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血本無虧
無限末日:我靠空間囤貨虐渣 作者:柳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瘋了?
還是蘇知府那個老頭子瘋了?
王程青用懷疑的眼神看向陳家,劉家幾人,莫不是他們中出了內鬼,有人悄悄把糧食低價賣給了官家。
被王老爺陰狠眼神盯住的幾人紛紛搖頭,每個人都表示,自己絕對沒有吃裏扒外,更沒有將糧食偷偷賣給蘇知府。
不過,他們也在相互打量著對方,自己沒有賣,但攔不住別人沒有偷偷賣啊。
俗話說同行是冤家,原本他們幾家是直接競爭對手,隻是因為都想賺更多的錢,才聯合到一起的。
若是說就這麽摒棄前嫌,好到穿一條褲衩了,莫說是別人,連他們自己都不信。
因為利益而聚集起的團體,也同樣會因為利益而分崩離析。
可無論王程青如何排查,都沒有找出他們中的那個內鬼。
不可能啊,海路沒運過來,旱路也走不通,蘇知府是哪裏來的糧食,難道是憑空變出來的。
怎麽可能?!
不知道自己歪打正著,猜中了正確答案的王老爺還在鍥而不舍地想找出他們之中的內鬼,誓要將內鬼鏟除才肯罷休。
“老爺!他們將糧價降到十五文錢一斤了!”
“老爺!他們將糧價降到十三文錢一斤了!”
一周,整整一周過去了。
官府的糧倉裏源源不斷地賣出糧食,而且價格一天比一天低。
最開始,還有不少民眾眼瞅著糧價便宜,每天都買上不少糧食,哪怕家裏夠吃了,也要囤著,誰知道以後還有沒有糧食買。
可誰知官府的糧價一天比一天便宜,可以買的糧食一日比一日多。
經過這一周,大家都認為,一定是知府他們買了許許多多的糧食,江州以後都不缺糧了。
即便是今天,知府宣布以後糧食不限購了,價格降到了十文錢一斤,也沒什麽人願意來城北買糧了。
不限購的第一天,城北的官倉賣出了一周多以來的最少糧食。
“知府,今日總共隻賣了不到十石的糧食。”
蘇知府一邊看著公文,頭也不抬地問道:“我們的倉庫還剩下多少?”
“不到五十石。”
原本足夠全江州城吃上一月有餘的糧食被蘇知府不到兩周就賣得七七八八,隻剩下最後一點了。
不過蘇知府臉上一絲慌張的神情都沒有,因為這正是他的計劃。
若是按照濟民的方案,每日或送或賣給百姓,那麽人心惶惶,他們不知道官府的糧食能撐多久,便會無節製地往家裏存糧,那麽,再多的糧食也不夠。
而且,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隻靠著這一批糧食過活。
他瞄準的,是那些大糧商.
戲台,他都搭好了,現在,隻等他們粉墨登場。
“老爺~,糧價已經降到了十文一斤,而且,他們不限購了。”
當王府管家顫顫巍巍地說出這句話後,王老爺突然眼前一黑,一個踉蹌,跌倒在座位上。
十文一斤!
十文一斤啊!
這是陷阱!
針對他王家的陷阱!
蘇知府口口聲聲說著斷糧,缺糧,其實早就囤積了足夠多的糧食在江州,還沒有讓他們發現。
口口聲聲說著要讓他們幫忙,低價賣糧其實也是為了試探他們。
說不定內鬼就是在他們中潛藏,兩邊傳遞消息,他之前查的方向,錯了!
王老爺咬牙切齒,越發覺得這是蘇知府的陰謀。
他以為之前蘇知府缺糧,還做出限購的把戲好誤導別人,讓他們買了不少高價糧食,現在又說降到十文一斤,不限購。
又想騙他去買糧?
嗬嗬。
沒門!
他不但不買糧,他還要賣!
