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婚禮和大學
穿越70帶兄弟姐妹一起下鄉 作者:小雪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蕾和丁雁羽紅著眼眶離開的蘭溪大隊,她們許諾每年暑假都會來蘭溪大隊看看。
那小院是他們的家,一定會迴來小住。
紀奶奶站在人群外,昨晚文蕾已經跟她告過別,她也就沒向人堆裏擠。
文蔚和肖青迴了京市,丁雁羽則跟文初和文蕾去了蘇市。
顧瑤和袁建決定年後成親,這倒是讓文蕾很無語。
也不知道這兩人早幹嘛去了,定親一年裏多次要成親,愣是一次都沒成。
這眼見要上大學了,兩個腦子抽筋的家夥要在開學前一天舉行婚禮。
她心裏以為,既然都拖了那麽久,為什麽不幹脆等到大學畢業後在成親。
袁建倒是臉皮厚了起來,直接說了句,忍不了了。
那話差點讓顧晨將他暴揍一頓。
顧瑤則埋怨起文蕾來,她說一直拖著就是想讓顧晨將文蕾先娶迴家,袁建則是怕了,他怕顧晨這輩子都娶不到文蕾。
那自己豈不是得打一輩子光棍?
所以那家夥著急了起來,愣是將顧瑤忽悠的答應不等了,自己先嫁了。
畢竟成了文蕾的嫂子後,更能幫到自家哥哥不是。
文蕾和文初、丁雁羽迴到蘇市,街坊四鄰都炸開了鍋。
文初和袁慧蓮徹底成了蘇市的紅人,嫉妒羨慕恨的目光都要將他們淹沒了。
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都被京大錄取了,外帶兒媳婦和女婿也考上了京大。
這消息別說街坊鄰居了,文老爺子和文奶奶差點沒被這驚天消息,激動的差點去和閻王爺喝茶。
而文家可不止文蕾他們兄妹考上了大學,大姑家李洋上了蘇市大學,二叔家文殊和文勇一個被滬市福日大學錄取,一個則上了蘇市鐵路大學。
其他人貌似不是年齡太小沒趕上文蕾這班車,就是結婚了沒將高考當迴事。
哪怕文蕾寄迴來那麽多複習資料,甚至特意用手抄錄的那套試卷都沒被兩個表姐重視。
文蕾隻覺得自己給了她們改變命運的機會,既然不懂珍惜,那也隻能怪自己。
但是,文家一夥八人上大學,也夠震驚的了,真不能再多了,再多蘇市都得地震了。
迴到蘇市那些天,文蕾幾乎都是躲到了陸阿婆家裏。
文家的門檻快被道喜的人踏破了,袁慧蓮甚至請了假在家等著別人恭維。
文蕾對袁慧蓮徹底無語,她就沒見過那樣會炫耀自己子女的母親。
不管什麽人當著她的麵誇讚,文蕾兄妹三人和丁雁羽以及肖青,她都會揚起一臉燦爛的笑容,跟著人家一起誇讚。
最後搞街坊鄰居都不上門了,甚至看到袁慧蓮都想繞道走。
哦,另外還得加上文奶奶。
不過文奶奶可不喜歡聽別人誇讚她的孫子孫女和孫媳婦、孫女婿,她更傾向於自己誇。
隻要有人跟文奶奶聊天,她定會先誇讚一通,然後如同講故事一般,把文蕾五人描述成了傳奇人物。
甚至就連古有花木蘭代父從軍,在她口中都比不上自家孩子為外祖父一家忍辱負重,下鄉做知青,挖地道照顧親人來得令人熱血沸騰。
至於,一個個都考上京大,在她認為那是必須的,這樣的一群好孩子要是考不上京大肯定有違天理。
當然他也沒少誇顧晨,畢竟在她故事中顧晨也是一樣,包括袁建和袁遠。
文蕾若不是躲在陸阿婆家,她都覺得蘇市她是一天也待不下去。
出門她都想換一張臉,忒丟人了。
好在,過春節沒多久一家人都要趕去京都參加袁建的婚禮。
