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軍校有了‘黨校\’豈能缺?
三國:我為劉禪,霄漢永燦 作者:麻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重開太學麽?”
麵對諸葛大大等人這見縫插針的重開太學的建議,摸了摸光溜溜的下巴,劉禪卻是不禁有些猶豫了起來。
太學,又名大學、辟雍、成均、上癢等。其名始於西周,天子與諸侯均設之。
隻不過雖然上古就有太學,但與布政、祭祀、學習各種活動攪和到一塊兒的太學,顯然不具備教育的專業性與係統性,隻能說是太學的萌芽而已。
真正讓太學成為係統性、專業性的學校,那還得等到大漢孝武帝之時呢!
元朔五年,采用董促舒‘天人三策’裏‘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在下之士’的建議,孝武帝於京師長安設太學。
從武帝開設太學至新莽,太學教授的科目及學生人數逐漸增多。其開設了《易經》、《詩經》、《尚書》、《禮記》《公羊傳》等諸多課程。其學生人數,更是有最初的五十人發展到了王莽時的萬餘人。
而到了‘東漢’之時,光武帝更是戎馬未歇,便於建武五年在洛陽開陽門外重建太學。到了順帝之時,太學生已是發展到了數萬人。
然而,這些在諸葛大大等這個時代之人看來,這代表著大漢文教昌盛的事情,於劉禪而言,卻又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看法。
而這原因嘛,除了因為自孝武帝開設太學起,太學中的師生那都享有免除賦役的特權外,最為重要的便是來自後世的他,對‘古代’文人固有的‘空談虛言’印象。
沒辦法,誰叫華夏自古以來的教育,都是‘重文輕理’呢!就連這代表著國家最高學府的太學,所教授的東西在他看也不過是些尋章摘句的腐朽玩意兒而已。
因此,在‘季漢’重立後,劉禪不但未學光武帝般戎馬未歇息便重開太學,甚至在諸葛大大等一眾三省丞相為首的文官多次提出重開太學的建議下,他也仍是以國家初定、錢糧吃緊為由給拒絕了。
而這一次,因為其創建軍校的事情,再加上得意忘形之下讓諸葛大大等人尋到了他話中的‘文武並重’的空子,所以想要再用錢糧吃緊的理由拒絕,卻是有些不太合適了。
“嗯,卿等所言也確實有理!隻是單單隻是一個太學,恐怕難以擔起重興文教之重任啊!”
眼見這重開太學之事已經推脫不過去,心中一動之下,劉禪卻是又打起了別的主意來。
“哦?不知陛下之意……”
見劉禪這一次終於沒有再行推脫重開太學之事,而且聽其語氣,還嫌太學不夠‘太’,即便是‘龍鳳組合’在內的這些個頂尖謀士所組成的大漢丞相們,此刻也是不由得麵色一喜。
沒辦法,有這正在建設的‘帝國軍校’做例子,‘好大喜功’的劉禪,又怎麽可能讓這太學不‘太’?
“嗬嗬,中書令昔日曾言:尋章摘句,乃世之腐儒也。區區筆硯之間,數黑論黃,不過舞文弄墨而已,卻是於國無益!朕之前未肯輕立太學,便是有鑒於此……”
看著麵帶喜色的諸葛大大等人,帶著幾分惡趣味,劉禪卻是先拿諸葛大大昔日駁斥嚴畯的話,給自已先前不肯重立太學做了個辯解。
“呃,這……”
見自已昔日懟別人的話卻是被劉禪‘曲解’,甚至還拿來當成了先前不肯重立太學的理由,諸葛大大也是不由得一陣無語。
隻不過,無語歸無語,話到嘴巴之後,諸葛大大最後還是選擇了‘卡殼’。
畢竟今時不同往日,劉禪這個大漢天子可不是當日被他懟的嚴畯。
“卿等皆是經世務實之大材,當知朕此言無虛。不過治國之道確需文武兼濟,重興文教也實為必行之策……”
擺了擺手止住了諸葛大大本就沒準備繼續進行下去的辯解後,劉禪終於是開口說出了眾人期待已久的話來,重興文教!
