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宗師之戰,以天地為戰場,動輒翻江倒海,山崩地裂水倒流,有一人可戰一國的說法。
當然,這隻是傳言罷了,畢竟沒有人有幸親眼見過,可是今日……
十萬士兵親眼目睹,百萬黎民親眼所見,岐山上空那兩道身影宛如神隻一般在鬥法!
隻見絕帝手持玄光之劍,隻是隨手一道猩紅劍氣揮出,必然引動驚天巨響,震動都城,聲傳百裏。
朝霞宗主玉笛吹奏,實質化的音符飛出,重逾華山,即使隔著千米高空,飛過之地都讓眾人要喘不過氣來。
隻因這一戰,並不是玄師切磋,而是生死大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二人中間,必須倒下一個!
“哈哈哈哈哈哈……好個皇皇者華曲,真是百聞不如一見,不愧是太華山鎮宗絕學,今日本座倒要看看朝霞宗主能不能依仗它摘下本座的項上人頭!”即使是到了這般地步,絕帝依舊孤高,依然樂觀,竟誇讚起對手施展的玄術。
他握劍的手原本很穩,但是現在卻在顫抖,那並不是緊張,而是興奮,是一種高手遇見高手的興奮。
“哼,皇皇者華曲專為降魔而吹奏,你這魔頭,今日必要你俯首受誅!”朝霞宗主冷哼,一臉的正氣凜然,除惡務盡,她白衣勝雪,與黑袍絕帝形成鮮明對比。
說罷,朝霞宗主再吹玉笛,笛聲更加悠揚高亢,一枚枚音符悅動,竟在空中組成了一朵巨大的五瓣花。
這……根本就是太華山的俯瞰圖形,也是皇皇者華曲的奧義!
五瓣花遮天蔽日,空間都在搖晃哀鳴,整座岐山因承受不住此等威壓而樹倒石落,鳥飛獸散。
更不要提山上的人們了,那更是倒趴在地,吐血慘叫,若非朝霞宗主收斂了一些玄力外放氣機,這些人必然當場身亡。
對麵,絕帝雙手握劍,舉劍擎天,猩紅劍光凝聚成巨大劍罡,橫壓人間。
顯然,兩人要在這一招之內決出勝負,決出生死!
通玄宗師決戰!萬年以降,也沒有多少曆史記錄在案,說到底,還是這個級別的強者太過鳳毛麟角,非百年難得一遇的天才不可踏入此境界,更何況強者之路上總是少不了天才夭折,如此一來,宗師高手就更是少之又少。
當今之世,東土九大人國,分別一國一大玄師宗門,一宗之主即為通玄宗師。莫說玄師界,就是世俗界都聽說過這些通玄宗師的鼎鼎大名。
絕帝,當今絕教教主,乃是兗國最強玄師,傳聞他曾是天行劍塔的弟子,後來背叛宗門,加入了絕教,後者乃是東土最惡名昭著的玄師宗門,集結諸多不良玄師,背叛宗門之玄師,散修玄師等等於一體。
朝霞,當今玉女宮宮主,乃是雍國最強玄師,出身於太華山五峰之一的中峰玉女峰,原本玉女峰在數十年前並不是太華五峰之首。正是因為朝霞在多年前當上了玉女峰聖女後,由於其習練皇皇者華曲功成,再加上上一代雍王周宣對玉女峰的承諾,使得整個玉女峰一路高歌猛進,欣欣向榮,短短三十年就力壓群雄,奪得太華魁首。
現在,就是這兩位堪稱家喻戶曉的大人物,大宗師,居然要在岐山進行生死對決。一時間,引得多方勢力側目,整個雍國乃至東土大陸都為之震動!
東土,天行州。
皚皚雪山如高聳城牆關隘,阻擋西境妖魔進犯,這連綿群山同樣被叫做天行山脈。
天行山脈的最高峰,也在天行州最西邊,名為摘星峰,當真峰如其名,巍峨摩天,人站在峰頂可抬手摘取星辰。
西山有高塔,上與浮雲齊!摘星峰本就高不可攀,終年冰雪覆蓋,然而在這裏卻人工修建起了一座白色石塔,因形如長劍指天,故而命名“天行劍塔”!
