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先放一放
諜戰:開局做了鬼子翻譯官 作者:百裏西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連幾天,警察局偵緝隊和佐藤機關的便衣特工,都在盡力搜尋專使和佐藤駿介的下落,卻依舊一無所獲。
這件事,瞞也瞞不住,佐藤進隻好跟有關部門上報。
這讓佐藤進受到了來自日本國內陸軍部的嚴厲訓誡,甚至有人提出,要把他解送迴國,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好在佐藤進在軍方也有很深厚的關係,暫時被壓了下來,讓他戴罪立功,照舊主持特務機關的工作。
佐藤進真是有火都不知往哪裏發,鬱悶了很長時間。
他鬱悶的,不僅是因為在外務省專使這件事上,他負有失職之責,更因為佐藤駿介也一同失蹤了。
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失蹤,意味著兇多吉少。否則,就算土匪綁票,過了這麽多天,也該收到對方的交換條件了。
杳無音信,那就跟死了沒啥區別。
而這件本來極其秘密的事,卻被軍統海城站,不知從什麽途徑獲悉了。
錢永興既高興,又迷惑。
他們還沒來得及動手,卻發現日本專使已經不在陸軍醫院了。
什麽時候離開的,連負責監視的人,都說不清楚。
現在專使失蹤,是什麽人幹的,他跟吳本儉和佐藤進一樣,一頭霧水。
“處座,有沒有可能是紅黨的地下組織幹的?”李文忠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錢永興也有這個直覺,但事前他是一點動靜也沒聽到。
如果真是這樣,軍統的行動,是不是都在紅黨地下組織的掌握之中?這也太不可思議了。這就叫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作為螳螂,對身後的黃雀卻毫無察覺。
這件事,使錢永興暗地裏多了一個心眼,他對自己的手下,在心裏逐一過濾了一次。如果紅黨在他的手下,安插了眼線,那麽,紅黨搶在自己前麵出手,也就很好解釋了。
會不會有這種情況呢?
他看了眼旁邊的李文忠,這是他最信任的手下,是他一手栽培起來的。
“文忠,你說咱們內部,會不會有紅黨的臥底?”
不等李文忠迴答,他又輕輕搖了搖頭。
李文忠隻是行動一隊的隊長,對其他隊,或者聯絡站的情況,他也知道不多,甚至很多人,他也不認識。特別是那些由錢永興親自掌握,隱藏在日偽機關的臥底人員,別說李文忠,整個行動二處,也沒別人知道。讓李文忠說,最多就說說行動一隊的成員。
初期的軍統,人員缺乏,二處除了錢永興,連個副處長都沒配置。這讓錢永興很多時候,想找人商量,都沒有人。
不過他還是希望不要給他配副職。來個副職,就多一個有背景的競爭對手,不僅不能相互商量,很多時候,還會相互掣肘。
等李文忠曆練得差不多了,他準備把李文忠提拔上來。自己的人,用起來放心。
現在聯絡站被毀,當務之急,是跟上級申請一套發報設備,啟用一套新的密電碼,重建聯絡站。
這事得由他親自出麵,跟海城站站長麵商。
平時,行動二處跟海城站站長陸江南並不常見麵。除非有特殊情況。比如現在。
錢永興啟動緊急通道,跟陸站長約定了見麵的時間和地點。
也就是這次會麵,錢永興才知道,被捕的電報員潘明,已經變節。
“這個軟骨頭!”
錢永興暗罵一句。
“而且,據說一晚上都沒熬過,就全招了。”陸江南繼續說道,“現在潘明已經被移交給海城特工總部,在李默群手下繼續從事電台偵聽工作。所以,你要把跟他有關的一切聯係切斷。”
陸江南顯然比錢永興掌握的內線更多,他的情報,更加準確可信。
“我真想安排一次行動,把這個潘明除掉。”錢永興恨恨地說道。
對於背叛軍統的人,按照軍統的慣例,會不惜一切代價,必欲除之。
可是現在的時局,自從海城淪陷,主動或者被動離開軍統,投靠日偽的特工,不在少數,加上潛伏在海城的軍統人員有限,已經有心無力了。
“算了,他現在每日躲在特工總部,很少出門。暫時讓他多活幾日,你們還是要把精力用在主要任務上。”陸江南揮了揮手。
對於在刺殺日本專使的行動中的失誤,陸江南並沒有過多的指責,畢竟,現在日本專使的事,可以暫告一段落。
“還有件事。”
錢永興猶豫了一下,才又說道:“據我手下探知,日軍特務機關,有個翻譯官,叫劉冬陽,此人是江南望湖縣人,曾留學東洋。歸國後,直接進入日軍望湖縣的吉田大隊,擔任翻譯官。現在是佐藤進的貼身翻譯官。上次在國際飯店刺殺日本專使,他也在場。我們要不要對他展開行動?”
