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誌同道合者才能走在一起
“先生。”蒙毅說道,“蕭何和韓信我沒有聽說過,但是張良我知道,他出身於貴族世家,祖父張開地,是韓.國三朝的宰相。父親張平,亦繼任韓.國二朝的宰相。
也就是說,張良能有如此的聰明才智和家族教育有關係。
但是自從韓被滅後,就經常行刺始皇帝是不是?”
“對的。”秦安說道,“看來你對張良有所了解的嗎。”
“我看過他的一些事跡,但是內容不是很詳盡,先生可以說說他是如何行刺陛下的嗎?”蒙毅說道。
“張良確實一直想著刺殺始皇帝,因此還出現了一個典故,叫誤中副車。”秦安說道,“有一次,始皇帝東巡時,打探到了始皇帝的東巡路線。
於是指揮大力士埋伏在始皇帝的必經之路博浪沙埋伏,可是始皇帝出巡竟然前後有不少的車,而且都是一模一樣。
張良不知道始皇帝的車輦到底是那一輛,於是選擇了中間那輛。
在他的指揮下,大力士直接扔出一百二十斤的大鐵錘,砸中了中間的車輛,可惜那隻是副車,始皇帝沒有事。
於是誤中副車的典故就出現了,意思是做事情僅找到次要目標,沒有找到真正目標。”
“那有抓到張良嗎?”
“當然沒有了,如果有,張良還能活嗎?估計被始皇帝大卸八塊了。”秦安說道。
蒙毅點了點頭,道:“先生所言極是,那張良逃到哪裏去了?”
“史書上寫著的是逃到了下邳,之後就沒有再聽聞他有什麽刺殺的行為。”秦安說道。
蒙毅作揖道:“多謝先生提醒。”
終於知道這個張良最後會去何處了。
秦安擺手道:“客氣了。”
“先生,劉邦有漢初三傑。那項羽有誰?”蒙毅再次問道。
秦安說道:“項羽手下有五大將,一謀士。五大將分別是龍且、季布、鍾離昧、英布、虞子期。
一謀士指的是範增,隨項羽參加巨鹿之戰、攻破關中,屢獻奇謀,被項羽尊為“亞父”,後被封為曆陽侯。
然而因為項羽剛愎自用,十分自負,中了陳平的離間計,導致範增辭官離開項羽,在迴家的路上病死了。”
“範增?沒聽說此人啊。”蒙毅迴答道。
秦安笑道:“範增反秦時已經年有七十了,我也想不明白,一個七十歲的老頭也參與反秦大業,他是因為名。還是大秦的暴.政真的讓人忍無可忍。”
嬴政尷尬的說道:“應該是因為名吧。”
“也許吧。”秦安說道。
將閭說道:“應該是那個胡亥的錯,是麋鹿還是千裏馬都不認識。”
胡亥被說的滿臉窘迫,這特麽的也太丟人了,自己竟然會相信麋鹿是千裏馬。
都怪那個可惡的趙高,迴去後,我也要讓他嚐一嚐指鹿為馬的滋味。
秦安說道:“胡亥隻能算是一個昏君,真正的禍害是趙高,不過都死了兩千多年了。無關緊要。”
“先生所言正是。”嬴政說道,“先生,如果始皇帝想要收複漢初三傑和範增以及項羽的五虎將,可行否?”
秦安笑了笑,道:“村長,你又問這種不可能的問題給我。”
“我就是好奇而已,希望先生能解答。”嬴政一臉誠懇的說道。
秦安歎口道:“唉,這件事我也不知道,始皇帝還在位時,這些人都是名不經傳的小人,可以試一試。
最好不要用始皇帝的聖旨前去招安,而是讓扶蘇去,最好始皇帝下旨封扶蘇為太子,正式確認太子之位。
然後扶蘇用太子的身份去請那些人。估計有不少人為扶蘇效力。
這些人當中唯獨張良不好辦,他一心反秦。除非曉以大義,讓他放棄刺殺。
這件事最好由始皇帝親自出馬,讓始皇帝告訴張良,為何要滅六國,告訴張良,天下百姓需要他,同時告訴他,隻要始皇帝一死,天下將會大亂。
為了天下百姓,太子扶蘇需要謀士幫他,張良就是最好的人選之一。
最後讓張良刺殺始皇帝,隻要他還下的了手,那麽再做打算。如果下不了手,那就是有希望。”
“怎麽可以讓始皇帝親身冒險?”蒙毅說道。
章邯怒道:“此事絕對不能讓始皇帝冒險,就算殺了張良也不可以。”
扶蘇道:“確實不可以,先生,為何不讓扶蘇去邀請張良?”
