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在我們麵前,嚴絲合縫地堵住通道的,是一扇非常大的石門;
實際上,那不過就是一塊打磨得非常平整的石頭!
不過,可不要小看了這塊石頭。
我們走近了,才發現這塊石頭的材質,居然與這整個山洞的材質完全不一樣!
它應該是從其他地方運過來的石頭。
可是,這石頭的橫截麵,明顯比這寬達五六米的通道的橫截麵,要大太多太多了。
那它是怎樣被運進來的呢?
不過,它既然是一道門,那它就肯定是可以打開的!
我們這一個團隊的人,都是功參造化之輩。
我們用神識探查了一遍。
難怪!
這麽大的石門,它居然是從上麵給吊放下來的!
也就是說,它是從這山洞的上麵,開鑿了一個垂直的豎道,剛剛好把那石門,從上麵吊放下來。
不過,這也是我們的猜測:
因為,實際上石門上麵也隻有十來米的一個位置是空心的。
在那空心的上麵,就仍然是被嚴嚴實實的、不知道是用什麽材料,將它重新填滿了的!
這個通道寬約五六米,高也是五六米;
但是,這個石門,我們感知到,它應該是寬度、高度、厚度都有十米!
而且,這塊石頭既然是專門從外麵運過來的,那麽它的硬度,肯定要比這山洞的石頭還要大很多。
石頭的硬度越大,它的密度就越大;
那麽它的體積與重量之比也就越大。
不敢想象,這樣一塊長寬高都達到十米的石頭,會有多重!
而為什麽,這塊石頭又會被專門運過來封堵這個山洞的這些通道呢?
這隻能夠說明,這山洞裏,絕對有值得被保護起來的秘密!
我們的團隊裏,也有對地質深有研究的人。
可是,他們也不知道,這種石頭,會是從哪裏運來的;
因為,在他們的研究裏,並沒有出現過這種材質的石頭。
龍拱拱和龍門也試了一下,這塊石頭的材質太堅硬了?
以他們倆的修為,用他們本體那堅硬的爪子,在這石門上居然連一點點印痕,都沒有劃出來!
難怪,諸葛家族的人世代生活在這裏,已經好幾千年了,都沒有去打開過任何一道石門——
看來,他們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當然,我們這麽多修為這樣強大的人,倒也不需要去試著硬把這些石門給破拆開;
因為,我們這麽多人聯手,是肯定有機會把這扇石門給抬起來的!
因為看樣子,這扇石門的打開方式,確實是不能夠向左右兩邊推開,隻能夠向上麵抬起!
不過,對於那石門後麵會有一些什麽未知的東西,是否會有危險,我們目前都還預料不到。
所以,我們是先把我們這所有人的周圍,布下了一個結界,先保護好我們自己;
然後,我才把我們這些人的神識,全部連通在一起。
我們的靈力慢慢地向外放。
我們打算,以強大的靈力包裹住這塊石頭,強行把石門提升上去!
可是,這石門真的是和這山洞的洞壁,契合得太緊密了!
我們的靈力,居然隻有很少很少的一點點,能夠穿過石門和洞壁之間的縫隙!
當然,如果我們的靈力,僅僅隻是作用在這扇石門麵向我們的這二三十個平方的表麵上的話,那我們是不可能把這扇石門給抬起來的!
我們繼續探索了一下這扇石門上麵,那個空隙裏麵的位置。
那上麵好像確實有兩個卡槽;
而這石門上半部,也剛好有兩個槽溝!
應該是,一旦這個石門被抬到那個高度的話,那兩個卡槽就會自動的伸彈出來,卡在這兩個槽溝裏麵。
我們仔細地在這扇石門的表麵上,搜索起來。
果然,在這扇石門的最底下,靠近兩邊洞壁的地方,有兩個很小的凹槽!
那兩個凹槽,似乎剛好夠一個人的一隻手給摳進去!
不會吧!
這兩個細小的凹槽,不會就是用來把這扇石門給抬著推上去的吧?
誰會有那麽大的力量?!