就算是虧本賣那也無所謂了,隻要蘇知府比他虧得更多,那他就是為王家爭光。
“你去告訴其他幾家,不要賣糧,靜觀其變。”
王老爺一邊這樣吩咐,卻又一邊快速讓他手底下的糧鋪開門賣糧,價格定為九文錢一斤。
其餘人家收到消息,有的願意聽命,因為王家是最大的糧商,隻要他說不賣,那糧價總有一天能漲上去。
而有的人家則是冷笑一聲,他們知道王家的德性,反而加快速度,催促手底下的人趕快重新開業。
一時之間,原本關閉的大大小小糧鋪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比起官府那邊一成不變的十文一斤,他們有的賣九文錢,有的賣八文錢。
這下子,一些心有顧忌的百姓是徹底相信,他們江州,不缺糧食了。
既然不缺糧食,那他們買高價糧幹什麽呢?
糧價一直在跌,他們何不再等等,反正最差也有官府的十文一斤兜底。
所有百姓對官府有了盲目的信任,他們不再哄搶糧食,也不願多去糧鋪買糧。
眼看生意越來越差,新一批的種子已經在地裏發芽,等再過幾月,從外地運迴新米後,他們這些糧商的糧食就要徹底砸在手裏了。
若是九文錢,八文錢一斤能賣出,他們的損失也不大,可若是價格掉到原來的三四文錢一斤,恐怕他們現有的家底都要被掏空一半。
他們要比其他糧商賣得更快才行,百姓有了糧食後,可不會再買了。
於是還沒等蘇知府出手,這幾家便鬥了起來。
你賣九文錢一斤,我就賣八文錢一斤,更有甚者直接賣出了七文錢一斤的低價。
百姓們拍手稱好,他們可還沒忘記,當初這些商人哄抬糧價,把不少人搞得家破人亡呢。
若是能讓他們傾家蕩產,那可真是一報還一報。
漸漸地,除了家裏沒糧食的,大多數百姓都不願意囤糧了,這糧食一天一個價,他們買了第二天就虧,還不如當天買當天吃。
古代可沒有惡意競爭條約,他們相互比價,糧食價格一度跌破五文錢一斤。
蘇知府大手一揮,現在他們還有不少銀子在手上,隻要糧價低於五文錢,就一直收。
蘇知府一邊收集糧食,一邊刻意挑撥幾家糧商的關係,原本就是逢場作戲的利益關係變得越發脆弱。
終於,有人忍不住向官府投誠了,還帶來王家與逆賊私通的消息。
還是蘇知府那個老頭子瘋了?
王程青用懷疑的眼神看向陳家,劉家幾人,莫不是他們中出了內鬼,有人悄悄把糧食低價賣給了官家。
被王老爺陰狠眼神盯住的幾人紛紛搖頭,每個人都表示,自己絕對沒有吃裏扒外,更沒有將糧食偷偷賣給蘇知府。
不過,他們也在相互打量著對方,自己沒有賣,但攔不住別人沒有偷偷賣啊。
俗話說同行是冤家,原本他們幾家是直接競爭對手,隻是因為都想賺更多的錢,才聯合到一起的。
若是說就這麽摒棄前嫌,好到穿一條褲衩了,莫說是別人,連他們自己都不信。
因為利益而聚集起的團體,也同樣會因為利益而分崩離析。
可無論王程青如何排查,都沒有找出他們中的那個內鬼。
不可能啊,海路沒運過來,旱路也走不通,蘇知府是哪裏來的糧食,難道是憑空變出來的。
怎麽可能?!
不知道自己歪打正著,猜中了正確答案的王老爺還在鍥而不舍地想找出他們之中的內鬼,誓要將內鬼鏟除才肯罷休。
“老爺!他們將糧價降到十五文錢一斤了!”
“老爺!他們將糧價降到十三文錢一斤了!”
一周,整整一周過去了。
官府的糧倉裏源源不斷地賣出糧食,而且價格一天比一天低。
最開始,還有不少民眾眼瞅著糧價便宜,每天都買上不少糧食,哪怕家裏夠吃了,也要囤著,誰知道以後還有沒有糧食買。
可誰知官府的糧價一天比一天便宜,可以買的糧食一日比一日多。
經過這一周,大家都認為,一定是知府他們買了許許多多的糧食,江州以後都不缺糧了。
即便是今天,知府宣布以後糧食不限購了,價格降到了十文錢一斤,也沒什麽人願意來城北買糧了。
不限購的第一天,城北的官倉賣出了一周多以來的最少糧食。
“知府,今日總共隻賣了不到十石的糧食。”
蘇知府一邊看著公文,頭也不抬地問道:“我們的倉庫還剩下多少?”
