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8章 阿真族徹底融入大明帝國
重生藩王:我有一款輔助係統 作者:小小甲殼蟲33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又高又細的烽火狼煙,代表的是請求支援,斷斷續續的狼煙,代表的是有敵情出現。
如果狼煙非常濃厚,像著大火了一般,說明敵人正在進攻,形勢非常危險。
而這裏的烽火狼煙並不大,還是斷斷續續的,說明他們正在遭遇危險,並不是發現了敵情。
“周文韜,你負責守護太後等人!”
李洵騎著赤兔馬,帶著兩千騎兵,朝著遠處的村落而去,讓周文韜後麵慢慢趕來。
李盡忠也騎上一匹馬,跟著皇上去了。
很快,李洵便帶著騎兵來到了村落這邊,看到村民們拿鋤頭鐵鍬,正在和兩隻熊戰鬥。
這兩隻熊還是挺大的,站起來有兩米多高,一巴掌拍下去,感覺能夠把人拍得粉碎。
此時一名村民就在熊的麵前,看模樣應該是腿斷了,根本跑不了。
周圍的幾十個村民在那裏大聲的喊叫,嚇唬兩隻熊,讓它們不敢輕易動手傷人。
李洵快速拿出震天弓,彎弓搭箭射了出去。
第一箭射穿了一隻熊的腦袋,第二箭射穿了另一隻熊的脖子。
兩隻熊搖搖晃晃的倒在了地上。
村民們看到這一幕,不由得目瞪口呆,迴頭看去,隻見一名氣宇非凡的年輕人手持彎弓,騎著戰馬,猶如戰神一般。
在這邊年輕人的後麵,是一群身穿盔甲的士兵。
眾人還在震驚著,突然間又有幾頭熊竄了出來,後麵還跟著狼。
李洵笑了笑,怪不得這些村民們會點燃烽火狼煙,原來村子遭到這麽多熊和狼的進攻。
“上!”李洵擺了擺手,身後早已躍躍欲試的禁軍立馬衝了上去。
雖然熊和狼的戰鬥力挺強的,但他們禁軍的戰力也不弱,更何況他們還穿著盔甲,拿著鋒利的長槍,輕鬆對付狼和熊。
打了一小會兒,這些狼和熊已經被殺的七七八八,還有幾隻掉頭就跑。
李洵再次拿出了自己的震天弓,將逃跑的狼和熊給射殺了。
村民們被震驚到了,大明士兵真的強啊,正麵硬剛狼和熊。
眾人又看向李洵,很好奇這位領頭的英武男子是誰,
“好像是皇上!”忽然有村民叫道。
在太平糧倉這邊,家家戶戶也掛上了皇上的畫像,所以他們都知道皇上的大概樣貌。
“好像真的是!”
“真的是皇上呀!參見皇上!”
“皇上萬歲!”
村民們認出了李洵,趕緊跪在地上磕頭。
“鄉親們起身吧。”李洵淡淡的說道。
村民們站起身來,臉上帶著激動的神色,沒想到在這裏竟然遇到了皇上。
還沒等他說話,遠處一陣腳步聲響起,隻見上百名村民扛著鋤頭,拿著鐵鍬之類的農具跑了過來。
他們是附近村落的村民,看到烽火狼煙之後立馬往這邊趕,剛到達現場,便看到地麵上一大片的熊和狼的屍體,都懵圈了。
誰這麽厲害?幹掉這麽多的熊和狼!
