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科研中心城
重生1987年當首富 作者:看我書的讀者今年暴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楓再次來到深城科研中心城。
這裏比起三個月以前,已經大變樣。
原本泥濘的鄉間小路變成了寬敞的柏油路,兩旁還栽種了樹木,還有一處休閑廣場。
周圍一棟棟嶄新的樓房拔地而起,這裏被詳細地劃分為科研區和生活區。
走在這座嶄新又現代化的科研中心城,陳楓仿佛迴到了三十年後,那個他重生前的世界。
“陳先生,我們現在經過的這一棟樓,就是我們科研中心城的管理大樓,園區的所有研究所都由我們的管理中心進行管理。
這些科學家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寶。
所以,我們按照您的要求,這裏的建築盡量仿俄式設計,園區內有專門的教堂和神父,我們的餐廳也聘請了俄國那邊大廚,務必做出地地道道的俄國美食。
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我們都應該盡可能的滿足這些科學家的需求,讓他們在異國他鄉也能夠有家的感覺。”
一支車隊行駛在園區的道路上。
陳楓坐在車裏,坐在他旁邊的是一個三十七八歲左右戴著眼鏡的中年人。
這個中年人是科研中心的經理,姓宋,專門負責這個園區的管理工作。
這個科研中心城,在立項的時候,也有過討論,究竟是以機關單位的形式管理,還是以企業的形式管理。
陳楓力主以企業的形式管理,他不希望自己的科研中心城管理上出現官僚主義作風。
在陳楓看來,現代企業方式管理更高效。
科學家是陳楓帶來的,科研中心城是陳楓出錢建的,陳楓自然是擁有最大的話語權。
但是這件事也被一些有心人捅到了老先生那裏,很多人眼紅這裏麵的權力還有金錢。
這些有心人跟老先生,陳楓一個港商資產階級想在深城搞特權。
老先生一句話“我無條件相信陳楓同誌”,直接讓那些宵小之輩無話可說。
這個科研中心城規劃的時候,那半個月時間,陳楓幾乎是深城和香江兩頭跑。
可以說,這座科研中心城在建設之初就打上了陳楓的烙印。
甚至連這位宋經理都是陳楓親自招聘的。
這位宋經理,原本在政府部門工作。
年輕時候還當過兵,還是十分稀缺的技術兵。
在知道陳楓的科研中心城招聘之後,他認為這裏十分有發展的空間,便利用年假的時間麵試。
這個年頭,公職人員跳槽到私企是十分需要勇氣的。
這位宋經理,也是綜合了各種利弊,最後做出這個大膽的決定。
他給陳楓的印象不錯。
做起事來認真仔細,待人處事彬彬有禮。
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是東北人,老家就在中俄的邊境,所以這位宋經理是懂俄語的。
這讓他在麵試中拿到很高的分數。
而且麵試的時候,他的身姿站得筆直就給陳楓的印象十分深刻,於是在在二十多個候選人當中,陳楓毫不猶豫地選擇中了他。
“陳先生,這裏是我們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也是我們科研中心城現在現在發展的重點項目,這一批蘇俄來的科學家來了之後,帶來了非常多的外國先進技術,附近很多大學都會來交流。
我現在帶您進去參觀一下。”
陳楓點點頭。
在這麽多項目當中,他的確對電子信息技術最感興趣。
電子信息工程包括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係統的設計與應用等,像電子產品,電話,手機通信,還有軍用的雷達,都會用到這門技術。
後麵,這門技術還會延伸到互聯網,還有手機的軟件開發,係統研發。
