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京


    涼州的捷報如同冬日裏紛飛的雪花,紛紛揚揚地飄進了繁華的帝國心髒。


    這些捷報不僅帶來了前線勝利的喜訊,更如同春風一般,吹進了大乾皇帝姬康的心裏,吹散了縈繞心頭的鬱氣。


    未央宮中,姬康端坐在龍椅之上,皇袍加身,威嚴四溢。


    當內侍高聲宣讀涼州捷報時,姬康的眼中閃過一絲難以掩飾的喜色。


    捷報之上,字字珠璣,句句鏗鏘,無一不彰顯著涼州戰事的輝煌戰果,尤其是提到“神威天將軍”曹鯤時,更是將他的英勇善戰、智勇雙全描繪得淋漓盡致。


    姬康聽完捷報,忍不住龍顏大悅,稱讚道:“好一個神威天將軍,名符其實!”


    李鬆柏聞言臉上頓時綻放出光彩,朗聲道:“早在甘州平亂之時,臣就知道曹將軍具有大將之才。”


    姬康聞言,老臉舒展,笑著看向李鬆柏,讚許道:“卿舉才有功,賞玉璧一對。”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都投來羨慕的目光。


    閻奇、楊休等人,皆是出身世家大族,平素裏對曹鯤這種出身低微,性格跋扈的武將頗為不屑。


    今日見姬康如此器重曹鯤,心中不禁憤懣不平。


    閻奇冷哼一聲,臉上滿是不屑之色:“曹鯤接任涼州刺史已經三月有餘,損兵十餘萬,耗費錢糧無數,尚有九泉、金河、武亭、青川、西海五郡被妖族占據,有何顏麵,自稱神威天將軍。”


    李鬆柏冷笑道:“歐陽百林你一介腐儒,連戰場都未曾去給,有何資格在這裏大放厥詞,你若不服,大可去涼州蕩平妖族。”


    楊休更是按捺不住,憤然說道:“臣聽聞,收複漢隆、安定二郡皆是長陽侯之功,可這奏章上隻字不提長陽侯,臣彈劾曹鯤貪功諉過。”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


    不少文臣都紛紛點頭,表示讚同楊休的看法。


    李鬆柏則是臉色大變,今日楊休此言,是想要曹鯤的小命啊。


    姬康見狀,臉上的喜色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冷冷地看了楊休一眼,寒聲道:“朕身體不適,退朝。”


    說完,便起身拂袖而去,留下滿朝文武麵麵相覷。


    群臣紛紛跪拜行禮,恭送姬康離去。


    待姬康的身影消失在殿門之後,朝堂之上炸開了鍋。


    姬康迴到宣德殿,心中的怒火再也壓抑不住。


    他猛地一拍龍案,怒聲道:“一群奸臣佞臣,該殺!”


    十常侍見狀,嚇得跪倒在地,渾身顫抖不已。


    他們深知姬康的脾氣秉性,此時若是稍有不慎,恐怕就會惹來殺身之禍。


    中車府令趙苟壯起膽子,小心翼翼地勸慰道:“陛下息怒,莫要為了幾個臣子氣壞了身子,江山社稷、天下黎民可離不得陛下操心。”


    姬康聞言,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平複自己的心情。


    他看向趙苟,眼中閃過一絲冷芒,寒聲道:“曹鯤雖然性格跋扈、品行不佳,但是在戰場上卻身先士卒、舍生忘死,為大乾浴血廝殺。他沒有辜負朕的賞賜,朕不過是誇獎幾句,可是楊休、歐陽百林這些世家文臣卻都容不得他。”


    “這江山到底是朕的還是他們世家士族的!”


