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喝足之後,李旦來到中醫協會大樓候考室時,距離即將開始的麵試隻剩下不到20分鍾了。
整個候考室隻是一間20平米的小房間。
除了李旦之外,還有4名候考學員,年齡最小的看上去也都40出頭了。
年齡最大的那一位老先生,胡子都斑白了,依然捧著那本厚厚的《行醫指南》坐在座位上死記硬背著。
“老先生,您今年高壽啊?”
李旦忍不住好奇地問道。
“我今年73了……這輩子,我一定要考過去!
小朋友,你不抓緊時間備考,還有閑心聊天啊……”
老者隻是匆匆迴了李旦一句話,便轉過身去,把腦袋埋進了厚厚的書本中。
其他三位候考者瞅著李旦一副吊兒郎當,無所事事的樣子,也都紛紛轉過身去,儼然一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感覺。
李旦原本以為等待考試的就算沒有一二百人,怎麽也得幾十號人。
沒想到,一下午參加候考的加上自己總共隻有5個人!
這可是全國範圍內的中醫候考者啊……
難道擁有幾千年悠久曆史的中醫就要絕種了嗎?!
“抽簽了!”
一名穿著中山裝的工作人員捏著幾張紙條走了過來,先是走到那名胡須斑白的老者麵前,語氣恭敬地說道:“梁大叔,您又過來考行醫證來啦……從我上班到現在,你都考了不下20次了吧?要不……您幹脆就別考了吧。這麽大年紀了,如此耗費心血精力,對身體不好啊……”
那名老者搖了搖頭,歎息道:“我們祖上世代行醫,到了我這一代卻連個行醫資格都考不下來。這要是到了九泉之下,該怎麽麵對列祖列宗啊……”
說著便從工作人員手中抽了一張紙條出來,看了一眼之後,似乎是鬆了一口氣:“這次抽到了3號,不算早也不算晚,但願能夠考過……”
工作人員一路抽簽過來,基本上是按照長幼有序順著下來的,到了李旦這裏就隻剩下一張紙條了。
“小夥子……這麽年輕就學中醫啊……精神可嘉啊!”
李旦瞅著工作人員略微有些古怪的眼神,接過了對方遞給自己的紙條,上麵赫然寫著“1”這個數字。
竟然抽中了第一個,這樣的話可以早早結束,省的待在候考室裏浪費時間了。
“還有15分鍾的時間,你可以抽這個空再多看一會兒書。
咦?你的書呢,怎麽沒帶啊?”
工作人員一臉詫異地瞅著李旦,好像看到了一個從未見過的怪物。
“我已經準備好了,可以提前進入考場嗎?”
李旦笑著問道。
工作人員搖頭道:“罷了,反正你也沒帶書,這就隨我來吧。提前熟悉一下考場環境也好,省的緊張……”
李旦一路跟隨著工作人員,來到一間會議室的門口。
工作人員敲了敲門,得到應允之後便打開了房門,伸手請李旦進去。
李旦走進房間之後,發現這是一個50平米左右的中性會議室。
房間正中央有一張紫紅色的實木桌子,桌麵上放著一塊硬木脈枕,以及用來開方子的筆墨紙硯。
正前方橫向擺放著五張方桌,每張方桌後都坐著一位身穿馬褂,須發近乎全白的老者。
一個個看上去就像是剛從年代劇裏走出來的老人一樣,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
“晚生拜見幾位前輩。”
李旦看到這幾位德高望重的中醫前輩,不由自主地雙手作揖,畢恭畢敬地行了個禮。
“你便是李旦吧……雖然你和本協會會長關係匪淺。
但是這層關係隻會讓我們從嚴要求你。
你千萬不可心存僥幸。
行醫乃是關乎身家性命之事,不可輕慢分毫。”
坐在正中間的那位老者神情威嚴地說道,這番話說出來中氣十足,甚至比許多疏於鍛煉的年輕人還要精神健旺。
“晚生不敢。”
李旦把姿態放的極低。
這些日子來他一直在給別人問診,開方子,表麵上看起來顯得有些輕描淡寫,遊刃有餘。
但是李旦每一次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每一次都把藥方中的每一味中草藥的藥效和份量計算地分毫不差,反複推演無誤後才敢給病人用藥。
