做過何事?”
“母親,敏慧有皇命和職責在身,今日所說,並無惡意,您莫要生氣。”晏基尷尬的看著母親和妻子。黛芙麵容平和,並沒有因為安氏的話而不快。
“母親,我說句實話,您別不愛聽。蘭側妃隻是側妃,就是大戶人家的良妾、貴妾。她一個皇妃,無有實權,再尊貴能最貴過陛下嗎?陛下龍體正健,未有立儲君之意,也在觀察各位皇子。您與蘭側妃的關係親密,本就是姻親,倒也無妨,但要過多涉及晏家私事,那性質就變了。
在外人眼裏,很可能被與三皇子一黨,難不成,您要替陛下選擇不成?再說迴敏慧剛才說的事,吉祥與如意乃是陛下賜予二叔的房內人,我們何苦來舍近求遠得罪陛下,還欠了蘭側妃人情?
兩件事加在一起,那可真是可大可小啊?您不信任敏慧,那是她過門時候短,您對她的品性還不了解,可兒媳與您朝夕相處十多年,您總該相信了吧!我柳氏一族也不是白身,兒媳在閨中,家中也是請了夫子的,對我朝律法典儀也是讀過的。敏慧並未誇大其詞,確實如此。”柳氏態度溫和的與安氏陳述。
安氏委屈的看著晏坤:“老爺,真是如此嗎?怎麽我與外甥女見個麵,辦個事就成了禍事?”
晏坤本想呲噠安氏兩句,蠢婦!隻是想到今日是端午節,兒孫盡在,便不想破壞這闔家團圓的氣氛。也沒給安氏一個眼神,繼續耍弄懷中的孫女:“兩個兒媳婦都是出身世家大族,哪個不是在閨閣中就學習我朝律例典章?也隻有你們家不讓女兒學習,一味的隻學習女紅。
都是當祖母的人了,家裏四個孩子,還不見你忙,還有心思找別人閑聊,你確實太過悠閑了,莫不然以後就把一家人的吃食管起來吧,說多了,你也聽不明白。一家人不需要個個精明,隻要各司其職,按能力分配也是一樣的。
夫人,你我未有女兒,兩個兒媳就是咱們的女兒,她們每日要照看兒子,打理庶務,照顧夫君,還要迎來送往,事情多的很,我們做父母的該想著在身體健朗的時候為她們多分擔一些。
蘭側妃別說是你的外甥女,就是你的女兒,如今是皇妃,我們也不能自己想當然,要懂得避嫌,懂得為一家人打算。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不該你操心,你該把心思放在照看四個孫子孫女身上,這才是我們晏家的根本。
好了,今日端午節合家團圓,咱們好好吃飯吧!”
柳氏笑著附和:“是呀,咱們繼續吃飯吧!聽說二叔今個兒去廚房包了粽子,我可得嚐嚐。”
“大嫂說的是,惹母親不高興,是兒媳的不是,我自罰一杯,若是母親不解氣,打我兩下也行。”黛芙笑著舉起酒杯幹了。
安氏看一家子沒有向著自己說話的,也覺得沒趣兒,不樂意也沒辦法,看黛芙給她台階下,也就就著台階下了:“都是一家人,我還能真打了你不成,吃飯吧,說過了就過去了。”
“謝母親!我看父親的提議不錯,以後我們的吃食就勞煩母親辛苦照應了,聽說母親在吃食上頗有心得,看來我們有口福了,還是父親知道母親的好。”黛芙笑著誇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