“你的意思是,刺殺一個翻譯官?”
陸江南盯著錢永興,追問道。
錢永興點了點頭。
“他都做過哪些事?阻撓了咱們的行動?”
錢永興繼續搖著頭:“那倒沒有。我曾經也在望湖縣活動過,據我分析,那時候的劉冬陽,多次參與了對當地老百姓的清剿,還死心塌地地給鬼子做了不少事。”
“一個翻譯官而已,目前還不是我們的主要敵人。你先放一放吧。”
陸江南一錘定音,否定了錢永興的提議。
……
劉冬陽在辦公室一邊翻閱當天的報紙,一邊不停地打噴嚏。
“誰特麽在念叨勞資。”
他嘟噥了一句。
他壓根不知道,自己已經被人惦記上了。
要不是軍統海城站的站長陸江南,他就成了李文忠監視和刺殺的對象。
這報紙是他剛從門口買迴來的,他看了看幾篇新聞報道,沒什麽引起他注意的,就隨手丟到了桌子下麵的廢紙簍裏。
點上一支煙,吞雲吐霧間,猛地想到了什麽。
又把報紙從廢紙簍裏取出,展開在桌上,重新翻到最後一版的社會新聞欄。
那裏一般都是刊登各種各樣的廣告、告示的,屬於報社的創收欄目。
從上往下,細細看過。
一則尋人啟事,映入他的眼簾:
“小弟,四哥已經到了海城,現住表哥家。望見報後,明晚見麵一敘。”
這件事,瞞也瞞不住,佐藤進隻好跟有關部門上報。
這讓佐藤進受到了來自日本國內陸軍部的嚴厲訓誡,甚至有人提出,要把他解送迴國,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好在佐藤進在軍方也有很深厚的關係,暫時被壓了下來,讓他戴罪立功,照舊主持特務機關的工作。
佐藤進真是有火都不知往哪裏發,鬱悶了很長時間。
他鬱悶的,不僅是因為在外務省專使這件事上,他負有失職之責,更因為佐藤駿介也一同失蹤了。
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失蹤,意味著兇多吉少。否則,就算土匪綁票,過了這麽多天,也該收到對方的交換條件了。
杳無音信,那就跟死了沒啥區別。
而這件本來極其秘密的事,卻被軍統海城站,不知從什麽途徑獲悉了。
錢永興既高興,又迷惑。
他們還沒來得及動手,卻發現日本專使已經不在陸軍醫院了。
什麽時候離開的,連負責監視的人,都說不清楚。
現在專使失蹤,是什麽人幹的,他跟吳本儉和佐藤進一樣,一頭霧水。
“處座,有沒有可能是紅黨的地下組織幹的?”李文忠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錢永興也有這個直覺,但事前他是一點動靜也沒聽到。
如果真是這樣,軍統的行動,是不是都在紅黨地下組織的掌握之中?這也太不可思議了。這就叫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作為螳螂,對身後的黃雀卻毫無察覺。
這件事,使錢永興暗地裏多了一個心眼,他對自己的手下,在心裏逐一過濾了一次。如果紅黨在他的手下,安插了眼線,那麽,紅黨搶在自己前麵出手,也就很好解釋了。
會不會有這種情況呢?
他看了眼旁邊的李文忠,這是他最信任的手下,是他一手栽培起來的。
“文忠,你說咱們內部,會不會有紅黨的臥底?”
