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忽然接到鮦陽縣急報:有一支數千饒匈奴騎兵過境鮦陽,卻沒有劫掠縣城,而是直接向著汝陰郡城的方向奔來。
匈奴向來殘暴,所到之處無不大肆掠殺,為何這支匈奴兵卻放過縣城而不擾?難道是覺得鮦陽縣人口稀少,不值得下手嗎?還是覺得應該擒賊擒王,先直取汝陰郡城而後潰散整個汝陰郡?不管因為什麽,匈奴行軍向來迅捷,快得很,必須立即進入戰備狀態。
汝陰已經數十年沒有刀兵,一聽匈奴騎兵到來,很多人都不免惶恐起來。舒晏召集大家研究對策,圍繞是以迎戰為主還是以防守為主展開討論。
強硬派主張主動迎戰。彭惠老當益壯,拍著胸脯道:“匈奴遜胡!想當年我們晉室先祖打下時,匈奴人為我們鞍前馬後,夾著尾巴做人,各路諸侯將軍誰拿正眼瞧他們?如今朝廷衰微,便敢跳出來稱雄,誰個怕他?他們要敢來,我便領兵與他對決,第一個取他首將人頭!”
孫義是保守派,聽了彭惠的豪言,十分不認同,冷笑道:“好個威武的彭將軍!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我勸你還是收斂些。匈奴正值氣盛,銳不可當,我們最好還是避其鋒芒。依我看,應該將城外營寨那一萬兵集中調到城內布防,然後將各處城門關閉,以逸待勞,以守為攻才是上策。”
彭惠隻是個司馬,孫義稱他“彭將軍”,明顯帶有取笑嘲諷之意。他當即大怒:“咄!將兵調到城內,城外百姓的安危就不顧了嗎?我練了一萬兵,難道都像你一樣做縮頭烏龜?”
“誰要做縮頭烏龜?我是不要自不量力,真以為自己是虎狼之師?”
“即便算不上虎狼之師,但也不能像你一樣做縮頭烏龜!”
看見雙方愈吵愈烈,一向沉默著的杜堅連忙喝止:“什麽虎狼之師,什麽縮頭烏龜的!我們大家是在一起商量對策的,不是讓你們互相攻擊!”
彭惠知道杜堅是個中間派,不偏向哪一方立場,便問他道:“杜主簿,你怪我們吵,那依你看,我們該如何迎敵?”
杜堅擺擺手道:“整個建軍過程一直都是舒丞在操持,我對此並不熟悉,還是聽聽舒丞怎麽吧。”
事情緊急,舒晏也由不得大家吵下去了,便道:“我們既然練兵,就是為了保衛本郡安寧,為朝廷打擊匈奴出一份力量。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應該縮在城內而任憑敵人恥笑。是騾子是馬總要拉出來溜溜。但也不能莽撞。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這支匈奴騎兵大約隻有八千人左右,而且是孤立無援;我們則是一萬步兵,我又從各縣抽調了一萬預備役,加起來就是兩萬,並非沒有取勝的把握。另據我所知,匈奴所到之郡國,除了少部分望風而逃之外,大多數郡守都在抵抗,我們汝陰是學少數郡認慫逃跑呢,還是學大多數郡做抵抗?”
被舒晏這麽一,孫義等人似乎也有零兒底氣,但還是不乏質疑:“按兵力來,我們的確占有優勢,但那騎兵的陣勢非同可,衝起鋒來,威力勢如破竹,步兵未戰就先在勢頭上輸了。而且除了衝撞力量之外,在真正對抗的時候,騎兵騎在馬上,以上淩下,可以輕鬆攻擊步兵的頭、胸等要害部位,而步兵卻不容易對騎兵造成致命傷。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二點劣勢:一是缺乏實戰經驗,二是缺乏鎧甲。”
聽到這裏,彭惠又按捺不住火氣,懟孫義道:“你隻會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我們這三年來,每都在模仿真實戰場的對抗刺擊,你以為隻是單純的軍容操演嗎?還有,我們的鎧甲已經備辦齊了,恐怕你還不知曉!”
“置辦鎧甲的錢不是被迦摩篤建寺廟花去了數百萬嗎?我們郡署哪有錢這麽快就又備辦齊了?”
