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有如此厚實的底氣,陳省長在成為常務副省長之後,依然十分關注經濟發展,每每到下邊地市,首先便是考察當地典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
拿他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根基,從典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規模和速度,就可以看出這個地方的經濟活力有多高。
陳省長原本對淮鞍不太好的觀感,在看了陵台後,勉強有了一點轉變。不過從他臨走之前,與霍崇浩和胡升達的談話看來,陳省長對於淮鞍地區的經濟發展工作,還是相當不滿意,這讓霍崇浩和胡升達在返迴淮鞍的路上,心裏都是沉甸甸的。
“老胡,陳省長對於咱們地區經濟發展很有看法,尤其是對咱們縣級經濟發展,提出了相當嚴厲的批評。我感覺到,這不是他個人的看法,隻怕是整個省委、省政府對於我們淮鞍地區的看法。”
霍崇浩很少見的招唿胡升達和自己坐進了一輛車裏,而且罕見的點了一支煙,皺著眉,抽了起來。
胡升達並不比霍崇浩輕鬆半點,黨委管方向、管人事,政府管執行、管經濟。如果真要追究下來,無疑,他這個市長才是首當其衝要被打板子的。
淮鞍地區這兩年經濟發展滯後,霍崇浩才來不到一年,還勉強說得過去,而他這個市長已經擔任了三年,而且拿外麵的話來說,其間還因為黨政不和原因,省委還對淮鞍地區主要負責人進行了調整,原任市委書記調離,保留了他自己,照理說,這就是省委對他的信任了,但是現在的情況,似乎並不容樂觀。
“霍書記,你有啥想法就說出來吧,我看我們淮鞍也是該到動一動的時候了。”胡升達聲音顯得有些沉悶,他也意識到,這一次恐怕霍崇浩不會善罷幹休了。
陳立剛的視察,總的來說應該是失敗的,雖然曹集的中草藥基地看起來還算差強人意,但是無論是陳立剛,還是他們這些市領導都清楚,這種預先準備的表麵文章,肯定會是花團錦簇,所以陳立剛根本沒有多大興趣,倒是陵台這個臨時看的點,才算讓陳立剛稍稍改變了一點看法。
“原本我的想法是,等到省裏季書記將各市的班子人事調整結束後,再來進行我們市的調整,但是現在看來,我們再等下去也許就沒有我們調整別人的機會,也許就是省裏邊調整我們倆了。”
霍崇浩微微苦笑,道:“上一次我就說過了,組織部門對排位後三位的縣委、縣政府班子,要進行一次徹底的測評和考察,看看是不是有他們自身原因造成班子不團結、工作不力的原因。”
胡升達還是第一次見到霍崇浩用這樣坦誠的語氣和自己對話。
從霍崇浩到淮鞍就任市委書記以來,兩人關係似乎就沒有真正融洽過。雖然霍崇浩前期表現相對低調,但是胡升達卻清楚,對方的低調不過是在摸清情況、積蓄力量,而這兩三個月來,霍崇浩的表現也證明了胡升達的判斷,尤其是在七月那次市委會上,霍崇浩罕見的點名批評和要求組織部考慮研究班子問題,也讓胡升達第一次感受到了來自對方的壓力。
一把手永遠在角力中占據著主動優勢,除非這個書記不會當書記,胡升達不是不明白這一點,前任書記能被自己逼走,並不代表這種情況可以複製,上任市委書記是從省裏一個局行下來的,並不真正了解、熟悉基層工作,所以自己才得手了。
而霍崇浩不一樣,他也是從縣長、縣委書記再到市委副書記、市長這個角色一步步幹起來的,基層經驗絲毫不亞於自己。
但胡升達也知道,如果自己輕易表現出退讓姿態,隻會讓對方得寸進尺,自己這一係力量必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他不得不繼續保持著強勢,但是強勢的背後,胡升達也不是沒有留有轉圈的餘地,他一直在等待著對方拋出和解的橄欖枝。
和解並不代表默契,不過是利益的一次平衡、妥協罷了。
“霍書記,淮鞍市轄下七縣一市,經濟發展不起來,固然與領導班子有一定關係,但是更主要的,還是曆史遺留問題。”
胡升達沉吟了一陣,才緩慢地道:“我覺得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站在相對公允的立場來看待,雖然省裏領導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批評,但是我們不能把責任往下推,要實事求是的來分析我們淮鞍地區經濟工作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怎樣改變目前這種不利局麵。”
“老胡,我知道你是出於一片理解基層、保護幹部積極性的好心,但是實事求是的說,淮鞍地區在發展經濟上的觀念和思路上,的確是有一些問題,組織部門就整個淮鞍地區七縣一市的班子,進行了一次摸底調查,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目前縣級班子中,真正懂經濟、思路開拓、有發展遠光、有衝勁、想要作一番事情的幹部並不多,因循守舊、按部就班的氛圍相當濃厚,這樣絕對不行!”