劍塔古樸恢宏,高大筆直,宛如一柄天神遺落到人間的神劍,任風吹雪打,始終屹立不倒,塔身共有五層,其中劍墩便是第一層,到劍格位置即是第二層,劍顎到劍尖,即整個劍身又劃分為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
此刻,就在天行劍塔的第五層,也是最高層,一位身材矮小的老者憑空出現,他身著白袍,手拄木杖,奇怪的是他的頭發竟是陰陽頭,即一邊黑發,一邊白發。
矮小老者看著前方的一座人形雕像,默然不語,這座雕像是一個麵西而立,雙手抱胸的負劍青年人像。人物形象被雕刻的栩栩如生,尤其眉宇間的英氣與戰意更是拿捏得分毫不差。若是夜晚或者不怎麽注意看,還當真以為這雕像是活人一般。
“李祖……”陰陽頭的矮小老者輕歎一聲,旋即目光越過雕像,望向了遙遠的東方。
“那個可怕的預言……當真要來了嗎?”
東土,青國,岱宗山,浩然書院。
青青子衿,書聲琅琅。這裏與人間世俗的私塾也別無二致,隻是書院弟子們每翻一頁書,念一個字,都有莫名玄力流淌,縈繞周身。
一間小院中,一株古檜挺拔高聳,樹冠如蓋。
樹下,一位寬袍大袖的蒼髥老者正捧書誦讀,老人麵容雖老,可體態板正,站如鬆柏,氣息綿長,神華內斂,絕非普通老者。
忽然,老者合上書本,背過手去,輕抬腳步,竟瞬間來到了小院屋頂。他目視西方,連連搖頭:“唉,多事之秋,多事之秋啊……”
東土,徐國,蒼梧山,蒼梧門。
盡管已是金風送爽,秋意漸濃,但蒼梧山卻還是靈秀翠綠,林茂泉湧,當真是一處絕佳的山水形勝之地,也難怪蒼梧門會選址此處。
“唳!”
鶴鳴九皋,聲聞於天。但見一處山野之間,自由翱翔的丹頂鶴背上竟盤坐著一道女性人影。
此人著一身羽衣,鶴發童顏,看不出實際年紀,雙目炯炯有神,衣袂飄搖間,仿佛隨時就要乘鶴飛升而去。
女子忽而開懷大笑,張開雙手,敞開心扉,引得山林群鳥環繞,煞是奇異。忽而悲從中來,垂頭喪氣,令得千鳥失聲,萬雀無音,山野一時靜謐的可怕。
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竟可感染飛禽?
不過很快,女子便坐不住了,因為她的目光被遙遠西方傳來的動靜給吸引去了。
“絕帝,你這家夥到底想幹什麽……”
東土,揚國,震澤。
傳說震澤本名“鎮澤”,乃是上古末年,李祖鎮壓封印上古妖王白澤之地,後有通玄宗師路經此地,看出門道,便以此湖為道場,在湖中央修建起一座十二層的高樓,樓與湖同名,從下往上,每一層又有專屬名稱。
其中下三層為黃漆木樓,稱為土象三層,分別是金牛樓,摩羯樓,處女樓。
中三層為藍漆木樓,稱為水象三層,分別是巨蟹樓,天蠍樓,雙魚樓。
上三層為紅漆木樓,稱為火象三層,分別是白羊樓,獅子樓,射手樓。
頂三層為綠漆木樓,稱為風象三層,分別是天秤樓,雙子樓,水瓶樓。
由於此樓建成後,大湖每個月都會震動一次,久而久之,當地人就把鎮澤稱作震澤了。
震澤湖上,一葉扁舟無風自動,小舟上隻有一道孤零零的男人身影,此人孤舟蓑笠,與尋常漁夫一般無二,隻是他手中並無釣具,隻有一個類似羅盤的物什。
羅盤上刻畫著十二星座,中間則放置著一個勺子,勺柄滴溜溜轉動,一刻不休。
突然,勺柄死死指向一個方向,靜止不動,小舟上的男人眼睛微微眯起,順著勺柄指的方向看去,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空間,一下子就看到了遙遠西方正在發生的大事件。
“天下……又要大亂了嗎?”
