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持爸爸。”這時候,方月玲插話說道。“我們可以在她們真正遇到困難的時候再伸手去幫助她們,這樣,我們既達到了目的又不會讓人家誤以為咱是看人家笑話,還不會傷到人家的自尊。既然我們已經了解到這件事了,如果就真的這麽見死不救確實也是於心不忍。咱有這個能力,就盡自己所能地幫著人家點吧。”
“對嘛!”老父親贊同地接話道,“咱能幫就幫,人一輩子這麽長,誰能不遇到點事兒呢?誰知道我們幫的那個人以後會怎麽樣呢?”
在程濤的父親說這個話之後幾年的時間裏,除了每當年關將至的時候程家都會買些生活必需品送給那娘倆以外,在平時,程家那老兩口也會幫著打理孟家的那幾畝田地。漸漸地時間長了,就像他們當年預估的那樣,村子裏難免有些說閑話的人,而程家人倒也像當初自己決定的那樣,不去在意別人的風言風語,隻是盡自己所能地做著他們覺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觀的事。
程槿十三歲的那年,村子裏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為寒冷的一個冬天。在農曆臘月最後一個星期,鵝毛般的大雪幾乎都沒有停過。
年二十九的那天下午,趁著漫天的風雪稍有喘息,程家人推著兩小車煤塊徒步來到了孟家的那個兩層小樓前。
過去那幾年,住在這棟二層樓裏的娘倆一直沒有供暖的東西可用。因為煤炭的價格並不便宜,她們捨不得把賣糧食的錢花在這種無關性命的事情上。而程家人也因為種種原因忽略了這個問題,直到這年冬天看到這連著下了幾天的大雪他們才意識到,自己原來忘記了一個如此重要的事情。於是,在一家人商量後決定,由他們出錢給孟家的那娘倆置辦一些煤炭,幫她們熬過這個冬天。
“幫人嘛,不幫到底怎麽能行!”老父親語氣堅定地說,“這麽冷的天,要是家裏連個暖氣都沒有,搞不好真會出人命的啊!”
女孩打開了大門。在程槿的母親用手語向她說明了來意之後,程家人便把那兩小車煤塊推進了樓內的儲藏室裏。
女孩的母親一瘸一拐地從臥室裏走出來,坐到了客廳的沙發上。厚厚的棉襖把她的身體嚴嚴實實地裹在了裏麵,幾乎都找不到一點縫隙。她的嘴唇發白,眼睛看上去像是半睜著,一副病怏怏的樣子。
“嫂子,你們家的爐子在哪呢,我幫你們點上吧。”程濤主動向這家的女主人問道,“我也教教涼花怎麽用。”
“哦,就在廚房的那個灶台旁邊。”女主人迴答。
不一會兒的工夫,爐子便被升了起來。看著爐子中劇烈燃燒的煤塊,女孩微微一笑,安靜地守著那團爐火站了許久。
“唉,你們為我們娘倆做了這麽多,我說的那一句謝謝真是太蒼白無力了!”坐在客廳裏的女主人這樣對身旁的方月玲說,“唉,我不爭氣呀,搞得也連累孩子也陪我受罪。我真是沒用啊!”
“沒什麽,我們隻是做了點兒力所能及的事而已。”方月玲平靜地答道,“隻要你和孩子能夠好好的生活下去,我們也就放心了。人生在世,誰還能不遇到點兒事呢?嫂子,人啊,一定要向前看,誰知道以後會是個什麽樣子呢。”
☆、上部·第四章
日子就這麽一天天地過著,隨著孟涼花年齡的增長,她能夠獨自承擔的事情越來越多,程家人對她們娘倆的照顧也在逐漸地減少。甚至從過去隻是程家人單向的幫助變成了雙向的了。有時候,孟涼花也會到程家的田地裏幫著那老兩口把地裏的莊稼打理一番。雖然她聽不見聲音,但她還是可以學著別人的樣子來完成那些用不著和其他人配合的事情。程家的那老兩口倒也沒有拒絕孟涼花的幫助,畢竟過去這些年,程家人為她們娘倆提供了太多無償的東西,現在得到些迴報也是應該的。
孟涼花的耳朵也不是天生就聽不見的,隻是在四歲那年經歷了一次意外的醫療事故之後,才變成了現在的這副樣子。
在父親出事之前,他一直花著大價錢從外地專門僱傭著家教老師來教涼花手語和識字。因此,盡管不能直接用言語來和別人交流,孟涼花還是有些其它的方法來作為替代的。
對於那場變故,孟涼花並沒有記得太多的細節,她隻記得那天一家人剛吃過午飯,父親走進臥室裏準備睡午覺。這時候,大門突然被人從外麵打開了,一群身穿綠色製服的人從門外一窩蜂地衝進來,徑直走進臥室裏,把想要做些掙紮的父親一下子按倒在了地上。從那以後周圍的一切都變了。老師不來了、桌上的奶油麵包不見了、原本就病怏怏的母親現在連笑都不會笑了。那時候,她隻知道家裏肯定是出了什麽大事,但至於究竟是什麽事,她就不得而知了。
在事情發生了兩個月之後的一天傍晚,母親把一張小紙條塞進她的手裏,讓她去村子東邊的那個小賣部裏買一袋鹽迴來。她照做了。到小賣部的時候,她看到有一個男孩子正站在櫃檯前買東西。她認識他,她還記得他的母親曾經跟她用手語打過幾次招唿。男孩看她進來,便禮貌地往旁邊挪了幾步,給她讓出位置。