“然太學所授之課,皆為微言大義。單隻教授這些,成材之人必定有限,恐多為‘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的空談虛言之輩。”
讓諸葛大大等人沒料到的是,剛剛才給了他們一個好消息的劉禪,話鋒一轉之間,卻是隨即又對這太學所授課程給狠狠踩上了一腳。
而且更讓諸葛大大無語的是,其所用的理由也依然還是他用來懟過別人的原話!
不過好在劉禪倒也沒有將這‘惡趣味’繼續進行下去,在用‘曲解’的諸葛大大之語狠踩了太學所授課程之後,劉禪終於是說到了真正的正題。
“既是要重興文教,那便不能隻興一家之言。朕打算建一國子監,下設國子學、太學、黃老學、墨學共四學;各學皆立博士,設祭酒一名……”
“其中,太學所授課程不變,仍為《易經》、《詩經》、《尚書》、《禮記》等儒家經學內容。黃老學、墨學自然亦是教授各家經典……”
“國子學為所授課程除通讀儒家五經之外,算學、律學乃為其必修之課。黃老、墨家學說,亦為國子學選修課程!”
在諸葛大大等一眾三省丞相無語、期待的眼神中,劉禪終於是搬出了一個比太學更‘太’的國子監來。
不用說,這自然又是劉禪‘借鑒’改良過的唐國子監了!
“呃,請問陛下,這國子監既是設了太學、黃老及墨學,為何還要再單獨設一國子學囊擴諸學之課?如此一來,豈非……”
就在劉禪話音剛落之際,聽到他這‘多此一舉’所設立的‘國子學’後,諸葛大大等人卻是不禁有些疑惑不解的朝他望了過來。
“嗬嗬,國子者,公卿大夫之子也!朝廷七品及以上官員子弟經由考試合格之後,可入國子學。凡國子學通過畢業之生員,在經由朝廷各部門觀政考核後,可直接授予官職!
“至於太學、黃老學,則招收民間優秀學子。不過仍需通過朝廷科舉考試入仕,而後經由各部觀政考核後,方能授予官職。墨學則直接經由匠作監、軍器監等各監考試授職……”
在眾人疑惑與不解的目光中,劉禪卻是麵帶微笑的跟眾人解釋起了這‘國子學’跟太學等其它各學的區別來。
簡單的說,這‘國子學’與太學等其它各學最大的區別之處,便在於畢業後包不包‘分配’之事上。
“呃,陛下這還真是……真是實用至上啊!”
聽完劉禪的一番解釋之後,原本還在因為劉禪重文教、重開太學而欣喜的眾人,此刻卻是不由得紛紛無奈苦笑起來。
沒辦法,正所謂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按劉禪這帶著明顯偏向與誘導的國子監辦學之法,屆時有幾人會選擇太學?
在這墨學都能通過‘應聘’方式,直接考進匠作監、軍器監等‘技術部門’為官的情況下,同樣需要參加教舉考試才能入仕的太學,卻是根本就沒有半分吸引力可言。
由此可以預見,‘太學’的沒落已成必然!
然而,對於劉禪這樣明顯帶有偏向的安排,偏偏眾人還沒有辦法反駁。畢竟這‘國子學’對於已經進入大漢‘體製’內的官吏而言,卻是一條難得的‘捷徑’。
“哈哈哈哈,諸卿皆是經由前漢崩塌之亂世而來,當知這實用方為傳承之根本。若這所謂的‘文教’總是陽春白雪、高高在上,於國家而言無實際用處,那這傳承之意義又在何處?”
看著一臉無奈苦笑,卻偏偏還無眾反駁的眾人,劉禪卻是又開始為自已這‘實用主義’的正確性打扮了起來。
“卿等須知,正所謂大浪淘沙,隻有經過‘淘洗’留存下來的,方為精髓、真金!餘者,不過是糟粕而已,不值留戀!”
末了,以一句‘大浪淘沙’之語,劉禪也是成功為自已的實用主義披上了一件‘實用即正義’的外袍!
