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師傅還好麽?”
張初一聽見這句話,觸動了心裏最深處的痛,低下頭小聲說道:
“大爺,我師父已經不在了。”
啊!
老大爺身體猛地一震,仿佛被一道驚雷擊中。他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說什麽?老張他……怎麽可能?”老大爺的聲音顫抖著,眼中滿是驚愕和難以置信。
張初一難過地點了點頭,“那時候進山找棒槌,遇到了不測……”
老大爺的身體搖晃了一下,差點從炕頭上摔下來。他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爺倆就這麽吧嗒著眼淚,一句不說,老大爺一把摟過張初一。
“初一,人的生死都是命啊,你師父他是個好人,下輩子指定能投個富貴人家,不用在吃這山中疾苦。”
“嗯!”
張初一緊咬著嘴唇,努力不讓自己哭出聲來,但淚水卻不斷地滑落。
旁邊的陳妍看著聲淚俱下的爺倆也是一陣酸楚,她是爺爺家長大的,剛經曆過了生死的她看到此刻的張初一,心中一陣揪痛。
她向來內向,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但此刻,她的眼眶也漸漸濕潤了。
想要安慰他,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她隻是默默地在一旁,陪著他一起流淚。
在這個悲傷的時刻,陳妍的內向反而讓她更加細膩地感受到了張初一的痛苦。他的師父一定很疼他吧。
“咋滴了這是?一會兒功夫咋還都抹上眼淚了?你倆也沒喝酒啊。”
老大娘從隔壁房間端了兩碗熱乎乎的玉米麵粥放在了炕桌上。
“來丫頭,這碗是你的,裏麵大娘給你加了蜂蜜。”
咳咳!
“大爺,初一,你倆也喝點吧。對了,大爺,你們是咋從魯省那麽遠的地方來到這的啊?”
陳妍努力轉移著話題。
老大爺抹了抹眼淚,拍了拍張初一的肩膀,歎了口氣。
“說起這啊,還挺神奇的。”
“看我幹哈!那有啥不能說的!”
老頭跟老太太對視一眼,說起了當初那段往事。
老爺子姓範,祖籍魯省蘭陵,民國時期家業龐大。範老爺子他爹光糧鋪就七八家,土地更是上百晌地。
後來華夏成立的時候都被化整為零,因為範老爺子他爹有六個姨太太,兒女一多剩下的三瓜倆棗根本不夠分,範老爺子便隨大流帶著媳婦準備逃荒到大東北。
走之前在莊裏頭有一個相處比較好的算卦之人,也就是半仙,他就請教人家,因為華夏地大物博,兩個人也不知道該何去何從,都說東北好,應該往哪走呢?
這麽一問,半仙掐算了得有半柱香的時間,給他指了一條明路,按範老爺子的生辰八字說了這麽一句話:
當看到牛上房,羊上樹的時候,那兒就是他們此行的落腳地,將來必定兒孫滿堂、大富大貴。
撲哧!
張初一聽到這沒忍住笑出了聲,範老爺子和媳婦也是哈哈一樂。
“俺倆當時聽見這話也是樂個夠嗆,那牛那老重上房不得把房頂壓塌了,羊就更別說了,這不胡扯麽。”
陳妍看著張初一笑個沒完,拿胳膊懟了他一下,自己好奇心都被釣起來了。
“大爺大媽別誤會。我就是想起來我也聽過羊上樹的故事,隻不過講這事的人姓郭。”
“唉呀媽呀?這老神奇麽?俺還以為隻有俺們老兩口知道呢。你認識那郭師傅也是半仙?”
範老頭一聽張初一說完來了精神,這世間還有如此巧合的事?
(? ???w??? ?)
“差不離,大爺你繼續。”
範老爺子聽到這抽了兩口嘴裏的煙袋杆,話茬子接著說道:
主要是俺們跟那半仙認識多年,在附近莊上名氣老大了,後來範老爺子領著媳婦一路走來到了東北,入了關倆人就傻眼了,到處長得都一樣,上哪找牛上房、羊上樹去?
