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大漢皇家銀行!
三國:我為劉禪,霄漢永燦 作者:麻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天子詔令,自即日起,少府下轄均輸、鍾官、辨銅三署合並為‘大漢皇家銀行’,除掌國家錢幣之鑄造、發行之外,亦要擔負起百姓儲蓄、放貸之事……”
建興四年七月初,就在甘寧押運著倭地金銀迴京之後沒幾天的大朝會上,隨著劉禪一道詔書頒下,‘上林三官’這個名字從此成為了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從未有過的全新名稱,大漢皇家銀行!
上林三官,均輸、鍾官、辨銅三官之合稱。因署衙均在上林苑中,故此得名。自武帝禁止郡國鑄錢,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後,上林三官便一直是成了全國唯一合法的鑄錢機構,其所鑄之錢亦是全國唯一合法的通行錢幣。
隻不過,到了‘東漢’之後,這武帝費了好大力氣才收歸中央的鑄幣大權,卻是再一次從中央被下放到了各州郡。
沒辦法,誰叫‘東漢’就是在那些世家大族跟地方豪強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呢!
既然創業的時候人家投了資、入了股,那‘公司’贏利後,股東們肯定也是要分紅的不是?
隻不過,隨著章武元年劉備的登基,基本國策就是打壓肢解世家大族的‘季漢’可沒慣著他們,直接就把這‘東漢’時下放到地方州郡的鑄幣權又重新收歸了中央,並再一次確定了‘上林三官’這唯一的合法錢幣鑄造機構。
然而,隨著以倭地金銀為契機的幣製改革開始,掌管著在漢鑄幣、發行權的上林三官,就如同那些舊錢一樣,同樣也是迎來了屬於自已不可避免的改革。
隻不過,不同於以往‘上林三官’的是,如今更名為皇家銀行之後,雖然還掛著鑄幣之名,但實際上,卻隻是為了並不歸其管轄的軍器監鑄幣司打掩護而已!
當然,正所謂有得必有失,反過來也是一樣。在失去了鑄幣之權後,如今的皇家銀行,卻是比改革前的上林三官多了儲蓄、放貸的業務,其得到的卻是並不比比失去的少,甚至多得多!
……
“陛下,臣愚魯,恐不能勝任這‘行長’之職。萬一因此誤了國家大事……還請陛下另擇賢能之臣任用!”
大朝會結束之後,劉禪日常處理政務的宣室殿內,之前在大朝會上並未拒絕,被其任命為‘大漢皇家銀行’首任‘行長’的董允,這會兒卻是跑來辭職了!
說起來,這董允也算是一代名臣了!在原曆史時空中,那可是深受諸葛大大器重,乃是其臨終所推薦的繼承人選之一。
其為人正直、清廉,以忠誠和剛直著稱。其在世之時,即便有著那扶不起的‘阿鬥’寵信,黃皓也一直不敢為非作歹。後來更是被人與諸葛大大、蔣琬、費禕三人一起,合稱為‘蜀漢四英’。
隻不過,即便董允是原曆史時空的‘蜀漢四英’之一,但對於‘銀行’這個以往從未出現過的新生事物,此刻卻是感到有些力不從心,甚至狗咬刺蝟無從下口的感覺。
加之如今的‘大漢皇家銀行’不同於以往隻負責錢幣鑄造與發行的‘上林三官’,現在卻是還要承擔著大漢全國百姓之儲蓄、放貸任務,根本就沒有這商業管理方麵經驗的他,自然是不敢如同在大朝會上那樣,為了不拂劉禪這個天子的麵子而輕易應承。
“嗬嗬,休昭不必擔心。就如同這治國理政一樣,誰人能夠生下就有會的?隻要休昭心懷百姓、心懷國家社稷,朕相信即便做得再差,那也照樣差不到哪裏去!”