東土,荊國,洞靈湖。
八百裏洞靈湖,煙波浩渺,水草豐盛。湖中央有一小島,名喚洞靈山,此山小巧玲瓏,四麵環水,風景秀麗,空氣新鮮,是避暑勝地,它峰巒盤結,溝壑迴環,竹木蒼翠,風景如畫。
不過鮮為人知的是,在洞靈山下,洞靈湖底,還建有一座水府,是一處玄師宗門,它同樣以“洞靈”命名。
這一日,洞靈湖水逆流而上,上演龍吸水奇觀,與此同時,一道身穿深藍色大氅的人影從湖底破水而出,開始踏水登天,一路向北。他隻是揮一揮衣袖,便撥開了前方天上堆疊的層層雲朵,開辟出一條長空大道。
“哼,沒有亂世,如何出英雄……”
東土,梁國,青城山,長生道觀。
日照丹爐生紫煙,道長背劍欲下山。
隻見來人手持拂塵,自道觀後山一個兔起鸛落,緊接鷂子翻身,便徑直禦風向北而去。他一身仙風道骨,鶴頂龜背,鳳目疏眉,麵色紅潤,五綹長髯,神態飄逸。
“嘿,老道也要湊一湊熱鬧……”
東土,豫國,嵩陽山,浮屠禪寺。
向來喜歡於靜室中參禪打坐的主持方丈,今天卻怎麽也坐不住,無可奈何,心中一團亂麻的老和尚決定“出門走走”。
袈裟著身,錫杖在手,主持方丈向寺院高層交代了幾句後,就單掌豎在胸前,口誦佛號,頓時體放金光,驀地飛天而去,看其方向,乃是正西。
“看來,老衲的修為定力還是不太夠啊……”
當然,這隻是傳言罷了,畢竟沒有人有幸親眼見過,可是今日……
十萬士兵親眼目睹,百萬黎民親眼所見,岐山上空那兩道身影宛如神隻一般在鬥法!
隻見絕帝手持玄光之劍,隻是隨手一道猩紅劍氣揮出,必然引動驚天巨響,震動都城,聲傳百裏。
朝霞宗主玉笛吹奏,實質化的音符飛出,重逾華山,即使隔著千米高空,飛過之地都讓眾人要喘不過氣來。
隻因這一戰,並不是玄師切磋,而是生死大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二人中間,必須倒下一個!
“哈哈哈哈哈哈……好個皇皇者華曲,真是百聞不如一見,不愧是太華山鎮宗絕學,今日本座倒要看看朝霞宗主能不能依仗它摘下本座的項上人頭!”即使是到了這般地步,絕帝依舊孤高,依然樂觀,竟誇讚起對手施展的玄術。
他握劍的手原本很穩,但是現在卻在顫抖,那並不是緊張,而是興奮,是一種高手遇見高手的興奮。
“哼,皇皇者華曲專為降魔而吹奏,你這魔頭,今日必要你俯首受誅!”朝霞宗主冷哼,一臉的正氣凜然,除惡務盡,她白衣勝雪,與黑袍絕帝形成鮮明對比。
說罷,朝霞宗主再吹玉笛,笛聲更加悠揚高亢,一枚枚音符悅動,竟在空中組成了一朵巨大的五瓣花。
這……根本就是太華山的俯瞰圖形,也是皇皇者華曲的奧義!
五瓣花遮天蔽日,空間都在搖晃哀鳴,整座岐山因承受不住此等威壓而樹倒石落,鳥飛獸散。
更不要提山上的人們了,那更是倒趴在地,吐血慘叫,若非朝霞宗主收斂了一些玄力外放氣機,這些人必然當場身亡。
對麵,絕帝雙手握劍,舉劍擎天,猩紅劍光凝聚成巨大劍罡,橫壓人間。
顯然,兩人要在這一招之內決出勝負,決出生死!
