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二十萬大軍親自耕種
重生藩王:我有一款輔助係統 作者:小小甲殼蟲33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洵的一番講話,直接點燃了百姓們的熱情,每個人都充滿了鬥誌。
他們是皇上的先鋒軍,他們要用手中的鋤頭、手中的技術、手中的書籍,將那片陌生的草原徹底征服,變得和中原土地一樣。
“鄉親們,等你們建設好白龍郡,朕會親自去看你們的!”李洵又補充了一句。
百姓們更為激動,一定要把白龍郡建設好,等待皇上親臨,看看他們努力的成果。
百姓們一邊高唿萬歲,一邊朝著北方而去,內心澎湃激動。
此時的他們感覺自己就像出征的大明勇士,為帝國而戰!
張鶴眠這一次跟著皇上一起來了,想要現場看一看皇上送別百姓們的場景,然後把它寫到《大明日報》裏。
“皇上真乃神人也!”看完皇上鼓勵百姓,張鶴眠忍不住的驚歎道。
不愧是大明皇上,鼓勵人心的能力真的是太強了,隨便幾句話便讓這些百姓們士氣昂揚,充滿了鬥誌。
不僅打仗需要士氣,建設一座繁華的郡城也需要士氣。
隻有上下一心,團結協作,方能無往而不利!
……
張鶴眠將自己寫的這篇文章送到了皇上麵前。
昨天皇上送別百姓的場景,張鶴眠一輩子都忘不了,所以他連夜寫了這篇文章,準備發表在大明日報上。
張鶴眠為日報寫文章,寫完之後,首先要呈送到禮部尚書徐庶那裏做初步審核,徐庶那裏通過之後才會送到皇上這裏。
這篇文章的內容圍繞大明勇士展開,講述大明的士兵是大明的勇士,然後又提起大明各行各業的人,隻要是為了大明奮鬥的,都是大明的勇士。
全篇寫的通俗易懂,舉的例子也很生動準確。
“內容寫得很好,但是標題還是不夠引人,你可以把標題寫成這個名字。”
李洵對文章的標題進行了修改。
《誰是大明的勇士!》
張鶴眠看到之後不由得兩眼一亮,這個標題好啊!
如果他看到這篇文章的標題,肯定會忍不住的看下去。
“沒什麽問題了,傳下去吧。”李洵作出了最終的批複。
這篇文章以極快的速度傳了出去,引起了巨大反響。
誰是大明的勇士?
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這個問題沒什麽可迴答的,大明的勇士當然是大明軍隊的士兵呀,這還用問嗎?
但當他們聽完報紙的內容之後,才明白這個標題的真正含義。
“願意離開自己的家鄉,前往北方草原建設的人,都是我大明的勇士!值得我們每個人敬佩!”
說書人講解著報紙的內容。
“大明勇士不僅僅是我們大明的士兵,還是天下的每個人。”
“勤勤懇懇的種地人;學習知識、報效朝廷的讀書人;誠實守信的經商人……隻要咱們努力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咱們就是大明的勇士。”
“皇上說了,士農工商同心協力,共做大明勇士,我大明盛世很快就會降臨!”
……
百姓們越聽越是激動,他們這些小老百姓,沒想到有一天會被朝廷、被皇上稱作勇士。
以前別人都叫他們賤民,叫他們愚民,說他們膽小懦弱上不得台麵,誰會把他們稱作勇士呢?
百姓們激動的熱淚盈眶,被朝廷肯定自己的價值,是一件極大的精神榮譽。
以前農民勤勤懇懇的種地,工匠勤勤懇懇的做工,誰會肯定他們的價值?誰會記得他們的好?
這一篇文章下去,天下百姓們的鬥誌都被激勵了起來。
以後他們要努力幹活,為大明奮鬥,做皇上口中的勇士!
……
皇宮禦書房內,周傅宗正在和李洵匯報著兵部的一些事情。
“陛下,如今各地的兵員全部登記在冊,但是還沒有進行審核,臣準備派人前往各地駐軍,進行實地監察審核。”
周傅宗認真的說道。
“看看有沒有出現吃空餉現象,同時再檢查一下各軍隊的紀律,以及訓練情況。”
周傅宗所要監察的軍隊,是以前大周的那些軍隊,他們的訓練素質比不上乞活軍、大明鐵騎之類的軍隊。
一支強大的軍隊,必須要擁有嚴格的紀律,否則這支軍隊就會失去戰鬥力。
“周尚書既然要調查,那就把所有的軍隊都調查了,像羽林軍、乞活軍之類的,都派人去查一下!”