可萬事都有因果和緣分,啥也不能說絕對了。
就當立秋之後老兩口子挑著擔就來到了現在他們所居住的大興安嶺靠山屯,因為一座大山腳下有這麽一個小屯,靠山屯因此得名。
屯鋪裏有這麽一個姓秦的老頭,老兩口子專門養蜜蜂的蜂農,但是大東北的冬天賊冷,所以秦老頭就讓兒女在山腳下蓋了現在他們住的這三間大地印子房。
一年四季冬暖夏涼,一半留著冬天前裝蜂箱子,另一半逢年過節兒女迴來的時候住。
房前有兩畝多瓜地,山根全都是黃泥地種的西瓜和甜瓜,又養活了一個大牛和兩個羊,去年還下了一個小牛犢子。
天天喝著羊奶,有點小零碎活就把大牛往車上一套,上各個屯賣點西瓜蜂蜜,生活那是自給自足。
這一天,老兩口趁著早上天氣涼爽就蹲在地裏摘瓜,老秦頭子吃過早飯就把羊用一根七八米的麻繩拴到了房子後麵山坡上的大傘樹下麵,這傘樹就著山坡斜長著幾乎傾斜成平麵了。
老兩口子忙著下瓜也就沒有閑工夫照看著羊和牛,就當範老爺子領著媳婦走到此處的時候放下擔子歇歇腳。
去年老秦頭子家下的牛犢子此時已經長的一米多高了,因為地印子房上長了許多二尺多高的蒿草,大牛栓在那動不了,小牛犢子就著山坡就躥到了房頂上去吃這蒿草。
本來老兩口子都指望這羊產奶,所以每天都會喂點黃豆瓜苗,兩隻羊長得是膘肥體壯。
但今天因為早上沒吃飽,羊自古就爬高,順著傘樹爬到了枝頭拽葉子啃,把脖子上的繩子都拽的繃直。
範老爺子看到眼前的一幕下巴都掉下來了,急忙喊著媳婦讓看看自己是不是花了眼了。
長時間趕路的老伴早就沒有了精氣神,抬眼皮子一瞧當時也驚呆了,這不正是出發前半仙說的“牛上房、羊上樹”麽?
倆口子喜出望外、趕忙找到了瓜地裏的老秦頭搭腔聊天,兩口子一看這滿嘴魯省味兒的外地人也是受苦之人。
趕忙安頓下兩口子,後來讓自己孩子給他們這一對逃荒要飯的兩口子,在大屯裏麵找戶人家看看花點錢能整個居所。
結果當時的莊戶家家兒女都多,誰家也不寬裕。再一個誰也不願意招著外來的陌生人,不知根知底住的眼皮子底下誰也不放心,哪敢收留他們。
張初一聽見這句話,觸動了心裏最深處的痛,低下頭小聲說道:
“大爺,我師父已經不在了。”
啊!
老大爺身體猛地一震,仿佛被一道驚雷擊中。他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說什麽?老張他……怎麽可能?”老大爺的聲音顫抖著,眼中滿是驚愕和難以置信。
張初一難過地點了點頭,“那時候進山找棒槌,遇到了不測……”
老大爺的身體搖晃了一下,差點從炕頭上摔下來。他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爺倆就這麽吧嗒著眼淚,一句不說,老大爺一把摟過張初一。
“初一,人的生死都是命啊,你師父他是個好人,下輩子指定能投個富貴人家,不用在吃這山中疾苦。”
“嗯!”
張初一緊咬著嘴唇,努力不讓自己哭出聲來,但淚水卻不斷地滑落。
旁邊的陳妍看著聲淚俱下的爺倆也是一陣酸楚,她是爺爺家長大的,剛經曆過了生死的她看到此刻的張初一,心中一陣揪痛。
她向來內向,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但此刻,她的眼眶也漸漸濕潤了。
想要安慰他,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她隻是默默地在一旁,陪著他一起流淚。
在這個悲傷的時刻,陳妍的內向反而讓她更加細膩地感受到了張初一的痛苦。他的師父一定很疼他吧。
“咋滴了這是?一會兒功夫咋還都抹上眼淚了?你倆也沒喝酒啊。”
老大娘從隔壁房間端了兩碗熱乎乎的玉米麵粥放在了炕桌上。
“來丫頭,這碗是你的,裏麵大娘給你加了蜂蜜。”
咳咳!
“大爺,初一,你倆也喝點吧。對了,大爺,你們是咋從魯省那麽遠的地方來到這的啊?”
陳妍努力轉移著話題。
老大爺抹了抹眼淚,拍了拍張初一的肩膀,歎了口氣。
“說起這啊,還挺神奇的。”
“看我幹哈!那有啥不能說的!”