“皇上來了,趕緊拜見皇上!”有人喊叫道。
趕來支援的村民看向了李洵,心中又驚又喜,趕緊向皇上跪拜。
眾人對皇上本來就很崇拜,剛才又親眼見識到了皇上彎弓搭箭射熊的場麵,對皇上的崇拜又多了幾分。
“你們這裏為何有這麽多的狼和熊?”李洵問道,附近也沒有什麽山。
一名年紀大的村民站了出來,他是這片村落的裏正。
裏正道:“迴陛下的話,這些狼和熊是從西北方向的大山裏跑過來的,那座大山現在變得光禿禿的,裏麵也沒什麽吃的,
狼和熊的食物變少,所以就跑到我們這裏偷吃東西,我們附近幾個村落就聯合一起對付它們。”
李洵朝西北方向看去,那裏確實是有一座山,隻不過距離的比較遠。
那座山之所以會荒蕪,是因為之前雷電劈中一棵大樹,火光四起,大山被燒了一半多,環境受到了極大的破壞。
“那座山旁邊還有別的山嗎?”李洵問道。
“再往北麵還有一座山,不過有五十多裏。”裏正迴答道。
“文韜,你帶士兵去那座山上看看,把那些狼和熊趕到北麵的山上。”李洵對趕過來的周文韜說道。
既然遇到了這件事情,就要把他徹底解決掉,保護太平糧倉百姓們的安危。
“你們沒有把這件事情匯報給張雲亮嗎?”李洵又問道,這些事情應該由太平糧倉的軍隊來解決。
“狗熊和狼是最近兩天才來我們這的,我們剛把消息送過去,張將軍已經派兵往這邊趕了。”
李洵微微點頭,如果張雲亮他們坐視不理,李洵可要懲罰他們了。
周文韜領了命令,帶了一萬士兵朝著西北方向的大山去了。
李洵準備在附近村落住上一晚,正好了解了解這裏的情況。
村民們聽聞皇上要住下,內心無比開心,家家戶戶都收拾了起來,邀請皇上入住。
“鄉親們,朕和士兵們就不在你們家裏住了,我們找塊空地安營紮寨即可。”
李洵笑著說道,然後讓附近幾個村落的裏正都來到自己這邊,向他們了解了解耕田情況。
“你們幾個裏正是阿真族的人還是中原人?”李洵問道。
“陛下,我們有一半是阿真族的,一半是中原遷移過來的。”
這幾個裏正的裝扮和中原人差不多,沒有半點兒北方異族的模樣。
“自從我們遷移到太平糧倉這裏以後,張將軍他們讓我們的衣食住行以及日常的風俗習慣都進行了改變。”
一名裏正對李洵說道。
“現在阿真族的人除了樣貌和中原的人不同,其他各方麵都與大明中原人差不多。”
阿真族的人一開始是比較抗拒這種改變的,但是慢慢的他們也習慣了。
他們感覺過小農生活還是很安逸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不再像以前一樣過著遊牧生活,經常四處漂泊,那樣太痛苦了。
李洵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才幾個月的時間,張雲亮和宋時行他們就對阿真族進行了如此大的改變,讓阿真族徹底融入到了大明帝國。
他二人當居頭功!
“陛下,現在我們阿真族與中原地區來的人還進行了通婚!”
一名阿真族的裏正說道。
“明天我們村子裏麵就有一名阿真族的女子嫁給中原男子。”
“這麽巧嗎?既然如此,朕明天去參加他們的婚禮。”李洵笑著點點頭,他倒是想親眼看看阿真族與中原人通婚的場景。
如果狼煙非常濃厚,像著大火了一般,說明敵人正在進攻,形勢非常危險。
而這裏的烽火狼煙並不大,還是斷斷續續的,說明他們正在遭遇危險,並不是發現了敵情。
“周文韜,你負責守護太後等人!”
李洵騎著赤兔馬,帶著兩千騎兵,朝著遠處的村落而去,讓周文韜後麵慢慢趕來。
李盡忠也騎上一匹馬,跟著皇上去了。
很快,李洵便帶著騎兵來到了村落這邊,看到村民們拿鋤頭鐵鍬,正在和兩隻熊戰鬥。
這兩隻熊還是挺大的,站起來有兩米多高,一巴掌拍下去,感覺能夠把人拍得粉碎。
此時一名村民就在熊的麵前,看模樣應該是腿斷了,根本跑不了。
周圍的幾十個村民在那裏大聲的喊叫,嚇唬兩隻熊,讓它們不敢輕易動手傷人。
李洵快速拿出震天弓,彎弓搭箭射了出去。
第一箭射穿了一隻熊的腦袋,第二箭射穿了另一隻熊的脖子。
兩隻熊搖搖晃晃的倒在了地上。
村民們看到這一幕,不由得目瞪口呆,迴頭看去,隻見一名氣宇非凡的年輕人手持彎弓,騎著戰馬,猶如戰神一般。
在這邊年輕人的後麵,是一群身穿盔甲的士兵。
眾人還在震驚著,突然間又有幾頭熊竄了出來,後麵還跟著狼。
李洵笑了笑,怪不得這些村民們會點燃烽火狼煙,原來村子遭到這麽多熊和狼的進攻。
“上!”李洵擺了擺手,身後早已躍躍欲試的禁軍立馬衝了上去。
雖然熊和狼的戰鬥力挺強的,但他們禁軍的戰力也不弱,更何況他們還穿著盔甲,拿著鋒利的長槍,輕鬆對付狼和熊。
打了一小會兒,這些狼和熊已經被殺的七七八八,還有幾隻掉頭就跑。
李洵再次拿出了自己的震天弓,將逃跑的狼和熊給射殺了。
村民們被震驚到了,大明士兵真的強啊,正麵硬剛狼和熊。
眾人又看向李洵,很好奇這位領頭的英武男子是誰,
“好像是皇上!”忽然有村民叫道。
在太平糧倉這邊,家家戶戶也掛上了皇上的畫像,所以他們都知道皇上的大概樣貌。
“好像真的是!”