李洵淡淡的說道。
“要一視同仁,同時也可以讓你們兵部對所有的軍隊做一個深入的了解。”
周傅宗讚同,像孟都、衛綰他們帶領的這些軍隊紀律嚴明、戰鬥力強,多了解了解也能更好的學習。
“陛下,在白龍郡設立大都督,需要安排多少駐軍?”周傅宗問道。
大都督手下的士兵一般都在十萬以上,具體有多少,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定。
比如說這個大都督是在邊疆,那麽所需要的士兵數量肯定多一些,就像之前周傅宗鎮守大周邊境,手下便有二十萬大軍。
“二十萬士兵。”
李洵淡淡的說道,白龍郡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地方,士兵自然不能少。
周傅宗道:“陛下,關於白龍郡的二十萬駐軍,臣建議他們也參與耕種。”
“那邊沒什麽人,百姓剛遷移過去,咱們二十萬大軍駐紮在那裏,肯定養活不了這麽多的人。”
“從北涼這裏運送糧食到白龍城,所需的運送人員非常的多。而且路途較遠,運送人員在路途中所消耗的糧食也不是小數目,。”
“如果讓軍隊在當地種地,自給自足,不僅能緩解朝廷運糧的壓力,還能夠加快白龍郡的建設。”
二十萬大軍,每天消耗的糧食都要幾十萬斤,更別說其他蔬菜肉食之類的。
如今的白龍郡沒有人也沒有田地,全都靠北涼這邊輸送的話,消耗太大。
按照周傅宗所說的軍隊屯田自給自足,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你的這個建議很好,二十萬士兵過去,也相當於二十萬的百姓了。”
李洵一邊思索一邊說道。
“這件事情你和阿裏郎還有周敦武商議一下,製定一個具體的軍隊屯田策略,交給尚書省審核。”
“是,陛下!”
周傅宗領命下去了,軍隊屯田以前也有過,但隻是少數,大多時候都是由朝廷供給糧食。
白龍郡那邊的情況比較特殊,軍隊屯田自給自足,是比較合理的選擇。
他們是皇上的先鋒軍,他們要用手中的鋤頭、手中的技術、手中的書籍,將那片陌生的草原徹底征服,變得和中原土地一樣。
“鄉親們,等你們建設好白龍郡,朕會親自去看你們的!”李洵又補充了一句。
百姓們更為激動,一定要把白龍郡建設好,等待皇上親臨,看看他們努力的成果。
百姓們一邊高唿萬歲,一邊朝著北方而去,內心澎湃激動。
此時的他們感覺自己就像出征的大明勇士,為帝國而戰!
張鶴眠這一次跟著皇上一起來了,想要現場看一看皇上送別百姓們的場景,然後把它寫到《大明日報》裏。
“皇上真乃神人也!”看完皇上鼓勵百姓,張鶴眠忍不住的驚歎道。
不愧是大明皇上,鼓勵人心的能力真的是太強了,隨便幾句話便讓這些百姓們士氣昂揚,充滿了鬥誌。
不僅打仗需要士氣,建設一座繁華的郡城也需要士氣。
隻有上下一心,團結協作,方能無往而不利!
……
張鶴眠將自己寫的這篇文章送到了皇上麵前。
昨天皇上送別百姓的場景,張鶴眠一輩子都忘不了,所以他連夜寫了這篇文章,準備發表在大明日報上。
張鶴眠為日報寫文章,寫完之後,首先要呈送到禮部尚書徐庶那裏做初步審核,徐庶那裏通過之後才會送到皇上這裏。
這篇文章的內容圍繞大明勇士展開,講述大明的士兵是大明的勇士,然後又提起大明各行各業的人,隻要是為了大明奮鬥的,都是大明的勇士。
全篇寫的通俗易懂,舉的例子也很生動準確。
“內容寫得很好,但是標題還是不夠引人,你可以把標題寫成這個名字。”
李洵對文章的標題進行了修改。
《誰是大明的勇士!》
張鶴眠看到之後不由得兩眼一亮,這個標題好啊!