而且,如果真的那兩個凹槽,就是把這石門推上去的設施,可以想象,這種石材會有多堅硬!
那麽小的兩個凹槽,居然可以承受住這樣巨大的一扇門、那麽巨大的重量!
文心和文驚喜兩個人走了出來。
他們一人走到石門的一邊,各自伸出一隻手,就摳在那個凹槽裏麵。
然後,我們所有人,把靈力都灌輸到他們兩人的那隻手臂上。
我們所有人同時使勁。
還別說,真的!
那扇石門,還真被文心和文驚喜兩個人,給硬生生的抬了起來!
就在那扇石門被剛剛抬離地麵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能夠感覺到,在我們結界之外,突然就從那地麵與石門之間那個極小的縫隙裏,由外向裏,掛起了一陣猛烈的寒冷的風!
看來,那裏麵應該是長久的沒有通過風,有可能已經出現了負壓。
這突然有了這樣一絲縫隙,才會這樣猛烈的,從這外麵灌入空氣進去,而形成那樣強的氣流。
我們所有人都打起精神,注意著那石門裏麵,會不會有什麽會對我們構成危險的物體出現。
還好,除了那裏麵吸進去了許多空氣之外,我們暫時還沒有發現會有什麽危險。
其實,因為這石門打磨得特別光滑,而那山洞洞壁兩邊,鑲嵌這扇石門的石槽,不知是因為這石門上下放起降的次數多,還是本來就把那石槽打磨得很光滑;
反正這石門一旦抬離了地麵之後,在向上推舉的過程當中,反而還要輕鬆一些!
終於,文心和文驚喜兩個人,把那扇石門托舉了上去,我們所有人都聽到那上麵傳來“哢嗒”的兩聲;
果然,那上麵的兩個卡槽,就跟那兩個卡溝結合在一起,那石門被牢牢地鎖止在了上麵!
我們看著石門被推上去之後,山洞兩邊所空出來的兩個十米長、各有兩米多深的溝槽,都不禁深深的驚歎起來:
不知道這個山洞當初的設計者、建造者,為什麽會在這個地方,布置下這樣大的一個場地?
實際上,那不過就是一塊打磨得非常平整的石頭!
不過,可不要小看了這塊石頭。
我們走近了,才發現這塊石頭的材質,居然與這整個山洞的材質完全不一樣!
它應該是從其他地方運過來的石頭。
可是,這石頭的橫截麵,明顯比這寬達五六米的通道的橫截麵,要大太多太多了。
那它是怎樣被運進來的呢?
不過,它既然是一道門,那它就肯定是可以打開的!
我們這一個團隊的人,都是功參造化之輩。
我們用神識探查了一遍。
難怪!
這麽大的石門,它居然是從上麵給吊放下來的!
也就是說,它是從這山洞的上麵,開鑿了一個垂直的豎道,剛剛好把那石門,從上麵吊放下來。
不過,這也是我們的猜測:
因為,實際上石門上麵也隻有十來米的一個位置是空心的。
在那空心的上麵,就仍然是被嚴嚴實實的、不知道是用什麽材料,將它重新填滿了的!
這個通道寬約五六米,高也是五六米;
但是,這個石門,我們感知到,它應該是寬度、高度、厚度都有十米!
而且,這塊石頭既然是專門從外麵運過來的,那麽它的硬度,肯定要比這山洞的石頭還要大很多。
石頭的硬度越大,它的密度就越大;
那麽它的體積與重量之比也就越大。
不敢想象,這樣一塊長寬高都達到十米的石頭,會有多重!
而為什麽,這塊石頭又會被專門運過來封堵這個山洞的這些通道呢?
這隻能夠說明,這山洞裏,絕對有值得被保護起來的秘密!
我們的團隊裏,也有對地質深有研究的人。
可是,他們也不知道,這種石頭,會是從哪裏運來的;
因為,在他們的研究裏,並沒有出現過這種材質的石頭。
龍拱拱和龍門也試了一下,這塊石頭的材質太堅硬了?
以他們倆的修為,用他們本體那堅硬的爪子,在這石門上居然連一點點印痕,都沒有劃出來!