“郡署裏當然沒錢,多虧了永安長公主高風亮節,深明大義。長公主得知了這件事,特意拿出她永安邑的食稅填補了這項虧空。鎧甲於昨日剛剛配備到位。”
與彭惠的武斷相比,舒晏則要沉著得多。他反而喜歡聽到真實的質疑聲音。因為廣納建議才能減少失誤。他看了看還似乎心存質疑的孫義道:“的確是永安長公主幫忙補了這個虧空。如今鎧甲已經全部到位。但正如你前麵所講,步兵對抗騎兵處於然的劣勢。即便將士們穿上了鎧甲,也依然處於劣勢。為此,我與彭兵曹、唐大俠潛心研究了很久,也沒能想出好戰法,但這次火燒眉毛,卻逼我想出了一套戰法。”
聽有好戰法,彭惠很驚喜,埋怨坐在一邊的唐迴道:“有什麽好戰法,怎麽不早,我們也好提前演練。”
唐迴並非官署的人,所以他不願參加眾佐吏的討論。見彭惠問自己,才笑迴道:“舒丞剛剛才想出的,我們兩個也隻才探討了一遍而已。具體請舒丞詳細。”
舒晏就將自己的這套戰法細細出來道:“與騎兵對抗,首先是不能懼怕,穩住心神乃是最重要的。試想在騎兵衝鋒過來的時候,步兵自覺敵不過,先自轉身跑了,把後背留給敵人,這仗還有法打嗎?幾倍於敵的兵力都沒用。隻要在騎兵衝鋒的時候,穩住了陣腳,敢於正麵相抗,這就成功鄰一步。穩住了陣腳之後,等騎兵衝過來,就要麵臨真正的廝殺。若是單兵相抗,步兵自然完敗。若是以步兵二或三人對抗騎兵一人,那就有一定取勝的把握了。”
彭惠想了想,又搖搖頭道:“我們二萬人,他們八千人,人數上能夠達到這個比例。若以二三個步兵對抗一個騎兵或許真的可行,隻恐怕一到戰場上兵士們都是各自疲於對抗,殺亂了套了,誰也顧不了誰。”
“這也就是關鍵所在。在戰場上數萬人一拚殺,必然會亂。所以務必事先組織好。挑選勇健的每二人為一組,餘下的三人為一組。組內的這二人或三人彼此之間視作一個整體,為生死組,等於是同生共死,合力對抗某一個騎兵。到了戰場上,先不要管其他人死活,隻認你們這一組。隻要組內不出現陣亡,此組合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分散,不得重新結組,要一直合作殺擔如果一旦本組內出現某一人陣亡,則餘下的人不要單兵作戰,立即與他人結成新的生死組繼續戰鬥。組內成員雖是共同戰鬥,但也要各有側重。二人一組的,其中一人作為主攻,與敵人正麵對抗,另一人作為輔助,掩護主攻的同時順帶攻擊對方戰馬;三人一組的,一主攻,一掩護,另一人專門攻擊戰馬。”
彭惠聽後不住點頭,但又有所疑慮:“此法果然妥當,結為生死互助,形成鐵定組合,戰場上就不會亂了。不過要想攻擊對方戰馬恐怕不那麽容易。騎兵不但人是重甲,戰馬也是一身裝甲,所以騎兵才能橫衝直撞無所顧忌。”
“連饒鎧甲尚不能包裹全身,馬的鎧甲豈能沒有裸露在外的部位?”
“馬頭、馬頸、馬背、馬肋這些地方都是有裝甲的,隻有馬腿、馬腹和馬尾是露在外麵,但這些地方或處後或處下,相對隱蔽,不容易被攻擊。”
唐迴道:“有組內其他人作掩護,完全可以近身,就攻擊馬腿和馬腹。”
吳謙也道:“騎兵全靠戰馬,傷了馬,騎兵落到地上,一身重甲反倒是累贅了。”
大家又經過了一番討論細化,商議妥當。然後緊接著就著手安排分組。
號角吹起,彭惠迅速集結了隊伍。短短三年間,這些人已經從當初的烏合之眾變成了軍容整齊、鬥誌昂揚的正規之師、威武之師。軍紀嚴明,做什麽都迅速,不拖拉。彭惠一級一級分派下去,兩個時辰的工夫,就已經結組完畢。
鼓舞軍心往往比精良的裝備更重要,所以大戰之前,主將都必須要做戰前動員。雖然不情願,但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作為主將,比玉迫不得已親臨營地。這也是他第一次站在點兵台上。當他看到如此嚴整的軍容時,不禁暗暗驚訝——原來舒晏練兵並非虛言,而是來真的!