不待董允把這推辭的話說完,劉禪卻是直接揮手打斷了他的婉辭。
開玩笑,別看皇家銀行如今隻是少府下轄官署之一,但日後這儲蓄、放貸業務在全國發展起來後,皇家銀行絕對會發展成一個史無前例的金融巨無霸。
所以,在劉禪看來,作為這麽一個金融巨無霸的掌舵者,清正廉明的人品,其重要性卻是遠勝於‘專業’知識。
其實說起來,若是論‘專業性’的話,在劉禪心目中最為合適做這個皇家銀行‘行長’的人選,自然是糜竺或是糜芳這兩個世代豪商之家出身的便宜舅父了。
隻是奈何早在數年前漢軍剛剛北伐之後沒多久,糜竺這位滿朝文武中地位最高的安漢將軍,雖然比原曆史上多活了幾年,但最終還是沒能活著看到大漢重新一統華夏的完整‘安漢’場景。
至於糜芳這個戶部尚書,已經掌握著大漢朝廷的錢袋子了,出於平衡跟保護的需要,劉禪自然不可能再讓其兼管著皇家銀行在貨幣發行機構了不是?
所以,思來想去、在一番平衡考慮之後,董允這個原曆史上以清正廉潔著稱的‘蜀漢四英’之一,便成了這有史以來的首任‘銀行’行長。
“另外,朕也會從皇家商行之中調用一些帳房等人手過來幫忙,休昭隻需要掌控好大局,做好銀行的防腐敗之事即可!”
合並整改後的皇家銀行,畢竟不同於先前單純鑄造發行貨幣的上林三官。所以在一番好言寬慰、鼓勵了董允之後,劉禪也是許下了從同為少府轄下的皇家商行中調派人手過來幫忙的承諾。
“多謝陛下,臣,定不負陛下所期!”
怎麽說也是願曆史上的‘蜀漢四英’之一,再加上眼見天子已經給自已做好了方方麵麵的充足準備,感動不已的董允許,這會兒自然也不再說什麽讓劉禪‘另擇賢能’的話了。
“哈哈哈哈,有休昭這句話,朕就放心了!”
看著一臉鄭重應承的董允,劉禪也是隨即放下了心來
至此,日後對大漢影響深遠、巨大的‘大漢皇家銀行’,隨著董允這首任‘行長’的走馬上任,借著接下來的幣製改革,也是正式踏上了大漢的政治舞台。
而正是憑借著這份管理皇家銀行的工作履曆,在十數年後,董允卻是成了原曆史上‘蜀漢四英’中,繼諸葛大大之後第一位踏入了‘丞相圈’的文臣。
</p>
“天子詔令,自即日起,少府下轄均輸、鍾官、辨銅三署合並為‘大漢皇家銀行’,除掌國家錢幣之鑄造、發行之外,亦要擔負起百姓儲蓄、放貸之事……”
建興四年七月初,就在甘寧押運著倭地金銀迴京之後沒幾天的大朝會上,隨著劉禪一道詔書頒下,‘上林三官’這個名字從此成為了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從未有過的全新名稱,大漢皇家銀行!
上林三官,均輸、鍾官、辨銅三官之合稱。因署衙均在上林苑中,故此得名。自武帝禁止郡國鑄錢,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後,上林三官便一直是成了全國唯一合法的鑄錢機構,其所鑄之錢亦是全國唯一合法的通行錢幣。
隻不過,到了‘東漢’之後,這武帝費了好大力氣才收歸中央的鑄幣大權,卻是再一次從中央被下放到了各州郡。
沒辦法,誰叫‘東漢’就是在那些世家大族跟地方豪強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呢!
既然創業的時候人家投了資、入了股,那‘公司’贏利後,股東們肯定也是要分紅的不是?
隻不過,隨著章武元年劉備的登基,基本國策就是打壓肢解世家大族的‘季漢’可沒慣著他們,直接就把這‘東漢’時下放到地方州郡的鑄幣權又重新收歸了中央,並再一次確定了‘上林三官’這唯一的合法錢幣鑄造機構。
然而,隨著以倭地金銀為契機的幣製改革開始,掌管著在漢鑄幣、發行權的上林三官,就如同那些舊錢一樣,同樣也是迎來了屬於自已不可避免的改革。
隻不過,不同於以往‘上林三官’的是,如今更名為皇家銀行之後,雖然還掛著鑄幣之名,但實際上,卻隻是為了並不歸其管轄的軍器監鑄幣司打掩護而已!
當然,正所謂有得必有失,反過來也是一樣。在失去了鑄幣之權後,如今的皇家銀行,卻是比改革前的上林三官多了儲蓄、放貸的業務,其得到的卻是並不比比失去的少,甚至多得多!