老頭跟老太太對視一眼,說起了當初那段往事。
老爺子姓範,祖籍魯省蘭陵,民國時期家業龐大。範老爺子他爹光糧鋪就七八家,土地更是上百晌地。
後來華夏成立的時候都被化整為零,因為範老爺子他爹有六個姨太太,兒女一多剩下的三瓜倆棗根本不夠分,範老爺子便隨大流帶著媳婦準備逃荒到大東北。
走之前在莊裏頭有一個相處比較好的算卦之人,也就是半仙,他就請教人家,因為華夏地大物博,兩個人也不知道該何去何從,都說東北好,應該往哪走呢?
這麽一問,半仙掐算了得有半柱香的時間,給他指了一條明路,按範老爺子的生辰八字說了這麽一句話:
當看到牛上房,羊上樹的時候,那兒就是他們此行的落腳地,將來必定兒孫滿堂、大富大貴。
撲哧!
張初一聽到這沒忍住笑出了聲,範老爺子和媳婦也是哈哈一樂。
“俺倆當時聽見這話也是樂個夠嗆,那牛那老重上房不得把房頂壓塌了,羊就更別說了,這不胡扯麽。”
陳妍看著張初一笑個沒完,拿胳膊懟了他一下,自己好奇心都被釣起來了。
“大爺大媽別誤會。我就是想起來我也聽過羊上樹的故事,隻不過講這事的人姓郭。”
“唉呀媽呀?這老神奇麽?俺還以為隻有俺們老兩口知道呢。你認識那郭師傅也是半仙?”
範老頭一聽張初一說完來了精神,這世間還有如此巧合的事?
(? ???w??? ?)
“差不離,大爺你繼續。”
範老爺子聽到這抽了兩口嘴裏的煙袋杆,話茬子接著說道:
主要是俺們跟那半仙認識多年,在附近莊上名氣老大了,後來範老爺子領著媳婦一路走來到了東北,入了關倆人就傻眼了,到處長得都一樣,上哪找牛上房、羊上樹去?
可萬事都有因果和緣分,啥也不能說絕對了。
就當立秋之後老兩口子挑著擔就來到了現在他們所居住的大興安嶺靠山屯,因為一座大山腳下有這麽一個小屯,靠山屯因此得名。
屯鋪裏有這麽一個姓秦的老頭,老兩口子專門養蜜蜂的蜂農,但是大東北的冬天賊冷,所以秦老頭就讓兒女在山腳下蓋了現在他們住的這三間大地印子房。
一年四季冬暖夏涼,一半留著冬天前裝蜂箱子,另一半逢年過節兒女迴來的時候住。
房前有兩畝多瓜地,山根全都是黃泥地種的西瓜和甜瓜,又養活了一個大牛和兩個羊,去年還下了一個小牛犢子。
天天喝著羊奶,有點小零碎活就把大牛往車上一套,上各個屯賣點西瓜蜂蜜,生活那是自給自足。
這一天,老兩口趁著早上天氣涼爽就蹲在地裏摘瓜,老秦頭子吃過早飯就把羊用一根七八米的麻繩拴到了房子後麵山坡上的大傘樹下麵,這傘樹就著山坡斜長著幾乎傾斜成平麵了。
老兩口子忙著下瓜也就沒有閑工夫照看著羊和牛,就當範老爺子領著媳婦走到此處的時候放下擔子歇歇腳。
去年老秦頭子家下的牛犢子此時已經長的一米多高了,因為地印子房上長了許多二尺多高的蒿草,大牛栓在那動不了,小牛犢子就著山坡就躥到了房頂上去吃這蒿草。
本來老兩口子都指望這羊產奶,所以每天都會喂點黃豆瓜苗,兩隻羊長得是膘肥體壯。
但今天因為早上沒吃飽,羊自古就爬高,順著傘樹爬到了枝頭拽葉子啃,把脖子上的繩子都拽的繃直。
範老爺子看到眼前的一幕下巴都掉下來了,急忙喊著媳婦讓看看自己是不是花了眼了。
長時間趕路的老伴早就沒有了精氣神,抬眼皮子一瞧當時也驚呆了,這不正是出發前半仙說的“牛上房、羊上樹”麽?
倆口子喜出望外、趕忙找到了瓜地裏的老秦頭搭腔聊天,兩口子一看這滿嘴魯省味兒的外地人也是受苦之人。
趕忙安頓下兩口子,後來讓自己孩子給他們這一對逃荒要飯的兩口子,在大屯裏麵找戶人家看看花點錢能整個居所。
結果當時的莊戶家家兒女都多,誰家也不寬裕。再一個誰也不願意招著外來的陌生人,不知根知底住的眼皮子底下誰也不放心,哪敢收留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