通玄宗師決戰!萬年以降,也沒有多少曆史記錄在案,說到底,還是這個級別的強者太過鳳毛麟角,非百年難得一遇的天才不可踏入此境界,更何況強者之路上總是少不了天才夭折,如此一來,宗師高手就更是少之又少。
當今之世,東土九大人國,分別一國一大玄師宗門,一宗之主即為通玄宗師。莫說玄師界,就是世俗界都聽說過這些通玄宗師的鼎鼎大名。
絕帝,當今絕教教主,乃是兗國最強玄師,傳聞他曾是天行劍塔的弟子,後來背叛宗門,加入了絕教,後者乃是東土最惡名昭著的玄師宗門,集結諸多不良玄師,背叛宗門之玄師,散修玄師等等於一體。
朝霞,當今玉女宮宮主,乃是雍國最強玄師,出身於太華山五峰之一的中峰玉女峰,原本玉女峰在數十年前並不是太華五峰之首。正是因為朝霞在多年前當上了玉女峰聖女後,由於其習練皇皇者華曲功成,再加上上一代雍王周宣對玉女峰的承諾,使得整個玉女峰一路高歌猛進,欣欣向榮,短短三十年就力壓群雄,奪得太華魁首。
現在,就是這兩位堪稱家喻戶曉的大人物,大宗師,居然要在岐山進行生死對決。一時間,引得多方勢力側目,整個雍國乃至東土大陸都為之震動!
東土,天行州。
皚皚雪山如高聳城牆關隘,阻擋西境妖魔進犯,這連綿群山同樣被叫做天行山脈。
天行山脈的最高峰,也在天行州最西邊,名為摘星峰,當真峰如其名,巍峨摩天,人站在峰頂可抬手摘取星辰。
西山有高塔,上與浮雲齊!摘星峰本就高不可攀,終年冰雪覆蓋,然而在這裏卻人工修建起了一座白色石塔,因形如長劍指天,故而命名“天行劍塔”!
劍塔古樸恢宏,高大筆直,宛如一柄天神遺落到人間的神劍,任風吹雪打,始終屹立不倒,塔身共有五層,其中劍墩便是第一層,到劍格位置即是第二層,劍顎到劍尖,即整個劍身又劃分為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
此刻,就在天行劍塔的第五層,也是最高層,一位身材矮小的老者憑空出現,他身著白袍,手拄木杖,奇怪的是他的頭發竟是陰陽頭,即一邊黑發,一邊白發。
矮小老者看著前方的一座人形雕像,默然不語,這座雕像是一個麵西而立,雙手抱胸的負劍青年人像。人物形象被雕刻的栩栩如生,尤其眉宇間的英氣與戰意更是拿捏得分毫不差。若是夜晚或者不怎麽注意看,還當真以為這雕像是活人一般。
“李祖……”陰陽頭的矮小老者輕歎一聲,旋即目光越過雕像,望向了遙遠的東方。
“那個可怕的預言……當真要來了嗎?”
東土,青國,岱宗山,浩然書院。
青青子衿,書聲琅琅。這裏與人間世俗的私塾也別無二致,隻是書院弟子們每翻一頁書,念一個字,都有莫名玄力流淌,縈繞周身。
一間小院中,一株古檜挺拔高聳,樹冠如蓋。
樹下,一位寬袍大袖的蒼髥老者正捧書誦讀,老人麵容雖老,可體態板正,站如鬆柏,氣息綿長,神華內斂,絕非普通老者。
忽然,老者合上書本,背過手去,輕抬腳步,竟瞬間來到了小院屋頂。他目視西方,連連搖頭:“唉,多事之秋,多事之秋啊……”
東土,徐國,蒼梧山,蒼梧門。
盡管已是金風送爽,秋意漸濃,但蒼梧山卻還是靈秀翠綠,林茂泉湧,當真是一處絕佳的山水形勝之地,也難怪蒼梧門會選址此處。
“唳!”