“真的是皇上呀!參見皇上!”
“皇上萬歲!”
村民們認出了李洵,趕緊跪在地上磕頭。
“鄉親們起身吧。”李洵淡淡的說道。
村民們站起身來,臉上帶著激動的神色,沒想到在這裏竟然遇到了皇上。
還沒等他說話,遠處一陣腳步聲響起,隻見上百名村民扛著鋤頭,拿著鐵鍬之類的農具跑了過來。
他們是附近村落的村民,看到烽火狼煙之後立馬往這邊趕,剛到達現場,便看到地麵上一大片的熊和狼的屍體,都懵圈了。
誰這麽厲害?幹掉這麽多的熊和狼!
“皇上來了,趕緊拜見皇上!”有人喊叫道。
趕來支援的村民看向了李洵,心中又驚又喜,趕緊向皇上跪拜。
眾人對皇上本來就很崇拜,剛才又親眼見識到了皇上彎弓搭箭射熊的場麵,對皇上的崇拜又多了幾分。
“你們這裏為何有這麽多的狼和熊?”李洵問道,附近也沒有什麽山。
一名年紀大的村民站了出來,他是這片村落的裏正。
裏正道:“迴陛下的話,這些狼和熊是從西北方向的大山裏跑過來的,那座大山現在變得光禿禿的,裏麵也沒什麽吃的,
狼和熊的食物變少,所以就跑到我們這裏偷吃東西,我們附近幾個村落就聯合一起對付它們。”
李洵朝西北方向看去,那裏確實是有一座山,隻不過距離的比較遠。
那座山之所以會荒蕪,是因為之前雷電劈中一棵大樹,火光四起,大山被燒了一半多,環境受到了極大的破壞。
“那座山旁邊還有別的山嗎?”李洵問道。
“再往北麵還有一座山,不過有五十多裏。”裏正迴答道。
“文韜,你帶士兵去那座山上看看,把那些狼和熊趕到北麵的山上。”李洵對趕過來的周文韜說道。
既然遇到了這件事情,就要把他徹底解決掉,保護太平糧倉百姓們的安危。
“你們沒有把這件事情匯報給張雲亮嗎?”李洵又問道,這些事情應該由太平糧倉的軍隊來解決。
“狗熊和狼是最近兩天才來我們這的,我們剛把消息送過去,張將軍已經派兵往這邊趕了。”
李洵微微點頭,如果張雲亮他們坐視不理,李洵可要懲罰他們了。
周文韜領了命令,帶了一萬士兵朝著西北方向的大山去了。
李洵準備在附近村落住上一晚,正好了解了解這裏的情況。
村民們聽聞皇上要住下,內心無比開心,家家戶戶都收拾了起來,邀請皇上入住。
“鄉親們,朕和士兵們就不在你們家裏住了,我們找塊空地安營紮寨即可。”
李洵笑著說道,然後讓附近幾個村落的裏正都來到自己這邊,向他們了解了解耕田情況。
“你們幾個裏正是阿真族的人還是中原人?”李洵問道。
“陛下,我們有一半是阿真族的,一半是中原遷移過來的。”
這幾個裏正的裝扮和中原人差不多,沒有半點兒北方異族的模樣。
“自從我們遷移到太平糧倉這裏以後,張將軍他們讓我們的衣食住行以及日常的風俗習慣都進行了改變。”
一名裏正對李洵說道。
“現在阿真族的人除了樣貌和中原的人不同,其他各方麵都與大明中原人差不多。”
阿真族的人一開始是比較抗拒這種改變的,但是慢慢的他們也習慣了。
他們感覺過小農生活還是很安逸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不再像以前一樣過著遊牧生活,經常四處漂泊,那樣太痛苦了。
李洵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才幾個月的時間,張雲亮和宋時行他們就對阿真族進行了如此大的改變,讓阿真族徹底融入到了大明帝國。
他二人當居頭功!
“陛下,現在我們阿真族與中原地區來的人還進行了通婚!”
一名阿真族的裏正說道。
“明天我們村子裏麵就有一名阿真族的女子嫁給中原男子。”
“這麽巧嗎?既然如此,朕明天去參加他們的婚禮。”李洵笑著點點頭,他倒是想親眼看看阿真族與中原人通婚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