霍崇浩語氣很堅定,在這一點上,沒有任何妥協的可能。
他知道,這也是胡升達在試探自己的底線,班子肯定要進行調整,雖然現在還不算很成熟,但是麵對省裏各方麵傳遞過來的消息和壓力來看,省裏對於自己這大半年來的工作,並不是很滿意。
看來自己對於胡升達的忍讓,並沒有起到多少作用,身旁這個家夥,似乎並不是見好就收的那種人,或者是,自己給他的暗示還不夠明顯?
胡升達在心中歎了一口氣,不過表麵上,表現得卻是更加堅決沉著,道:“霍書記,目前這種情況下,我覺得現在班子還是需要穩定,不利於太大動幹戈。”
霍崇浩心中冷哼!看來胡升達這一次還是有所觸動,尤其是陳立剛也單獨和他花了幾分鍾時間談話,雖然自己不太清楚他們談話內容,但是毫無疑問,這對胡升達也構成了一些壓力。
否則,這個家夥不會被自己這兩句話就能說得鬆口。
“人事調整的規模,需要根據組織部門實地調查獲得的情況而定,我個人認為不應該設限。如果說一個縣班子團結、作風有力、思想進取,隻是由於一些客觀原因導致工作暫時沒有開展起來,我覺得這樣的班子一個也不需要調整,如果說一個班子觀念陳舊、思想保守、不思進取、隻顧搞內鬥窩裏橫、工作拿不起來、占著位置不拉屎,那這樣的班子,即便是拆換主要領導,甚至是換掉大半個班子,也一樣有必要!”
霍崇浩語氣平和,但是想要表達的意圖卻十分清晰,胡升達聽在耳裏,卻很不是滋味。
說實話,他雖然也意識到這一次調整隻怕是在所難免,霍崇浩可能會掀起一波人事調整風暴,但是他一直希望能夠和霍崇浩就這個問題達成和平共處。
調整肯定沒說的,但是如何調整、怎麽調整、調整哪些人,這卻是相當值得斟酌的。
原來的那個市委書記,正是在人事調整問題無法得到足夠的支持,所以才會在工作開展上舉步維艱,而現在,霍崇浩語氣態度如此堅定,無疑已經和蔣玉康以及劉光倫,取得了一些共識。
想到這兒,胡升達也有些懊惱,蔣玉康和自己之間的心結始終無法解開,這也使得他和蔣玉康之間的關係始終隻能停留在普通工作關係上。
而上一次,也正是因為蔣玉康對於上任市委書記在工作作風和方法上的不感冒,才會間接支持了自己,但是這一次呢?
表麵上根本看不出霍崇浩和蔣玉康之間有什麽特別的私人關係,但是流露出來的苗頭,卻很令人擔心。
胡升達一直希望把人事調整拖延一段時間,尤其是在張傳書可能要調走,而劉光倫可能會接任張傳書位置的情形下,組織部長位置很有可能會空缺下來,如果陸榮萍或者易春秀能夠接任,那他也算是控製了人事三駕馬車中的一環了,哪怕是最弱的一環,但是加上他這個副書記兼市長,那麽分量就相當不一樣了。
“霍書記,原則上我同意進行人事調整,但是我的意見是適當調整,範圍和幅度不宜過大,以確保穩定為前提!”
