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劉大舅感慨時,蘇萌指向前方角落,驚唿道。


    “怎麽了?哎呀,那不是葉明嗎?他不就是一個副廠長嗎?哦,對了,婁曉娥倒是有可能受邀參加這場拍賣會!”


    當葉明一行人現身於拍賣會現場時,劉大舅並未流露出過分的驚訝。


    在劉大舅眼中,婁曉娥無疑是這群人的核心人物。


    而他們占據前排的位置,他推測大概是因為他們早早到場,並未多加揣測。


    “葉明,這拍賣行可是你親自籌建的?”領導夫人瞪圓了眼睛,向葉明詢問道。


    她見過不少世麵,但麵對如此龐大的商業區,不僅擁有一個拍賣場,周邊還有成片的住宅樓,若這些都是葉明旗下的產業,那其資產數額恐怕驚人。


    “這隻是個拍賣場而已,葉明的產業遠不止這些。”破爛侯笑著向領導夫人解釋說。


    因著葉明的關係,幾人間很快便熟絡起來。


    從葉明對兩人的恭敬態度來看,關大爺和破爛侯心中自然明白他們的身份絕不簡單。


    盡管這是關大爺和破爛侯首次踏足此地,此前見識過的最宏偉建築也不過是城門樓子。


    眼前的拍賣場規模之大,確實讓他們瞠目結舌。


    “葉明,這次的拍賣會真的能如你所說產生那麽大的影響嗎?”拍賣行的成立背後,大領導沒少出力,也深知葉明的初心所在。


    當前國外的古玩市場已日趨成熟,價格高昂;反觀國內,連一家正規的鑒定機構都沒有。


    幾百塊錢就可能淘到一件宋代名窯瓷器,而香江或海外商人低價收購後高價轉售出國,使得我國曆經磨難的文物再次遭受重大損失。


    如今散落海外的古董數以億計!葉明內心實在不忍看到這些國寶被無良商賈帶走。


    “大領導,如果這次拍賣會無法激起波瀾,那就是我葉明的無能。


    今天展出的這批文物,將會給全世界帶來巨大的震撼!”葉明的目光落在那位正從拍賣台走出的專業女拍賣師身上,她是葉明通過婁父從香江請來的高手。


    現場觀眾的議論聲顯示,已經有不少人認出了她的身份。


    “陳小姐?長澤拍賣行居然請動了她?”劉大舅略感意外地看著走上台的拍賣師。


    “大舅,您認識這位?”葉明問。


    “不認識,不過我在那次香江國際拍賣會上見過她。”劉大舅剛說完,台上這位身著紫色旗袍的女士便微笑著開始了主持:“各位尊貴的來賓,歡迎來到長澤拍賣行主辦的本次拍賣會,很榮幸能夠受邀主持四九城首屆大型拍賣會……”


    隨著拍賣師的話語,現場閃光燈不斷閃爍。


    為了造勢,葉明特意邀請了四九城內所有知名的報社前來報道。


    “好了,不多言,現在有請我們的第一件拍品登場!”拍賣師話音落下後,一名同樣身穿旗袍的禮儀小姐捧著一隻製作精美的黑色香爐步入會場。


    “喲,一開場就這麽重磅的寶貝?”看到首件拍品,破爛侯頗感意外。


    “侯先生可否指點一二,這香爐有何特別之處?”大領導對古玩接觸較少,見破爛侯似乎頗有研究,於是好奇地詢問。


    “哪裏哪裏,賜教談不上,在下不過是交流心得罷了。”對於葉明稱唿的大領導,破爛侯不敢妄稱專家,謙虛迴應後,繼續解釋:“這是一件明宣德年間的銅雪花金朝冠耳方爐,口平折外翻,豐肩鼓腹,腹部光滑無紋飾,卻泛著熠熠生輝的雪花金光,故得名雪花金。


    宣德年間的香爐堪稱香爐中的瑰寶,國內雖未定下具體價位,但在我們業內看來,每一件宣德爐都是價值連城的珍寶!”


    “原來小小一方香爐竟蘊含如此豐富的知識,今日真是受益匪淺!”大領導本意隻是來湊個熱鬧,聽了破爛侯的一番解讀後,也開始對古玩產生了興趣。


    在禮儀小姐將拍品呈上拍賣台後,拍賣師開始了精彩的解說環節。


    “本場拍賣會的第一件拍品,底部鐫刻有‘大明宣德年製’款識,經文物局專業鑒定機構認定,確為明代宣德年間銅雪花金朝冠耳方爐真品無疑!眾所周知,宣德爐由明朝宣宗朱瞻基於宣德三年親自參與設計監造,是我國曆史上首批采用風磨銅鑄造的銅器,工藝精湛,收藏價值極高!”


    在大不列顛國際拍賣會的前一次活動中,一隻宣德爐以三十五萬英鎊的價格成交,而今日的起拍價則定為一百萬華夏幣,且每次加價不可低於五萬華夏幣。


    此刻,重頭戲正式上演。


    聽完介紹後,大領導微微頷首,認可了拍賣師的說法與破爛侯之前的敘述相吻合,顯然葉明身邊有識貨之人。


    “起拍價才一百萬?這豈不是對明宣爐的低估?”破爛侯不滿地嘀咕著。


    對此,大領導頗感疑惑:“侯先生,現今一般家庭每月收入都不足百元,這個價位在我看來已經相當高了。”


    葉明迴應道:“破爛侯,常言道:亂世藏金,盛世收古董。


    古董的價值往往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才能得以體現,你看如今市場上有關宣爐的成交記錄有多少?按照目前國情,宣德爐可能無法達到這樣的估價,所以拍賣師隻能參考國際市場的成交價。”


    大領導讚同葉明的觀點,點頭稱是:“葉明此言有理,古董的價值在過去之所以不高,正是因為生活條件尚未提升。


    現在生活水平逐漸改善,確實應該開始關注古董市場了。”


    葉明進一步解釋道:“至於您提到的薪資問題,雖然對於普通民眾而言這個價格顯得誇張,但看看今天到場的上千位競拍者,哪一位的身家不是百萬以上呢?”


    話音剛落,受邀參與競拍的買家們紛紛響應。


    “一百一十萬!”


    “竟然真有人出價!”大領導聽聞身後競價的聲音,不禁驚歎,也對葉明的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168號嘉賓出價一百一十萬,還有更高的嗎?”


    “我出一百二十萬!”


    “一百三十萬!”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四合院風生水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爭不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爭不憂並收藏我在四合院風生水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