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極寒末日:技術員
無限末日:我靠空間囤貨虐渣 作者:柳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山上沒有路燈,一到晚上,除了屋子裏亮起的點點燈火,一片漆黑。
村子原本的打穀場上,一片亮堂。
秦山等人牽了幾根電線過來,接在距離最近的人家家裏,一排亮晃晃的白熾燈將打穀場照得異常明亮。
江薑定睛一看,怕不是全村的人都在這裏來吧。
甚至還不止,江薑見施工的隊伍裏,還有不少她未曾見過的生麵孔,多半是這幾天張強從附近兩個村子招來的臨時工。
當初他們聽到青山村要招工的時候,就一個個躍躍欲試的,這農閑的時候,能在家附近找個活幹,掙點錢過年再好不過了。
其實在村裏,誰家蓋房子的時候,村裏人多半會來幫忙,主人家一般招待吃喝,房子建好之後,再給幫忙的人送上一些吃食,豬肉肯定是最好的,幾斤大米麵粉也行。
一開始,除了給工錢,招的小工外,許多村裏人是自發來幫忙的,畢竟是給自己村裏建廠,早一日建好,他們也能早一日受益。
但張強一看這樣不行啊,有工錢的幹活也就罷了,沒工錢的,也在拚命幹活,這豈不是倒反天罡了嗎。
於是他當即就給離開青山村的江薑打去電話,兩人在電話裏一同商議之後,決定更換雇傭工人的方案。
從按天計時,按人頭結算改為計件結算。
除了年齡太大的老人和年齡過小的孩子,其餘人都可以來參與廠房的建設,多勞多得。
秦山也樂得輕鬆,早一日建完廠房,他就能早一日進行下一個項目。
青山村的人都窮怕了,在實行計件結算之後,明明到了下班時間,秦山怎麽叫人,大家都不肯休息,隻要能幹活的,就一直忙活。
對於村裏人來說,這種強度,和秋收差不多,但每天能掙到的錢,可比秋收賣糧食,掙到的更多。
他們幾乎是全家男女老少全上陣了,到了晚上,家裏的青壯年還要多加幾個小時班才肯去休息。
這導致廠房的建設速度比江薑預想的更快,而且是給自家村子建廠子,大家都格外用心,廠房的質量也有保障。
眾人忙得熱火朝天,根本沒注意到江薑迴來了。
還是張揚和張恆去找秦山銷假,重新加入到施工隊伍的時候,一旁忙著給大夥算錢的張強這才發現江薑的存在。
他連忙招唿兩句。
“江薑啊,你看,咱們這廠子建得好吧。”
江薑順著張強手指的方向看去,最左邊的一群人在和水泥,一批人搬著紅磚,秦山帶人打好地基後,澆築混凝土,綁紮好鋼筋,而且由於江薑的特殊要求,他用的是市麵上最好的幾款材料。
秦山隊伍裏的幾個人已經在砌築牆體了,還有幾個村裏人跟在他們後麵學技術。
江薑雖然還沒有怎麽看出來房子的雛形,但也感覺大家都做得有模有樣了。
“要不是得弄一個防潮防濕防寒的地下室,進度還能再快點。”
張強跟著秦山幾人,天天泡在工地裏,也學了不少。
“支書,我看這廠子過不了多久就能建好,到時候廠子門口要不要開一個小賣部,咱村裏人買些茶米油鹽針線啥的也方便。”
“嘶~”麵對江薑的提議,張強有些苦惱。
村裏總共就這麽十幾戶人家,開小賣部,東西也賣不出去啊,而且每天都要有人守著,誰家勞動力幹這個啊。
江薑知道這個提議有些不符合青山村的實際情況,但還是這麽說了。
有了小賣部作為掩護,寒潮來臨後,各種調味料,小型工具才有拿出來的途徑。
“支書,反正廠裏又不要租金,讓秦隊長單獨隔一個隔間出來就是,賣一些大家平時會用到的東西,又不會虧錢,而且人選我也有了,張恆他爸爸,大川叔。”
張大川?