比玉一向是巧舌如簧的,在談玄場,常常以一己之力舌戰三五個辯士而不處下風。可是今當他想要開口話的時候,張了張嘴卻不知道些什麽。言由心生。心中有什麽才能出來什麽。比玉腦袋裏全是無為而無不為、順其自然的思想。以這個思想作指導,今他似乎應該:“不欲以靜,下將自定”、“夫唯不爭,故下莫能與之爭”之類的話。
然而他知道不合時宜,隻道:“爾等——好自為之。”
今這個場合,要的就是團結一致,擁護主將,凝聚人心的氛圍,稱唿以“諸位將士”或是“諸位鄉裏弟兄”十分合時宜,可比玉居然對大家稱“爾等”。光是“爾等”也無可厚非,畢竟人家是一軍主將、一郡太守、長公主駙馬,但“好自為之”這四個字該怎麽理解?好好對抗敵人,還是好好保護自己?大家簡直莫名其妙。這哪是鼓舞軍心呢?分明是在泄氣!
正當大家麵麵相覷的時候,就聽比玉又道:“匈奴大逆,毀我晉室,廢我都城,家國淪喪,吾之雙親亦隨朝廷同時蒙難,此乃喪,喪之大者無出其右也。”呀,這幾句沉痛控訴,發自肺腑,頗具感召力。舒晏等人還未來得及欣慰,就聽比玉繼續往下道:“吾將為雙親服斬衰,行丁憂之禮。本該上報朝廷然後解職在家,奈何子蒙難,如今竟輪為無主之臣。雖上報無門,然禮製不忍違,所以吾在此宣布:即日起卸任太守和靖安將軍之職,全部委予舒晏接替。”
話鋒直轉,原來比玉是想借大喪、為父母丁憂為名而完全身退。
“這如何使得!”舒晏簡直驚呆了,忙勸道,“大敵當前,家國危亡,我等正當齊心協力,輔佐府君,共保一方百姓。此關鍵時候,府君怎可拘於禮製,退身而去?”
“三年之喪,下之通喪也。當年舒博士過世的時候,你作為長孫,替父母為祖父守孝三年,從而贏得美名。而今你卻反向阻攔我,豈不是想陷我於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惡名嗎?”
“這......”被比玉這樣反問,舒晏還能什麽,隻得退一步道,“你去服喪可以,我也可以代行治郡和治軍的職責,但這兩個職銜我是絕不能領受。”
比玉聽罷,卻默默不發一言,未置可否,竟自轉身下台去了。
匈奴向來殘暴,所到之處無不大肆掠殺,為何這支匈奴兵卻放過縣城而不擾?難道是覺得鮦陽縣人口稀少,不值得下手嗎?還是覺得應該擒賊擒王,先直取汝陰郡城而後潰散整個汝陰郡?不管因為什麽,匈奴行軍向來迅捷,快得很,必須立即進入戰備狀態。
汝陰已經數十年沒有刀兵,一聽匈奴騎兵到來,很多人都不免惶恐起來。舒晏召集大家研究對策,圍繞是以迎戰為主還是以防守為主展開討論。
強硬派主張主動迎戰。彭惠老當益壯,拍著胸脯道:“匈奴遜胡!想當年我們晉室先祖打下時,匈奴人為我們鞍前馬後,夾著尾巴做人,各路諸侯將軍誰拿正眼瞧他們?如今朝廷衰微,便敢跳出來稱雄,誰個怕他?他們要敢來,我便領兵與他對決,第一個取他首將人頭!”
孫義是保守派,聽了彭惠的豪言,十分不認同,冷笑道:“好個威武的彭將軍!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我勸你還是收斂些。匈奴正值氣盛,銳不可當,我們最好還是避其鋒芒。依我看,應該將城外營寨那一萬兵集中調到城內布防,然後將各處城門關閉,以逸待勞,以守為攻才是上策。”
彭惠隻是個司馬,孫義稱他“彭將軍”,明顯帶有取笑嘲諷之意。他當即大怒:“咄!將兵調到城內,城外百姓的安危就不顧了嗎?我練了一萬兵,難道都像你一樣做縮頭烏龜?”
“誰要做縮頭烏龜?我是不要自不量力,真以為自己是虎狼之師?”
“即便算不上虎狼之師,但也不能像你一樣做縮頭烏龜!”
看見雙方愈吵愈烈,一向沉默著的杜堅連忙喝止:“什麽虎狼之師,什麽縮頭烏龜的!我們大家是在一起商量對策的,不是讓你們互相攻擊!”
彭惠知道杜堅是個中間派,不偏向哪一方立場,便問他道:“杜主簿,你怪我們吵,那依你看,我們該如何迎敵?”