陸阿婆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那是被文蕾吐槽袁慧蓮和文奶奶的表情給逗笑的。
文蕾一家人去京市前一天,文蕾再次想將陸阿婆帶走,但是還是遭到了陸阿婆的拒絕。
她是鐵了心要待在蘇市,八仙山陵墓裏躺著她的愛人和孩子們,她要在蘇市陪著他們。
文蕾一點辦法也沒有,她隻是太心疼。
她真不想讓陸阿婆一個人繼續待在蘇市,她貌似早就不會笑了。
蘇市到底還是有了文蕾的牽掛,不是文家的那些親人,反而是陸阿婆。
袁建和顧瑤的婚禮十分簡單,或許是這個時代大力提倡艱苦樸素,即便文蕾提議由自己出肉菜,也被袁老爺子嚴詞拒絕了。
顧瑤和袁建的婚禮,簡樸得令人動容。
婚禮現場布置極為簡約,僅在空曠處拉了幾條紅布,偶爾掛著幾個手工剪裁的雙喜字。桌椅是從各處拚湊而來的,高矮不齊,甚至有的還略顯搖晃。
顧瑤和袁建穿著整潔的軍裝,兩人領口別上一朵手工製作的絹花。
婚宴的菜肴幾乎都是蘿卜、白菜和土豆,豬肉隻有幾塊點綴其中。
主食也是饅頭,卻不是全白麵的。
酒水則是散裝的白酒和大壺泡的茶水。
婚禮的音樂靠著一台老舊且有些走音的收音機播放,偶爾還會出現卡帶的情況。
前來祝賀的賓客們著裝樸素,臉上洋溢著真誠的笑容。
他們送上的禮物大多是親手製作的實用之物,像手工縫製的枕套、精心編織的竹籃、自己醃製的鹹菜等。
婚禮沒有什麽儀式,更沒有複雜的流程,簡單得讓文蕾咂舌。
丁雁羽悄悄的在文蕾耳邊說,她和文初的婚禮其實也差不多,最多菜肴比這好那麽一點。
肖青和文蔚的婚禮倒是與袁建的相差無幾,畢竟他們都是在軍區大院舉辦的婚禮。
在這個時代的軍人呐,大抵都是這般思想,同時也是後世所仰望的一群人。
袁建和顧瑤結婚第二天,大學也開學了。
文蔚和肖青沒有住校,畢竟肖青家就在京市,而且他們還有個兒子。
文初和丁雁羽則住進了袁家,他們也有兒子。
袁建和顧瑤當然也沒住校,剛結婚的小夫妻倆又怎麽舍得分開住宿舍。
倒是袁遠,無論如何都要住校。
小家夥才 13 歲,不過個子比同齡人高不少,畢竟這些年不但吃得飽而且吃得好,人家吃可從來都是空間生產的食物。
袁遠考上京大,並未引起多大轟動,他戶口本上可不是 13 歲,當年知青辦的工作人員特意給他加了 4 歲,怎麽說也有 17 歲了。
袁遠算得上跟張來飛同齡,他倆並非京大最小的學生。
華教授的一對雙胞胎子女,今年不過 15 歲,都考上了京大。
那才是京大備受矚目的一對神童,同時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和引發了各種八卦。
那小院是他們的家,一定會迴來小住。
紀奶奶站在人群外,昨晚文蕾已經跟她告過別,她也就沒向人堆裏擠。
文蔚和肖青迴了京市,丁雁羽則跟文初和文蕾去了蘇市。
顧瑤和袁建決定年後成親,這倒是讓文蕾很無語。
也不知道這兩人早幹嘛去了,定親一年裏多次要成親,愣是一次都沒成。
這眼見要上大學了,兩個腦子抽筋的家夥要在開學前一天舉行婚禮。
她心裏以為,既然都拖了那麽久,為什麽不幹脆等到大學畢業後在成親。
袁建倒是臉皮厚了起來,直接說了句,忍不了了。
那話差點讓顧晨將他暴揍一頓。
顧瑤則埋怨起文蕾來,她說一直拖著就是想讓顧晨將文蕾先娶迴家,袁建則是怕了,他怕顧晨這輩子都娶不到文蕾。
那自己豈不是得打一輩子光棍?
