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星光稀疏。


    馮君可身披鐵甲,騎著戰馬,眼神堅定,麵容冷峻。


    經過斥候偵查,他已決定明日進兵,直取安豐縣。


    一旁,張秀全提出了建議:“今夜可先下定寨柵,然後再攻打也不遲。”


    馮君可點頭讚同,當即下令砍伐周邊樹木,築起排柵,建立營寨。


    一夜無話……


    次日,晨曦初露,戰鼓隆隆。


    馮君可引領著五千精騎,浩浩蕩蕩地殺向安豐。


    此時,義軍已然嚴陣以待,雙方迅速布陣,肅殺之氣彌漫開來。


    馮君可眼神如刀,冷冷地打量著對麵的義軍,隻見他們人人精神抖擻,士氣高昂。


    特別是那韓璟,麵如冠玉,唇紅齒白,身著白袍銀鎧,手握長槍,英氣逼人。


    其身旁,李定波、周良雲二將也是威風凜凜。


    馮君可心中一沉,卻也不露聲色,縱馬向前,對韓璟高聲道:“韓璟,你們父子也算是名將之後,為何背棄正道,背叛朝廷,扯旗造反,戕害百姓?就不怕辱沒了祖宗的名望?”


    韓璟聞言,雙目噴火,咬牙切齒地大罵:“馮君可,你這忘恩負義的背主小人,安敢在此大言不慚,朝廷腐朽,皇帝昏庸,奸臣當道,致使天怒人怨,塗炭生靈,我等起兵那是順天意,從民心,今日,本將軍先斬了你,然後再去玉京滅了昏君!”


    言罷,他縱馬而出,快如疾風,挺槍便刺。


    韓璟,一身銀甲,目光如炬,座下白馬名為“追風”,四蹄生風,翻山越嶺,日行千裏。


    他手持一杆虎頭槍,槍尖寒光閃爍,透出一股不可一世的霸氣。


    馮君可身旁的劉坎怒喝一聲,縱馬揚刀,迎戰韓璟。


    “韓璟小兒!吃我一刀!”


    劉坎也是一員猛將,身騎黑馬,手持雙刀,驍勇善戰。


    兩馬交錯,刀槍相碰,發出“鐺”的一聲巨響,震得周圍空氣都為之一顫。


    劉坎雙刀翻飛,如狂風驟雨般向韓璟攻去。


    韓璟長槍如龍,舞動間帶起陣陣勁風,將劉坎的攻擊一一化解。


    兩人你來我往,鬥得難解難分。


    “破!”


    隻見韓璟一槍刺出,槍尖帶著破空之聲,直取劉坎咽喉。


    劉坎雙刀交叉,堪堪擋住這一擊。


    然而韓璟槍勢未減,順勢一帶,將劉坎的雙刀震開。


    趁此機會,韓璟長槍橫掃,直取劉坎腰部。


    劉坎大驚,急忙側身一扭,堪堪避過這致命一擊。


    然而韓璟豈會給他喘息之機?


    他乘勝追擊,長槍如龍出海,槍尖帶著淩厲的勁風,再次向劉坎攻去。


    劉坎雙刀連揮,試圖擋住韓璟的攻擊。


    但韓璟的槍法實在太過精妙,每一槍都似乎能夠洞察劉坎的破綻。


    劉坎漸漸感到力不從心,隻能勉力支撐。


    “韓璟小兒!受死!”


    眼見劉坎不敵,白嘉大喊著催馬出戰。


    “找死!”


    “叮!”


    韓璟揮槍攔下白嘉的長劍,眼神如刀,殺氣騰騰。


    劉坎趁機退下,任由白嘉與韓璟捉對廝殺。


    隻不過,這韓璟連日大戰,加上丹藥相助,已然突破瓶頸,實力大增。


    白嘉奮戰三十個迴合敗走。


    岐陽世家子弟衛傑出馬出迎,韓璟奮威交戰,數合之後,一槍把衛傑刺死。


    “三軍將士!殺敵!”


    韓璟一聲令下,義軍士氣大振,如猛虎下山般衝殺過來,羽林軍節節敗退。


    混亂中,韓璟率領百餘騎精銳,直撲中軍,意圖斬殺馮君可。


    張秀全突然殺出,擋住了韓璟的去路。


    “賊子休得放肆!”


    張秀全身披魚鱗甲,威風凜凜,馬快如風,手持一把勾摟象鼻刀,刀身漆黑如墨,散發著森然的寒意。


    “擋我者死!”


    韓璟一聲厲喝,手持長槍,槍尖閃爍著寒光,與張秀全的勾摟象鼻刀在空中相撞,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


    “鐺!”的一聲,兩人的兵器相交,激發出強烈的勁風。


    兩人所騎的戰馬也在這股力量的衝擊下後退數步,才穩住身形。


    張秀全感受到韓璟槍上的強大力量,心中不禁暗驚。


    他沒想到韓璟的實力竟然如此之強。


    “好一個韓家虎子!果然名不虛傳!”


    張秀全大笑一聲,再次揮刀向韓璟攻去。


    這一次他的攻勢更加猛烈,勾摟象鼻刀在空中劃出一道道殘影,將韓璟籠罩在刀影之下。


    韓璟麵對張秀全的猛攻,絲毫不亂,一杆長槍舞動得如龍似蛇,時而刺向張秀全的破綻之處,時而揮槍抵擋張秀全的刀勢。


    兩人的身影在戰場上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麵。


    “張秀全!你的刀法雖然淩厲,但破綻也不少!”