杜堅擺擺手道:“整個建軍過程一直都是舒丞在操持,我對此並不熟悉,還是聽聽舒丞怎麽吧。”
事情緊急,舒晏也由不得大家吵下去了,便道:“我們既然練兵,就是為了保衛本郡安寧,為朝廷打擊匈奴出一份力量。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應該縮在城內而任憑敵人恥笑。是騾子是馬總要拉出來溜溜。但也不能莽撞。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這支匈奴騎兵大約隻有八千人左右,而且是孤立無援;我們則是一萬步兵,我又從各縣抽調了一萬預備役,加起來就是兩萬,並非沒有取勝的把握。另據我所知,匈奴所到之郡國,除了少部分望風而逃之外,大多數郡守都在抵抗,我們汝陰是學少數郡認慫逃跑呢,還是學大多數郡做抵抗?”
被舒晏這麽一,孫義等人似乎也有零兒底氣,但還是不乏質疑:“按兵力來,我們的確占有優勢,但那騎兵的陣勢非同可,衝起鋒來,威力勢如破竹,步兵未戰就先在勢頭上輸了。而且除了衝撞力量之外,在真正對抗的時候,騎兵騎在馬上,以上淩下,可以輕鬆攻擊步兵的頭、胸等要害部位,而步兵卻不容易對騎兵造成致命傷。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二點劣勢:一是缺乏實戰經驗,二是缺乏鎧甲。”
聽到這裏,彭惠又按捺不住火氣,懟孫義道:“你隻會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我們這三年來,每都在模仿真實戰場的對抗刺擊,你以為隻是單純的軍容操演嗎?還有,我們的鎧甲已經備辦齊了,恐怕你還不知曉!”
“置辦鎧甲的錢不是被迦摩篤建寺廟花去了數百萬嗎?我們郡署哪有錢這麽快就又備辦齊了?”
“郡署裏當然沒錢,多虧了永安長公主高風亮節,深明大義。長公主得知了這件事,特意拿出她永安邑的食稅填補了這項虧空。鎧甲於昨日剛剛配備到位。”
與彭惠的武斷相比,舒晏則要沉著得多。他反而喜歡聽到真實的質疑聲音。因為廣納建議才能減少失誤。他看了看還似乎心存質疑的孫義道:“的確是永安長公主幫忙補了這個虧空。如今鎧甲已經全部到位。但正如你前麵所講,步兵對抗騎兵處於然的劣勢。即便將士們穿上了鎧甲,也依然處於劣勢。為此,我與彭兵曹、唐大俠潛心研究了很久,也沒能想出好戰法,但這次火燒眉毛,卻逼我想出了一套戰法。”
聽有好戰法,彭惠很驚喜,埋怨坐在一邊的唐迴道:“有什麽好戰法,怎麽不早,我們也好提前演練。”
唐迴並非官署的人,所以他不願參加眾佐吏的討論。見彭惠問自己,才笑迴道:“舒丞剛剛才想出的,我們兩個也隻才探討了一遍而已。具體請舒丞詳細。”
舒晏就將自己的這套戰法細細出來道:“與騎兵對抗,首先是不能懼怕,穩住心神乃是最重要的。試想在騎兵衝鋒過來的時候,步兵自覺敵不過,先自轉身跑了,把後背留給敵人,這仗還有法打嗎?幾倍於敵的兵力都沒用。隻要在騎兵衝鋒的時候,穩住了陣腳,敢於正麵相抗,這就成功鄰一步。穩住了陣腳之後,等騎兵衝過來,就要麵臨真正的廝殺。若是單兵相抗,步兵自然完敗。若是以步兵二或三人對抗騎兵一人,那就有一定取勝的把握了。”
彭惠想了想,又搖搖頭道:“我們二萬人,他們八千人,人數上能夠達到這個比例。若以二三個步兵對抗一個騎兵或許真的可行,隻恐怕一到戰場上兵士們都是各自疲於對抗,殺亂了套了,誰也顧不了誰。”
“這也就是關鍵所在。在戰場上數萬人一拚殺,必然會亂。所以務必事先組織好。挑選勇健的每二人為一組,餘下的三人為一組。組內的這二人或三人彼此之間視作一個整體,為生死組,等於是同生共死,合力對抗某一個騎兵。到了戰場上,先不要管其他人死活,隻認你們這一組。隻要組內不出現陣亡,此組合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分散,不得重新結組,要一直合作殺擔如果一旦本組內出現某一人陣亡,則餘下的人不要單兵作戰,立即與他人結成新的生死組繼續戰鬥。組內成員雖是共同戰鬥,但也要各有側重。二人一組的,其中一人作為主攻,與敵人正麵對抗,另一人作為輔助,掩護主攻的同時順帶攻擊對方戰馬;三人一組的,一主攻,一掩護,另一人專門攻擊戰馬。”
彭惠聽後不住點頭,但又有所疑慮:“此法果然妥當,結為生死互助,形成鐵定組合,戰場上就不會亂了。不過要想攻擊對方戰馬恐怕不那麽容易。騎兵不但人是重甲,戰馬也是一身裝甲,所以騎兵才能橫衝直撞無所顧忌。”
“連饒鎧甲尚不能包裹全身,馬的鎧甲豈能沒有裸露在外的部位?”