張強突然又覺得,江薑的提議似乎挺不錯的樣子了。
眼下大家都忙得不可開交,村裏除了年齡較小的孩子,就連八十多歲的汪春萍都有事可做,可張大川不能來工地幫忙,也沒法去山上撿柴火,薅樹枝,要是開個小賣部,他守著倒也找了份營生。
即便沒什麽大的利潤,但每日的嚼食是能保證的。
想到這裏,張強的態度鬆動了。
江薑則乘勝追擊,繼續說道:
“支書,你要不問問大川叔,他要是同意,我明天正好去鎮上一趟,把公司買的機器帶迴來,順路給帶些東西來村裏賣,咱們村裏人買東西方便了,大川叔也找到事做了。”
“要不,先試試?”
張強想了想,還是答應了,具體的,他得問問張大川,看他的意願。
張大川自然是願意的,他看著大家都找到事情做了,自己卻一點貢獻都沒有,隻能整日窩在家裏,很是憋屈。
別說是看小賣部了,就算是去看茅廁,張大川都樂意。
張恆也很是高興,至少他爸能每天出來透透氣,看小賣部也能和村裏人多聊聊天,至於錢不錢的,倒沒有那麽重要了。
他和媽也都在掙錢,隻要張大川別像前些年一樣執意尋死就是。
年少時,父親就是他心中的大樹,是威嚴的城牆,如今大樹倒了,城牆塌了,但自己長大了,也能成為父母遮風避雨的港灣。
而對於村裏人來說,開小賣部的事不值一提,他們在意的,是江薑口中所說的,明天機器就要到了。
隻要機器一到,不等廠房建好,先隨便找個地方放著機器,幾個員工就能先開始工作了。
“明天和機器一起來的,還有一個技術員,他會教你們怎麽使用這幾台機器和一些基礎的維修。”
其實整個生產過程十分簡單,也大多是體力活,他們幾人對著說明書說不定就能順下來。
但有技術員教,能少走不少彎路,江薑也不是吝嗇那幾百塊的人。
更何況,木炭關係到後期大家的取暖問題,江薑更加注重每個細節了。
教!她請了一個資曆頗深的技術員,按照五百塊每天的價格,讓他好好教導幾人。
學!這幾個員工也要給她狠狠地學,這樣生產出來的木炭才會量又多,質量又好。
村子原本的打穀場上,一片亮堂。
秦山等人牽了幾根電線過來,接在距離最近的人家家裏,一排亮晃晃的白熾燈將打穀場照得異常明亮。
江薑定睛一看,怕不是全村的人都在這裏來吧。
甚至還不止,江薑見施工的隊伍裏,還有不少她未曾見過的生麵孔,多半是這幾天張強從附近兩個村子招來的臨時工。
當初他們聽到青山村要招工的時候,就一個個躍躍欲試的,這農閑的時候,能在家附近找個活幹,掙點錢過年再好不過了。
其實在村裏,誰家蓋房子的時候,村裏人多半會來幫忙,主人家一般招待吃喝,房子建好之後,再給幫忙的人送上一些吃食,豬肉肯定是最好的,幾斤大米麵粉也行。
一開始,除了給工錢,招的小工外,許多村裏人是自發來幫忙的,畢竟是給自己村裏建廠,早一日建好,他們也能早一日受益。
但張強一看這樣不行啊,有工錢的幹活也就罷了,沒工錢的,也在拚命幹活,這豈不是倒反天罡了嗎。
於是他當即就給離開青山村的江薑打去電話,兩人在電話裏一同商議之後,決定更換雇傭工人的方案。
從按天計時,按人頭結算改為計件結算。
除了年齡太大的老人和年齡過小的孩子,其餘人都可以來參與廠房的建設,多勞多得。
秦山也樂得輕鬆,早一日建完廠房,他就能早一日進行下一個項目。
青山村的人都窮怕了,在實行計件結算之後,明明到了下班時間,秦山怎麽叫人,大家都不肯休息,隻要能幹活的,就一直忙活。
對於村裏人來說,這種強度,和秋收差不多,但每天能掙到的錢,可比秋收賣糧食,掙到的更多。
他們幾乎是全家男女老少全上陣了,到了晚上,家裏的青壯年還要多加幾個小時班才肯去休息。