……
“陛下,臣愚魯,恐不能勝任這‘行長’之職。萬一因此誤了國家大事……還請陛下另擇賢能之臣任用!”
大朝會結束之後,劉禪日常處理政務的宣室殿內,之前在大朝會上並未拒絕,被其任命為‘大漢皇家銀行’首任‘行長’的董允,這會兒卻是跑來辭職了!
說起來,這董允也算是一代名臣了!在原曆史時空中,那可是深受諸葛大大器重,乃是其臨終所推薦的繼承人選之一。
其為人正直、清廉,以忠誠和剛直著稱。其在世之時,即便有著那扶不起的‘阿鬥’寵信,黃皓也一直不敢為非作歹。後來更是被人與諸葛大大、蔣琬、費禕三人一起,合稱為‘蜀漢四英’。
隻不過,即便董允是原曆史時空的‘蜀漢四英’之一,但對於‘銀行’這個以往從未出現過的新生事物,此刻卻是感到有些力不從心,甚至狗咬刺蝟無從下口的感覺。
加之如今的‘大漢皇家銀行’不同於以往隻負責錢幣鑄造與發行的‘上林三官’,現在卻是還要承擔著大漢全國百姓之儲蓄、放貸任務,根本就沒有這商業管理方麵經驗的他,自然是不敢如同在大朝會上那樣,為了不拂劉禪這個天子的麵子而輕易應承。
“嗬嗬,休昭不必擔心。就如同這治國理政一樣,誰人能夠生下就有會的?隻要休昭心懷百姓、心懷國家社稷,朕相信即便做得再差,那也照樣差不到哪裏去!”
不待董允把這推辭的話說完,劉禪卻是直接揮手打斷了他的婉辭。
開玩笑,別看皇家銀行如今隻是少府下轄官署之一,但日後這儲蓄、放貸業務在全國發展起來後,皇家銀行絕對會發展成一個史無前例的金融巨無霸。
所以,在劉禪看來,作為這麽一個金融巨無霸的掌舵者,清正廉明的人品,其重要性卻是遠勝於‘專業’知識。
其實說起來,若是論‘專業性’的話,在劉禪心目中最為合適做這個皇家銀行‘行長’的人選,自然是糜竺或是糜芳這兩個世代豪商之家出身的便宜舅父了。
隻是奈何早在數年前漢軍剛剛北伐之後沒多久,糜竺這位滿朝文武中地位最高的安漢將軍,雖然比原曆史上多活了幾年,但最終還是沒能活著看到大漢重新一統華夏的完整‘安漢’場景。
至於糜芳這個戶部尚書,已經掌握著大漢朝廷的錢袋子了,出於平衡跟保護的需要,劉禪自然不可能再讓其兼管著皇家銀行在貨幣發行機構了不是?
所以,思來想去、在一番平衡考慮之後,董允這個原曆史上以清正廉潔著稱的‘蜀漢四英’之一,便成了這有史以來的首任‘銀行’行長。
“另外,朕也會從皇家商行之中調用一些帳房等人手過來幫忙,休昭隻需要掌控好大局,做好銀行的防腐敗之事即可!”
合並整改後的皇家銀行,畢竟不同於先前單純鑄造發行貨幣的上林三官。所以在一番好言寬慰、鼓勵了董允之後,劉禪也是許下了從同為少府轄下的皇家商行中調派人手過來幫忙的承諾。
“多謝陛下,臣,定不負陛下所期!”
怎麽說也是願曆史上的‘蜀漢四英’之一,再加上眼見天子已經給自已做好了方方麵麵的充足準備,感動不已的董允許,這會兒自然也不再說什麽讓劉禪‘另擇賢能’的話了。
“哈哈哈哈,有休昭這句話,朕就放心了!”
看著一臉鄭重應承的董允,劉禪也是隨即放下了心來
至此,日後對大漢影響深遠、巨大的‘大漢皇家銀行’,隨著董允這首任‘行長’的走馬上任,借著接下來的幣製改革,也是正式踏上了大漢的政治舞台。
而正是憑借著這份管理皇家銀行的工作履曆,在十數年後,董允卻是成了原曆史上‘蜀漢四英’中,繼諸葛大大之後第一位踏入了‘丞相圈’的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