“馬頭、馬頸、馬背、馬肋這些地方都是有裝甲的,隻有馬腿、馬腹和馬尾是露在外麵,但這些地方或處後或處下,相對隱蔽,不容易被攻擊。”
唐迴道:“有組內其他人作掩護,完全可以近身,就攻擊馬腿和馬腹。”
吳謙也道:“騎兵全靠戰馬,傷了馬,騎兵落到地上,一身重甲反倒是累贅了。”
大家又經過了一番討論細化,商議妥當。然後緊接著就著手安排分組。
號角吹起,彭惠迅速集結了隊伍。短短三年間,這些人已經從當初的烏合之眾變成了軍容整齊、鬥誌昂揚的正規之師、威武之師。軍紀嚴明,做什麽都迅速,不拖拉。彭惠一級一級分派下去,兩個時辰的工夫,就已經結組完畢。
鼓舞軍心往往比精良的裝備更重要,所以大戰之前,主將都必須要做戰前動員。雖然不情願,但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作為主將,比玉迫不得已親臨營地。這也是他第一次站在點兵台上。當他看到如此嚴整的軍容時,不禁暗暗驚訝——原來舒晏練兵並非虛言,而是來真的!
比玉一向是巧舌如簧的,在談玄場,常常以一己之力舌戰三五個辯士而不處下風。可是今當他想要開口話的時候,張了張嘴卻不知道些什麽。言由心生。心中有什麽才能出來什麽。比玉腦袋裏全是無為而無不為、順其自然的思想。以這個思想作指導,今他似乎應該:“不欲以靜,下將自定”、“夫唯不爭,故下莫能與之爭”之類的話。
然而他知道不合時宜,隻道:“爾等——好自為之。”
今這個場合,要的就是團結一致,擁護主將,凝聚人心的氛圍,稱唿以“諸位將士”或是“諸位鄉裏弟兄”十分合時宜,可比玉居然對大家稱“爾等”。光是“爾等”也無可厚非,畢竟人家是一軍主將、一郡太守、長公主駙馬,但“好自為之”這四個字該怎麽理解?好好對抗敵人,還是好好保護自己?大家簡直莫名其妙。這哪是鼓舞軍心呢?分明是在泄氣!
正當大家麵麵相覷的時候,就聽比玉又道:“匈奴大逆,毀我晉室,廢我都城,家國淪喪,吾之雙親亦隨朝廷同時蒙難,此乃喪,喪之大者無出其右也。”呀,這幾句沉痛控訴,發自肺腑,頗具感召力。舒晏等人還未來得及欣慰,就聽比玉繼續往下道:“吾將為雙親服斬衰,行丁憂之禮。本該上報朝廷然後解職在家,奈何子蒙難,如今竟輪為無主之臣。雖上報無門,然禮製不忍違,所以吾在此宣布:即日起卸任太守和靖安將軍之職,全部委予舒晏接替。”
話鋒直轉,原來比玉是想借大喪、為父母丁憂為名而完全身退。
“這如何使得!”舒晏簡直驚呆了,忙勸道,“大敵當前,家國危亡,我等正當齊心協力,輔佐府君,共保一方百姓。此關鍵時候,府君怎可拘於禮製,退身而去?”
“三年之喪,下之通喪也。當年舒博士過世的時候,你作為長孫,替父母為祖父守孝三年,從而贏得美名。而今你卻反向阻攔我,豈不是想陷我於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惡名嗎?”
“這......”被比玉這樣反問,舒晏還能什麽,隻得退一步道,“你去服喪可以,我也可以代行治郡和治軍的職責,但這兩個職銜我是絕不能領受。”
比玉聽罷,卻默默不發一言,未置可否,竟自轉身下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