如果他看到這篇文章的標題,肯定會忍不住的看下去。
“沒什麽問題了,傳下去吧。”李洵作出了最終的批複。
這篇文章以極快的速度傳了出去,引起了巨大反響。
誰是大明的勇士?
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這個問題沒什麽可迴答的,大明的勇士當然是大明軍隊的士兵呀,這還用問嗎?
但當他們聽完報紙的內容之後,才明白這個標題的真正含義。
“願意離開自己的家鄉,前往北方草原建設的人,都是我大明的勇士!值得我們每個人敬佩!”
說書人講解著報紙的內容。
“大明勇士不僅僅是我們大明的士兵,還是天下的每個人。”
“勤勤懇懇的種地人;學習知識、報效朝廷的讀書人;誠實守信的經商人……隻要咱們努力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咱們就是大明的勇士。”
“皇上說了,士農工商同心協力,共做大明勇士,我大明盛世很快就會降臨!”
……
百姓們越聽越是激動,他們這些小老百姓,沒想到有一天會被朝廷、被皇上稱作勇士。
以前別人都叫他們賤民,叫他們愚民,說他們膽小懦弱上不得台麵,誰會把他們稱作勇士呢?
百姓們激動的熱淚盈眶,被朝廷肯定自己的價值,是一件極大的精神榮譽。
以前農民勤勤懇懇的種地,工匠勤勤懇懇的做工,誰會肯定他們的價值?誰會記得他們的好?
這一篇文章下去,天下百姓們的鬥誌都被激勵了起來。
以後他們要努力幹活,為大明奮鬥,做皇上口中的勇士!
……
皇宮禦書房內,周傅宗正在和李洵匯報著兵部的一些事情。
“陛下,如今各地的兵員全部登記在冊,但是還沒有進行審核,臣準備派人前往各地駐軍,進行實地監察審核。”
周傅宗認真的說道。
“看看有沒有出現吃空餉現象,同時再檢查一下各軍隊的紀律,以及訓練情況。”
周傅宗所要監察的軍隊,是以前大周的那些軍隊,他們的訓練素質比不上乞活軍、大明鐵騎之類的軍隊。
一支強大的軍隊,必須要擁有嚴格的紀律,否則這支軍隊就會失去戰鬥力。
“周尚書既然要調查,那就把所有的軍隊都調查了,像羽林軍、乞活軍之類的,都派人去查一下!”
李洵淡淡的說道。
“要一視同仁,同時也可以讓你們兵部對所有的軍隊做一個深入的了解。”
周傅宗讚同,像孟都、衛綰他們帶領的這些軍隊紀律嚴明、戰鬥力強,多了解了解也能更好的學習。
“陛下,在白龍郡設立大都督,需要安排多少駐軍?”周傅宗問道。
大都督手下的士兵一般都在十萬以上,具體有多少,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定。
比如說這個大都督是在邊疆,那麽所需要的士兵數量肯定多一些,就像之前周傅宗鎮守大周邊境,手下便有二十萬大軍。
“二十萬士兵。”
李洵淡淡的說道,白龍郡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地方,士兵自然不能少。
周傅宗道:“陛下,關於白龍郡的二十萬駐軍,臣建議他們也參與耕種。”
“那邊沒什麽人,百姓剛遷移過去,咱們二十萬大軍駐紮在那裏,肯定養活不了這麽多的人。”
“從北涼這裏運送糧食到白龍城,所需的運送人員非常的多。而且路途較遠,運送人員在路途中所消耗的糧食也不是小數目,。”
“如果讓軍隊在當地種地,自給自足,不僅能緩解朝廷運糧的壓力,還能夠加快白龍郡的建設。”
二十萬大軍,每天消耗的糧食都要幾十萬斤,更別說其他蔬菜肉食之類的。
如今的白龍郡沒有人也沒有田地,全都靠北涼這邊輸送的話,消耗太大。
按照周傅宗所說的軍隊屯田自給自足,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你的這個建議很好,二十萬士兵過去,也相當於二十萬的百姓了。”
李洵一邊思索一邊說道。
“這件事情你和阿裏郎還有周敦武商議一下,製定一個具體的軍隊屯田策略,交給尚書省審核。”
“是,陛下!”
周傅宗領命下去了,軍隊屯田以前也有過,但隻是少數,大多時候都是由朝廷供給糧食。
白龍郡那邊的情況比較特殊,軍隊屯田自給自足,是比較合理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