這裏蘊含的商業價值相當驚人,可以說是一座等待開采的金山。
陳楓和宋經理一行人下車後,開始走向這個研究所的門口,老遠就看到幾個穿著白大褂的白人站在那裏。
“陳先生,納巴布金教授是這裏的主要負責人,看和他的助手正在恭候您的大駕。”
站在中間的是一個戴著眼鏡五十多歲身材不算高大的白人男人,當他看到陳楓後,臉上露出了笑容,主動上前伸出手。
“陳,好久不見了。”
“納巴布金教授,你好。”陳楓握住了這位教授的手。
這個教授也是陳楓親自從烏國帶迴來的,是倒數第二批名單,據說他是蘇俄諸多電子信息工程研究學者當中最負盛名的,手上有很多電子信息工程的發明專利。
可見這位教授的重要程度。
當時去接納巴布金教授的時候,還鬧了點小烏龍。
納巴布金教授以為陳楓是外國的間諜,想誘拐他出國,這位被蘇俄長時間熏陶的共產主義者,自然是寧死不從。
他拿出一支獵槍與他對峙,幸好陳楓與秦衛國一同前往,秦衛國身手矯健,一下子就奪下了那支獵槍,還把這位教授製服了。
陳楓花了好些功夫才解釋清楚。
解除誤會後,納巴布金教授向陳楓道歉,還留他們在家裏吃了個飯,第二天才動身離開前往華國。
在納巴布金教授家裏的那頓飯也是讓陳楓記憶猶新,這個其貌不揚的蘇俄中年人真是太能喝了,喝伏特加就像喝水一樣。
換做尋常人,早就被他喝倒了,陳楓作為穿越重生者,體質異於常人,才打了個旗鼓相當。
看到陳楓喝酒能和自己打成平手,這位納巴布金教授對陳楓相當有好感。
暫時落腳居住在香江那會兒,見到陳楓就喊他過來一起喝酒。
嚇得陳楓是能躲就躲。
不過這個教授是真的有本事,不但自己過來華國,還打電話讓自己的一些優秀學生也一起來華國。
陳楓招募了不少蘇俄的科學家,很多都是自己一個人過來,助手學生什麽的都沒來,還得從國內的各大院校給他們安排學生。
但是納巴布金教授不一樣,他來到華國之後,立刻打電話把自己在俄國的班底全喊來了,以他的威望,他在蘇俄的學生紛紛來投。
於是納巴布金教授的這個研究小組是人員最完整的。
他們這個研究小組也是諸多研究小組中最快開展工作的。
這裏比起三個月以前,已經大變樣。
原本泥濘的鄉間小路變成了寬敞的柏油路,兩旁還栽種了樹木,還有一處休閑廣場。
周圍一棟棟嶄新的樓房拔地而起,這裏被詳細地劃分為科研區和生活區。
走在這座嶄新又現代化的科研中心城,陳楓仿佛迴到了三十年後,那個他重生前的世界。
“陳先生,我們現在經過的這一棟樓,就是我們科研中心城的管理大樓,園區的所有研究所都由我們的管理中心進行管理。
這些科學家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寶。
所以,我們按照您的要求,這裏的建築盡量仿俄式設計,園區內有專門的教堂和神父,我們的餐廳也聘請了俄國那邊大廚,務必做出地地道道的俄國美食。
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我們都應該盡可能的滿足這些科學家的需求,讓他們在異國他鄉也能夠有家的感覺。”
一支車隊行駛在園區的道路上。
陳楓坐在車裏,坐在他旁邊的是一個三十七八歲左右戴著眼鏡的中年人。
這個中年人是科研中心的經理,姓宋,專門負責這個園區的管理工作。
這個科研中心城,在立項的時候,也有過討論,究竟是以機關單位的形式管理,還是以企業的形式管理。
陳楓力主以企業的形式管理,他不希望自己的科研中心城管理上出現官僚主義作風。
在陳楓看來,現代企業方式管理更高效。
科學家是陳楓帶來的,科研中心城是陳楓出錢建的,陳楓自然是擁有最大的話語權。
但是這件事也被一些有心人捅到了老先生那裏,很多人眼紅這裏麵的權力還有金錢。
這些有心人跟老先生,陳楓一個港商資產階級想在深城搞特權。
老先生一句話“我無條件相信陳楓同誌”,直接讓那些宵小之輩無話可說。