不等李文忠迴答,他又輕輕搖了搖頭。
李文忠隻是行動一隊的隊長,對其他隊,或者聯絡站的情況,他也知道不多,甚至很多人,他也不認識。特別是那些由錢永興親自掌握,隱藏在日偽機關的臥底人員,別說李文忠,整個行動二處,也沒別人知道。讓李文忠說,最多就說說行動一隊的成員。
初期的軍統,人員缺乏,二處除了錢永興,連個副處長都沒配置。這讓錢永興很多時候,想找人商量,都沒有人。
不過他還是希望不要給他配副職。來個副職,就多一個有背景的競爭對手,不僅不能相互商量,很多時候,還會相互掣肘。
等李文忠曆練得差不多了,他準備把李文忠提拔上來。自己的人,用起來放心。
現在聯絡站被毀,當務之急,是跟上級申請一套發報設備,啟用一套新的密電碼,重建聯絡站。
這事得由他親自出麵,跟海城站站長麵商。
平時,行動二處跟海城站站長陸江南並不常見麵。除非有特殊情況。比如現在。
錢永興啟動緊急通道,跟陸站長約定了見麵的時間和地點。
也就是這次會麵,錢永興才知道,被捕的電報員潘明,已經變節。
“這個軟骨頭!”
錢永興暗罵一句。
“而且,據說一晚上都沒熬過,就全招了。”陸江南繼續說道,“現在潘明已經被移交給海城特工總部,在李默群手下繼續從事電台偵聽工作。所以,你要把跟他有關的一切聯係切斷。”
陸江南顯然比錢永興掌握的內線更多,他的情報,更加準確可信。
“我真想安排一次行動,把這個潘明除掉。”錢永興恨恨地說道。
對於背叛軍統的人,按照軍統的慣例,會不惜一切代價,必欲除之。
可是現在的時局,自從海城淪陷,主動或者被動離開軍統,投靠日偽的特工,不在少數,加上潛伏在海城的軍統人員有限,已經有心無力了。
“算了,他現在每日躲在特工總部,很少出門。暫時讓他多活幾日,你們還是要把精力用在主要任務上。”陸江南揮了揮手。
對於在刺殺日本專使的行動中的失誤,陸江南並沒有過多的指責,畢竟,現在日本專使的事,可以暫告一段落。
“還有件事。”
錢永興猶豫了一下,才又說道:“據我手下探知,日軍特務機關,有個翻譯官,叫劉冬陽,此人是江南望湖縣人,曾留學東洋。歸國後,直接進入日軍望湖縣的吉田大隊,擔任翻譯官。現在是佐藤進的貼身翻譯官。上次在國際飯店刺殺日本專使,他也在場。我們要不要對他展開行動?”
“你的意思是,刺殺一個翻譯官?”
陸江南盯著錢永興,追問道。
錢永興點了點頭。
“他都做過哪些事?阻撓了咱們的行動?”
錢永興繼續搖著頭:“那倒沒有。我曾經也在望湖縣活動過,據我分析,那時候的劉冬陽,多次參與了對當地老百姓的清剿,還死心塌地地給鬼子做了不少事。”
“一個翻譯官而已,目前還不是我們的主要敵人。你先放一放吧。”
陸江南一錘定音,否定了錢永興的提議。
……
劉冬陽在辦公室一邊翻閱當天的報紙,一邊不停地打噴嚏。
“誰特麽在念叨勞資。”
他嘟噥了一句。
他壓根不知道,自己已經被人惦記上了。
要不是軍統海城站的站長陸江南,他就成了李文忠監視和刺殺的對象。
這報紙是他剛從門口買迴來的,他看了看幾篇新聞報道,沒什麽引起他注意的,就隨手丟到了桌子下麵的廢紙簍裏。
點上一支煙,吞雲吐霧間,猛地想到了什麽。
又把報紙從廢紙簍裏取出,展開在桌上,重新翻到最後一版的社會新聞欄。
那裏一般都是刊登各種各樣的廣告、告示的,屬於報社的創收欄目。
從上往下,細細看過。
一則尋人啟事,映入他的眼簾:
“小弟,四哥已經到了海城,現住表哥家。望見報後,明晚見麵一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