“陛下英明,臣等謹尊教誨!”
麵對劉禪這從實際好處到再到理論的全方位定性,即便是諸葛大大等人,那也隻能無奈吞下這鍋重興文教的‘夾生飯’!
說起來,劉禪之所以要搞出國子學這麽一個看起來有些開‘曆史倒車’的‘中央黨校’來,為的便是在如今已經快速成熟的科舉係統之外,再重新開辟出一個新的官僚選拔渠道與之抗衡。
所以說,究其目的,這‘國子學’仍是為了防止日後文官係統通過科舉坐大的一個‘分化’政策而已。
在他的這個規劃中,有了這個‘分化’文官勢力的辦法,靠著國子學這個‘黨校’渠道,日後的‘勳貴集團’同樣也可以有和文武係統一樣的新鮮血液可以注入,從而保持應有的活力。
如此一來,武將、勳貴、文官這‘三足’間,便能夠盡可能的保持平衡,從而更穩的托舉著大漢江山這個‘鼎身’!
至於如此一來對士人是否會有失‘公平’,嗬嗬,這世上哪有真正的公平?即便是兩千年後的‘人人平等’時代,那不也照樣有‘電n代’、“煙n代”這些世卿世?之家?
自古到來,這所謂的公平都隻是相對而言。相比於之前的‘西漢’、‘東漢’而言,如信的‘季漢’在這方麵已經做得很好了。
所以,在這個任何時代都是由屁股決定腦袋的原則下,他這個大漢天子,自然也是以保持漢家江山的穩固為第一要務,而不是盲目的追求什麽平等、公平!
“哈哈,諸卿都是我大漢經世之才,這教誨二字朕可當不起……”
聽著眼前這個時代最頂尖的一群智謀大佬的‘稱讚’,劉禪也是不禁有些得瑟之意。
隻不過,正所謂裝逼遭雷劈,就在劉禪因為諸葛大大等人的‘稱讚’得瑟之時,隨著幾匹急馳戰馬的到來,這份好心情卻是瞬間便被破壞了!
</p>
“重開太學麽?”
麵對諸葛大大等人這見縫插針的重開太學的建議,摸了摸光溜溜的下巴,劉禪卻是不禁有些猶豫了起來。
太學,又名大學、辟雍、成均、上癢等。其名始於西周,天子與諸侯均設之。
隻不過雖然上古就有太學,但與布政、祭祀、學習各種活動攪和到一塊兒的太學,顯然不具備教育的專業性與係統性,隻能說是太學的萌芽而已。
真正讓太學成為係統性、專業性的學校,那還得等到大漢孝武帝之時呢!
元朔五年,采用董促舒‘天人三策’裏‘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在下之士’的建議,孝武帝於京師長安設太學。
從武帝開設太學至新莽,太學教授的科目及學生人數逐漸增多。其開設了《易經》、《詩經》、《尚書》、《禮記》《公羊傳》等諸多課程。其學生人數,更是有最初的五十人發展到了王莽時的萬餘人。
而到了‘東漢’之時,光武帝更是戎馬未歇,便於建武五年在洛陽開陽門外重建太學。到了順帝之時,太學生已是發展到了數萬人。
然而,這些在諸葛大大等這個時代之人看來,這代表著大漢文教昌盛的事情,於劉禪而言,卻又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看法。
而這原因嘛,除了因為自孝武帝開設太學起,太學中的師生那都享有免除賦役的特權外,最為重要的便是來自後世的他,對‘古代’文人固有的‘空談虛言’印象。
沒辦法,誰叫華夏自古以來的教育,都是‘重文輕理’呢!就連這代表著國家最高學府的太學,所教授的東西在他看也不過是些尋章摘句的腐朽玩意兒而已。
因此,在‘季漢’重立後,劉禪不但未學光武帝般戎馬未歇息便重開太學,甚至在諸葛大大等一眾三省丞相為首的文官多次提出重開太學的建議下,他也仍是以國家初定、錢糧吃緊為由給拒絕了。
而這一次,因為其創建軍校的事情,再加上得意忘形之下讓諸葛大大等人尋到了他話中的‘文武並重’的空子,所以想要再用錢糧吃緊的理由拒絕,卻是有些不太合適了。
“嗯,卿等所言也確實有理!隻是單單隻是一個太學,恐怕難以擔起重興文教之重任啊!”