這個科研中心城規劃的時候,那半個月時間,陳楓幾乎是深城和香江兩頭跑。
可以說,這座科研中心城在建設之初就打上了陳楓的烙印。
甚至連這位宋經理都是陳楓親自招聘的。
這位宋經理,原本在政府部門工作。
年輕時候還當過兵,還是十分稀缺的技術兵。
在知道陳楓的科研中心城招聘之後,他認為這裏十分有發展的空間,便利用年假的時間麵試。
這個年頭,公職人員跳槽到私企是十分需要勇氣的。
這位宋經理,也是綜合了各種利弊,最後做出這個大膽的決定。
他給陳楓的印象不錯。
做起事來認真仔細,待人處事彬彬有禮。
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是東北人,老家就在中俄的邊境,所以這位宋經理是懂俄語的。
這讓他在麵試中拿到很高的分數。
而且麵試的時候,他的身姿站得筆直就給陳楓的印象十分深刻,於是在在二十多個候選人當中,陳楓毫不猶豫地選擇中了他。
“陳先生,這裏是我們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也是我們科研中心城現在現在發展的重點項目,這一批蘇俄來的科學家來了之後,帶來了非常多的外國先進技術,附近很多大學都會來交流。
我現在帶您進去參觀一下。”
陳楓點點頭。
在這麽多項目當中,他的確對電子信息技術最感興趣。
電子信息工程包括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係統的設計與應用等,像電子產品,電話,手機通信,還有軍用的雷達,都會用到這門技術。
後麵,這門技術還會延伸到互聯網,還有手機的軟件開發,係統研發。
這裏蘊含的商業價值相當驚人,可以說是一座等待開采的金山。
陳楓和宋經理一行人下車後,開始走向這個研究所的門口,老遠就看到幾個穿著白大褂的白人站在那裏。
“陳先生,納巴布金教授是這裏的主要負責人,看和他的助手正在恭候您的大駕。”
站在中間的是一個戴著眼鏡五十多歲身材不算高大的白人男人,當他看到陳楓後,臉上露出了笑容,主動上前伸出手。
“陳,好久不見了。”
“納巴布金教授,你好。”陳楓握住了這位教授的手。
這個教授也是陳楓親自從烏國帶迴來的,是倒數第二批名單,據說他是蘇俄諸多電子信息工程研究學者當中最負盛名的,手上有很多電子信息工程的發明專利。
可見這位教授的重要程度。
當時去接納巴布金教授的時候,還鬧了點小烏龍。
納巴布金教授以為陳楓是外國的間諜,想誘拐他出國,這位被蘇俄長時間熏陶的共產主義者,自然是寧死不從。
他拿出一支獵槍與他對峙,幸好陳楓與秦衛國一同前往,秦衛國身手矯健,一下子就奪下了那支獵槍,還把這位教授製服了。
陳楓花了好些功夫才解釋清楚。
解除誤會後,納巴布金教授向陳楓道歉,還留他們在家裏吃了個飯,第二天才動身離開前往華國。
在納巴布金教授家裏的那頓飯也是讓陳楓記憶猶新,這個其貌不揚的蘇俄中年人真是太能喝了,喝伏特加就像喝水一樣。
換做尋常人,早就被他喝倒了,陳楓作為穿越重生者,體質異於常人,才打了個旗鼓相當。
看到陳楓喝酒能和自己打成平手,這位納巴布金教授對陳楓相當有好感。
暫時落腳居住在香江那會兒,見到陳楓就喊他過來一起喝酒。
嚇得陳楓是能躲就躲。
不過這個教授是真的有本事,不但自己過來華國,還打電話讓自己的一些優秀學生也一起來華國。
陳楓招募了不少蘇俄的科學家,很多都是自己一個人過來,助手學生什麽的都沒來,還得從國內的各大院校給他們安排學生。
但是納巴布金教授不一樣,他來到華國之後,立刻打電話把自己在俄國的班底全喊來了,以他的威望,他在蘇俄的學生紛紛來投。
於是納巴布金教授的這個研究小組是人員最完整的。
他們這個研究小組也是諸多研究小組中最快開展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