其他人紛紛開口,不應該讓嬴政去冒險,甚至要求親自前往。嬴政說道。
秦安看著眾人的反應,苦笑道:“幹什麽?幹什麽?我說的是始皇帝,又不是你們,你們激動什麽勁?
我說的都是假設,又不是真的,有什麽關係。”
嬴政笑道:“先生說的對,都是假設而已,無關緊要,大家不必緊張。這件事大家也莫要提了。”
緊接著,嬴政又道:“先生,張良不好請,那範增呢?”
“他如果是為民,那麽應該好請,如果是為了天下百姓,那就更加好請,唯一要擔心是,他不喜歡大秦。”
“我明白了,這件事隻有扶蘇才能去請,天下人都知道扶蘇德才兼備,心懷天下,寬於待人,由他出麵,又有太子的身份,未來的皇帝,就能邀請一些心懷天下之人才。”嬴政說道。
“村長英明,確實如此,誌同道合者才能走在一起。”秦安道。
“好一句誌同道合者才能走在一起,我受教了。”嬴政說道,“還不快謝過先生。”
“謝先生。”扶蘇等人紛紛對秦安作揖感謝。
“不用,不用。”秦安立馬擺手道。
“先生不用客氣。今晚我們還想聽楚漢相爭之事。”嬴政笑道,“先生可否自己講?”
“當然沒有問題。”秦安說道,“剛剛說過,劉邦斬白蛇起義,自稱赤帝子,然後……”
對於秦安講解楚漢相爭的故事,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
雖然說的是反秦之事,但是不妨礙他們聽故事,更何況其中之精彩,讓他們拍案叫好。
第二天大家起來後,依舊對此興致勃勃,希望秦安能繼續講下去。
“先生。”蒙毅說道,“蕭何和韓信我沒有聽說過,但是張良我知道,他出身於貴族世家,祖父張開地,是韓.國三朝的宰相。父親張平,亦繼任韓.國二朝的宰相。
也就是說,張良能有如此的聰明才智和家族教育有關係。
但是自從韓被滅後,就經常行刺始皇帝是不是?”
“對的。”秦安說道,“看來你對張良有所了解的嗎。”
“我看過他的一些事跡,但是內容不是很詳盡,先生可以說說他是如何行刺陛下的嗎?”蒙毅說道。
“張良確實一直想著刺殺始皇帝,因此還出現了一個典故,叫誤中副車。”秦安說道,“有一次,始皇帝東巡時,打探到了始皇帝的東巡路線。
於是指揮大力士埋伏在始皇帝的必經之路博浪沙埋伏,可是始皇帝出巡竟然前後有不少的車,而且都是一模一樣。
張良不知道始皇帝的車輦到底是那一輛,於是選擇了中間那輛。
在他的指揮下,大力士直接扔出一百二十斤的大鐵錘,砸中了中間的車輛,可惜那隻是副車,始皇帝沒有事。
於是誤中副車的典故就出現了,意思是做事情僅找到次要目標,沒有找到真正目標。”
“那有抓到張良嗎?”
“當然沒有了,如果有,張良還能活嗎?估計被始皇帝大卸八塊了。”秦安說道。
蒙毅點了點頭,道:“先生所言極是,那張良逃到哪裏去了?”