“如此便好。
第一個問題,請簡述一下西醫和中醫在臨床試驗方麵的特點和優劣勢。”
老者點了點頭,然後問道。
李旦略微沉吟了幾秒鍾,然後侃侃而談道:
“西醫的臨床試驗側重於動物試驗,最常見的試驗對象就是小白鼠。
通過大量的動物試驗後,再將試驗成功的藥物用於人類身上。
從表麵上,這種臨床試驗方式比較人道。
但是我想舉一個例子,從1835年到目前為止,西醫總共在臨床上用過了7547種西藥。
但是目前依然在臨床上使用的藥物,連1000種都不到。
消失掉的那6000多種藥物,全都因為毒副作用,抗藥性被證明不適合在人類身上使用。
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人們使用了大量不適合用於人體的西藥,由此對身體造成的傷害以及抗藥性,已經無法用數據進行統計了。
究其原因,就在於西藥的臨床,全都是在動物試驗上證明沒有問題,便開始大量用在人類身上。
這本身就是一種極為荒謬的理論,因為人體的複雜程度,以及各種特性都與動物截然不同。
因此西藥的這套審查,試驗,推廣的理論係統並不成功。
反觀中藥的臨床特點和流程。
是幾千年來中醫通過大量的臨床診治經驗,先是在自己身上試藥,然後是親人,朋友。
通過不斷地修改藥方,不斷地總結藥效和減輕毒副作用,認為這個藥方完善了,沒有問題了,這才用在病人和患者身上。
因此可以說,每一張成熟的中藥方子,都是幾千年來中醫流傳下來的臨床試驗的精髓,遠非隻有一二百年的西藥所能比擬的。”
這一番迴答說完,對麵的五位須發皆白的老者連連點頭,互相對視了一眼。
接著,便是左首邊的第一位老者又提出了第二個問題。
李旦早已經用一張初級讀書卡把那本《行醫指南》的內容全部烙印在腦海中,再結合了自己現在擁有的中級中醫技能所掌握的知識,把第二個問題也迴答地滴水不漏,而且還具有相當程度的創見性和深度。
聽得對麵的五位老者再一次連連點頭。
整個候考室隻是一間20平米的小房間。
除了李旦之外,還有4名候考學員,年齡最小的看上去也都40出頭了。
年齡最大的那一位老先生,胡子都斑白了,依然捧著那本厚厚的《行醫指南》坐在座位上死記硬背著。
“老先生,您今年高壽啊?”
李旦忍不住好奇地問道。
“我今年73了……這輩子,我一定要考過去!
小朋友,你不抓緊時間備考,還有閑心聊天啊……”
老者隻是匆匆迴了李旦一句話,便轉過身去,把腦袋埋進了厚厚的書本中。
其他三位候考者瞅著李旦一副吊兒郎當,無所事事的樣子,也都紛紛轉過身去,儼然一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感覺。
李旦原本以為等待考試的就算沒有一二百人,怎麽也得幾十號人。
沒想到,一下午參加候考的加上自己總共隻有5個人!
這可是全國範圍內的中醫候考者啊……
難道擁有幾千年悠久曆史的中醫就要絕種了嗎?!
“抽簽了!”
一名穿著中山裝的工作人員捏著幾張紙條走了過來,先是走到那名胡須斑白的老者麵前,語氣恭敬地說道:“梁大叔,您又過來考行醫證來啦……從我上班到現在,你都考了不下20次了吧?要不……您幹脆就別考了吧。這麽大年紀了,如此耗費心血精力,對身體不好啊……”
那名老者搖了搖頭,歎息道:“我們祖上世代行醫,到了我這一代卻連個行醫資格都考不下來。這要是到了九泉之下,該怎麽麵對列祖列宗啊……”
說著便從工作人員手中抽了一張紙條出來,看了一眼之後,似乎是鬆了一口氣:“這次抽到了3號,不算早也不算晚,但願能夠考過……”
工作人員一路抽簽過來,基本上是按照長幼有序順著下來的,到了李旦這裏就隻剩下一張紙條了。
“小夥子……這麽年輕就學中醫啊……精神可嘉啊!”