她像過去那樣走到櫃檯前,把母親交給她的紙條和錢都放在上麵,然後向後退了兩步,等待著女店主的迴應。片刻之後,男孩拿著一包蝦條離開了小賣部。女店主拿起櫃檯上小紙條看了一眼,然後隨手把它攥成紙團扔進了一旁的垃圾桶裏。但是,女店主這次並沒有像往常那樣立刻把她要的東西拿給她,而是不緊不慢地整理起貨架來,嘴裏還在不停地念叨著什麽東西。因為聽不見,又沒法迴應,孟涼花隻能站在那裏靜靜地等待著女店主下一步的動作。
大約十多分鍾之後,女店主才從貨架上把她需要的那袋食鹽拿下來。就在這時候,那個小男孩又跑了迴來,把手裏拿著的兩枚硬幣交給女店主。女店主在從男孩手中接過錢的同時把那袋食鹽往上一扔,在經過了一道近乎完美的拋物線之後,那個鹽袋子準確地落在了她的腳邊。男孩的反應要比她快一些。他彎腰把鹽袋子撿起來並交給她,然後用他那不太熟練的手語對她打了一句“不用謝”,接著便像剛才那樣飛快地跑出了小賣部。
後來,因為程家人主動承擔起了幫助她們娘倆的任務,孟涼花與這家人的交流也變得多了起來。自從經歷了那次在小賣部裏遭到的冷遇之後,她便真實地知覺到了村裏的其他對她態度上的變化。那些過去見到她總是笑臉相迎的大人們,現在看到她時不僅不會再露出微笑,甚至還會一臉嫌棄地躲著她的身影。那時候,她還不怎麽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隻隱隱約約地覺得這些變化和父親被警察抓走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她也曾嚐試地問過母親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母親倒也如實地說了一些諸如“你爸爸做了壞事被關進監獄了”之類的話,但這仍不能解答她的疑問,那時的她還是不能明白,別人為什麽把對她父親的指責轉移到她和母親的頭上。
對於程家人的接濟母親欣然接受著。但同時她也時常告誡著女兒,不要把別人無償的給予當成是自己應得的東西。
</br>
“對嘛!”老父親贊同地接話道,“咱能幫就幫,人一輩子這麽長,誰能不遇到點事兒呢?誰知道我們幫的那個人以後會怎麽樣呢?”
在程濤的父親說這個話之後幾年的時間裏,除了每當年關將至的時候程家都會買些生活必需品送給那娘倆以外,在平時,程家那老兩口也會幫著打理孟家的那幾畝田地。漸漸地時間長了,就像他們當年預估的那樣,村子裏難免有些說閑話的人,而程家人倒也像當初自己決定的那樣,不去在意別人的風言風語,隻是盡自己所能地做著他們覺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觀的事。
程槿十三歲的那年,村子裏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為寒冷的一個冬天。在農曆臘月最後一個星期,鵝毛般的大雪幾乎都沒有停過。
年二十九的那天下午,趁著漫天的風雪稍有喘息,程家人推著兩小車煤塊徒步來到了孟家的那個兩層小樓前。
過去那幾年,住在這棟二層樓裏的娘倆一直沒有供暖的東西可用。因為煤炭的價格並不便宜,她們捨不得把賣糧食的錢花在這種無關性命的事情上。而程家人也因為種種原因忽略了這個問題,直到這年冬天看到這連著下了幾天的大雪他們才意識到,自己原來忘記了一個如此重要的事情。於是,在一家人商量後決定,由他們出錢給孟家的那娘倆置辦一些煤炭,幫她們熬過這個冬天。
“幫人嘛,不幫到底怎麽能行!”老父親語氣堅定地說,“這麽冷的天,要是家裏連個暖氣都沒有,搞不好真會出人命的啊!”
女孩打開了大門。在程槿的母親用手語向她說明了來意之後,程家人便把那兩小車煤塊推進了樓內的儲藏室裏。
女孩的母親一瘸一拐地從臥室裏走出來,坐到了客廳的沙發上。厚厚的棉襖把她的身體嚴嚴實實地裹在了裏麵,幾乎都找不到一點縫隙。她的嘴唇發白,眼睛看上去像是半睜著,一副病怏怏的樣子。
“嫂子,你們家的爐子在哪呢,我幫你們點上吧。”程濤主動向這家的女主人問道,“我也教教涼花怎麽用。”
“哦,就在廚房的那個灶台旁邊。”女主人迴答。
不一會兒的工夫,爐子便被升了起來。看著爐子中劇烈燃燒的煤塊,女孩微微一笑,安靜地守著那團爐火站了許久。
“唉,你們為我們娘倆做了這麽多,我說的那一句謝謝真是太蒼白無力了!”坐在客廳裏的女主人這樣對身旁的方月玲說,“唉,我不爭氣呀,搞得也連累孩子也陪我受罪。我真是沒用啊!”