難怪,諸葛家族的人世代生活在這裏,已經好幾千年了,都沒有去打開過任何一道石門——
看來,他們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當然,我們這麽多修為這樣強大的人,倒也不需要去試著硬把這些石門給破拆開;
因為,我們這麽多人聯手,是肯定有機會把這扇石門給抬起來的!
因為看樣子,這扇石門的打開方式,確實是不能夠向左右兩邊推開,隻能夠向上麵抬起!
不過,對於那石門後麵會有一些什麽未知的東西,是否會有危險,我們目前都還預料不到。
所以,我們是先把我們這所有人的周圍,布下了一個結界,先保護好我們自己;
然後,我才把我們這些人的神識,全部連通在一起。
我們的靈力慢慢地向外放。
我們打算,以強大的靈力包裹住這塊石頭,強行把石門提升上去!
可是,這石門真的是和這山洞的洞壁,契合得太緊密了!
我們的靈力,居然隻有很少很少的一點點,能夠穿過石門和洞壁之間的縫隙!
當然,如果我們的靈力,僅僅隻是作用在這扇石門麵向我們的這二三十個平方的表麵上的話,那我們是不可能把這扇石門給抬起來的!
我們繼續探索了一下這扇石門上麵,那個空隙裏麵的位置。
那上麵好像確實有兩個卡槽;
而這石門上半部,也剛好有兩個槽溝!
應該是,一旦這個石門被抬到那個高度的話,那兩個卡槽就會自動的伸彈出來,卡在這兩個槽溝裏麵。
我們仔細地在這扇石門的表麵上,搜索起來。
果然,在這扇石門的最底下,靠近兩邊洞壁的地方,有兩個很小的凹槽!
那兩個凹槽,似乎剛好夠一個人的一隻手給摳進去!
不會吧!
這兩個細小的凹槽,不會就是用來把這扇石門給抬著推上去的吧?
誰會有那麽大的力量?!
而且,如果真的那兩個凹槽,就是把這石門推上去的設施,可以想象,這種石材會有多堅硬!
那麽小的兩個凹槽,居然可以承受住這樣巨大的一扇門、那麽巨大的重量!
文心和文驚喜兩個人走了出來。
他們一人走到石門的一邊,各自伸出一隻手,就摳在那個凹槽裏麵。
然後,我們所有人,把靈力都灌輸到他們兩人的那隻手臂上。
我們所有人同時使勁。
還別說,真的!
那扇石門,還真被文心和文驚喜兩個人,給硬生生的抬了起來!
就在那扇石門被剛剛抬離地麵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能夠感覺到,在我們結界之外,突然就從那地麵與石門之間那個極小的縫隙裏,由外向裏,掛起了一陣猛烈的寒冷的風!
看來,那裏麵應該是長久的沒有通過風,有可能已經出現了負壓。
這突然有了這樣一絲縫隙,才會這樣猛烈的,從這外麵灌入空氣進去,而形成那樣強的氣流。
我們所有人都打起精神,注意著那石門裏麵,會不會有什麽會對我們構成危險的物體出現。
還好,除了那裏麵吸進去了許多空氣之外,我們暫時還沒有發現會有什麽危險。
其實,因為這石門打磨得特別光滑,而那山洞洞壁兩邊,鑲嵌這扇石門的石槽,不知是因為這石門上下放起降的次數多,還是本來就把那石槽打磨得很光滑;
反正這石門一旦抬離了地麵之後,在向上推舉的過程當中,反而還要輕鬆一些!
終於,文心和文驚喜兩個人,把那扇石門托舉了上去,我們所有人都聽到那上麵傳來“哢嗒”的兩聲;
果然,那上麵的兩個卡槽,就跟那兩個卡溝結合在一起,那石門被牢牢地鎖止在了上麵!
我們看著石門被推上去之後,山洞兩邊所空出來的兩個十米長、各有兩米多深的溝槽,都不禁深深的驚歎起來:
不知道這個山洞當初的設計者、建造者,為什麽會在這個地方,布置下這樣大的一個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