李旦瞅著工作人員略微有些古怪的眼神,接過了對方遞給自己的紙條,上麵赫然寫著“1”這個數字。
竟然抽中了第一個,這樣的話可以早早結束,省的待在候考室裏浪費時間了。
“還有15分鍾的時間,你可以抽這個空再多看一會兒書。
咦?你的書呢,怎麽沒帶啊?”
工作人員一臉詫異地瞅著李旦,好像看到了一個從未見過的怪物。
“我已經準備好了,可以提前進入考場嗎?”
李旦笑著問道。
工作人員搖頭道:“罷了,反正你也沒帶書,這就隨我來吧。提前熟悉一下考場環境也好,省的緊張……”
李旦一路跟隨著工作人員,來到一間會議室的門口。
工作人員敲了敲門,得到應允之後便打開了房門,伸手請李旦進去。
李旦走進房間之後,發現這是一個50平米左右的中性會議室。
房間正中央有一張紫紅色的實木桌子,桌麵上放著一塊硬木脈枕,以及用來開方子的筆墨紙硯。
正前方橫向擺放著五張方桌,每張方桌後都坐著一位身穿馬褂,須發近乎全白的老者。
一個個看上去就像是剛從年代劇裏走出來的老人一樣,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
“晚生拜見幾位前輩。”
李旦看到這幾位德高望重的中醫前輩,不由自主地雙手作揖,畢恭畢敬地行了個禮。
“你便是李旦吧……雖然你和本協會會長關係匪淺。
但是這層關係隻會讓我們從嚴要求你。
你千萬不可心存僥幸。
行醫乃是關乎身家性命之事,不可輕慢分毫。”
坐在正中間的那位老者神情威嚴地說道,這番話說出來中氣十足,甚至比許多疏於鍛煉的年輕人還要精神健旺。
“晚生不敢。”
李旦把姿態放的極低。
這些日子來他一直在給別人問診,開方子,表麵上看起來顯得有些輕描淡寫,遊刃有餘。
但是李旦每一次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每一次都把藥方中的每一味中草藥的藥效和份量計算地分毫不差,反複推演無誤後才敢給病人用藥。
“如此便好。
第一個問題,請簡述一下西醫和中醫在臨床試驗方麵的特點和優劣勢。”
老者點了點頭,然後問道。
李旦略微沉吟了幾秒鍾,然後侃侃而談道:
“西醫的臨床試驗側重於動物試驗,最常見的試驗對象就是小白鼠。
通過大量的動物試驗後,再將試驗成功的藥物用於人類身上。
從表麵上,這種臨床試驗方式比較人道。
但是我想舉一個例子,從1835年到目前為止,西醫總共在臨床上用過了7547種西藥。
但是目前依然在臨床上使用的藥物,連1000種都不到。
消失掉的那6000多種藥物,全都因為毒副作用,抗藥性被證明不適合在人類身上使用。
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人們使用了大量不適合用於人體的西藥,由此對身體造成的傷害以及抗藥性,已經無法用數據進行統計了。
究其原因,就在於西藥的臨床,全都是在動物試驗上證明沒有問題,便開始大量用在人類身上。
這本身就是一種極為荒謬的理論,因為人體的複雜程度,以及各種特性都與動物截然不同。
因此西藥的這套審查,試驗,推廣的理論係統並不成功。
反觀中藥的臨床特點和流程。
是幾千年來中醫通過大量的臨床診治經驗,先是在自己身上試藥,然後是親人,朋友。
通過不斷地修改藥方,不斷地總結藥效和減輕毒副作用,認為這個藥方完善了,沒有問題了,這才用在病人和患者身上。
因此可以說,每一張成熟的中藥方子,都是幾千年來中醫流傳下來的臨床試驗的精髓,遠非隻有一二百年的西藥所能比擬的。”
這一番迴答說完,對麵的五位須發皆白的老者連連點頭,互相對視了一眼。
接著,便是左首邊的第一位老者又提出了第二個問題。
李旦早已經用一張初級讀書卡把那本《行醫指南》的內容全部烙印在腦海中,再結合了自己現在擁有的中級中醫技能所掌握的知識,把第二個問題也迴答地滴水不漏,而且還具有相當程度的創見性和深度。
聽得對麵的五位老者再一次連連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