拿他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根基,從典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規模和速度,就可以看出這個地方的經濟活力有多高。
陳省長原本對淮鞍不太好的觀感,在看了陵台後,勉強有了一點轉變。不過從他臨走之前,與霍崇浩和胡升達的談話看來,陳省長對於淮鞍地區的經濟發展工作,還是相當不滿意,這讓霍崇浩和胡升達在返迴淮鞍的路上,心裏都是沉甸甸的。
“老胡,陳省長對於咱們地區經濟發展很有看法,尤其是對咱們縣級經濟發展,提出了相當嚴厲的批評。我感覺到,這不是他個人的看法,隻怕是整個省委、省政府對於我們淮鞍地區的看法。”
霍崇浩很少見的招唿胡升達和自己坐進了一輛車裏,而且罕見的點了一支煙,皺著眉,抽了起來。
胡升達並不比霍崇浩輕鬆半點,黨委管方向、管人事,政府管執行、管經濟。如果真要追究下來,無疑,他這個市長才是首當其衝要被打板子的。
淮鞍地區這兩年經濟發展滯後,霍崇浩才來不到一年,還勉強說得過去,而他這個市長已經擔任了三年,而且拿外麵的話來說,其間還因為黨政不和原因,省委還對淮鞍地區主要負責人進行了調整,原任市委書記調離,保留了他自己,照理說,這就是省委對他的信任了,但是現在的情況,似乎並不容樂觀。
“霍書記,你有啥想法就說出來吧,我看我們淮鞍也是該到動一動的時候了。”胡升達聲音顯得有些沉悶,他也意識到,這一次恐怕霍崇浩不會善罷幹休了。
陳立剛的視察,總的來說應該是失敗的,雖然曹集的中草藥基地看起來還算差強人意,但是無論是陳立剛,還是他們這些市領導都清楚,這種預先準備的表麵文章,肯定會是花團錦簇,所以陳立剛根本沒有多大興趣,倒是陵台這個臨時看的點,才算讓陳立剛稍稍改變了一點看法。
“原本我的想法是,等到省裏季書記將各市的班子人事調整結束後,再來進行我們市的調整,但是現在看來,我們再等下去也許就沒有我們調整別人的機會,也許就是省裏邊調整我們倆了。”
霍崇浩微微苦笑,道:“上一次我就說過了,組織部門對排位後三位的縣委、縣政府班子,要進行一次徹底的測評和考察,看看是不是有他們自身原因造成班子不團結、工作不力的原因。”
胡升達還是第一次見到霍崇浩用這樣坦誠的語氣和自己對話。
從霍崇浩到淮鞍就任市委書記以來,兩人關係似乎就沒有真正融洽過。雖然霍崇浩前期表現相對低調,但是胡升達卻清楚,對方的低調不過是在摸清情況、積蓄力量,而這兩三個月來,霍崇浩的表現也證明了胡升達的判斷,尤其是在七月那次市委會上,霍崇浩罕見的點名批評和要求組織部考慮研究班子問題,也讓胡升達第一次感受到了來自對方的壓力。
一把手永遠在角力中占據著主動優勢,除非這個書記不會當書記,胡升達不是不明白這一點,前任書記能被自己逼走,並不代表這種情況可以複製,上任市委書記是從省裏一個局行下來的,並不真正了解、熟悉基層工作,所以自己才得手了。
而霍崇浩不一樣,他也是從縣長、縣委書記再到市委副書記、市長這個角色一步步幹起來的,基層經驗絲毫不亞於自己。
但胡升達也知道,如果自己輕易表現出退讓姿態,隻會讓對方得寸進尺,自己這一係力量必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他不得不繼續保持著強勢,但是強勢的背後,胡升達也不是沒有留有轉圈的餘地,他一直在等待著對方拋出和解的橄欖枝。
和解並不代表默契,不過是利益的一次平衡、妥協罷了。
“霍書記,淮鞍市轄下七縣一市,經濟發展不起來,固然與領導班子有一定關係,但是更主要的,還是曆史遺留問題。”
胡升達沉吟了一陣,才緩慢地道:“我覺得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站在相對公允的立場來看待,雖然省裏領導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批評,但是我們不能把責任往下推,要實事求是的來分析我們淮鞍地區經濟工作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怎樣改變目前這種不利局麵。”
“老胡,我知道你是出於一片理解基層、保護幹部積極性的好心,但是實事求是的說,淮鞍地區在發展經濟上的觀念和思路上,的確是有一些問題,組織部門就整個淮鞍地區七縣一市的班子,進行了一次摸底調查,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目前縣級班子中,真正懂經濟、思路開拓、有發展遠光、有衝勁、想要作一番事情的幹部並不多,因循守舊、按部就班的氛圍相當濃厚,這樣絕對不行!”
