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統一的重要性
“修建長城,工程浩大,勞民錢財,所以隻要是皇帝,對於這件事都是考慮再三,朝廷調查,統算無數次後才有可能實施。
可是這種情況一出現,那麽又會造成何種情況,誰也不知道。
可是始皇帝不同,他不僅僅下令要修建長城,而且是不留餘力地修建長城。
他不是為了自己,他是為了讓無數邊關百姓能有一個安全的環境生活。
所以,修建長城對於始皇帝來說是功在千秋,罪在當代。”
老者看向秦安,道:“是我眼見淺薄,我看當代,帝師,如今你出山,請問還要修建長城嗎?”
“修。”秦安毫不猶豫地說道,“即使趕跑了匈奴,未來誰能說得準還有沒有其他遊牧民族出現。
長城是抵禦遊牧民族最大的倚仗之一,絕對要修,而且它也是華夏最大的標誌之一,絕對要修。
因為這修的不僅僅是長城,還是我們抵禦外族人的決心,是一種信仰。”
老者聞言,歎口氣道:“如此勞民傷財之事,帝師還要做,實在是讓老朽失望。”
“你失望,那是因為你無知,未來修建長城,不再征徭役,而是朝廷出錢請人修,不僅僅材料有人出,工人幹活有工錢,一日還包三餐。
還會在各個長城地段安排大夫,有任何傷痛都可以及時就醫,藥費全免。
老丈,徭役可能還有,但是徭役隻會在他們所待的郡縣服徭役,再也不用東奔西跑。
也有可能取消徭役,用金錢來代替徭役,所收之金錢,官府會邀請工人來做。
各位百姓,大秦統一六國,不僅僅是國土的統一,還需要將一切都統一。
一個國家七種文字,試問,你是學習秦字,還是學習齊字?楚字?”
“楚人學楚字,齊人學齊字,有何不可?”又有一個人說道。
“荒唐。”秦安冷笑道,“如果是這樣,那麽我就要問你,西域諸國來大秦,你是想讓他們看到秦字,還是其他六國的文字?
一個楚人想要去齊地做生意,是否得學齊字才行。請問,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有利還是有害?
國家想要強大,那麽就要統一,如果不統一,那麽六國還在的時候,為何他們六國各自隻用一種文字而不是兩種,或者數種文字呢?
因為不方便,不方便就是無法讓國家強大。
為何我會說想要富先修路,因為有路就會很方便來往各地。
我真不知道能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是一個多麽愚蠢之人。”
剛剛說話的人頓時閉上了嘴巴,整個人都縮了縮,不好意思的看著四周的人,仿佛四周的目光都是鄙視之意。
老者微微點頭,道:“老朽受教了。不過老朽還有一個問題想問帝師?”
“老丈請問。”對於老者,秦安還是非常客氣的。
老者點了一下頭,道:“既然帝師說,帝師是從未來而來,那麽老朽請問帝師,大秦的國運如何?”