所以那家夥著急了起來,愣是將顧瑤忽悠的答應不等了,自己先嫁了。
畢竟成了文蕾的嫂子後,更能幫到自家哥哥不是。
文蕾和文初、丁雁羽迴到蘇市,街坊四鄰都炸開了鍋。
文初和袁慧蓮徹底成了蘇市的紅人,嫉妒羨慕恨的目光都要將他們淹沒了。
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都被京大錄取了,外帶兒媳婦和女婿也考上了京大。
這消息別說街坊鄰居了,文老爺子和文奶奶差點沒被這驚天消息,激動的差點去和閻王爺喝茶。
而文家可不止文蕾他們兄妹考上了大學,大姑家李洋上了蘇市大學,二叔家文殊和文勇一個被滬市福日大學錄取,一個則上了蘇市鐵路大學。
其他人貌似不是年齡太小沒趕上文蕾這班車,就是結婚了沒將高考當迴事。
哪怕文蕾寄迴來那麽多複習資料,甚至特意用手抄錄的那套試卷都沒被兩個表姐重視。
文蕾隻覺得自己給了她們改變命運的機會,既然不懂珍惜,那也隻能怪自己。
但是,文家一夥八人上大學,也夠震驚的了,真不能再多了,再多蘇市都得地震了。
迴到蘇市那些天,文蕾幾乎都是躲到了陸阿婆家裏。
文家的門檻快被道喜的人踏破了,袁慧蓮甚至請了假在家等著別人恭維。
文蕾對袁慧蓮徹底無語,她就沒見過那樣會炫耀自己子女的母親。
不管什麽人當著她的麵誇讚,文蕾兄妹三人和丁雁羽以及肖青,她都會揚起一臉燦爛的笑容,跟著人家一起誇讚。
最後搞街坊鄰居都不上門了,甚至看到袁慧蓮都想繞道走。
哦,另外還得加上文奶奶。
不過文奶奶可不喜歡聽別人誇讚她的孫子孫女和孫媳婦、孫女婿,她更傾向於自己誇。
隻要有人跟文奶奶聊天,她定會先誇讚一通,然後如同講故事一般,把文蕾五人描述成了傳奇人物。
甚至就連古有花木蘭代父從軍,在她口中都比不上自家孩子為外祖父一家忍辱負重,下鄉做知青,挖地道照顧親人來得令人熱血沸騰。
至於,一個個都考上京大,在她認為那是必須的,這樣的一群好孩子要是考不上京大肯定有違天理。
當然他也沒少誇顧晨,畢竟在她故事中顧晨也是一樣,包括袁建和袁遠。
文蕾若不是躲在陸阿婆家,她都覺得蘇市她是一天也待不下去。
出門她都想換一張臉,忒丟人了。
好在,過春節沒多久一家人都要趕去京都參加袁建的婚禮。
陸阿婆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那是被文蕾吐槽袁慧蓮和文奶奶的表情給逗笑的。
文蕾一家人去京市前一天,文蕾再次想將陸阿婆帶走,但是還是遭到了陸阿婆的拒絕。
她是鐵了心要待在蘇市,八仙山陵墓裏躺著她的愛人和孩子們,她要在蘇市陪著他們。
文蕾一點辦法也沒有,她隻是太心疼。
她真不想讓陸阿婆一個人繼續待在蘇市,她貌似早就不會笑了。
蘇市到底還是有了文蕾的牽掛,不是文家的那些親人,反而是陸阿婆。
袁建和顧瑤的婚禮十分簡單,或許是這個時代大力提倡艱苦樸素,即便文蕾提議由自己出肉菜,也被袁老爺子嚴詞拒絕了。
顧瑤和袁建的婚禮,簡樸得令人動容。
婚禮現場布置極為簡約,僅在空曠處拉了幾條紅布,偶爾掛著幾個手工剪裁的雙喜字。桌椅是從各處拚湊而來的,高矮不齊,甚至有的還略顯搖晃。
顧瑤和袁建穿著整潔的軍裝,兩人領口別上一朵手工製作的絹花。
婚宴的菜肴幾乎都是蘿卜、白菜和土豆,豬肉隻有幾塊點綴其中。
主食也是饅頭,卻不是全白麵的。
酒水則是散裝的白酒和大壺泡的茶水。
婚禮的音樂靠著一台老舊且有些走音的收音機播放,偶爾還會出現卡帶的情況。
前來祝賀的賓客們著裝樸素,臉上洋溢著真誠的笑容。
他們送上的禮物大多是親手製作的實用之物,像手工縫製的枕套、精心編織的竹籃、自己醃製的鹹菜等。
婚禮沒有什麽儀式,更沒有複雜的流程,簡單得讓文蕾咂舌。
丁雁羽悄悄的在文蕾耳邊說,她和文初的婚禮其實也差不多,最多菜肴比這好那麽一點。
肖青和文蔚的婚禮倒是與袁建的相差無幾,畢竟他們都是在軍區大院舉辦的婚禮。
在這個時代的軍人呐,大抵都是這般思想,同時也是後世所仰望的一群人。
袁建和顧瑤結婚第二天,大學也開學了。
文蔚和肖青沒有住校,畢竟肖青家就在京市,而且他們還有個兒子。
文初和丁雁羽則住進了袁家,他們也有兒子。
袁建和顧瑤當然也沒住校,剛結婚的小夫妻倆又怎麽舍得分開住宿舍。
倒是袁遠,無論如何都要住校。
小家夥才 13 歲,不過個子比同齡人高不少,畢竟這些年不但吃得飽而且吃得好,人家吃可從來都是空間生產的食物。
袁遠考上京大,並未引起多大轟動,他戶口本上可不是 13 歲,當年知青辦的工作人員特意給他加了 4 歲,怎麽說也有 17 歲了。
袁遠算得上跟張來飛同齡,他倆並非京大最小的學生。
華教授的一對雙胞胎子女,今年不過 15 歲,都考上了京大。
那才是京大備受矚目的一對神童,同時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和引發了各種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