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看望
無限末日:我靠空間囤貨虐渣 作者:柳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然是真的,要是沒確定,我肯定不會迴來跑上一趟的。”
“我在公司實習過,這在咱們村建廠啊,他們才是占了大便宜。”
“叔,你看啊,咱們建個木炭廠,租廠房,一年租金也就一萬塊,十年也才十幾萬,”
“一萬多一個月?就一個破廠房?”
哦不,就一塊地皮,廠房還是他們自己修建。
“江薑啊,這個租金咱們是不是收的高了一點啊,要不......”
江薑朝張強擺擺手。
“叔,你聽我說,這個價格已經算便宜了,他們不但享受了稅收減免政策,其實就連辦這木炭廠都還有得賺呢。”
你們要是不收錢,她這錢哪花的出去啊。
村子裏的人有錢了,才好買些東西囤著啊。
聽江薑這麽一說,支書也就不再多講了,反正這是村裏得好處,不過他看向江薑的目光是越來越柔和。
“這廠子修的快,而且在廠子修好之前,咱就可以先動工,生產一些木炭。”
“生產這種新型的木炭,原材料就是咱們不用的一些東西,像是樹枝,樹葉,花生殼,稻殼,哪怕是雜草,玉米杆都行,說是按照兩毛一斤的價格收,也算是給咱們村裏的人創收了。”
“好,好啊。”張強算了一筆賬,哪怕家裏老的老,小的小,但每天去山裏撿柴火,撿樹葉,都能巴拉來幾十上百斤,這就是幾十塊的入賬。
對於以農為生的大家來說,這幾十塊一天,能讓不少孩子繼續讀書,不少人有病不用扛著,敢去吃藥打針了。
“公司那邊計劃是先用三個爐子,看之後的產量和銷量,要是情況好,再增加。”
這種炭化爐江薑了解過,成本十分低廉,不到一千塊,用紅磚和砂漿就能砌成,一般十個小時,就能碳化一爐材料。
三個炭化爐,成本不到三千塊,江薑隻需要再備上兩台粉碎機,攪拌機和成型機就行。
這幾種機器每個備兩台,成本也不足兩萬塊。
也就是說,江薑在青山村開廠,第一年的成本不足四萬塊錢,若是算上廠房,那便會貴些。
不過江薑另有打算,她明麵上是建造廠房,實則是在建造可供大家一起居住的避難所。
“對了,他們把前期的款項都打給我了,明天就能簽合同,唯一的要求就是我們要搞快一些,不能耽誤他們稅務申報。”
等到江薑說完,張強捂著胸口,雙眼含淚。
就在江薑以為他要說些什麽感人的話時,支書把她給整不會了。
“明天我就去給老祖宗們燒紙,這真是祖墳冒青煙了!”
王淑芬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她聽到廠裏要招工,前期隻招六個人,便小心翼翼地問江薑。
“這招六個工人,有張揚的份不?他人年輕,肯幹活。”
江薑不排斥村裏的人來走關係,明麵上是她借公司的名義辦廠,其實就是自己在辦廠。
王嬸張叔一直這麽照顧她,給張揚一個工作眾人也說不出什麽來。
“好好好,明天一大早,我就把大家夥都喊上,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
“等會兒來我家喝兩口酒?”村支書這下子氣不喘,臉不紅了,甚至心情頗好,還喊著張叔和張揚去他家喝酒。
張叔有幾分心動,他平時就愛小酌兩口,但酒貴人窮,除了逢年過節,他很難喝上幾口酒。
張揚說話直接,他一心惦記著村裏辦廠子的事,直接拒絕。
“強子叔,還是不喝了,按我爸的酒量,喝了明天一早準醒不過來。”
“對對對,先把事辦好再說。”
張揚這麽一說,張強也一拍腦袋,對,先把重要的事辦好再說,酒什麽時候都可以喝。
張揚這孩子,長大了呀。
王淑芬也欣慰地看著張揚,自己這個小兒子,這些年來也成熟了不少。
“對了,強子叔,我帶了些瓜子花生和糖迴來,你帶點迴去。”