“如果按照原本的曆史軌跡,大秦的國運隻會二世而亡,始皇帝應該會在明年駕崩與沙丘。始皇帝駕崩三年後大秦滅亡了。”秦安如實迴答道。
“太好了,我們的機會來了。”李左車興奮地說道。
同樣興奮的還有其他反秦勢力的人,包括其他六國餘孽。
而城牆下的項梁叔侄兩人麵露苦笑,按照曆史軌跡,大秦是被他們項家所滅。
然而曆史的軌跡已經變了。
此時他們兩個看向了城樓上,那個改變曆史軌跡之人。
然而那些反秦勢力還沒有開心多久,秦安再次開口:“然而曆史軌跡已經改變,我秦安不允許大秦二世而亡。
我沒有能力說一定能讓大秦千秋萬世,但是我至少保證大秦數百年屹立不倒。
今日我站在城樓上,主要說三件事,第一件華夏必須一統,統一的文字,統一的語言,統一的度量衡等等。
我不反對各地保留各地方言,但是我要求下一代一定要會說大秦的國語,普通話,認識大秦的國字,簡體字。
隻有統一,大秦才能強大,華夏民族才能越發的強盛,融入更多的民族。
孔子曾說儒家思想是大同,可融入諸子百家,或者說,諸子百家都能融入儒家。
華夏民族秉承儒家思想,實行大同之策,讓萬族融入到華夏民族當中。
讓人華夏民族成為當今世界第一民族。”
“好。”一個百姓突然高喊,“帝師,我願為華夏民族出一份力,誓讓華夏民族成為世界第一民族。”
其他百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堅定,他們為自己能成為華夏一分子而高興。
旋即,四周響起了如天雷般的聲音。
“我等願意為華夏民族出一份力,誓讓華夏民族成為世界第一民族。”
鹹陽城百姓們同時說完後,現場瞬間安靜下來。
秦安立馬說道:“我與諸君一同共勉之。”
隨後秦安將話筒交給了嬴政。
嬴政會意,拿著話筒說道:“朕願意與諸君一同共勉之。”
“草民(微臣)願與陛下一同共勉之。”
齊心,萬眾一心,數十萬百姓如此齊心,讓六國大將和反秦勢力感到害怕。
他們不怕和秦軍大戰,他們害怕大秦上下一心,鐵板一塊,原本大秦已經非常強大,如今更加強大,讓他們根本生不起反抗之心,隻能龜縮起來。
秦安再次接過話筒,說道:“感謝諸位的信任,我要說的第二件事,就是始皇帝的功過。
我要讓大家知道,始皇帝的格局,他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大秦而是為了華夏的千秋萬世。
你們有所不知,始皇帝給邊關和南越下過一道聖旨,無論大秦是否亡國,邊關大軍都不允許迴鹹陽城救援。
大秦百萬雄師,就算百姓起事,六國重新起兵,麵對大秦的百萬雄師依舊隻有被碾壓的份。
然而就是因為始皇帝一道聖旨,南北兩路將近八十萬大軍沒有前往鹹陽城勤王,最終導致秦朝滅亡,經曆了一次改朝換代。
下一個朝代為漢,漢朝經曆好幾代發展,最終滅了匈奴,並且統治了西域諸國一陣子……”
“修建長城,工程浩大,勞民錢財,所以隻要是皇帝,對於這件事都是考慮再三,朝廷調查,統算無數次後才有可能實施。
可是這種情況一出現,那麽又會造成何種情況,誰也不知道。
可是始皇帝不同,他不僅僅下令要修建長城,而且是不留餘力地修建長城。
他不是為了自己,他是為了讓無數邊關百姓能有一個安全的環境生活。
所以,修建長城對於始皇帝來說是功在千秋,罪在當代。”
老者看向秦安,道:“是我眼見淺薄,我看當代,帝師,如今你出山,請問還要修建長城嗎?”
“修。”秦安毫不猶豫地說道,“即使趕跑了匈奴,未來誰能說得準還有沒有其他遊牧民族出現。
長城是抵禦遊牧民族最大的倚仗之一,絕對要修,而且它也是華夏最大的標誌之一,絕對要修。
因為這修的不僅僅是長城,還是我們抵禦外族人的決心,是一種信仰。”
老者聞言,歎口氣道:“如此勞民傷財之事,帝師還要做,實在是讓老朽失望。”
“你失望,那是因為你無知,未來修建長城,不再征徭役,而是朝廷出錢請人修,不僅僅材料有人出,工人幹活有工錢,一日還包三餐。
還會在各個長城地段安排大夫,有任何傷痛都可以及時就醫,藥費全免。
老丈,徭役可能還有,但是徭役隻會在他們所待的郡縣服徭役,再也不用東奔西跑。
也有可能取消徭役,用金錢來代替徭役,所收之金錢,官府會邀請工人來做。
各位百姓,大秦統一六國,不僅僅是國土的統一,還需要將一切都統一。
一個國家七種文字,試問,你是學習秦字,還是學習齊字?楚字?”
“楚人學楚字,齊人學齊字,有何不可?”又有一個人說道。
“荒唐。”秦安冷笑道,“如果是這樣,那麽我就要問你,西域諸國來大秦,你是想讓他們看到秦字,還是其他六國的文字?