    韓璟一邊抵擋著張秀全的攻勢,一邊大聲喝道。


    他的聲音中充滿了自信與決心,仿佛已經看穿了張秀全的刀法。


    兩人你來我往,戰得難解難分。


    戰鬥持續了許久,兩人都已經汗流浹背,氣喘籲籲。


    眼見大軍已經撤迴營寨,張秀全也不戀戰,一刀逼退韓璟,縱馬衝迴寨中。


    韓璟窮追不舍,但被一陣箭雨射退。


    劉坎破口大罵:“韓璟這狗崽子當真是了得。”


    張瀾眉頭緊皺:“義軍兵強馬壯,這安豐城不好打啊。”


    張秀全:“韓家虎子,非泛泛之輩,不可力敵。”


    馮君可:“不好打那就不打了,傳令全軍,堅守寨柵,深溝高壘,不許輕易出戰。”


    翌日


    天剛蒙蒙亮,韓璟引兵前來搦戰,卻始終無法攻破馮君可的防守,雙方陷入了僵持之中。


    黃昏時分,郡尉韓況率領一萬郡兵抵達,前後夾擊,殺的義軍方寸大亂,韓璟隻能撤兵退迴城中。


    眼見朝廷的大軍到來,城中賊寇心生不安,竇允的部將陳江和沈先更是心慌意亂,反觀韓璟毫無懼色。


    第二天一大早,韓璟率軍猛攻營寨。


    馮君可冷靜地指揮防禦,箭如雨下,打的義軍傷亡無數。


    眼見久攻不下,李定波和周良雲率領一萬精兵,殺向了敵營南側,想要從側麵攻破大寨。


    殊不知,張秀全早已在甬道兩旁布下了天羅地網,隻等獵物自投羅網。


    周良雲一馬當先,率領一千多鐵騎如雷霆般衝突猛攻。


    突然間,喊聲震天,地麵塌陷,人馬紛紛墜入陷馬坑內。


    周良雲反應神速,挺身一跳,如靈猴般躍出土坑,穩穩地站在平地上。


    他雙目泛紅,手起刀落,當即斬殺了數名衝過來的羽林軍,一人一刀,步行殺出重圍,勇猛無比。


    此刻,李定波被重兵圍困,險象環生。


    周良雲見狀,毫不猶豫地前往救援。


    正好碰上了韓況的部將孫永,刀光劍影間,孫永便被周良雲一刀砍死於馬下。


    周良雲順勢奪過孫永的戰馬,殺出一條血路,成功救出了李定波。


    兩人並肩作戰,朝東南方向逃去,背後的羽林軍如影隨形,緊追不舍。


    關鍵時刻,韓璟率領軍隊及時趕到,接應了李定波和周良雲。


    一番激戰之後,羽林軍敗退,韓璟成功救出了部分的軍馬。


    戰鬥持續到日暮時分才結束,經過清點人馬,發現損失了五名將校和六千七百多名士兵,眾人心情沉重。


    韓璟眉頭緊鎖道:“若遷延日久,敵人必定加強防備,我們將更難擊退他們,不如趁今夜帶領精騎劫營,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李定波聞言點頭讚同:“此計甚妙!但需分兵前後相互照應以防不測。”


    於是韓璟親自擔任先鋒之職,並命令周良雲和梁易作為後援力量隨時準備支援。


    與此同時,馮君可也召集了諸將商討對策。


    他神色凝重地說道:“敵人必定認為我們身心疲憊,而會趁機來夜襲劫營,因此我們可以四處埋伏兵力,並故意將中軍設空以誘敵深入,當號炮響起時伏兵盡出可一鼓作氣擒獲他們!”


    眾將領命而去,伏兵安排妥當,隻等敵人上鉤了。


    隻是這韓璟也不是莽撞之人,並未輕易上鉤,他先派遣部將馬達帶領一百騎兵前往前哨探路,以確保萬無一失。


    馬達小心翼翼地前行,發現前方並無人馬攔截後便徑直進入中軍營地。


    羽林軍見敵軍已至,立刻點燃號炮發出信號,四麵埋伏的兵力聞聲而動迅速圍了上來。


    馬達見狀大驚失色,但無奈已被重重包圍。


    他率領的百騎奮勇抵抗但仍寡不敵眾,最終馬達被石虎所殺,其餘騎兵也悉數被殲。


    此時,韓璟卻從背後與周良雲、梁易分三路如同蜂擁般殺了過來。


    他們勢如破竹,銳不可當。


    馮君可和韓況措手不及,被打的節節敗退,血流成河。


    當夜兩軍混戰至天明方才罷休,各自收兵迴營休整。


    韓璟騎著戰馬迴到城中,臉上寫滿了憤怒。


    誰知,突然有軍侯氣喘籲籲地跑來,一臉慌張地說:“少……少主,不好了!公孫通的軍隊在城東紮營了!”


    韓璟一聽,差點沒從馬背上摔下來,他瞪大了眼睛:“什麽?公孫通什麽時候到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別怕本座是好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燃燒石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燃燒石頭並收藏別怕本座是好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