眼見這重開太學之事已經推脫不過去,心中一動之下,劉禪卻是又打起了別的主意來。
“哦?不知陛下之意……”
見劉禪這一次終於沒有再行推脫重開太學之事,而且聽其語氣,還嫌太學不夠‘太’,即便是‘龍鳳組合’在內的這些個頂尖謀士所組成的大漢丞相們,此刻也是不由得麵色一喜。
沒辦法,有這正在建設的‘帝國軍校’做例子,‘好大喜功’的劉禪,又怎麽可能讓這太學不‘太’?
“嗬嗬,中書令昔日曾言:尋章摘句,乃世之腐儒也。區區筆硯之間,數黑論黃,不過舞文弄墨而已,卻是於國無益!朕之前未肯輕立太學,便是有鑒於此……”
看著麵帶喜色的諸葛大大等人,帶著幾分惡趣味,劉禪卻是先拿諸葛大大昔日駁斥嚴畯的話,給自已先前不肯重立太學做了個辯解。
“呃,這……”
見自已昔日懟別人的話卻是被劉禪‘曲解’,甚至還拿來當成了先前不肯重立太學的理由,諸葛大大也是不由得一陣無語。
隻不過,無語歸無語,話到嘴巴之後,諸葛大大最後還是選擇了‘卡殼’。
畢竟今時不同往日,劉禪這個大漢天子可不是當日被他懟的嚴畯。
“卿等皆是經世務實之大材,當知朕此言無虛。不過治國之道確需文武兼濟,重興文教也實為必行之策……”
擺了擺手止住了諸葛大大本就沒準備繼續進行下去的辯解後,劉禪終於是開口說出了眾人期待已久的話來,重興文教!
“然太學所授之課,皆為微言大義。單隻教授這些,成材之人必定有限,恐多為‘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的空談虛言之輩。”
讓諸葛大大等人沒料到的是,剛剛才給了他們一個好消息的劉禪,話鋒一轉之間,卻是隨即又對這太學所授課程給狠狠踩上了一腳。
而且更讓諸葛大大無語的是,其所用的理由也依然還是他用來懟過別人的原話!
不過好在劉禪倒也沒有將這‘惡趣味’繼續進行下去,在用‘曲解’的諸葛大大之語狠踩了太學所授課程之後,劉禪終於是說到了真正的正題。
“既是要重興文教,那便不能隻興一家之言。朕打算建一國子監,下設國子學、太學、黃老學、墨學共四學;各學皆立博士,設祭酒一名……”
“其中,太學所授課程不變,仍為《易經》、《詩經》、《尚書》、《禮記》等儒家經學內容。黃老學、墨學自然亦是教授各家經典……”
“國子學為所授課程除通讀儒家五經之外,算學、律學乃為其必修之課。黃老、墨家學說,亦為國子學選修課程!”
在諸葛大大等一眾三省丞相無語、期待的眼神中,劉禪終於是搬出了一個比太學更‘太’的國子監來。
不用說,這自然又是劉禪‘借鑒’改良過的唐國子監了!
“呃,請問陛下,這國子監既是設了太學、黃老及墨學,為何還要再單獨設一國子學囊擴諸學之課?如此一來,豈非……”
就在劉禪話音剛落之際,聽到他這‘多此一舉’所設立的‘國子學’後,諸葛大大等人卻是不禁有些疑惑不解的朝他望了過來。
“嗬嗬,國子者,公卿大夫之子也!朝廷七品及以上官員子弟經由考試合格之後,可入國子學。凡國子學通過畢業之生員,在經由朝廷各部門觀政考核後,可直接授予官職!