一個楚人想要去齊地做生意,是否得學齊字才行。請問,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有利還是有害?
國家想要強大,那麽就要統一,如果不統一,那麽六國還在的時候,為何他們六國各自隻用一種文字而不是兩種,或者數種文字呢?
因為不方便,不方便就是無法讓國家強大。
為何我會說想要富先修路,因為有路就會很方便來往各地。
我真不知道能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是一個多麽愚蠢之人。”
剛剛說話的人頓時閉上了嘴巴,整個人都縮了縮,不好意思的看著四周的人,仿佛四周的目光都是鄙視之意。
老者微微點頭,道:“老朽受教了。不過老朽還有一個問題想問帝師?”
“老丈請問。”對於老者,秦安還是非常客氣的。
老者點了一下頭,道:“既然帝師說,帝師是從未來而來,那麽老朽請問帝師,大秦的國運如何?”
“如果按照原本的曆史軌跡,大秦的國運隻會二世而亡,始皇帝應該會在明年駕崩與沙丘。始皇帝駕崩三年後大秦滅亡了。”秦安如實迴答道。
“太好了,我們的機會來了。”李左車興奮地說道。
同樣興奮的還有其他反秦勢力的人,包括其他六國餘孽。
而城牆下的項梁叔侄兩人麵露苦笑,按照曆史軌跡,大秦是被他們項家所滅。
然而曆史的軌跡已經變了。
此時他們兩個看向了城樓上,那個改變曆史軌跡之人。
然而那些反秦勢力還沒有開心多久,秦安再次開口:“然而曆史軌跡已經改變,我秦安不允許大秦二世而亡。
我沒有能力說一定能讓大秦千秋萬世,但是我至少保證大秦數百年屹立不倒。
今日我站在城樓上,主要說三件事,第一件華夏必須一統,統一的文字,統一的語言,統一的度量衡等等。
我不反對各地保留各地方言,但是我要求下一代一定要會說大秦的國語,普通話,認識大秦的國字,簡體字。
隻有統一,大秦才能強大,華夏民族才能越發的強盛,融入更多的民族。
孔子曾說儒家思想是大同,可融入諸子百家,或者說,諸子百家都能融入儒家。
華夏民族秉承儒家思想,實行大同之策,讓萬族融入到華夏民族當中。
讓人華夏民族成為當今世界第一民族。”
“好。”一個百姓突然高喊,“帝師,我願為華夏民族出一份力,誓讓華夏民族成為世界第一民族。”
其他百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堅定,他們為自己能成為華夏一分子而高興。
旋即,四周響起了如天雷般的聲音。
“我等願意為華夏民族出一份力,誓讓華夏民族成為世界第一民族。”
鹹陽城百姓們同時說完後,現場瞬間安靜下來。
秦安立馬說道:“我與諸君一同共勉之。”
隨後秦安將話筒交給了嬴政。
嬴政會意,拿著話筒說道:“朕願意與諸君一同共勉之。”
“草民(微臣)願與陛下一同共勉之。”
齊心,萬眾一心,數十萬百姓如此齊心,讓六國大將和反秦勢力感到害怕。
他們不怕和秦軍大戰,他們害怕大秦上下一心,鐵板一塊,原本大秦已經非常強大,如今更加強大,讓他們根本生不起反抗之心,隻能龜縮起來。
秦安再次接過話筒,說道:“感謝諸位的信任,我要說的第二件事,就是始皇帝的功過。
我要讓大家知道,始皇帝的格局,他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大秦而是為了華夏的千秋萬世。
你們有所不知,始皇帝給邊關和南越下過一道聖旨,無論大秦是否亡國,邊關大軍都不允許迴鹹陽城救援。
大秦百萬雄師,就算百姓起事,六國重新起兵,麵對大秦的百萬雄師依舊隻有被碾壓的份。
然而就是因為始皇帝一道聖旨,南北兩路將近八十萬大軍沒有前往鹹陽城勤王,最終導致秦朝滅亡,經曆了一次改朝換代。
下一個朝代為漢,漢朝經曆好幾代發展,最終滅了匈奴,並且統治了西域諸國一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