這導致廠房的建設速度比江薑預想的更快,而且是給自家村子建廠子,大家都格外用心,廠房的質量也有保障。
眾人忙得熱火朝天,根本沒注意到江薑迴來了。
還是張揚和張恆去找秦山銷假,重新加入到施工隊伍的時候,一旁忙著給大夥算錢的張強這才發現江薑的存在。
他連忙招唿兩句。
“江薑啊,你看,咱們這廠子建得好吧。”
江薑順著張強手指的方向看去,最左邊的一群人在和水泥,一批人搬著紅磚,秦山帶人打好地基後,澆築混凝土,綁紮好鋼筋,而且由於江薑的特殊要求,他用的是市麵上最好的幾款材料。
秦山隊伍裏的幾個人已經在砌築牆體了,還有幾個村裏人跟在他們後麵學技術。
江薑雖然還沒有怎麽看出來房子的雛形,但也感覺大家都做得有模有樣了。
“要不是得弄一個防潮防濕防寒的地下室,進度還能再快點。”
張強跟著秦山幾人,天天泡在工地裏,也學了不少。
“支書,我看這廠子過不了多久就能建好,到時候廠子門口要不要開一個小賣部,咱村裏人買些茶米油鹽針線啥的也方便。”
“嘶~”麵對江薑的提議,張強有些苦惱。
村裏總共就這麽十幾戶人家,開小賣部,東西也賣不出去啊,而且每天都要有人守著,誰家勞動力幹這個啊。
江薑知道這個提議有些不符合青山村的實際情況,但還是這麽說了。
有了小賣部作為掩護,寒潮來臨後,各種調味料,小型工具才有拿出來的途徑。
“支書,反正廠裏又不要租金,讓秦隊長單獨隔一個隔間出來就是,賣一些大家平時會用到的東西,又不會虧錢,而且人選我也有了,張恆他爸爸,大川叔。”
張大川?
張強突然又覺得,江薑的提議似乎挺不錯的樣子了。
眼下大家都忙得不可開交,村裏除了年齡較小的孩子,就連八十多歲的汪春萍都有事可做,可張大川不能來工地幫忙,也沒法去山上撿柴火,薅樹枝,要是開個小賣部,他守著倒也找了份營生。
即便沒什麽大的利潤,但每日的嚼食是能保證的。
想到這裏,張強的態度鬆動了。
江薑則乘勝追擊,繼續說道:
“支書,你要不問問大川叔,他要是同意,我明天正好去鎮上一趟,把公司買的機器帶迴來,順路給帶些東西來村裏賣,咱們村裏人買東西方便了,大川叔也找到事做了。”
“要不,先試試?”
張強想了想,還是答應了,具體的,他得問問張大川,看他的意願。
張大川自然是願意的,他看著大家都找到事情做了,自己卻一點貢獻都沒有,隻能整日窩在家裏,很是憋屈。
別說是看小賣部了,就算是去看茅廁,張大川都樂意。
張恆也很是高興,至少他爸能每天出來透透氣,看小賣部也能和村裏人多聊聊天,至於錢不錢的,倒沒有那麽重要了。
他和媽也都在掙錢,隻要張大川別像前些年一樣執意尋死就是。
年少時,父親就是他心中的大樹,是威嚴的城牆,如今大樹倒了,城牆塌了,但自己長大了,也能成為父母遮風避雨的港灣。
而對於村裏人來說,開小賣部的事不值一提,他們在意的,是江薑口中所說的,明天機器就要到了。
隻要機器一到,不等廠房建好,先隨便找個地方放著機器,幾個員工就能先開始工作了。
“明天和機器一起來的,還有一個技術員,他會教你們怎麽使用這幾台機器和一些基礎的維修。”
其實整個生產過程十分簡單,也大多是體力活,他們幾人對著說明書說不定就能順下來。
但有技術員教,能少走不少彎路,江薑也不是吝嗇那幾百塊的人。
更何況,木炭關係到後期大家的取暖問題,江薑更加注重每個細節了。
教!她請了一個資曆頗深的技術員,按照五百塊每天的價格,讓他好好教導幾人。
學!這幾個員工也要給她狠狠地學,這樣生產出來的木炭才會量又多,質量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