鶴鳴九皋,聲聞於天。但見一處山野之間,自由翱翔的丹頂鶴背上竟盤坐著一道女性人影。
此人著一身羽衣,鶴發童顏,看不出實際年紀,雙目炯炯有神,衣袂飄搖間,仿佛隨時就要乘鶴飛升而去。
女子忽而開懷大笑,張開雙手,敞開心扉,引得山林群鳥環繞,煞是奇異。忽而悲從中來,垂頭喪氣,令得千鳥失聲,萬雀無音,山野一時靜謐的可怕。
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竟可感染飛禽?
不過很快,女子便坐不住了,因為她的目光被遙遠西方傳來的動靜給吸引去了。
“絕帝,你這家夥到底想幹什麽……”
東土,揚國,震澤。
傳說震澤本名“鎮澤”,乃是上古末年,李祖鎮壓封印上古妖王白澤之地,後有通玄宗師路經此地,看出門道,便以此湖為道場,在湖中央修建起一座十二層的高樓,樓與湖同名,從下往上,每一層又有專屬名稱。
其中下三層為黃漆木樓,稱為土象三層,分別是金牛樓,摩羯樓,處女樓。
中三層為藍漆木樓,稱為水象三層,分別是巨蟹樓,天蠍樓,雙魚樓。
上三層為紅漆木樓,稱為火象三層,分別是白羊樓,獅子樓,射手樓。
頂三層為綠漆木樓,稱為風象三層,分別是天秤樓,雙子樓,水瓶樓。
由於此樓建成後,大湖每個月都會震動一次,久而久之,當地人就把鎮澤稱作震澤了。
震澤湖上,一葉扁舟無風自動,小舟上隻有一道孤零零的男人身影,此人孤舟蓑笠,與尋常漁夫一般無二,隻是他手中並無釣具,隻有一個類似羅盤的物什。
羅盤上刻畫著十二星座,中間則放置著一個勺子,勺柄滴溜溜轉動,一刻不休。
突然,勺柄死死指向一個方向,靜止不動,小舟上的男人眼睛微微眯起,順著勺柄指的方向看去,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空間,一下子就看到了遙遠西方正在發生的大事件。
“天下……又要大亂了嗎?”
東土,荊國,洞靈湖。
八百裏洞靈湖,煙波浩渺,水草豐盛。湖中央有一小島,名喚洞靈山,此山小巧玲瓏,四麵環水,風景秀麗,空氣新鮮,是避暑勝地,它峰巒盤結,溝壑迴環,竹木蒼翠,風景如畫。
不過鮮為人知的是,在洞靈山下,洞靈湖底,還建有一座水府,是一處玄師宗門,它同樣以“洞靈”命名。
這一日,洞靈湖水逆流而上,上演龍吸水奇觀,與此同時,一道身穿深藍色大氅的人影從湖底破水而出,開始踏水登天,一路向北。他隻是揮一揮衣袖,便撥開了前方天上堆疊的層層雲朵,開辟出一條長空大道。
“哼,沒有亂世,如何出英雄……”
東土,梁國,青城山,長生道觀。
日照丹爐生紫煙,道長背劍欲下山。
隻見來人手持拂塵,自道觀後山一個兔起鸛落,緊接鷂子翻身,便徑直禦風向北而去。他一身仙風道骨,鶴頂龜背,鳳目疏眉,麵色紅潤,五綹長髯,神態飄逸。
“嘿,老道也要湊一湊熱鬧……”
東土,豫國,嵩陽山,浮屠禪寺。
向來喜歡於靜室中參禪打坐的主持方丈,今天卻怎麽也坐不住,無可奈何,心中一團亂麻的老和尚決定“出門走走”。
袈裟著身,錫杖在手,主持方丈向寺院高層交代了幾句後,就單掌豎在胸前,口誦佛號,頓時體放金光,驀地飛天而去,看其方向,乃是正西。
“看來,老衲的修為定力還是不太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