“史書上寫著的是逃到了下邳,之後就沒有再聽聞他有什麽刺殺的行為。”秦安說道。
蒙毅作揖道:“多謝先生提醒。”
終於知道這個張良最後會去何處了。
秦安擺手道:“客氣了。”
“先生,劉邦有漢初三傑。那項羽有誰?”蒙毅再次問道。
秦安說道:“項羽手下有五大將,一謀士。五大將分別是龍且、季布、鍾離昧、英布、虞子期。
一謀士指的是範增,隨項羽參加巨鹿之戰、攻破關中,屢獻奇謀,被項羽尊為“亞父”,後被封為曆陽侯。
然而因為項羽剛愎自用,十分自負,中了陳平的離間計,導致範增辭官離開項羽,在迴家的路上病死了。”
“範增?沒聽說此人啊。”蒙毅迴答道。
秦安笑道:“範增反秦時已經年有七十了,我也想不明白,一個七十歲的老頭也參與反秦大業,他是因為名。還是大秦的暴.政真的讓人忍無可忍。”
嬴政尷尬的說道:“應該是因為名吧。”
“也許吧。”秦安說道。
將閭說道:“應該是那個胡亥的錯,是麋鹿還是千裏馬都不認識。”
胡亥被說的滿臉窘迫,這特麽的也太丟人了,自己竟然會相信麋鹿是千裏馬。
都怪那個可惡的趙高,迴去後,我也要讓他嚐一嚐指鹿為馬的滋味。
秦安說道:“胡亥隻能算是一個昏君,真正的禍害是趙高,不過都死了兩千多年了。無關緊要。”
“先生所言正是。”嬴政說道,“先生,如果始皇帝想要收複漢初三傑和範增以及項羽的五虎將,可行否?”
秦安笑了笑,道:“村長,你又問這種不可能的問題給我。”
“我就是好奇而已,希望先生能解答。”嬴政一臉誠懇的說道。
秦安歎口道:“唉,這件事我也不知道,始皇帝還在位時,這些人都是名不經傳的小人,可以試一試。
最好不要用始皇帝的聖旨前去招安,而是讓扶蘇去,最好始皇帝下旨封扶蘇為太子,正式確認太子之位。
然後扶蘇用太子的身份去請那些人。估計有不少人為扶蘇效力。
這些人當中唯獨張良不好辦,他一心反秦。除非曉以大義,讓他放棄刺殺。
這件事最好由始皇帝親自出馬,讓始皇帝告訴張良,為何要滅六國,告訴張良,天下百姓需要他,同時告訴他,隻要始皇帝一死,天下將會大亂。
為了天下百姓,太子扶蘇需要謀士幫他,張良就是最好的人選之一。
最後讓張良刺殺始皇帝,隻要他還下的了手,那麽再做打算。如果下不了手,那就是有希望。”
“怎麽可以讓始皇帝親身冒險?”蒙毅說道。
章邯怒道:“此事絕對不能讓始皇帝冒險,就算殺了張良也不可以。”
扶蘇道:“確實不可以,先生,為何不讓扶蘇去邀請張良?”
其他人紛紛開口,不應該讓嬴政去冒險,甚至要求親自前往。嬴政說道。
秦安看著眾人的反應,苦笑道:“幹什麽?幹什麽?我說的是始皇帝,又不是你們,你們激動什麽勁?
我說的都是假設,又不是真的,有什麽關係。”
嬴政笑道:“先生說的對,都是假設而已,無關緊要,大家不必緊張。這件事大家也莫要提了。”
緊接著,嬴政又道:“先生,張良不好請,那範增呢?”
“他如果是為民,那麽應該好請,如果是為了天下百姓,那就更加好請,唯一要擔心是,他不喜歡大秦。”
“我明白了,這件事隻有扶蘇才能去請,天下人都知道扶蘇德才兼備,心懷天下,寬於待人,由他出麵,又有太子的身份,未來的皇帝,就能邀請一些心懷天下之人才。”嬴政說道。
“村長英明,確實如此,誌同道合者才能走在一起。”秦安道。
“好一句誌同道合者才能走在一起,我受教了。”嬴政說道,“還不快謝過先生。”
“謝先生。”扶蘇等人紛紛對秦安作揖感謝。
“不用,不用。”秦安立馬擺手道。
“先生不用客氣。今晚我們還想聽楚漢相爭之事。”嬴政笑道,“先生可否自己講?”
“當然沒有問題。”秦安說道,“剛剛說過,劉邦斬白蛇起義,自稱赤帝子,然後……”
對於秦安講解楚漢相爭的故事,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
雖然說的是反秦之事,但是不妨礙他們聽故事,更何況其中之精彩,讓他們拍案叫好。
第二天大家起來後,依舊對此興致勃勃,希望秦安能繼續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