霍崇浩語氣很堅定,在這一點上,沒有任何妥協的可能。
他知道,這也是胡升達在試探自己的底線,班子肯定要進行調整,雖然現在還不算很成熟,但是麵對省裏各方麵傳遞過來的消息和壓力來看,省裏對於自己這大半年來的工作,並不是很滿意。
看來自己對於胡升達的忍讓,並沒有起到多少作用,身旁這個家夥,似乎並不是見好就收的那種人,或者是,自己給他的暗示還不夠明顯?
胡升達在心中歎了一口氣,不過表麵上,表現得卻是更加堅決沉著,道:“霍書記,目前這種情況下,我覺得現在班子還是需要穩定,不利於太大動幹戈。”
霍崇浩心中冷哼!看來胡升達這一次還是有所觸動,尤其是陳立剛也單獨和他花了幾分鍾時間談話,雖然自己不太清楚他們談話內容,但是毫無疑問,這對胡升達也構成了一些壓力。
否則,這個家夥不會被自己這兩句話就能說得鬆口。
“人事調整的規模,需要根據組織部門實地調查獲得的情況而定,我個人認為不應該設限。如果說一個縣班子團結、作風有力、思想進取,隻是由於一些客觀原因導致工作暫時沒有開展起來,我覺得這樣的班子一個也不需要調整,如果說一個班子觀念陳舊、思想保守、不思進取、隻顧搞內鬥窩裏橫、工作拿不起來、占著位置不拉屎,那這樣的班子,即便是拆換主要領導,甚至是換掉大半個班子,也一樣有必要!”
霍崇浩語氣平和,但是想要表達的意圖卻十分清晰,胡升達聽在耳裏,卻很不是滋味。
說實話,他雖然也意識到這一次調整隻怕是在所難免,霍崇浩可能會掀起一波人事調整風暴,但是他一直希望能夠和霍崇浩就這個問題達成和平共處。
調整肯定沒說的,但是如何調整、怎麽調整、調整哪些人,這卻是相當值得斟酌的。
原來的那個市委書記,正是在人事調整問題無法得到足夠的支持,所以才會在工作開展上舉步維艱,而現在,霍崇浩語氣態度如此堅定,無疑已經和蔣玉康以及劉光倫,取得了一些共識。
想到這兒,胡升達也有些懊惱,蔣玉康和自己之間的心結始終無法解開,這也使得他和蔣玉康之間的關係始終隻能停留在普通工作關係上。
而上一次,也正是因為蔣玉康對於上任市委書記在工作作風和方法上的不感冒,才會間接支持了自己,但是這一次呢?
表麵上根本看不出霍崇浩和蔣玉康之間有什麽特別的私人關係,但是流露出來的苗頭,卻很令人擔心。
胡升達一直希望把人事調整拖延一段時間,尤其是在張傳書可能要調走,而劉光倫可能會接任張傳書位置的情形下,組織部長位置很有可能會空缺下來,如果陸榮萍或者易春秀能夠接任,那他也算是控製了人事三駕馬車中的一環了,哪怕是最弱的一環,但是加上他這個副書記兼市長,那麽分量就相當不一樣了。
“霍書記,原則上我同意進行人事調整,但是我的意見是適當調整,範圍和幅度不宜過大,以確保穩定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