支書一開始和王嬸他們一樣,說什麽都不肯收下,還是江薑解釋,說這是那邊公司給的錢,讓她買些東西迴來打點大家,張強才肯收下。
“還是你最清楚,要是買些煙酒啥的,又貴咱又不舍得抽不舍得喝的,還是這些東西紮實。”
青山村窮,除了逢年過節和紅白喜事,大家吃把炒花生和瓜子都要數著數吃,畢竟都是能拿來賣錢的東西。
第二天一早,江薑帶著一大包東西去看望汪春萍,汪奶奶。
她八十多歲的人了,身子骨還算硬朗,平時還料理自家後院的自留地,種些蔬菜。
見到江薑,老人家高興極了,拉著她說了不少的話。
隻是江薑注意到,汪奶奶的牙齒幾乎都掉光了,露出光禿禿的牙床。
問她平時吃些什麽,汪奶奶就迴答說是紅薯稀飯,將紅薯煮的久一點,能一抿就化,或者將麵條煮得特別軟,稀裏嘩啦地一口喝下去。
從原主的記憶裏得知,年輕時候的汪奶奶牙口不錯,那種堅硬的青皮甘蔗她都能一口一口地吃掉。
或許是年輕時太過操勞,八十多歲,牙齒都掉得差不多了。
江薑帶來的硬糖和餅幹瓜子啥的,汪奶奶都不能吃。
不過汪奶奶還是收下了,平時村裏的孩子都喜歡往她這兒跑,無他,隻有汪奶奶每個月能領點錢,又沒有子孫後代,平時趕集的時候,她就會買些小零嘴啥的放在家裏,一旦有孩子來玩,她就會拿出來招待小孩子們。
小時候的原主也最愛往汪奶奶家裏跑,吃過不少零嘴。
不過,江薑還是想帶著她去縣裏檢查,再定做一副假牙,汪奶奶就能恢複以前吃嘛嘛香的狀態了。
不過這得從長計議,直接和汪奶奶說,不用想,肯定會被拒絕。
剩下的各種糖果餅幹,瓜子花生,江薑也沒浪費,均分給了村裏其他人家。
一時之間,整個村子都喜氣洋洋,像是過節了一樣。
隻是大家都沒想到,這似乎僅僅隻是個開始。
“我在公司實習過,這在咱們村建廠啊,他們才是占了大便宜。”
“叔,你看啊,咱們建個木炭廠,租廠房,一年租金也就一萬塊,十年也才十幾萬,”
“一萬多一個月?就一個破廠房?”
哦不,就一塊地皮,廠房還是他們自己修建。
“江薑啊,這個租金咱們是不是收的高了一點啊,要不......”
江薑朝張強擺擺手。
“叔,你聽我說,這個價格已經算便宜了,他們不但享受了稅收減免政策,其實就連辦這木炭廠都還有得賺呢。”
你們要是不收錢,她這錢哪花的出去啊。
村子裏的人有錢了,才好買些東西囤著啊。
聽江薑這麽一說,支書也就不再多講了,反正這是村裏得好處,不過他看向江薑的目光是越來越柔和。
“這廠子修的快,而且在廠子修好之前,咱就可以先動工,生產一些木炭。”
“生產這種新型的木炭,原材料就是咱們不用的一些東西,像是樹枝,樹葉,花生殼,稻殼,哪怕是雜草,玉米杆都行,說是按照兩毛一斤的價格收,也算是給咱們村裏的人創收了。”
“好,好啊。”張強算了一筆賬,哪怕家裏老的老,小的小,但每天去山裏撿柴火,撿樹葉,都能巴拉來幾十上百斤,這就是幾十塊的入賬。
對於以農為生的大家來說,這幾十塊一天,能讓不少孩子繼續讀書,不少人有病不用扛著,敢去吃藥打針了。
“公司那邊計劃是先用三個爐子,看之後的產量和銷量,要是情況好,再增加。”
這種炭化爐江薑了解過,成本十分低廉,不到一千塊,用紅磚和砂漿就能砌成,一般十個小時,就能碳化一爐材料。
三個炭化爐,成本不到三千塊,江薑隻需要再備上兩台粉碎機,攪拌機和成型機就行。
這幾種機器每個備兩台,成本也不足兩萬塊。
也就是說,江薑在青山村開廠,第一年的成本不足四萬塊錢,若是算上廠房,那便會貴些。
不過江薑另有打算,她明麵上是建造廠房,實則是在建造可供大家一起居住的避難所。
“對了,他們把前期的款項都打給我了,明天就能簽合同,唯一的要求就是我們要搞快一些,不能耽誤他們稅務申報。”
等到江薑說完,張強捂著胸口,雙眼含淚。
就在江薑以為他要說些什麽感人的話時,支書把她給整不會了。
“明天我就去給老祖宗們燒紙,這真是祖墳冒青煙了!”