“至於太學、黃老學,則招收民間優秀學子。不過仍需通過朝廷科舉考試入仕,而後經由各部觀政考核後,方能授予官職。墨學則直接經由匠作監、軍器監等各監考試授職……”
在眾人疑惑與不解的目光中,劉禪卻是麵帶微笑的跟眾人解釋起了這‘國子學’跟太學等其它各學的區別來。
簡單的說,這‘國子學’與太學等其它各學最大的區別之處,便在於畢業後包不包‘分配’之事上。
“呃,陛下這還真是……真是實用至上啊!”
聽完劉禪的一番解釋之後,原本還在因為劉禪重文教、重開太學而欣喜的眾人,此刻卻是不由得紛紛無奈苦笑起來。
沒辦法,正所謂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按劉禪這帶著明顯偏向與誘導的國子監辦學之法,屆時有幾人會選擇太學?
在這墨學都能通過‘應聘’方式,直接考進匠作監、軍器監等‘技術部門’為官的情況下,同樣需要參加教舉考試才能入仕的太學,卻是根本就沒有半分吸引力可言。
由此可以預見,‘太學’的沒落已成必然!
然而,對於劉禪這樣明顯帶有偏向的安排,偏偏眾人還沒有辦法反駁。畢竟這‘國子學’對於已經進入大漢‘體製’內的官吏而言,卻是一條難得的‘捷徑’。
“哈哈哈哈,諸卿皆是經由前漢崩塌之亂世而來,當知這實用方為傳承之根本。若這所謂的‘文教’總是陽春白雪、高高在上,於國家而言無實際用處,那這傳承之意義又在何處?”
看著一臉無奈苦笑,卻偏偏還無眾反駁的眾人,劉禪卻是又開始為自已這‘實用主義’的正確性打扮了起來。
“卿等須知,正所謂大浪淘沙,隻有經過‘淘洗’留存下來的,方為精髓、真金!餘者,不過是糟粕而已,不值留戀!”
末了,以一句‘大浪淘沙’之語,劉禪也是成功為自已的實用主義披上了一件‘實用即正義’的外袍!
“陛下英明,臣等謹尊教誨!”
麵對劉禪這從實際好處到再到理論的全方位定性,即便是諸葛大大等人,那也隻能無奈吞下這鍋重興文教的‘夾生飯’!
說起來,劉禪之所以要搞出國子學這麽一個看起來有些開‘曆史倒車’的‘中央黨校’來,為的便是在如今已經快速成熟的科舉係統之外,再重新開辟出一個新的官僚選拔渠道與之抗衡。
所以說,究其目的,這‘國子學’仍是為了防止日後文官係統通過科舉坐大的一個‘分化’政策而已。
在他的這個規劃中,有了這個‘分化’文官勢力的辦法,靠著國子學這個‘黨校’渠道,日後的‘勳貴集團’同樣也可以有和文武係統一樣的新鮮血液可以注入,從而保持應有的活力。
如此一來,武將、勳貴、文官這‘三足’間,便能夠盡可能的保持平衡,從而更穩的托舉著大漢江山這個‘鼎身’!
至於如此一來對士人是否會有失‘公平’,嗬嗬,這世上哪有真正的公平?即便是兩千年後的‘人人平等’時代,那不也照樣有‘電n代’、“煙n代”這些世卿世?之家?
自古到來,這所謂的公平都隻是相對而言。相比於之前的‘西漢’、‘東漢’而言,如信的‘季漢’在這方麵已經做得很好了。
所以,在這個任何時代都是由屁股決定腦袋的原則下,他這個大漢天子,自然也是以保持漢家江山的穩固為第一要務,而不是盲目的追求什麽平等、公平!
“哈哈,諸卿都是我大漢經世之才,這教誨二字朕可當不起……”
聽著眼前這個時代最頂尖的一群智謀大佬的‘稱讚’,劉禪也是不禁有些得瑟之意。
隻不過,正所謂裝逼遭雷劈,就在劉禪因為諸葛大大等人的‘稱讚’得瑟之時,隨著幾匹急馳戰馬的到來,這份好心情卻是瞬間便被破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