“沒什麽,我們隻是做了點兒力所能及的事而已。”方月玲平靜地答道,“隻要你和孩子能夠好好的生活下去,我們也就放心了。人生在世,誰還能不遇到點兒事呢?嫂子,人啊,一定要向前看,誰知道以後會是個什麽樣子呢。”
☆、上部·第四章
日子就這麽一天天地過著,隨著孟涼花年齡的增長,她能夠獨自承擔的事情越來越多,程家人對她們娘倆的照顧也在逐漸地減少。甚至從過去隻是程家人單向的幫助變成了雙向的了。有時候,孟涼花也會到程家的田地裏幫著那老兩口把地裏的莊稼打理一番。雖然她聽不見聲音,但她還是可以學著別人的樣子來完成那些用不著和其他人配合的事情。程家的那老兩口倒也沒有拒絕孟涼花的幫助,畢竟過去這些年,程家人為她們娘倆提供了太多無償的東西,現在得到些迴報也是應該的。
孟涼花的耳朵也不是天生就聽不見的,隻是在四歲那年經歷了一次意外的醫療事故之後,才變成了現在的這副樣子。
在父親出事之前,他一直花著大價錢從外地專門僱傭著家教老師來教涼花手語和識字。因此,盡管不能直接用言語來和別人交流,孟涼花還是有些其它的方法來作為替代的。
對於那場變故,孟涼花並沒有記得太多的細節,她隻記得那天一家人剛吃過午飯,父親走進臥室裏準備睡午覺。這時候,大門突然被人從外麵打開了,一群身穿綠色製服的人從門外一窩蜂地衝進來,徑直走進臥室裏,把想要做些掙紮的父親一下子按倒在了地上。從那以後周圍的一切都變了。老師不來了、桌上的奶油麵包不見了、原本就病怏怏的母親現在連笑都不會笑了。那時候,她隻知道家裏肯定是出了什麽大事,但至於究竟是什麽事,她就不得而知了。
在事情發生了兩個月之後的一天傍晚,母親把一張小紙條塞進她的手裏,讓她去村子東邊的那個小賣部裏買一袋鹽迴來。她照做了。到小賣部的時候,她看到有一個男孩子正站在櫃檯前買東西。她認識他,她還記得他的母親曾經跟她用手語打過幾次招唿。男孩看她進來,便禮貌地往旁邊挪了幾步,給她讓出位置。
她像過去那樣走到櫃檯前,把母親交給她的紙條和錢都放在上麵,然後向後退了兩步,等待著女店主的迴應。片刻之後,男孩拿著一包蝦條離開了小賣部。女店主拿起櫃檯上小紙條看了一眼,然後隨手把它攥成紙團扔進了一旁的垃圾桶裏。但是,女店主這次並沒有像往常那樣立刻把她要的東西拿給她,而是不緊不慢地整理起貨架來,嘴裏還在不停地念叨著什麽東西。因為聽不見,又沒法迴應,孟涼花隻能站在那裏靜靜地等待著女店主下一步的動作。
大約十多分鍾之後,女店主才從貨架上把她需要的那袋食鹽拿下來。就在這時候,那個小男孩又跑了迴來,把手裏拿著的兩枚硬幣交給女店主。女店主在從男孩手中接過錢的同時把那袋食鹽往上一扔,在經過了一道近乎完美的拋物線之後,那個鹽袋子準確地落在了她的腳邊。男孩的反應要比她快一些。他彎腰把鹽袋子撿起來並交給她,然後用他那不太熟練的手語對她打了一句“不用謝”,接著便像剛才那樣飛快地跑出了小賣部。
後來,因為程家人主動承擔起了幫助她們娘倆的任務,孟涼花與這家人的交流也變得多了起來。自從經歷了那次在小賣部裏遭到的冷遇之後,她便真實地知覺到了村裏的其他對她態度上的變化。那些過去見到她總是笑臉相迎的大人們,現在看到她時不僅不會再露出微笑,甚至還會一臉嫌棄地躲著她的身影。那時候,她還不怎麽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隻隱隱約約地覺得這些變化和父親被警察抓走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她也曾嚐試地問過母親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母親倒也如實地說了一些諸如“你爸爸做了壞事被關進監獄了”之類的話,但這仍不能解答她的疑問,那時的她還是不能明白,別人為什麽把對她父親的指責轉移到她和母親的頭上。
對於程家人的接濟母親欣然接受著。但同時她也時常告誡著女兒,不要把別人無償的給予當成是自己應得的東西。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