“不到五十石。”
原本足夠全江州城吃上一月有餘的糧食被蘇知府不到兩周就賣得七七八八,隻剩下最後一點了。
不過蘇知府臉上一絲慌張的神情都沒有,因為這正是他的計劃。
若是按照濟民的方案,每日或送或賣給百姓,那麽人心惶惶,他們不知道官府的糧食能撐多久,便會無節製地往家裏存糧,那麽,再多的糧食也不夠。
而且,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隻靠著這一批糧食過活。
他瞄準的,是那些大糧商.
戲台,他都搭好了,現在,隻等他們粉墨登場。
“老爺~,糧價已經降到了十文一斤,而且,他們不限購了。”
當王府管家顫顫巍巍地說出這句話後,王老爺突然眼前一黑,一個踉蹌,跌倒在座位上。
十文一斤!
十文一斤啊!
這是陷阱!
針對他王家的陷阱!
蘇知府口口聲聲說著斷糧,缺糧,其實早就囤積了足夠多的糧食在江州,還沒有讓他們發現。
口口聲聲說著要讓他們幫忙,低價賣糧其實也是為了試探他們。
說不定內鬼就是在他們中潛藏,兩邊傳遞消息,他之前查的方向,錯了!
王老爺咬牙切齒,越發覺得這是蘇知府的陰謀。
他以為之前蘇知府缺糧,還做出限購的把戲好誤導別人,讓他們買了不少高價糧食,現在又說降到十文一斤,不限購。
又想騙他去買糧?
嗬嗬。
沒門!
他不但不買糧,他還要賣!
就算是虧本賣那也無所謂了,隻要蘇知府比他虧得更多,那他就是為王家爭光。
“你去告訴其他幾家,不要賣糧,靜觀其變。”
王老爺一邊這樣吩咐,卻又一邊快速讓他手底下的糧鋪開門賣糧,價格定為九文錢一斤。
其餘人家收到消息,有的願意聽命,因為王家是最大的糧商,隻要他說不賣,那糧價總有一天能漲上去。
而有的人家則是冷笑一聲,他們知道王家的德性,反而加快速度,催促手底下的人趕快重新開業。
一時之間,原本關閉的大大小小糧鋪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比起官府那邊一成不變的十文一斤,他們有的賣九文錢,有的賣八文錢。
這下子,一些心有顧忌的百姓是徹底相信,他們江州,不缺糧食了。
既然不缺糧食,那他們買高價糧幹什麽呢?
糧價一直在跌,他們何不再等等,反正最差也有官府的十文一斤兜底。
所有百姓對官府有了盲目的信任,他們不再哄搶糧食,也不願多去糧鋪買糧。
眼看生意越來越差,新一批的種子已經在地裏發芽,等再過幾月,從外地運迴新米後,他們這些糧商的糧食就要徹底砸在手裏了。
若是九文錢,八文錢一斤能賣出,他們的損失也不大,可若是價格掉到原來的三四文錢一斤,恐怕他們現有的家底都要被掏空一半。
他們要比其他糧商賣得更快才行,百姓有了糧食後,可不會再買了。
於是還沒等蘇知府出手,這幾家便鬥了起來。
你賣九文錢一斤,我就賣八文錢一斤,更有甚者直接賣出了七文錢一斤的低價。
百姓們拍手稱好,他們可還沒忘記,當初這些商人哄抬糧價,把不少人搞得家破人亡呢。
若是能讓他們傾家蕩產,那可真是一報還一報。
漸漸地,除了家裏沒糧食的,大多數百姓都不願意囤糧了,這糧食一天一個價,他們買了第二天就虧,還不如當天買當天吃。
古代可沒有惡意競爭條約,他們相互比價,糧食價格一度跌破五文錢一斤。
蘇知府大手一揮,現在他們還有不少銀子在手上,隻要糧價低於五文錢,就一直收。
蘇知府一邊收集糧食,一邊刻意挑撥幾家糧商的關係,原本就是逢場作戲的利益關係變得越發脆弱。
終於,有人忍不住向官府投誠了,還帶來王家與逆賊私通的消息。