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順王朝的斥候從京城出發,八百裏加急趕往各地,散播崇禎已死這一重磅消息的同時,周世顯的船隊已經安然離開了東昌府,往濟寧州而去。


    因為他當初留下的告示成功引起了李自成的警覺,為了避免京城防務空虛,原本曆史上應該一早就派往山東,接管各州縣的郭升,趙應元,董學禮等部在京城多滯留了半個月,如今才得以繼續南下。


    這讓劉澤清所部南逃之後的整個山東省,都暫時處在了一種真空的狀態,除了膠東地區還有少數明軍以外,其他地方隻是依著慣性在運行,或者就是如同德州一般,被地方惡霸占據。


    而這些地方的豪紳地主們,也都在不停地打探消息,好及時改弦更張,避免被兵鋒所累。


    隻是,如此亂局之下,從北麵逃難而來的人也是眾說紛紜,誰也不知道當前京城到底如何了,甚至就連闖賊有沒有進城,崇禎皇帝是不是已經出事,都有好幾個版本的傳言......


    不過,這些都給了周世顯充足的便利,他帶著麾下的兩千兵馬一路南下,沿途還以李邦華欽差大人的旗號,收攏了沿途各州縣還在駐守的精悍漕軍,兵馬很快擴充到兩千以上。


    作為大明王朝的經濟命脈,運河沿途州縣留守的漕軍自然不會少,但是周世顯隻要那些精銳,所以最終隻挑出了兩百多人。


    當然,這些運河樞紐,鈔關所在之地,除了漕軍以外,最重要的,還是其中府庫中的物資。


    鈔關府庫之中的白銀自然是早已經被那些貪官汙吏挪走了,但是偌大一個山東,沿河府庫中的兵甲武器,糧食彈藥,還是足夠裝備數百人馬的。


    周世顯自然不會把這些物資留給順軍,除了征用各州縣的官船,運輸賞賜各軍的繳獲之外,其他的東西,他直接散發給了當地的百姓。


    山東這十幾年來,曆經“吳橋兵變”,滿清入塞之災,又受到了流寇和天災的影響,人口銳減,經濟也遭到了巨大的破壞,現存的百姓,根本就是已經瀕臨絕境。


    周世顯如今看到了,手中又掌握著糧草,自然不會看著他們餓死,這是他作為一個後世之人,和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不同的地方。


    很快,周世顯的船隊便抵達了濟寧州。至此,整個南下的行程已經過半,舟船日夜行駛,遠在京城的順軍主力,根本不可能再追得上來。


    而等到郭升,趙應元,董學禮等部率兵進入山東的時候,周世顯的船隊已經進入了徐州衛。


    不過,郭升,趙應元,董學禮等部進入東昌府之後,並沒有繼續南下,而是直接往東北方向的濟南府,青州府而去了,準備去收編留守膠東地區的數千明軍,以及接收山東省的各州府。


    李自成早已經不抱追上周世顯的希望了,他派兵南下,更多的,還是為了占據山東,為之後的南征做準備。


    吳三桂和所謂的滿韃,如今都已經被李自成拋到了腦後,甚至四川的張獻忠,在大順高層的心中,都要比他們的威脅大。


    隻能說,大順軍事集團在原本曆史上的失敗,並非隻是巧合,其領導者對全局戰略眼光的缺失,甚至無視滿清這股強大的力量,都導致了順軍的戰略無可挽迴地滑向了失敗的深淵。


    一個龐大軍事集團的決策,並非是周世顯三言兩語就能改變的,他的蝴蝶翅膀,或許真正能改變的,隻有他所在的南明小朝廷。


    甲板上忽然響起了一陣拋放錨鏈的叮當碰撞聲,船身隨之一陣搖晃,隨後便慢慢停住了,站在船頭的周世顯看著眼前的徐州城,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徐州城,終於到了。”


    徐州城的碼頭上,薛老二早已經領著騎兵靜候多時,而張洪則是跟著李邦華老爺子進入了城中。


    拿著尚方寶劍的李邦華,以及緊緊跟隨的數百精悍兵馬,足以讓每一座明廷官員控製下的城池大開城門。


    在接下來的幾日,周世顯並沒有再繼續南下,而是在徐州城住了下來,他現在還不清楚南直隸的情況,也不敢貿然直奔南京而去。


    要知道,他的敵人,除了北麵的順軍,清軍,還有南麵的福王一派,潞王一派,一個不小心,周世顯和崇禎皇帝,便會成為假冒天家的“逆臣賊子”了。


    因此,周世顯除了派出斥候四處打探消息,派出信使聯絡淮揚路總督路振飛和南京的兵部尚書史可法,以及封鎖徐州城之外,一時也別無他法,隻能是靜靜等候。


    在原本的曆史上,因為誤信了“崇禎已經乘船走海路南下,太子朱慈烺也逃出來”的消息,原本已經率兵渡江,準備北上勤王的史可法,又停下來北上的腳步。


    而南京城內,那些百無一用,隻知道相互攻訐的官員們一個個信以為真,喜形於色,甚至是奔走相告。


    畢竟,一旦傳言屬實,他們這些留守南京的備用官員們,也就能從此翻身了。


    隻是,等到第二日的時候,北麵又傳來了崇禎在煤山自盡的消息,並被城破之時從京城倉皇逃出來的大學士魏炤乘所證實。


    於是乎,南京的官員們,就著“立新君”的問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爭權奪利,明爭暗鬥,全然不顧北麵還有虎視眈眈的順軍。


    其中最為活躍的,便是東林黨元老,禮部侍郎錢謙益了,這個原本已經退隱的前禮部官員,以“立賢”為名到處遊說,提議迎立潞王朱常淓。


    不過,這個提議立即遭到了南京朝廷中非東林黨人的反對,一場黨爭就此拉開了序幕。


    而這個時候,作為南京小朝廷第一權臣的史可法,原本應該在亂局之中,當機立斷,樹立權威的。


    但史可法缺乏決斷,固執己見,又沒有膽量的本性,在這個關鍵時候,就展露無遺了,他並沒有力挽狂瀾,反而會昏招迭出。


    為了不得罪各方,他最後居然提了一個擁立桂王的折中法子,並親自到浦口聯絡了鳳陽總督馬士英,希望得到對方的支持。


    但等馬士英從浦口迴到鳳陽的時候,突然就得到了消息,鳳陽守備太監盧九德勾結了南直隸域內的總兵高傑、劉澤清,黃得功、劉良佐等人,準備擁立福王朱由崧了。


    於是乎,這個前腳剛剛和史可法達成了協議,擁護桂王的鳳陽總督,後腳就生了二心,準備投入福王朱由崧的陣營了。


    畢竟,盧九德雖然是個閹人,但是常年領兵征戰,膽識和決斷都是有的,他又是老福王朱常洵的親信太監,在軍中威望頗高。


    換言之,這樣的人出麵聯絡高傑,劉澤清,黃得功,劉良佐那些軍頭,自然是十分具有信服力的,馬士英可不覺得自己能和這五人鬥。


    而高傑、劉澤清,黃得功、劉良佐這些軍頭,麵對這個奪得“定策之功”,成為“從龍元臣”的機會,又怎麽會拒絕?


    這些,就是周世顯最為擔心的事情,他當然不是覺得這些軍頭會不擁護崇禎,隻是不知道他們和盧九德的交易到了哪一步,是不是已經到了無可挽迴的地步。


    若是如此,其中的斡旋和分化,利益交換的分寸把握,就至關重要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滅清之鐵血駙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再一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再一一並收藏滅清之鐵血駙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