王淑芬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她聽到廠裏要招工,前期隻招六個人,便小心翼翼地問江薑。
“這招六個工人,有張揚的份不?他人年輕,肯幹活。”
江薑不排斥村裏的人來走關係,明麵上是她借公司的名義辦廠,其實就是自己在辦廠。
王嬸張叔一直這麽照顧她,給張揚一個工作眾人也說不出什麽來。
“好好好,明天一大早,我就把大家夥都喊上,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
“等會兒來我家喝兩口酒?”村支書這下子氣不喘,臉不紅了,甚至心情頗好,還喊著張叔和張揚去他家喝酒。
張叔有幾分心動,他平時就愛小酌兩口,但酒貴人窮,除了逢年過節,他很難喝上幾口酒。
張揚說話直接,他一心惦記著村裏辦廠子的事,直接拒絕。
“強子叔,還是不喝了,按我爸的酒量,喝了明天一早準醒不過來。”
“對對對,先把事辦好再說。”
張揚這麽一說,張強也一拍腦袋,對,先把重要的事辦好再說,酒什麽時候都可以喝。
張揚這孩子,長大了呀。
王淑芬也欣慰地看著張揚,自己這個小兒子,這些年來也成熟了不少。
“對了,強子叔,我帶了些瓜子花生和糖迴來,你帶點迴去。”
支書一開始和王嬸他們一樣,說什麽都不肯收下,還是江薑解釋,說這是那邊公司給的錢,讓她買些東西迴來打點大家,張強才肯收下。
“還是你最清楚,要是買些煙酒啥的,又貴咱又不舍得抽不舍得喝的,還是這些東西紮實。”
青山村窮,除了逢年過節和紅白喜事,大家吃把炒花生和瓜子都要數著數吃,畢竟都是能拿來賣錢的東西。
第二天一早,江薑帶著一大包東西去看望汪春萍,汪奶奶。
她八十多歲的人了,身子骨還算硬朗,平時還料理自家後院的自留地,種些蔬菜。
見到江薑,老人家高興極了,拉著她說了不少的話。
隻是江薑注意到,汪奶奶的牙齒幾乎都掉光了,露出光禿禿的牙床。
問她平時吃些什麽,汪奶奶就迴答說是紅薯稀飯,將紅薯煮的久一點,能一抿就化,或者將麵條煮得特別軟,稀裏嘩啦地一口喝下去。
從原主的記憶裏得知,年輕時候的汪奶奶牙口不錯,那種堅硬的青皮甘蔗她都能一口一口地吃掉。
或許是年輕時太過操勞,八十多歲,牙齒都掉得差不多了。
江薑帶來的硬糖和餅幹瓜子啥的,汪奶奶都不能吃。
不過汪奶奶還是收下了,平時村裏的孩子都喜歡往她這兒跑,無他,隻有汪奶奶每個月能領點錢,又沒有子孫後代,平時趕集的時候,她就會買些小零嘴啥的放在家裏,一旦有孩子來玩,她就會拿出來招待小孩子們。
小時候的原主也最愛往汪奶奶家裏跑,吃過不少零嘴。
不過,江薑還是想帶著她去縣裏檢查,再定做一副假牙,汪奶奶就能恢複以前吃嘛嘛香的狀態了。
不過這得從長計議,直接和汪奶奶說,不用想,肯定會被拒絕。
剩下的各種糖果餅幹,瓜子花生,江薑也沒浪費,均分給了村裏其他人家。
一時之間,整個村子都喜氣洋洋,像是過節了一樣。
隻是大家都沒想到,這似乎僅僅隻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