    趙苟神色一變,輕聲說道:“陛下有所不知,那楊休、歐陽百林兩位大人與曹刺史素有舊怨,他們今日之舉,怕是有些公報私仇的嫌疑。”


    姬康聞言,眉頭微微一皺。


    他看向趙苟,示意他詳細說說。


    趙苟見狀,連忙將楊休和歐陽世家與曹鯤的恩怨娓娓道來。


    姬康聽完趙苟的講述,忍不住笑道:“這個曹鯤真是跋扈到了骨子裏,難怪楊休、歐陽百林這般恨他,不過也好,免得曹鯤與這些世家大族沆瀣一氣。”


    姬康對曹鯤還是欣賞的,像曹鯤這種囂張跋扈、品行惡劣的臣子,雖然讓人頭疼,但也更容易掌控。


    曹鯤貪財好色、仇人遍地,這些缺點反而成了把柄。


    真要是能征善戰、不貪不占、品德高尚、朋黨滿地,那反而會讓人不放心。


    像曹鯤這種“品行惡劣”的臣子,哪天若是想除掉他,隨便揪出一條罪名就能“師出有名”。


    錦衣雖好,但抹布也有其用處。


    姬康深知這一點,因此才會對戴罪之身的曹鯤委以重任。


    朝堂上紛爭不休,暗潮湧動,涼州更是打的屍橫遍野,流血漂櫓。


    涼州的戰事仍在繼續,奏報不斷,牽動人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涼州的捷報不斷傳來,曹鯤的戰功也越發顯赫,在大乾的名聲也越來越大,在錦繡商號的刻意鼓吹下,百姓交口稱讚。


    然而,這也引來了更多人的嫉妒和不滿,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


    就在這時,一個好消息,不對是噩耗傳來。


    曹鯤在崆峒山大敗,雖然成功率軍突圍,但被玉狐老祖的法寶所傷,麾下將士更是傷亡三萬餘眾。


    若不是長陽侯薛貴、鎮西將軍常由齡、除妖司黃毅及時出手,曹鯤怕是會命喪崆峒,涼州軍也會全軍覆沒。


    消息傳到玉京,世家文臣大喜過望,彈冠相慶,彈劾奏章,堆積如山。


    姬康看到薛貴、常由齡、黃毅的奏報,心忍不住一沉,百般滋味湧上心頭。


    一方麵,曹鯤遭逢大敗,險些喪命,更讓他覺得曹鯤可以信任。


    一方麵,曹鯤大敗,可見狐妖之禍的危害之大。


    眼下北戎大舉進犯,遼州戰事膠著,涼州的狐妖之禍又久久不能平定,讓他感覺到難以言表的壓力。


    大乾傳到他手裏,怎麽這般多災多難。


    難道是自己不夠仁慈?不夠勤勉?


    不!


    絕不可能是自己的原因!


    大乾絕不會在自己手中衰落。


    姬康夜不能寐,派人將丞相王駿請到宮中。


    王駿是從龍老臣,所以每次遇到難題,姬康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王駿。


    可憐王駿一把年紀,還要從被窩裏爬出來開會。


    皇宮之內,燈火通明,溫暖如春,卻也無法驅散那股從心底升起的陰鬱。


    姬康語氣沉重道:“丞相,近日邊疆戰事不利,你可有良策以平此亂?”


    王駿苦思良久道:“臣以為當前之局,需雙管齊下。”


    姬康問道:“哦?丞相有何高見?”


    王駿道:“其一,應立即從中原各州調集精兵支援邊疆,其二,派遣皇子前往前線犒軍。”


    此言一出,姬康也微微一愣,隨即目光銳利地看向王駿:“丞相此言何意?”


    王駿解釋道:“微臣此言並非要讓皇子親臨戰場,而是讓他們以犒軍之名,前往前線慰問將士,此舉一來可以提振士氣,讓將士們感受到皇恩浩蕩;二來也可以借此機會監督邊軍。”


    姬康聞言,眉頭舒展,“監軍”的提議非常順他的心意。


    他對增兵之事猶豫不決,就是擔心邊軍,或者說領軍主將擁兵自重。


    現在王駿的主意,可謂是一箭雙雕,解開了他的心結。


    “好!丞相此計大妙!”


    姬康一拍龍椅,大聲稱讚道。


    “那麽,丞相覺得哪位皇子適合前往前線呢?”


    姬康看著王駿,目光灼灼的問道。


    王駿道:“老臣不知,還請陛下斟酌。”


    姬康想了想,一錘定音道:“派趙王姬材前往涼州,衛王姬毫前往遼州,這兩個小子可是一直想在沙場建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別怕本座是好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燃燒石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燃燒石頭並收藏別怕本座是好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